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胡茵走了过来,两手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金黄色的茉莉花茶,中间捧着4、5个月饼。我赶紧走过去接过了她手里的东西。然后我们又都坐回到原来的位置。胡茵把一杯茶推到我面前又继续跟我聊。聊大学的事情,聊工作,聊未来。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喝着茶一边聊。胡茵是很个会很会找话题的人,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到那些话题的,老是噼里啪啦聊个没完没了。
“你说人为什么活着?”跟胡茵正聊着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胡茵忽然问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倒是吓了我一跳,因为最近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待久了,脑子里经常会不自觉就会冒出很多哲学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我嘴里叨念着这个问题,心里茫茫然一片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怎么思考。
“嗯,有时候莫名其妙的我就想到这个问题,听说你读书很多,所以问下你。”
“我,我只是偶尔看下小说。”
“嗯。知道吗?”
“大概是为了不死吧。”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答案——为了爸妈、为了事业、为了功成名就,可是稍微举个例子这些答案就被推翻了。“为了不死”在我心中最完善的答案就是这个。越想越觉得,这个答案算是最完善的一个答案。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真的需要一个理由么,有那么多人,在我们看来明明已经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比如癌症、比如流浪者),可是他们依旧活着。没有爱情,没有金钱,看不到未来,还要每天都面临痛苦的折磨。他们明明可以选择很潇洒的离开这个世界,可是他们依旧卑微的活着,不肯放下被折磨的躯壳。活着是为了享受生命吗?如果生命成了一种累赘了又会怎样,还值得拥有吗?我们不会主动选择去死,我们也敦敦教导着别人要珍惜生命。活着是为什么,好像活着真的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上帝只给了我们一次生命。如果浪费了就真的不会再有了。大概活着就是为了不死吧,说白了活着有时候也是一件无厘头的事情。
我高中的时候是个很不讨人喜欢的人,也没有过一个朋友,只有一两个玩的还可以的同学。我那时候的同桌是个女的,叫张丽咪,是个喜欢每天早上和傍晚都超大声的读英语的人。我们班主任是教英语的,所以她很受宠爱。她也是我们的英语课代表,她很喜欢跟人说话,经常跟前后桌的人打打闹闹,每次都特大嗓门,引得全班人注意。可是高中三年,她几乎没有同我说过话(当然我也没跟她说过话),我们像陌生人一样做了三年的同桌。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合不来,我们之间肯定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争持。可是没有,即使我很不喜欢她每天那么大声的读书,我都没有说过让她小声点。我觉得她那个人还不错,学习很努力,课堂笔记和试题改错每次都做的工工整整。她有一个厚厚的本子,里面有高一到高三的所有笔记,她是个很努力的孩子,也让我很佩服。我们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陌生,过了那段新鲜期后,我们没有变熟悉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没有了熟悉的必要,然后就就一直陌生了三年。
我中考的那年正好是03年非典的时候,为了躲避非典所有的学校从5月份开始放假,至于什么时候中考,学校根本就没有通知,连中国能不能挺过那场大灾难都不知道。我们都回了家等通知。就这样在家一待就待了3个月,等到中考的时候都是8月份了,比平常晚了一个多月。在学校放的3个月的假期里,我每天看书做练习题,甚至比在学校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因为我想走出某个人的影子,不想老被压制。虽然后来结果不理想,但至少自己努力了,所以也不后悔。
姐姐是在02年出去北京打的工,林思晓我也有半年没有见过了。那时我很喜欢她,可是转了学后就没有再联系。而多米在姐姐出去的那一年也被卖掉了。从魏县二中放假回来,我的生活空空荡荡,学习几乎成了我唯一的依靠。爸爸妈妈也忽然意识到了我的存在,把家里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我身上,每天语重心长的鼓励我的话都能压死一头骆驼了。爸爸开始不断的督促着我的学习,即使看到我正在写字,他也会大声的跟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别指望能够留在这个家里。妈妈没有像爸爸那样,妈妈则是把我关在屋子里,跟我说什么都不用想,好好学习就行。
我是02年转的学,刚刚读完初二上半学期的课。我转学后我就不再有什么其他的活动,完全成了一个考试机器。对于从天而降的约束我也没有什么抵抗,因为我也有14岁了,懂事了,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不聪明但并不表示我傻。在学校里每天很努力,每个月的周末放假回家后我也都呆在自己的屋子里看书,我克制着自己不再看动漫,也不再找朋友,别人找我也被我赶走。就想学习,想超过身边的人。初中那会,我几乎把课本都能背下来。关于课本上的知识点,我虽然还达不到能随口说出是在那一页的地步,但随手一翻就可以翻到那一页。那种拼劲,除了高中有的一比外,以后无论做什么都没有了那种认真劲。用时候是在用生命全心全意的做一件事情,很痛苦,结果也不好,但每次会想起来都为自己而骄傲。那时候家里也挺舍得花钱培养我的,很多试卷可能我买了才半个月就做完了。只有我想买点其他的资料,爸妈都是很爽快的答应。
努力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的,很快我就迎来了中考(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中考的题目比我想象得要简单很多,考试的题型也是我不知做了多少遍的题型,所以应付起来很自然。每场考试我都是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坐在闷热的教室里,故作轻松的想象着吊扇掉下来把大家脑子都削个稀巴烂的样子。过了大概半个月后,中考成绩出来了。知道成绩的第一感觉就是完了——因为没有某个人好。我的初中就这样要结束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打败那个人——我的同学张亚。为什么我会提起他,因为我对他的印象是那么的深。他跟我是同一天转学到魏县二中,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是由于嫉妒他也成了我最差的朋友。结果那段本该纯真的年纪留下了很多圆不了的遗憾。想对他说声对不起,可是从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青春就是那样子,走了就散。
伴随着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们搬着课桌离开了教室从此结束了初中的生活,开启了高中的学生生涯。报考志愿的过程有些曲折,最后我进了邯郸第四中学——邯郸市排名第二的高中,开始了高中的生涯。张亚则去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邯郸市一中。老实说我很害怕高中,高中说不出的反感,记忆里处处都透漏着阴暗,就像箱子的角落从来都不被人翻动,偶尔碰一下,沾得满手都是灰尘一样,我不想回忆高中,想起高中浑身都是伤痕。我在高中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朋友,没有人认识我,我也不主动认识其他人,我不会混朋友,也不想交朋友,就想老老实实得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学习。不用爸妈跟我说,我自己都知道我初中失败了一次,高中——这个人生更大的转折点我绝对不能失败了。“方亮”——这个名字也变的越来越陌生,我几乎听不到别人叫我的名字。经常是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时在心底去喊这个名字——“方亮要加油,方亮要努力,方亮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