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急着想进入时间虫洞去见爸爸妈妈。她虽然知道一旦进去会有很多已知的和不可预测的后果,但她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想念父母是无法阻挡的。孙博士已经不时在和她聊天,掌握她的心理动态;另一方面及时向张院士和专家组汇报,大家不停的在分析爱丽丝进入虫洞的可能性和利弊关系。即便有爱丽丝父母的意愿,但把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送入危险之中,这无论如何也不是这么多成年人的无奈选择。但另一方面,整个项目现在究竟给中国、以至整个人类带来多大的危害,谁都不知道。
这日早会中,大家又把这件事提上议程:“这可能是人类面临的首次全面的真实危机,几乎科学界都认为只有彻底让虫洞消失,人类才能恢复平静的生活。爱丽丝的特殊价值,也给了大家提供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线希望。所以我们在她进入虫洞的可行性方面,一直在做积极的探讨。“
张院士:“院里派出三个专家小组协助我们。第一组是周琪院士小组,他是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国际转基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干细胞组织(ISCF)中国代表。他们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女娲石对爱丽丝的各种影响。目前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爱丽丝在基因方面有很多改进,与女娲石小组的预期非常接近。
“第二组是美国科学家罗杰·大卫·科恩伯格的国际项目小组,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因其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罗杰博士小组的任务是寻找和研究‘灯塔水母’是否真的永生不灭?前不久,他们小组中的宾州大学研究员玛瑞亚·皮亚·米列塔表示,灯塔水母不会像往常那样死亡,而是“将自己身体的细胞向年轻化逆转”,不过这种“逆生长”是有条件的,当它们遭遇饥饿、物理性损伤或其他突发危机的时候才会发生。米列塔介绍,这时灯塔水母会把自己转化成水滴一样的胞囊,然后从这个胞囊再继续发展成水母的原始生命形态——一个水螅群。通过无性繁殖,这一个水螅群将再次生长成几百个几乎和以前的成年灯塔水母DNA一致的水母。”
“第三小组则是以前麦克陈博士和他的师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谢灿课题组在《NatureMaterial》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一个全新的磁受体蛋白(MagR),该突破性进展或将揭开被称为生物“第六感”的磁觉之谜,并推动整个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