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这不是一篇软文,我真的没收钱。如果你觉得没道理,权当是一个脑残粉的饭后呓语吧。
“家,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这是宜家的广告语,语不惊人。不过每次去宜家,腰包似乎就生出个洞,不花钱走不出门。所谓相宜而家,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宜家早已帮你全想到,她的商品分类精细到,你甚至可以在这里买到能随意裁剪的抽屉垫!她用一个规模宏大的行为艺术为它广告语做了无声的注解:来这里,找到关于家的一切。
令人趋之若鹜的魅力并非空穴来风。设计感是宜家每一件商品的基本法则。一只灯泡,一个钟摆,每一处细节都在传递设计师的思想:家,何其重要的所在,怎么能让她看起来不美好?她用产品向我们普及生活美学的同时,一并带来一种生活理念:热爱你的生活,比如买一张餐垫带回家,可以瞬间把餐桌的规格拉升一个档次,买一支蜡烛杯放在浴室,洗脸刷牙也突然变得充满仪式感。
不过最让人触动的却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如果宜家的所有商品,哪怕一颗门钮都有自己的名字。
《千与千寻》里的白龙因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被困在彼岸世界,名字是它的灵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一个物件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它便有了灵魂。自然,那是它的设计者赋予它的灵魂,对于设计者而言,它的源起便不是单纯的一个物品,一项工作,而是一件作品,它的诞生饱含着源自内心的热爱。一个热爱生活,并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它的作品怎能不为人所热爱?我想这大概就是宜家备受推崇的原因吧。我把它称为宜家精神。
近日中美贸易摩擦时常占领热搜,各种渠道的呼声不忘强调中美在产业链中的排序,诸如苹果如何用20%的工作量挣了80%的钱,富士康用何等密集的劳动力赚取那一点点代工利润。看似极不平等的事实却被公平的经济规律证实。我宁愿相信那20%的工作量凝结了设计者200%的热爱,那是多少个密集的劳动者在流水线上的付出也无法替代的热爱。
网上有个段子,说最完美的工作有两点:工资高,离家近。这当然是个玩笑,不过最完美的工作确有两点共性:专业对口,兴趣所在。专业对口上手快,兴趣所在不枯燥,干起活来行云流水。然而迅雷之势的技术迭代、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专业触顶是猝不及防的,再美好的工作日复一日,倦怠是不可避免的,唯有来一些宜家精神,让工作美好自己,用作品美好他人,说白了,正是三分专业,七分敬业,多一分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