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只有一眨眼,却又是卯时,虽是睡眼惺忪,但作为一国之君也得挺直了身板。才三十出头,真是大好年华,本应该放肆享受夫妻之乐,看尽世间美好,,子承膝下,花前弄月,尽情的游乐,可他偏偏生在了帝王之家,如今这些也是奢侈之举,别无选择,自由、美好皆与他无关,看见的尽是世间丑陋,听见的尽是忧虑忡忡,一刻也不得放松。为他的女子也无几个,只因他是帝王,也许是为他的美貌,或是更深一层的权利、地位,让他违心,将自己包裹起,隐藏起,是殇!
“皇上,河南开封一带今日传来急奏,似是为旱灾所困,开封城里皆是灾民,粮田崩裂,庄稼稀缺,病的病,饥的饥,如若坐视不管,定会引起民愤,臣请求皇上开仓赠粮,解救开封百姓!”年羹尧,抚远大将军,以名字便知,骁勇善战自不可否认,只是这人品嘛便不得而知了。年羹尧除了军事问题,还被允许可直接参与朝政,也因如此,恃宠生娇,嚣张跋扈,除了雍正,已无人治的了他。
“此行甚好,没想到大将军除了骁勇善战,竟还十分体恤民间疾苦啊,真是我大清朝之表率。只不过,国库也不充裕,太后马上又要替朕选妃,如何还有多的……”雍正虽担忧百姓安危,只是一向勤俭节约的他哪里还有余力帮助大批灾民。
“皇上,臣有一法。定天下必先定其民心,民乃国之根本,安顿好百姓,微臣与其他众臣才能更好的辅佐皇上治天下。就由臣与其他大臣自捐囊袋,为百姓换做上等米粮,再差人送往,皇上以为如何?”年羹尧略微扬起了嘴角。表面看似是心系百姓,实的……这提议一出,着实让所有臣子捏了一把冷汗,这要是真能到了百姓手里也是好事,若是到了他年羹尧的腰包里,岂不是肉包子打狗吗!大家相互对视了几眼,却也就咽下了肚。
“要救治灾民的办法很多,大将军为何要我等自掏腰包,莫非是想从中获利不成?”李卫,江苏桐城人,雍正朝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为人耿直正义,虽家境富裕却不以为满,做事细心,忠诚,是为一代清官。
“李大人如果担心本将会将此次灾区捐款谋以私用,大人便大可放心,我等可以将自己所出全权交给大人管理,由大人换做食粮再统一送往灾区如何?”年羹尧这招以退为进的办法真是哪都能用啊,若不是战场杀敌千万,有真材实料,雍正早就罢免了他,怎由他在此嚣张。以往,年羹尧私吞了多少赃款,大家却是心知肚明的,但因皇帝宠爱他,却也没有他法。“恐怕大人这样说不是怕本将私吞,而是不想为此事捐赠,不想为皇上、为国家分忧吧!”这等轻蔑挑事的话语,大臣们也是无可奈何。
“你……皇上,臣绝无此意!”李卫这样的清官怎会不为百姓着想,他并不是不愿捐财,是不愿捐了的财最后进了他年羹尧的口袋却还不自知,这桩子事儿是年羹尧提出来的,皇上定是会交于他来处理。
“好了,年将军此举可行,就依计行事吧,此事也交于将军去处理吧!”虽然雍正对年羹尧的所作所为无不知,但用人之际,没有人能比年羹尧更会用兵,更善战了,如若有之,他也绝不会留下年羹尧的命,让他在人前做足了行头。
“皇上,为何将赈灾之事交于年羹尧处理,您是知道他的为人处事,若是将灾银于他管理,这还能到的了灾民的手中吗?”李卫如此为百姓,乃是天下之福,大清之福,这焦虑的都跟到皇上的御书房中来了。
“李大人不必担忧,此议是年羹尧自己提出来的,总不能搬起石头砸自个儿的脚吧,朕相信他会办好此差的,百姓这么多,若是未曾领到赈粮,他又何以堵的了悠悠之口呢?李大人,朕自有分寸,你先退下吧!”雍正现阶段又能做什么呢?进退两难,最忧的人是他,明知年羹尧的诡计,但却只能假装无知,面不改色。
“皇上!”李卫前脚刚出了去,苏培盛后脚便跟着来了。
“苏培盛,皇后那儿选秀的事有消息了吗?都哪些女子入了初选?记得告诉皇后,不论家世背景,只要无病痛,无成亲便可!”见到苏培盛还是比较舒心些。
“奴才刚从皇后娘娘那儿过来,皇后娘娘已定好初选秀女,里面……里面有……”
“里面有什么,在朕这儿有什么不可说的!”
“里面有年将军的妹妹!”起初听得皇后说起,苏培盛也有些惊讶。
“年羹尧的妹妹?年羹尧为何将自己的妹妹送进宫?皇后知道吗?”这确是个奇事,也难怪雍正刚提起的笔又急于放下,这只能想便罢,谨防隔墙有耳。许是将后宫也安与眼线,好紧盯着雍正是否对他有异心?后宫何人得进?唯有妃嫔,正好家中有一女子待嫁,此刻倒是给他派上了个好用场。
“正是皇后娘娘告诉奴才的,娘娘想留下将军妹妹,说是也许对皇上有用,奴才这不赶紧的来向您报上了吗!”苏培盛也不好拿捏这事的分寸,唯有皇上能决定,皇后娘娘也是苦了心思,一切以夫君的利益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