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梳妆整齐到长乐宫时,却发现外祖母,太后和母亲在一同谈笑。正当暗想时,“娇儿来了,快进来这要是受了风寒,母妃可要心疼了。”太后见我停在殿外,忙招呼我进来。
“臣妾参见外祖母,母后长乐无极。”规规矩矩的行礼之后才做到她们身侧。
“娇儿,不知最近是否有好消息。”母亲多日来为皇嗣的事四处打听,就为了稳固我在宫中的地位。
“有没有让医工瞧一瞧,开服药调养身体。”太后也在一旁关心地问道。
“医工一直在为娇儿调养,只是一直查不出是何原因。”虽然嘴上说的满是对皇嗣的期待,然而内心却不然,不希望孩子的到来是此般境遇。
“好了,皇儿的事不是说说就有的,你们再心急也是无用功,娇儿,来外祖母这儿。”外祖母当年伤了眼睛,以致晚年双目失明。但双目失明并没有阻挡外祖母的才干,外祖母历经三朝,什么奸党小人都不敢在她手下耍心思。晚年还要扶持刘彻继位,实属不易。“你这丫头,日日来外祖母这儿陪我这老骨头…”
“胡说,外祖母才不是老骨头,外祖母年轻着呢。”即使我嘴上拒绝着,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任何而改变。
外祖母保养甚好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你这个小丫头。不能不服老啊”
自那日母亲在长乐宫提及皇嗣一事,便开始寻遍天下有名的医工进宫为我调养,而这9000万钱的花费也未能换来众人期待的皇嗣。
外祖母在政治上的百般阻挠,母亲在私下威逼利诱,无尽的索取财物,后宫佳丽纷扰的杂陈,使得这位年轻的帝王愈发愤闷。他近日以很少临驾甘泉宫了,婢子们一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而外的传闻则说因陈后不孕,未能诞下皇子,这才失了宠爱。
王太后眼见大势所趋,只得亲自前去开导愤闷的帝王刘彻:“你刚即位不久,大臣们尚未归附于你,之前商议兴立明堂的事情已经惹怒太皇太后,如今又不顺从长公主,必定会受到重责。妇人的性情是很容易高兴的,你应该慎重思考该怎么做!”这都是后宫中人尽皆知的传闻,真亦或假,都已经无所谓了。不过至此以后刘彻对我母亲窦太主和位居国母的我这对母女稍加以恩礼相待。
建元二年,刘彻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回宫时顺路去平阳侯在京府邸看望当时嫁给平阳侯曹时的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太后长女,当今帝王的同胞长姊。姐弟俩自小感情深厚,而平阳公主对刘彻这个亲弟弟自是万分的关怀挂念,虽然自家弟弟方即位一年有余,然自太子娶妃至即位亦已然数载,却并无子嗣。平阳公主便效仿姑姑窦太主择良家女子欲以进献刘彻。
而刘彻的此次外出回宫,让一切都将变得不再平静。他带了平阳公主府中的歌伎卫子夫入宫。只是与君一望,尚衣怜宠,就使得刘彻带她入宫,这让我好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奇女子。而身居皇后之位的我自是要见她一面。果真是位上等美人,举止倒也优雅得体,处处显得清幽淡雅之白兰。只是让我未能明白的是刘彻虽临幸了她,也带其入宫,但并未赐予封号,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就像是从未存在宫中存在过一样的忘记了她。然而这只是我能看到的表面,我忘记了母亲窦太主对我后位的把持和外祖母太皇太后对我的宠爱。忘记卫子夫的刘彻或许只是被逼无奈。而我一边与刘彻做着伉俪情深的恩爱帝后,一边又在母亲寻得众多医工的诊治下努力的孕育着皇嗣,平淡的宫廷小日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就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