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翼南从长沙府赶回了溪州,他日夜奔波,只想着给自己的爷爷报告这次战役胜利的事,回到了老司城,眼前的一切不同于大敌当前的厮杀场面,彭翼南走进了城中,他拴好了骏马,同身边的向老官儿走进了爷爷——彭明辅的书房。
“爷爷!“彭翼南眼角流了些泪水,他亲切的呼喊道,仿佛好像如同生离死别。
彭明辅抬头一看,竟然是自己去前线抗战回来的孙子,他抱着彭翼南的头直哭:“好啊!既然····回来了就好好过日子!”
“恩!”彭翼南擦干了泪水答应道。
向老官儿见两人伤心含泪,他漫步走上前来安抚:“爵爷!你莫哭了!随这次我军战败的人数极多,但是还是把倭寇赶回了日本,我们应该好好庆贺啊!”
彭翼南听了向总管的这番话后顿时冷静了下来:“是的!我们终究还是赢了!”
“孙儿!这件庆贺的事情就你来办!”彭明辅道。
“好!“彭翼南说罢就退回了爷爷的书房,他叫向老官儿请来了永顺五十八旗、三百八十峒,并且让各个峒、旗都准备些节目,然而自己则准备每年最盛大的摆手舞活动。
这件布告很快就贴在了城外的大门处,并且其他深居老林的峒、旗都已经派信使送达到了各个头目、酋长的手中。翼南特意把时间定在正月,这种摆手舞不必闹个一天一夜的摆手舞,翼南准备的摆手舞是大摆手,最久要闹个七天七夜。
好日子说到就到,这天的早晨,各个村寨的土民、土官便纷纷相约来到了老司城的摆手堂的广场上,只见老司城的城门打开,四处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很是热闹,这天逛闹市的人也特别多,然而大多数都是从四面八方的寨子聚集而来的。
举办摆手舞等活动的地方是一座高高的木楼,楼上刻着一副劲俊有力的大字——”摆手堂“而围绕着这三个大字的是一圈儿圈儿花边,那房子足足有两栋楼阁,全都以金丝楠木为主,屋壁的沿岸还有一些刻画,这些刻画栩栩如生,有金雕的鸟儿,有穿着盛装的摆手人,有赶着牲口的老百姓,很是漂亮。再往下看便是正对着摆手坪的大殿,大殿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殿内供奉着老司城的太上老君——彭士愁,左边是他的属下,也是彭翼南大总管的祖先——向向宗彦,而右边则是彭士愁的大将军——田好汉。
大殿的操场格外宽敞,能容纳好几千人在上面嬉戏,跳舞。太阳渐渐地、渐渐地暗了下去,彭翼南协同爷爷——彭明辅来到了摆手堂的二楼,彭翼南将二楼放上了一把太师椅,好让爷爷看的更加清楚,并且他彭翼南还让向总管拿来了一个桌子,好叫爷爷边吃菜,边赏舞蹈。
五十八旗,三百八十峒——他们各个有位置,全都大小不一的围成了一个圈儿,而最右边的圈儿破了一个口,这是让表演节目的人上场的。人们扛着龙凤大旗,打着灯笼火把,吹起牛角号、唢呐、咚咚喹,点燃鞭炮,放起三眼铳;抬着牛头、粑粑、刀头(即大块的熟肉)、米酒等供品,浩浩荡荡涌进摆手堂。
一切准备就绪,彭翼南走下了“摆手堂”点燃了广场上的火堆,接着他又同梯玛(法师)在火堆的正中央喝了一杯酒,为了祭奠死去的战士,梯玛摇着手中的铜铃,嘴里时不时的念叨着咒语,突然梯玛大呼了一声:嗬耶!“紧接着他手握铜铃静静的祈祷着:”啊呀!请保佑我彭族王福盛安康,请保佑死去的英雄!“接着他猛地喝了一口酒水,将一只公鸡放在了一把锋利的大刀上,然后梯玛只是缓缓地抚摸着鸡胸,最后他”噗嗤“的一声,那只本是活蹦乱跳的鸡顿时傻眼了、静静的站在大刀上。,爷爷彭明辅坐在楼阁上看的津津有味,不一会儿一个个队伍跟了上来,先是由四个在老司城中有名气的氏族来组合的摆手队,而后面则是他们的子孙,紧接着的有茅古斯队,铜铃舞队。这让各族的酋长们看的眼花缭乱。
彭翼南请来了大鼓、大锣各一面,牛皮大鼓一个然则还配上了鼓槌一对,大锣一面,锣槌一根。鼓的直径0.6-0.85米左右不等,高0.65-0.85米左右。大锣直径0.65-0.85米不等,凹凸深度0.04米左右,鼓槌、锣槌视鼓锣大小相应配置。
只看得摆手舞队围着火堆转着圈儿,他们好有节奏的跟着边上的锣鼓摆着手,跳着舞,欢快了扭转着。摆手舞分为三种,一种是单摆,它的音韵很有意境为:||:点列列咚咚|点咚列咚点咚咚:||而双摆更是略胜一筹,它的音韵随着人们的摆手简直是人音合一:||:点咚|点咚|点咚乙咚|点咚:||最后一种要以回旋摆为主:||:点咚|点咚|点咚点咚|点咚乙咚|点咚:||这栩栩如生的锣鼓在他们的心中敲打着。仿佛早就进入了他们的心灵。
紧接着八宝铜铃舞在缓缓的从破开的口中进入广场他们各个头戴凤冠帽,腰系八幅罗裙,接着升起了一根一尺长、直径两公分的硬杂木为铃把,上顶刻一马头形,下底砍一个三寸长半弧形叉为马脚,两端各系四个鸡蛋大的铜铃(共八个铜铃),马头一端还系些五寸长、一寸宽的五色布条(或麻丝)为马鬃。很是漂亮。表演时,一个个手握铃把按节目情节摇抖铜铃零当啷响,悦耳动听,这让台边上的彭翼南喜出望外。
最后结尾进场的是茅古斯舞蹈,他们各个身着稻草编制的衣服,手中还拿起着一根粗粗的木棒,有时,他们还有力的敲打着地面,很是欢乐。
全场的老百姓见队伍全都站在了舞台上,他们也便情不自禁的站在了中央,围绕着火堆扭转着身子,有时他们喜不自胜就会大喊叫道:“嗬耶!”这伴随着《八宝铜铃舞》与《茅古斯》整整大闹了七天七夜········
明隆庆丁卯年(1567年)六月十一日彭翼南卒于金銮殿,享年三十二岁,先葬于洗坝湖,后迁移在雅草坪,谥号忠贵,长子彭永年继位。
彭永年于1569年继位,服朝廷征战有功,授紫金光禄大夫,在任十一年,公元1581年卒,享年二十三岁,先葬洗坝湖,后迁移至雅草坪,谥号忠敏,传子彭元锦。
彭元锦在位前夕,为了祭奠祖父——彭翼南,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十二月,在老司城紫金山陵墓,若云书院大门前修筑了“翼南牌坊”上刻有“子孙永享”四字,此字为彭翼南亲笔所提,此牌坊分为三门,中间空高三点三米,宽二点七米,高三点八米,四柱三门总宽七米,四根柱子上本有石狮子,可因为盗墓者所偷走,现存正中央顶端的石火炬还在。
牌坊是为了表彰彭翼南抗战倭寇有功所建,左边刻有“胡广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署理印务前任宣慰使,钦升云南右部政彭翼南正嫡彭氏”
右边刻有“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吉日立”
管工班头:罗铭。石匠:万荣
背面刻有“督工舍把:彭宗、向锦、彭惠汉俊、彭大瑚、彭基、彭惠周、田友和。‘
彭元锦继位后,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修筑关帝宫的铜钟,铜钟声音浑厚,高六点八尺,两人可包住,铭文为阳体,字体接近欧体字。
彭元锦在任四十五年,公元1632年卒,葬入雅草坪。其子彭鸿澎继位。
彭肇桓:字维垣,泓澍公之长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袭父职。传弟彭肇相。
彭肇相:字燮元,泓澍公之次子,康熙三年(1664年)袭兄职。嗣位之初,为族人廷榆所夺,保靖司救之,得复位。康熙三年(1673年卒,肇相元嗣,堂祖父彭廷椿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