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昨天答应别人今天在店里等着,赵信没敢睡懒觉,吃过饭就早早的来到店里。工厂昨天晚上已经放假了,年货和每年差不多,都是鱼、肉、米、油。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选出了5名先进工作者。有的能力突出、表现出色,有的勤勤恳恳、以厂为家,奖励是每人一辆电动车。
因为这几年厂里的效益一直不好,已经好几年没有评过先进了。这一次不仅一次评选了5名先进,而且奖励还如此丰厚,工人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赵信也知道,他们很可能会把电动车卖了补贴家用。因为他们这几年过的确实不如意,很多人家里唯一的电器,还是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
赵信的目的很简单,一是让工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二是让更多的人使用电动车,工人是自己用还是卖了,赵信的目的都达到了。
山北市的人都有随大流的习惯,意思差不多就是没人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如果用的人多了,不管好坏他们都认为是好的。
八点多的时候,韩冰领着她弟弟到了,昨天两人约好在这里给韩斌补习功课。
韩斌见到一屋子电动车,立刻坐到上面摸起来没完:“这就是电动车啊!能骑多块?”
韩冰的电动车还在店里放着,这时候一瞪眼:“下来,让你来是补习的,赶紧写作业、有不懂的就问你赵哥。”
赵信看着韩斌的样子觉得好笑:“喜欢吗?”韩斌点点头。
“想骑吗?”韩斌继续点头,
“钥匙就在上面,想骑就骑吧!”
韩斌马上就笑了,跑过去挑挑拣拣了半天,最后挑了一辆黄色的电动车。
看到韩冰脸色很难看,赵信解释:“你看他那样子,让他学习他也学不下去,就让他试试吧!”
韩冰看到弟弟骑的飞快,担心的追出门外在后面大喊:“你慢点。”
也不知道韩斌听没听见,反正很快就没影了。
赵信跟到门外说:“他都是成年人了,你还能一直跟着他?”
“这死孩子就没让人放心过。”
刚说了两句话,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来到门口,后座上下来的正是昨天和赵信约好的老人。这是一辆老式的加重自行车,比普通的二八自行车还要长,还要重很多。
老人快步向赵信走来,赵信赶紧迎上前去伸出手:“您好,来的这么早。”
老人摘下自己的棉手套双手握住赵信的手:“可不敢来晚了。”
“进屋,进屋说。”
屋子里没暖气,点着一个电炉子,就是那种直径二十公分左右、中间有电炉丝的炉子,一般化验室里比较多。冬天的时候用来取暖、烧水、做饭都行,因为太费电,工厂里用的比较多。
把老人让到炉子边上坐下,赵信看着那个小伙子问:“这是您儿子?长的可真壮实。”
“对,这是我儿子小宝。”老人扭头看着小宝:“还不快叫叔叔。”
小宝不知所措的低着头不说话。
赵信赶紧说:“别、千万别,我俩年纪差不多,叫哥就行。”
韩冰差点笑出来,赶紧憋住笑低下头装作烤火。
小宝怯生生的叫了一声:“大哥。”
赵信答应了一声:“电动车是给你买的吧?都在那,自己去挑吧!”
老人立刻站起来:“那我跟他过去看看。”
“您随便看。”
老人昨天已经了解了一遍,直接把儿子领到最便宜的那款电动车旁,让小宝自己选。小宝把所有的电动车都看了一遍,看他的样子其实并不喜欢这款,最后还是推了一辆最便宜的款式。
老人从衣服里掏出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一层一层的打开之后,从里面拿出一沓钱递给赵信。
赵信数了数,一分都不差:“钱正好。”说完之后,给老人拿了充电器、保修单和几张福字,每张福字上都印着,燕牌电动车祝全市人民新春快乐。
老人看到福字笑呵呵的说:“太谢谢你了,今年不用写那么多对联了,贴福字就行了。”
“您每年都是自己写对联啊!这么厉害。”
“咳,都是瞎写,不就是为了省俩钱儿嘛。”
听老人这么说,赵信觉得老人的日子可能过的可能不怎么如意,恻隐之心顿时泛滥:“我这还有几幅对联,要不您挑几幅。”
赵信说着话,从办公桌的厨门里拿出一堆对联来,这些是准备给店里和家里贴的。对联印好之后是送到工厂的,那边早就把自己的对联印好了,放假的时候都贴完了。
看着这么多的金漆对联,老人乐开了花:“谢谢,谢谢,那我就不客气了。”
“您随便挑,反正我这挺多的。”
“这对联真好,还是金的,我看今年谁还敢笑话我写的对联难看。”
“对,今年咱把他们都比下去。”
“可不是吗,还没见过谁家贴过这么好的对联呢。实话跟你说,我每年写对联也就是凑合事。我记得有一年我在家写对联,正赶上村里的会计来串门,我就问他对联写的怎么样?你猜他怎么说的。”
赵信一边烤着手,一边笑:“肯定说您写的好。”
老人哼了一声说:“他看了半天就说了俩字,差点气死我。”
韩冰好奇的说:“他说的哪俩字?您还至于生气。”
“真黑。”
噗,韩冰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人可真损。”
赵信也没忍住,可是看到小宝在一旁尴尬的不知错所,又憋了回去。
老人毫无察觉:“可不是嘛,这墨汁写的对联哪有不黑的。”
这时候,一个老人推门走进来问:“二十七了,还营业呢?”
赵信立刻迎上去:“营业,您先进来暖和暖和,马上就过年了,您要是买我给个您便宜点。”
老人到背着手慢慢的走到近前:“我就是随便看看,我记得这原来是家书店,能麻烦你告诉我那家书店搬哪去了吗?”
赵信往一边挪了挪,拉过一张凳子来:“那个老板不干了,把书店盘给我了。”
老人坐下后遗憾的说:“我原来从他这定了本书,可是后来生了场大病,一直也没过来,哎。”
“是本什么书?那些书都在我家呢,要是有我给你拿过来。”
“是叶嘉莹先生的一本《迦陵诗词稿》。”
赵信想了一会:“我记得是有本繁体字的书好像是这个名字。”
老人有些惊喜:“没错,就是繁体字的,我找了挺长时间了。”
“是吗,那等过完年我把书放店里,您随时可以过来拿。”
老人犹豫了一会:“说实话,我挺着急的,能不能快点,我多给钱。”
“我又不开书店,我要您钱干嘛,主要是那些书都在我家车库里放着呢,找起来有些麻烦。”
老人不高兴了:“好嘛,够阔气的,买个书店放车库里,给车看呢?”
“哪能呢,开春以后、我准备在苇洼乡盖个小学,到时候把这些书都放到学校里给孩子们看,放在车库里不浪费了吗。”
老人板着脸说:“苇洼乡可是个穷乡,而且我记得那里有三个小学,你恐怕不是为了赚钱吧?”
“我打听过了,那三个小学都是村办的,学校设施落后,老师基本都是代课的。”赵信沉吟了一会说:“我就没打算收费。”
老人露出欣慰的表情:“想法很不错,那你准备怎么干?能不能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聊聊?”
“那还能怎么干,我出钱盖学校,免费让孩子上学不就行了。”
老人哭笑不得的指着赵信:“你这个孩子,人品不错,有钱了知道帮助别人,不想某些人。”说完话锋一转:“就是太冲动,只知道蛮干可不行。”
赵信本来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先把学校盖起来再说,现在听老人这么说,觉得碰到高人了,赶紧请教:“那您说该怎么办?”
“我建议你先和青基会联系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青基会?”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你连这都不知道?希望工程你总该知道了吧!”
赵信尴尬了:“希望工程我知道,可是和青少年基金会有什么关系?”
“看来老头子今天得好好给你上上课了。”
小宝的父亲挑完对联也在旁边听的津津有味,这时候突然惊讶的指着老人,结结巴巴的说:“您是,您是龚书记?您真是龚书记。”
龚书记看了看小宝的父亲:“你是?”
“我就是苇洼乡的,当年乡里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见过您。”
龚书记叫龚志河,原山北地区地委书记,地该市之后退居二线,担任人大主任,前年正是退休。
龚志河站起来和小宝父亲握手:“那可有二十多年了,老了,真记不住了,亏你记性这么好。”
“俺们全村人都急着您的好呢,可不敢忘了。”
“严重了,都是党的政策好。”
两人又聊起了家常里短,地里的收成怎么样,辛不辛苦,日子过得好不好。聊了一会,小宝父亲和小宝因为回家路远,就告辞了。
赵信没想到这不仅是个高人,而且是尊大佛,赶紧虚心请教:“龚书记,今天还真得请您给我上上课。”
龚书记一摆手:“早就退了,你要是愿意就叫我大伯吧!我应该比你爸大几岁。”
“您认识我父亲?”
“看见你门口那辆车还能不知道?他买那辆车的时候可是招摇的很呐,整个山北市有几个不知道的。”
赵信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没说话。
“好了,不说他了。”龚志河想了想说:“希望公车是团中央和青少年基金会与89年发起的,这些年帮助了不少贫困失学儿童,徐向前元帅还亲自为‘JZ县希望下雪’题写了校名。我记得92的事,当时有两名军人捐款3000元,而且不愿意留下姓名。工作人员一再称,按规定必须留下捐款人姓名,为后人留下一份责任与爱心的清单。两位军人最后留下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字。几个月后他俩又以同样的方式捐款2000元,后来青基会多方了解才知道,这位‘老共产党员’就是邓副主席。”
“还有这样的故事呢。”
“扯远了,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去的事。”老人笑了笑接着说:“因为种种原因吧!99年初,青基会决定: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学儿童的捐款,希望工程由救助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培养;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
赵信不解的问:“那我找他们有什么用?”
“朽木不可雕也,你是要捐款吗?你是要跟人家学习成熟的经验,还可以请人家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师。都是为了孩子,我相信他们会帮你的。”
赵信好奇的问:“您了解的这么清楚,是不是也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别提了,都是我工作没做好,不然山北地区的教育要好的多。”
看到龚志河的情绪不高,赵信和韩冰对视了一眼,默不作声的开始烤手。
过了好一会,老人回过神来:“我记得那家自行车原来出的是‘北山’牌自行车,你怎么给该成‘燕’牌了?这个燕牌是什么意思?”
“不是有句诗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
“没错,诗里写的是王谢两家破败了,可能有些人忌讳这个,可是我不在乎。我的‘燕’牌电动车绝对会越来越好。用不了多长时间,国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都会提高,到时候这电动车就像王谢两家堂前的燕子一样,飞入家家户户,到时候每一家,甚至是每个人都能有一辆自己喜欢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