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时间还没结束,这次朱棣真是要动真格了,他要彻底铲除朱允炆的那些老臣子,这些人在他的眼里就是余党,一日不除后患无穷,他一天也不会心安。
回到燕王府的朱棣召集了北平这里的大小地方官员,就此事召开了一次听证,此次听证的大人们都是一些身官要职的大臣,其中就有朱元璋在位时从寺庙请回来的和尚——刘秉忠。
他虽说是一个和尚,但很有谋略和才华,就是因为这才会被朱元璋看中,赐给了四儿子朱棣当谋臣,这足以证明朱元璋当时是很器重这个儿子的,没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的野心会这么的重。
大厅内,众大臣们惶惶恐恐的跪在那里,不知皇上这次的召见又为何事?
只见朱棣高高在上的坐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看着这些大臣们,对于这些大臣他又气又怒,不知该开口教训他们?
终于他还是开口了,“最近你们这些大臣们是不是都很闲啦,是不是都只拿俸禄不做事呢?朝廷的事情你们都不管了吗?都要朕亲自处理吗?”朱棣见着这些大臣们还是一声不吭的,继续说道:“”好,我还要你们有何用,你们都别拿俸禄了,回老家种田去吧!”
朱棣突然恼凶成怒了,指着他们的鼻子痛斥着,一声不吭的坐在那里等着他们的回话。
这些大臣们一听,皇上发怒了,立刻磕头喊着:“皇上息怒,臣该死,没有为皇上分忧。”
一群的大臣们跪在地上哀求着。
朱棣一听又是这些老话,不耐烦的说着:“又是这些话,你们就没有别的说辞了吗?算了吧,算了吧……你们都起来吧,朕问你们,前朝余党的事是谁在办?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有余党在外面横行无忌?”
大臣们听到皇上说起来,全都站了起来,这才反应到原来皇上今天召我们这些大臣来,原来全是因为跟今天抓的这些刺客有关啊,个个都恍然大悟,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话的。
就在此刻有一个人他就敢出来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着,他就是朱棣最得宠的一个大臣——刘秉忠。
他上前说道:“启奏皇上,此事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完的,您不下令断根,整个事情就会没完没了。”
“刘爱卿,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何为断根?”朱棣不明的问着。
“回皇上的话,断根就是全部出掉,不留任何余地,只要是跟建文帝有关系的人统统斩杀,不留一点余地,这样皇上您才能高枕无忧。”
朱棣听到刘秉忠说的这些话,也很认同着,他说的也蛮有道理的,只有统统斩杀了,哪还会有人反朕呢?剩下的就都是归顺于朕,为朕效命的人。
“刘爱卿说言既是,那就一切按照刘爱卿的意思去办,此事交给刘爱卿全权处理,一定要给朕办的漂漂亮亮的,办的不好自己去接受处罚。”朱棣决定此事就交给刘秉忠负责,对他软硬兼施。
“是,臣遵命。”刘秉忠跪下叩谢着。
对于刘秉忠给他的建议,朱棣一点也不怀疑,反而大胆的交与他去处理,还有这次迁址北平的事也是刘秉忠提出的,由此看来,他对他是如此的信任。
这些大臣们倒好什么话都没说,反倒顺利的过了一关,但是个个却人心惶惶的,提心吊胆的,大臣们长长的叹了口气:“谢天谢地,不用我们去办……”
高高在上的朱棣对着众臣宣布着:“你们都下去把,没你们的是了,刘爱卿留下。”
众大臣听到皇上的吩咐,全都退了出去,只剩下刘秉忠在大厅之中。
“刘爱卿,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对付这些前朝的余孽呢?”朱棣不解的问着。
“皇上依臣之见,就是要彻底的铲除跟着建文帝的一些大臣还有他的家属,一个都不能放过,不然会后患无穷,又会像今日发生的刺客事件一样,所谓杂草春又生就是这个道理。”刘秉忠又向朱棣献计着。
“你说的即是,像这样的乱臣贼子确实死不足惜,统统该杀,不杀不以息朕的怒火。”朱棣咬牙切齿地说着。
朱棣的残暴行为就在此时彻底地表露无遗,让人更加担心的是,他的这些行为将会在未来让人人神共愤,不能理解。
北平的事件终于就这样办妥了,新的皇宫也在重新修建中,朱棣要把紫禁城牵址到北平也势在必行,在北平建造的新宫殿,也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有荣耀的一件事吧,他的宫殿完全就是把顺天府的紫禁城全部复制过来,但是更多了一些奢华、庄严、以及高大上,他的这次花销足足用了他半个国库,他的国库即将空虚,接下来他将向地方上的小官员们上缴银两。
这也是他开始真正意义上统治自己大明的王朝。
新政才实施不久,很多官员不予配合,拒绝缴纳任何费用,皇上的银两也就很难凑齐,连日来的他烦躁不已,整天拿着这些大臣们训话批斗。
“你们这些大臣们啊?只知道用朕的钱,现在朕有困难就不能为朕分担吗?真是养你们有何用?”朝堂上的朱棣软硬兼施着,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卡出一点油水来。
这些大臣们仍旧不动于衷,突然有个人忽然冒出一句话来:“皇上,微臣有话说。”
“那你说。”朱棣吩咐着。
“是,皇上,微臣查到杭州知府方孝儒家里可是聚敛了不少钱财,而他的这些钱都是前朝建文帝留下的,这也是我大明的东西,大明的财富啊,为什么要变成他方孝儒的私人财产呢?”这位大人为了保住自己不惜出卖忠臣。
朱棣一步步地走向这个大臣设下的布局里,反问着:“既然你都查到资金的来源,怎么不去做,赶紧收回啊!”
“回皇上的话,奴才已经照您的吩咐向方大人讲明了皇上您的旨意,但是他拒绝接受皇上的旨意,拒不缴纳,微臣听候皇上的旨意。”这位大人狡猾地将这个整个雪球踢给了朱棣。
稀里糊涂地朱棣反而就这样欣然接受,对他吩咐着:“不听朕得人,一律全部抄家,不服从命令者,全部诛十族,没收全部财产。”
所谓历史上的诛十族就从方孝儒开始,他也是大明朝里最倒霉,最惨的臣子了,即使香琴做了多少得事但还是历史的命运,只是香琴所做的将不好的事情往后推迟了一点点而已,终究没有改变历史,这一切足以说明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改变它。
武昌郡里得这三个人依然开心得在城中闲逛着,对于京城和杭州所要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这也是她们这段时间以来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吧,没有压力,没有爱情,全是友情,那种轻松自在不知该用什么心情去说。
“香琴,你看,那好热闹啊!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多人?”朱橚指着前面一处挤满人的地方,告诉着香琴。
“都不知道,那我们就去看看喽,应该是卖艺这类的吧!”香琴好奇的说着,随即拉着朱橚朝人群中涌去。
这一群人终于冲出重围,挤到了人群中的最前面,当她们几个刚站稳脚跟时,她们几个人抬眼一看,原来并不是什么舞龙舟这类的活动。
顿时她们几个看呆了,一下感觉自己像是脱离了这个世界的轨道似的,既然什么事情都知道的太晚。
香琴看着面前的大黑板念着:近日前朝余孽猖狂,挟持当今圣上,圣上恼怒对于这些人严厉处置,对于他们,朕将他们全体满门抄斩,以示效尤,另,方孝儒身为臣子不按朕的旨意办事,还停留在前朝的制度里,令方孝儒同这些乱党一起满门抄斩,诛十族,钦此!
当她看到最后的时候,整个人都呆了,惊了,为什么会这样?历史真的不能改吗?朱棣,你怎么这么能说话不算数呢?你答应过我的会放过方家的,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香琴哪知道,朱棣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对于她的承诺已经完全都不记得,现在对他来说,只要谁违背他的意愿,他就要赶尽杀绝,不留一点情面,现在的朱棣已经变成心狠手辣之人。
不敢相信眼前这亲眼所见的香琴,再次向朱橚问道:“朱橚大哥,这上面写得是什么?”
朱橚看着她面色惨白,一脸惊愕的样子,瞬间明白了,没有多说地又给他念了一遍。
“为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地残忍,诛十族?他还是我认识朱棣吗?他还是你的四哥吗?”香琴反问着自己,也问着一旁的朱橚。
“朱……棣”香琴刚要喊出朱棣的名字,就被朱橚一把捂住了嘴巴,小声的说着:“不要再说了,我们出去再说,这里人多。”
很快的香琴被朱橚拉出了人群之中,他将她拉到一隐蔽的角落里,说着:“我知道你现在心情很激动,很愤怒,你现在要放松自己让自己渐渐的平静下来,才能想到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