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第三天一早七点钟,黄磊再也睡不着了,他从床上爬起来,昨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两点,早上起来,他也不觉得困。他洗过脸、刮过胡子,坐到寝室里的小桌子旁边,昨晚没看完的书还扣在桌子上,封面上写着股票投资基础。
黄磊这两天迷上了股票,吃饭、睡觉、上厕所,一直在琢磨股票,书上的每句话和每个图形,在他的眼里都闪着金光,经过两天的研究,黄磊觉得他自己好像已经成了可以玩转股市的股神,只等着开盘的时候一展身手了。
其实这也难怪,一个年轻人,总是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爱冲动,容易对任何有希望的事情着迷,容易冲动,易怒好战,而股市一类的金融市场,与战场极为相似,你死我活的好戏天天都在上演,没有硝烟、没有流血,因为手里的钱就是子弹,亏损就是流血,而盈利,则意味着胜利,残酷的胜利。
黄磊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一个能考上H大的学生,尤其是一个从小地方考到H大的学生来说,他比别人更能在混乱的局面中找到关键,他对金钱的亏损与盈利尤为敏感,小时候,为了不让一个小楷本被雨淋着,他宁愿把这个本塞进衣服里。在一本有关期货和金融投资衍生品的书里,黄磊读到一句话,大意是说,股市、期货市场之所以会呈现牛市、熊市的反复更迭,是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年轻人成熟起来,手中掌握一定的金融资本,这些年轻人不可避免的好冲动,希望进入金融市场一展身手,但新手毕竟是新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肯定是会亏损的,而正是这种亏损,带来了少数人的盈利,作为副产品,也带来的牛市。这在股价的变动中可以看到,不少股票明明已经被炒到几十块甚至几百块的高价,但还是有人继续购买这样的股票,继续推高股价,是因为总是有人冲动,总是有人不相信自己会是最后接手的最大傻瓜。而一旦这一代年轻人遭受了集体亏损,将手中的资金贡献给那些金融老手,变为他们的盈利之后,他们也会变得成熟起来,更理性地看待金融投资,大部分人更为理性地选择退出金融市场,去从事其他稳定的工作,即所谓放弃幻想,而这时下一代年轻人还没有出现,这便造成了所谓熊市。
尽管黄磊已经明白了这些道理,但他还是保有着冲动的、只属于年轻人的本性,有人说丧失人性将失去许多,但丧失了动物性将失去一切,从大道上说,人的本质是动物,人要吃饭、要睡觉、要繁衍,而人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人要活着就必须争抢,不管是同其他人争抢,还是同其他物种争抢,这种争抢的本能,衍生为一种易冲动的本性,年轻人,更是冲动的代名词。冲动的年轻人,怎么能相信自己是那个会赔钱的人呢?黄磊经过两天的研究,愈发觉得自己会在股市里挣到钱,他已经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换句话说,他有些走火入魔。
匆匆吃过早饭,黄磊早早地来到图书馆里那张三人固定的聚会地,带着一大摞跟股票有关的书,静静地看,然而看不进去,“干嘛呢你?”蓝晓玉突然在黄磊后边出现,一见面就大呼小叫的,吓了黄磊一跳。
过了大概几秒钟,两人互相看到了对方眼睛里的血丝,心领神会,都知道对方这两天的工夫肯定没闲着,估计暗地里下了不少力气。“来的挺早啊,小玉”,黄磊半开玩笑地逗蓝晓玉。
“你来的不是更早?”蓝晓玉反问了一句,微笑着坐到黄磊对面,看着他,搞得黄磊有些不好意思了,“你也看股票的书了?”黄磊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其实他是想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过门,他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蓝晓玉这几天在干什么,蓝晓玉也肯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没有必要说那么多,彼此也很熟悉,不需要那么严肃,应该放松下来。
“什么?”蓝晓玉显然是没听懂黄磊在问什么,她左手撩了撩头发,挺着半边的雀斑笑着反问黄磊。
“哈哈,你还不承认”,黄磊会心地笑了笑,蓝晓玉也跟着笑了,“老黄,你觉得这事儿真有这么靠谱吗?”蓝晓玉接着问黄磊,想看他怎么回答。
黄磊思考了一阵,稳重地说道,“小玉,其实我也拿不准主意。这两天我看了几本股票的书,觉得这真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水很深,全国、全世界,那么多人在炒股,那么多人都想在这里边赚钱,咱们以为自己挺聪明——”刚说到这儿,张小玉已经站在黄磊身后看着他了,但她示意蓝晓玉不要声张,让他继续说,黄磊果然没有察觉,仍然继续大谈特谈,“我看哪,咱们肯定不如巴菲特什么的股神聪明,那帮人想挣点儿钱都那么难,而且他们明明也会亏损,我们拿什么盈利呢?”
“我们靠自知赚钱”,张小玉突然接了个下茬儿,黄磊赶紧回头,赶忙说,“哎哟,咱们的股神来了,我可不白活了。”
张小玉知道黄磊他们还是很太在意输赢,不能充分享受股市带来的乐趣,更不用说什么靠股市赚钱了,自己得给他们洗洗脑,让他们鼓起信心,至少,如果真亏了,也别怨自己。张小玉掏出摆好电脑,稳稳地坐下来,缓缓地说道,“老黄,其实你刚才能说那样的话,已经证明你是个会炒股的人了。”
“啊?你别骗我啊,我这一只股票还没买过呢,怎么就成会炒股的了?”黄磊挠了挠头,莫名其妙地看了看张小玉,旁边的蓝晓玉也一头雾水地看着她,等她说出个所以然来。
张小玉显然是学会了她爸那套慢条斯理的劲头儿,摆着架子,端着说道,“其实,一个人敢承认自己不聪明,这就是比别人聪明的一个表现。宋朝的王安石牛不牛?连皇帝都能忽悠过来帮自己改革,几起几落,朝里的人基本被他全部搞定,可他最后的改革还是不了了之,也就是仗着宋朝不杀文人的传统,才留下性命,但也是郁郁而终。其实,这都怪他太自以为是,他太自以为聪明,可这世间事这么复杂,有些时候不是靠一个人的聪明就能搞得定的,人得懂得借势,再牛的人也得学会隐忍,也得会来事儿,会说点儿好话,会拍点儿马屁,会搞点儿关系”,张小玉说得简直慷慨激昂,像给黄磊和蓝晓玉上课一样,但两个人也觉得她说得很好,想继续听她说下去。
张小玉当仁不让起来,继续说道,“和他相比,王阳明就聪明,尽管他的理想和王安石一样远大、一样坚定,但他就懂得借势,宫里混不下去,就乖乖地出去,知道有人要暗杀自己,绝不当杀身成仁的大头鬼,反倒写了封遗书,把轿子往河里一扔,假装自杀,自己带着仆人赶回老家。后来平叛的时候,手里没兵,那就招募当地的土匪、地痞、流氓和泥腿子,只要能拉来的人,就不管人家的身份高低,只要能跟着自己平叛的,都招来,都是同志,你看他蠢蠢的,低三下四的,其实他是最聪明的。”
黄磊和蓝晓玉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两人都对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很感兴趣,都想多知道有关他的情况,但黄磊突然想起来,今天是来讨论股票的,而且,是时候买第一支股票了。其实张小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不再说王阳明,转而打开股票软件。
“我去,都九点了,这白话的”,张小玉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唉,对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开盘吗?”张小玉略带老师提问的口气问黄磊和蓝晓玉。
两人当然知道,同时回答道,“九点十五分嘛,这谁不知道?”
张小玉抿嘴一笑,“对,九点十五开盘,进行十分钟的集合竞价,九点二十五分的时候休市五分钟,九点半开始连续竞价。”
蓝晓玉有些沉不住气,“小玉,那咱们再过十五分钟就能买股票了,哈哈,这可是人生中第一支股票啊,好激动。”
不过黄磊却很平静,蓝晓玉有些纳闷,问他,“你怎么了?又不想买了吗?”
黄磊看了看蓝晓玉,又看了看张小玉,说道,“我这两天看了一些股票入门的书,我觉得这个集合竞价不是买股票的好时机。”
张小玉点了点头,微笑地看着黄磊。蓝晓玉见两人挤眉弄眼,有些恼了,“你俩干什么呢,在这挤眉弄眼的。”
张小玉赶紧说,“哦,其实我赞成黄磊说的。集合竞价确实不是好的买入时机,因为在九点十五到九点二十五这一段时间里,其实还要分成两段,一段是九点十五到九点二十,这个时候可以挂单买卖,但如果不成交,也可以撤单。而在九点二十到九点二十五这段时间,就不能撤单了,也就是说,不论成交还是不成交,只能在九点二十五分进行结算之后才能知道结果,实际上这段时间相当于资金被冻结了。”
蓝晓玉点了点头,又问,“那为什么这就段时间就不适合买股票呢?能撤单和不能撤单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规则罢了,为什么这么在意呢?”
张小玉笑了笑,她显然胸有成竹,“这个规则,麻烦就麻烦在看似公平,而实际上,一些掌握大量资金的所谓庄家,他们往往有极快的网络专用通道,他们挂单、撤单所用的时间比咱们这种散户快得多,他们通常会利用九点十五到九点二十这段时间挂一个价位很高的买单来抬高股价,许多人看到这个假象,会以为这只股票会涨,就跟风买进,而庄家则会在九点二十之前几秒钟里撤单,这样这些追进的人就变成实际抬高股价的傻瓜了,而庄家原本的低价股就轻而易举的扩大了利润。”
张小玉的这些话,听的蓝晓玉一愣一愣的,她好像已经开始爱上炒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