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壬子(公元172年),中国东汉建宁五年,熹平元年。我十一岁,接受外界的信息也开始多了起来,也到了长知识,学礼义的年龄了。
三月,听说太傅胡广病死。这是一个跨世纪的老人,也创造了当世做官的几个之最,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因当时官方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价,所以我只做介绍,胡广(90—172),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举孝廉入仕,以章奏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后迁尚书仆射,历任济阴太守、汝南太守、大司农等官。汉安元年(142),迁司徒,始为三公。质帝死(146),代李固为太尉,又录尚书事,封育阳安乐都侯。后历任司空、太常、太尉等官。延熹二年(159)梁冀伏诛,以阿附梁冀被免为庶人,夺爵士,不久又拜为太中大夫,继续在朝为官。灵帝即位(168),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陈蕃死,胡广又为太傅、录尚书事。胡广历事汉朝安、顺、冲、质、桓、灵六朝皇帝,为官三十余年,一任司空、二任司徒、三为太尉,又为太傅,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熹平元年,以老病而死,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恭。其追赠及葬礼规格,为东汉中兴以来人臣之最。为官没有说的,我认为他和桥玄属于同一类人,会做官,但在推荐人才上比桥玄稍差一些。文才上却有称道:诗、赋、铭、箴等传世者数十篇。胡广博学多闻,史称“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连蔡邕都是他的学生,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他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这个后来被曹操深以为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月,宦官侯览以专权骄奢之罪被收印绶,畏罪自杀身死。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的争端才刚刚拉开序幕,侯览的失势有其必然性,因为桓帝死了,现在是灵帝时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当时做的恶行,自己要承担责任,墙倒众人推嘛。如今侯览死了算是对当世名士的一个交待吧。
因他的行为逼出一个望门投止的典故来。
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泛指在仓猝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后世的人真是善于总结啊。以至于千百年后,后世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就义前,写了一首《谭嗣同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后两句曾经震撼了很多人的心灵,豪迈之情至今无人超越。前两句的典故却都出在我们这个年代,张俭,杜根都属于当时的名士,名节清高,谭嗣同父亲谭继洵是清朝同治帝时期的湖北巡抚。谭嗣同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谭嗣同身陷囹圄,回首往事,把自己的遭遇同汉朝的张俭和杜根做对比,巧用典故,借古抒怀。张俭因为揭发朝中权贵而受报复,被通缉,逃亡在外,望门投宿,时人慕其名节,纷纷接纳。杜根因为要求“垂帘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谭嗣同钦佩他们主张正义、不畏**的高尚品质,将他们引为同道。这是何等的情怀。
大人们说七月份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人在皇宫朱雀阙上书写“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字样。这下可把宦官曹节、王甫给惹恼了,请求灵帝捉拿这个往皇宫上写字的人。灵帝诏令司隶校尉刘猛搜捕,十天汇报一次。刘猛这个人是汉朝刘姓的宗室,所以能担当这么一个司隶校尉的官职,但这个刘猛认为朱雀阙上所写的都是事实,所以出工不出力,查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有什么进展,究竟是谁写的也没有找到。灵帝就免去了他的官职。
为什么皇宫朱雀阙上的题字会引起皇帝和宦官们大怒而大动干戈呢?我得先介绍一下这个皇宫朱雀阙的情况:当时这个朱雀阙位于东汉洛阳北宫的南门。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平常皇帝出入大多经过朱雀门,所以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离洛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都能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就好比普通百姓家的大院门楼出口。在这个地方写上宦官们的事情,无异于向皇帝告状,向宦官们宣战。这个事情可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了,在当时是要杀头的。
那刘猛的司隶校尉是个什么官呢?旧称‘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设立,汉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取消,汉哀帝时又开始设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东汉时又改称司隶校尉。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由于有朝廷给予的相当的自由裁量权,有国家正式编制而且队伍庞大,不畏权贵,战绩不凡,权势强大远远胜过了后世明代的东西厂和锦衣卫。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省去丞相司直,使司隶校尉获得更大的权势,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司隶校尉对京师地区的督察也有所加强,京师七郡称为司隶部,成为十三州之一(见两汉州部)。
在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中,一方常借重司隶校尉的力量挫败对方,如宦官单超等谋诛大将军梁冀,汉桓帝派司隶校尉张彪率兵围困梁冀住宅,将他杀死。汉末,外戚何进欲诛宦官,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并授予他较大权力,后来袁绍果然尽灭宦官。从此,司隶校尉成为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称之为“雄职”。李傕****时也自领司隶校尉(《后汉书·董卓传》:“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曹操在夺取大权后,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
因为一句不知谁所为的事实文字免去了一个司隶校尉,这在当时的震动是很大的,也可以预感朝廷内斗的复杂性。
随后我心目中的段大将军,御史中丞段颍八月的时候出任司隶校尉,奉诏捉拿在皇宫朱阙上书写“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字样之人,段颍似乎看出了其中的微妙,阿附宦官尽心搜拿,使事件扩大化,太学生千余人被捕下狱。制造了当时的一个冤狱,最后究竟谁写的?也是人云亦云,但段颍却坐牢了他的官职。这也是我所震惊的。
这就是当时的朝廷风气。很多制度都渐渐被世人所突破,评判的标准也出现了争议。偌大的朝廷在慢慢出现衰败的气象。
十一月,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人。许生、许昭父子聚众起义,许生自称“越王”。许昭自称“大将军”,有众数万人,攻打郡县。朝廷不会容忍叛逆的,随后朝廷派遣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率军进讨。经过三年许生父子被杀,战死者数千人。过了几年西北边关有警,羌、胡犯边。熹平六年(177年)八月,灵帝派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南单于出雁门,各率领万余人的部队,三路大军直出塞外二千余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帅众逆战,育等大败,丧其节传辎重,各路军将只带领数十骑跑回来,大部将士战死。三位将军获罪下狱。
来看一下这个臧旻,史评他胸怀大志,是个干实事的人,但做事情有成就有败,所以当时的人评价他做了一些事情,后来他的儿子臧洪凭着父亲为官期间的声誉加上后天的努力,超越了他的父亲我得说一下,因为臧洪是160年生人,属于60后官员,且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大哥。臧洪十五岁时就是有名的官二代,在太学的同龄人中很有名气。臧洪本人长得体貌魁梧,格外优秀,20多岁时被选为孝廉而为郎,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这是正式的后备干部呀,我20多岁时正在编草席,织布鞋。真是有些惭愧呀,
中平(184年—189年)末年,臧洪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按我的理解是组织部长)。当时董卓正祸乱朝纲,杀小皇帝刘辩另立天子,臧洪预感到天下会乱,劝张超:“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乱臣贼子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张超听从了他,与臧洪一起西行到陈留去见兄长张邈,商议起兵之事。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枣会盟。关东联军后来形成了燎原之势,如果探究其发起者,当数臧洪是最早的发起人。再看看臧洪的气势,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不久,张超、张邈会同刘岱、孔伷、桥瑁等在酸枣正式会盟举兵。酸枣大会时,张邈对张超道:“听说贤弟你在广陵,行政教化赏罚等什么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来做。这个臧洪是个怎样的人啊?”张超回答:“臧洪才干智略全比我强,我特别喜欢他,他可谓海内奇士。”张邈一听,马上接见这位臧洪,对话后张邈“大异之”,发现臧洪确实是个人才,即刻向兖州刺史刘岱(先祖:刘渫,牟平共侯;父亲:刘舆,山阳太守;伯父:刘宠,太尉;弟:刘繇,扬州刺史)、豫州刺史孔伷(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推荐的刺史)推荐臧洪,两位刺史也喜欢,看重臧洪。后来队伍都到齐了,酸枣盟军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宣讲一下此举的行动方针,但是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涕泪交流,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臧洪辞气慷慨激昂,当时听到这篇盟誓上至刺史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没有不感动振奋的。但至此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各路诸侯相互猜忌,迟疑不前,粮草耗竭,酸枣会盟在公元192年(初平二年)宣告瓦解,弄了一个虎头蛇尾的事情。
当时,张超留在了陈留,派臧洪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臧洪到达河间国时,恰逢袁绍与公孙瓒交战,臧洪无法通过,恰好袁绍在那里。袁绍见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奇重之”。这时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当时青州黄巾军很活跃,连年战乱,致使“州遂萧条,悉为丘墟”,臧洪在任前后两年,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现出新的面貌,“群盗奔走”。袁绍“叹其能”,改任他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郡境内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在雍丘包围张超。张超对部下说道:“这种情况下,也许就臧洪会来救我吧。”部下都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张超说:“子源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只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臧洪听说张超被围,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立马要率领所部兵马前去救援,又向袁绍请求增加军队,袁绍当然不会答应,最后拖了三个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被灭族。臧洪对袁绍充满了怨恨,他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这就等于宣布东郡独立,袁绍也气了,于是亲自带兵前来问罪,袁绍把臧洪围在东武阳城,但是怎么攻都攻不下来,前后长达一年。袁绍命令陈琳(建安七子之一,给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写信给臧洪,劝他投降,臧洪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千字文,这篇回信完整地保留在《汉末英雄记》当中,《三国志》和《后汉书》在摘录时略有删节。能把这封文章保存下来并流传,可见臧洪在当时士大夫心目中的位置。
袁绍接到书信以后,知道臧洪誓死不降,增兵急攻,东武阳城中粮食已尽,臧洪认为死期不远,把部下叫来对他们说:“袁绍的野心很大,对汉室江山图谋不轨,我为大义而死,死有所值,你们没必要跟着我一起死,你们在城池未破之前,带着家小逃出去吧。”城中的部将百姓都泪流满面的说:“要死一起死!”一开始还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来什么都被吃光了,到最后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让人煮成稀粥让大家喝。最后又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将士们都失声痛哭,都没法抬头看臧洪。这时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一起,但一个叛逃的也没有。最后东武阳城还是被袁绍攻破,用了很多布幔来布置现场,大会诸将来召见臧洪,袁绍问他:“臧洪,你为何要如此背叛于我?现在服了没有?”臧洪可能饿得都站不起来了,坐在地上瞪着眼睛对袁绍说:“你们袁家事汉已四世五公,可谓国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你们没有辅翼之意,反而充满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亲手杀了你们为天下报仇,哪来的服不服?”袁绍恼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杀了。
臧洪有个同县的老乡叫陈容,在臧洪手下担任东郡郡丞,东武阳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陈容出城。臧洪在法场时袁绍命陈容在一旁看,看袁绍要杀臧洪,他上来求情,袁绍不答应,让人把他拉出去,陈容大喊:“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袁绍于是下令把陈容也杀了。袁绍身边不少人对臧洪、陈容之死表示惋惜,认为是“一日杀二烈士”。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两个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援,等到他们回来时东武阳已经陷落,皆赴敌而死。
现在大家知道我为什么介绍这个臧洪了吧,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后世在写《三国演义》时煊染我们刘关张哥仨兄弟情谊的出处,就是臧洪和陈容的事迹的创作灵感,佩服佩服。我更佩服的是作为60后的臧洪,为当世的年青人做了一个楷模,做事先做人,这个年青人做到了。让我们记住臧洪这个人,当世他只活了35岁,却折服了很多人。现在应该叫粉丝吧,我算是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