鲁庄公的仁孝
鲁庄公不肯出兵,管仲的计策遭遇到了阻碍,被困于此,无计可施。流亡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好像一个人成了空壳,轻飘飘地游荡,内心唯有一个信念尚存:施展抱负,创造一番伟业。
某一天,管仲独自在鲁国的街道上闲逛,以缓解内心的压抑。鲁国的百姓看起来非常重视礼节,彼此也比较友善。他在鲁国的街道上听到了很多事情,包括人们谈论政治、谈论自己的国君,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言论自由远比秦统一天下之后的所有朝代来得宽松,百家争鸣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出现。
在这些言论里,管仲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鲁庄公这个人特别的孝顺。孝顺本来是比较常见的,但鲁庄公是特别的孝顺,因为他的母亲是文姜,而文姜和自己哥哥齐襄公**害死了自己的丈夫,也就是鲁庄公的父亲,这是天下都知道的臭闻,对于鲁庄公来说是一种耻辱。可是,鲁庄公没有嫌弃给他带来耻辱的母亲,反而言听计从地侍奉着,因此说得上是特别的孝顺。
这给管仲一个提示,他还没有找到可行的计策,正好可以借助这个女人的作用去引导鲁庄公。鲁庄公既然是个孝子,就让文姜去怂恿他出兵,现在只要讨好这个女人就可以了。
对于这套计谋,后来有个不得不说的模仿者吕不韦,他的模仿或者说参照这个计谋,使他大获成功,一举成名,跟现在的模仿秀节目里造就明星似的。
吕不韦的成功路线:首先他的注码压在了秦国国君的曾孙子异人的身上,表面上看,异人成为国君的可能性一般,但细一分析,当时的秦昭王老了,很快就会死掉;孝文王就会即位,儿子子楚为太子;异人的爷爷孝文王多病,很可能过不了多久也会死掉,那么,就会轮到子楚做国君;现在子楚还没有确立太子,最受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子嗣,让异人成为子楚的继承者,就可以成为未来的国君。
经过推导之后,只要每个环节不出错,华阳夫人间接掌握着未来秦国国君的继承权,一般人很难发现这个奥秘。利用华阳夫人,把自己投资的异人过继给她,做将来的太子、国君。
这样他把弱势的异人推上国君的宝座,自己就是幕后的军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吕不韦在早期可以说模仿得很成功,甚至,盗用了管仲的名号“仲父”,这是齐桓公让天下对管仲的尊称,吕不韦也让秦始皇和天下人尊称他为“仲父”。
文姜的心理
话说回来,吕不韦了解华阳夫人的心理,可是,管仲还不知道鲁夫人文姜的脾气、个性和爱好。如果是爱财的,可以送点东西讨好,如果是爱名的,可以多奉承。无论如何,他现在需要解读这个传奇女人。
于是,管仲和召忽陪着公子纠去见文姜,管仲自己是不好单独去见她的,也未必能见到,只有公子纠可以借着亲姐弟的关系去拜望这个女人。
文姜此时靠在椅子上,神思不定地望着前方,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优美,就像传说中的西施皱眉都是很美的。这是管仲第一次见到这个传奇的女人,这个女人的故事早就在大街小巷传开了,甚至有人可以编黄色段子来说,还有文人为其写诗感叹,收录在《诗经》里的就有好几篇,可以说就是当时的一个绯闻明星。但管仲第一眼见到这个女人的时候,就感觉她并不像是大街小巷传言的那种让人唾弃的坏女人,她的眼神充满着愁丝,而不是妩媚,像一只蝴蝶,美丽而诗意,天真而脆弱,让人不忍心责怪。
她一说话,管仲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她并不是贪财或者好名的女人,而是一个重感情的女人,她和公子纠谈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没有离开对齐国的思念和对齐襄公不幸的悲痛。说到自己老情人齐襄公被害的事情,又听到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此的遭遇,不禁潸潸落泪,这个精通诗文的多情女子骨子里仍有自己的热血。
管仲没有想到这个传奇女人是这么重感情,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他陪公子纠经常去联络感情,煽煽悲情,自然就会起到作用。伤感越深,愤恨就越激烈,这个“文学女青年”咬牙切齿地跟自己的儿子说:“一定要报仇!杀了那些造反的恶贼!立刻出兵!”
仁孝往往是得到人民信赖的优点,可在这里却又是一个致命的弱点,鲁庄公弄得进退两难,一边是母亲,一边是臣民大众,哪边都不好违背。
管仲最终能说服鲁庄公出兵有三个条件:一是鲁庄公的虚荣心,二是他的母亲文姜的作用,三是来临的机会。
什么机会来临了呢?
公元前685年,夏,就在鲁庄公犹豫着是否出兵的进退两难之际,东面的齐国再次发生政乱,刚当了没几天的国君公孙无知被杀,齐国国内一度处于群龙无首的形势。这意味着出兵时机终于到来,对于公子纠,对于管仲,久等的一天即在眼前——然而在眼前的东西是否能够得到,管仲又生了一丝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