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吞残云,西山惨淡人杰陨。英豪东来多谋断,戡乱扶正得民心。钟磬庆生大德业,乾坤倒转哀黎民。国运势衰百十年,何时能闻蛟龙吟?
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二十一条签订,袁世凯改制称帝。其中袁世凯改制引起了全国的反对,包括北洋系的冯国璋,段祺瑞等人。蔡锷更是联合恩师梁启超在云南组织护国讨袁军。大江南北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各地督军要么沉默,要么反对,但是山西的韩诚为了取得北洋政府的认可,竟然通电支持袁世凯称帝,这一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廖仲恺说他是冢中枯骨;徐树铮说他是为天下之大不韪;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写了一篇关于山西的文章,说他是“可恶的走狗”。在这种条件下,梁佑认为讨伐韩诚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八月十五日晚上,阎锡山和吕颂带领三万军队围了太原,炮轰韩诚第三军的大营,一声炮响,惊醒了睡梦中的韩诚,韩诚都来不及穿戴整齐就带领卫兵慌不择路的跑了,李岩带领冲锋队偷袭了太原车站,邮局和市政大厅,黄襄带领两万人攻击韩诚周边地区的部队。梁佑带着怀城弟兄,廖仲恺带着同盟会的成员里应外合,打得韩家军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孙康已经护送这刘云一家从怀城赶来,刘云病情已经很重了。李岩先占领了西医院,胁迫洋医生给刘云看病。洋大夫给刘云检查了一下,摇了摇头。李岩在一旁急红了眼,用枪顶在洋大夫脑门,说道:“这是什么意思,给我好好看病,我看你这样是不想活了!”刘云有气无力地说道:“少恭,算了,生死有命,别难为人家了!”“大帅!”一转身李岩眼里含着泪水。
经过半夜的战斗,韩诚带着不到两百人逃到安徽投靠了张勋,韩诚军队基本被消灭,山西又重新回到刘云的手中。到了凌晨六点的时候,阎锡山和黄襄来到了医院,看到孙康、梁佑他们都在。黄襄说道:“大帅现在怎么样?”孙康摇了摇头。阎锡山在一旁不住的叹气。刘夫人已经哭成泪人,杨夫人照看着两个孩子。这时护士小姐走出来,对大家说:“病人已经快不行了,我们院方已经尽力了,大家进去看他最后一面吧。”众人跟随护士走进病房,西式病房白色墙壁,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尽管大家都知道刘大帅不可能再站在山西督军台上了,但是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尊敬他。
刘云看到孙康他们,微笑着说:“你们来了,我很开心,你们谁跟我说说战况如何?”阎锡山走出来趴在刘云耳朵旁说道:“我们赢了,山西光复了。”刘云轻缓的说道:“好好,为了这一刻我们付出了很多,可苦了苏青这孩子,梁佑,你过来。”梁佑走到刘云身旁,刘云说道:“苏青的事情你也不用太自责,谁也不想事情这样,我知道你喜欢她,可也不要耽误你的终身大事。”梁佑说道:“知道了,这件事情我会注意的,大帅还有什么吩咐?”刘云说道:“我走后山西的事务就暂且由孙康代为处理,贤弟,我的两个孩子也要拜托你照顾了。”孙康说道:“兄长放心,从今天起我一定把你儿子当亲生儿子看待。”刘云说道:“惜月(刘夫人名讳),丽娜,你们两个在我死后就改嫁了吧,但是要把我们的孩子照顾好,为父不能看到他们成人了。”刘夫人说道:“我誓死不嫁,就恨不能同归,我一定会给两个孩子讲他的父亲是个大英雄。”刘云叹口气,说道:“我头痛的很,你们先出去吧,让我静一静。”众人出去等候,刘云看着雪白的天花板,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大红大紫过,大起大落过,如今也是了无心愿,看着窗外百姓放鞭炮庆贺,听着熙熙攘攘的声音,缓缓的闭上了双眼,呼出了最后的一口气。
孙康主持了刘云的葬礼,前来吊唁刘云的社会各界,有几千人之多,送别刘云的百姓有几十万人,黎民百姓痛哭流涕,如丧考妣。葬礼进行了四个小时,结束后,阎锡山叫住梁佑说道:“梁老弟慢走。”梁佑看到是阎锡山,说道:“阎大哥有什么见教?”阎锡山说道:“你认为孙康这人怎么样?”梁佑说道:“阎兄这是什么意思?”阎锡山说道:“随便谈谈,毕竟督军一职关系到整个山西运势。”梁佑说道:“刘大帅临终交代孙康暂管山西,孙将军也有多年帮办的经验,应该不错吧。”阎锡山说道:“此言差矣,孙康这人,贪小利而无远见,执法严苛,不是能做大事的人。”梁佑说道:“这里不是议论政事的地方,前方有一茶馆,不如我们去那里畅所欲言。”阎锡山说道:“乐于奉陪”
二人来到茶馆,点了一壶茶,梁佑品了一口说道:“这孙康就像这大叶茶,又苦又淡,而你阎兄就是碧螺春,香浓润口,芬芳馥郁。明眼人都知道,主政山西的应该是你阎老兄。”阎锡山说道:“兄弟见笑了,我的德行和威望比不上黄襄老老将军。”梁佑说道:“黄襄虽然跟着梁佑那么多年,但是骨子里确是保皇派,大权交给他,我们这些人能放心吗?”阎锡山说道:“我对这些倒不以为意,现在袁家势力日薄西山,那孙康上台不抓紧时间通电全国反袁,却轰轰烈烈的大办葬礼,这种做法太愚蠢了!”梁佑说道:“如今刚刚光复,我认为过一段时间再说吧,兄弟我还得抓紧时间赶回怀城,就先告辞了。”“就依你所言,数月后再见分晓,梁老弟慢走。”阎锡山回复道。
孙康安排阎锡山驻扎在临汾,李岩、吕颂在晋中,启用前清举人张老先生为山西省长,组建行政班子。沿用前清“立宪新政”的政策。但是孙督军至始至终都没有宣布脱离袁世凯和主张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