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溪州宣慰司彭泓海继位。此时的他才新官上任。走在老司城的条条大路上,眼看着祖辈沉浸在这里的故事,他不由得有所感触。
回到书房,彭泓海叫来了大总管,他想清楚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就是安抚老百姓“总管!你看我这应该出什么计策啊?”其实,彭泓海知道,自己没有什么主意,而总管肯定一问三不知。
“这个····大王!臣惶恐!还请大王自行决断!”大总管很是懊恼,他不由得拒绝彭泓海的提问。“好吧!你随我上街走走!”说罢两人在禁卫军的保护下浩大的走出了内城。
街头上,人来人往,看见宣慰司出来了,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参见大王!”他们的语气好似有些哀伤,彭泓海一下子就听出了其中的奥秘,他站在城门的石堆上大声问道:”老百姓们!你们日子过的好吗?“
“········”谁知台下的百姓全都无声而接,彭泓海是个聪明人,他一早就看出了百姓们的真正生活条件,看看他们的脸色,再看看他们的打扮,谁不是衣衫褴褛,唉声叹气。
“我知道你们现在过得不好!你们即可大声说出来!”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便站了出来,他正要反驳彭泓海的话语,就被身旁的老人家给拦住了,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那就那么容易拦得住,他蹦了出来大声呵斥道:“我们生活哪有你好!哼!我们都快要死了!”
彭泓海一听,仿佛此刻的心都要被小伙子敲碎了,他的精神顿时恍惚了起来,总管看到连忙跑了过来扶到:“快!还愣着干什么!把这个污蔑大王的人拖出去斩了!”
那小伙一听,心里更是有勇气了:“斩吧!反正也是死路一条!”
“慢着!”彭泓海脸色苍白的回答道,“帮我拿出点儿银两分给他们!”|大总管一听急忙说道:“不可啊!大王!此人对您不公,差点儿没把你气晕过去!”
“给他!”彭泓海坐在一边气喘吁吁的吼叫道。
公公听了这句话也只好把银两分给了大伙儿,大家一听有银子全都围了上来“每人有份啊!别抢!”总管只好一边维持着秩序一边分发着银两。
几个月后,彭泓海造福百姓,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之举,彭泓海在老司城宫殿向内进三门的右侧天井边立下了德政碑。碑高八尺二寸,宽三尺六寸,座高一尺二寸,碑正中间一行衔名,碑文为正楷字体,碑的全称为《钦命世镇湖广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都督俯致仕恩爵主爷德政碑》,碑文共2637个字,其中阳面998字,主要记载了彭泓海执政期间所采取的德政措施、如何处理与中央政府关系、土司王与百姓的关系、百姓在彭氏心中的重要,以及三十八峒五十八旗,以及当时社会的德政之事。
碑文如下:
钦命世镇湖广永顺等处军民六慰使司宣慰使都督府致仕恩爵主爷德政碑。
尝闻恩可结民心,不能使民心之不忘:功可显当世,不能使后世之取法,苟能如是矣,而得之于民犹难,而能得求之往古亦不多遴,况斯世乎。
使君中涵彭公致什之明年,余过灵溪,适有承辖之五十八旗、三百八十峒军民,扶老携幼,蚁集司城,向余告曰:吾永建白五季,为朝廷南服世臣,迄今几百载,其间执圭守土,代不乏人,咸以苗蛮之故,川法严峻,服民以威,不以德也。是以治乱相寻,无息肩日。自我爵嗣世,天性仁厚,拳无失轨,去猛存宽,用贤远怪,易杀戮为鞭扑,而狂狸形消;开入告以听民,而覆盆无枉,虑民之荒于业也,而自勤稼墙;恐俗之流于顽也,而中之以孝梯,节用以恤民膏,轻赋而苏物力,崇俭抑奢,弋堤之袍不仄:修文堰武,刁斗之警无闻。和邻而眶毗之边衅自弭。乐天而虞苗之质成屡至。凡举措施,皆以养民守土为事。以故宽仁镇静之恩,生息富庶,甲于诸司。四十年间徒见祥风化日,皆其赐也,民诅敢忘?又若自捐军三次慑苗于镇竿;亲随土帅,身开关于辰龙,闻兴殿宫,采木以贡,诸如此类,实难枚数?虽兴师动众,民不知劳,皆由抚循之得法也。故功在朝廷,德留疆土,足以垂法于后世者,民局敢忘。
今吸爵主以民社之重,授之新使君,而率由旧章,孰非奉训有自哉。故谢世虽己一截,而恩德自在千秋?咏歌感叹,有难忘诸民,敢乞文人之笔,勒话金石,以志民心之不忘。庶其可乎?余既诺之,退而有深思焉。夫楚之南北,列茅土者比比,余尝挟策而游,殆有年矣。有一至焉者,又往过之,则非旧矣。有再三至三者焉,而往过之则非旧矣。问其故,则曰:刑不措,而民不堪命也;苛政无味,而户口逃亡也:好兵仇邻.而宗社不守也;贻谋不善,而今绪无闻也。若然者思未及民,何有乎去思?功无可纪,何有乎取法?其在人者尚不能得,况望得天耶?若使君,真不营天壤矣。德既如此,功复若彼,无怪乎合司黎庶,爱戴之深,依恋之切,有若赤子夕干父母。故于驰驱绿野之日,犹不忘邵伯之甘棠,非所谓结民心内小忘者耶显当时而法后世者耶?况使君晚得后嗣,侔乎荀龙之数半,而新使君徽猷辽德,行将羽仪****,是又后先济美,世不多有者,皆使君盛德所致,岂非得之于人者复得之于天耶?然则,是碑也不独为军民中依恋不忘之诚,抑又风诸有土者奉为典型,毋有失度,得以永守世业,使君子丰功盛德,其有涯软?余乐此盛举,余不敢以不文辞,爱拜首而为之记。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已卯科举人天门年家眷晚生朱鸿飞万玲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