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看到杨大人如此孝顺。倒让我想起佛经里的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统治着一片很大的领土。他有六个儿子,分别驻扎在国内六个重镇要地。国王有一个大臣,名叫罗睺求,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他利用国王的信任,暗地里积聚势力,然后兴兵作乱,把国王杀了,还把五位王子一个一个全杀了,然后带着全国军队,杀向第六个王子——小王子驻扎的城市。
这天,小王子正在处理政务,突然有个鬼神向他报信道:‘你的父王及五个哥哥,都已经被大臣罗睺求杀害了。现在罗睺求正带着军队向这儿杀过来。’
小王子听了,吓了一跳,连忙起身回家。
他的妻子见他面带忧愁,与往常大不相同,就问道:‘你怎么啦?出了什么事?’
小王子不耐烦地说:‘男人的事,你们妇道人家别多嘴!’
他妻子说:‘王子!我们是夫妻,生死与共。你到底遇到什么危险急难的事,为什么不和我说呢?’
小王子说:‘刚才有个鬼神来向我报信,说是罗睺求谋反,父王及五个哥哥都已被杀,现在大军正向这儿杀过来。我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忧愁。’
夫妻两人商议,以本城的兵力,肯定抵挡不住罗睺求的大军,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夫妻俩带着儿子,逃往另一个国家。他们只准备七天的干粮,以为差不多够了,可是没想到由于心慌意乱,走错了路,在山里弯弯曲曲地走了十天,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时粮食已经吃完了,三人都又累又饿,眼看就要困死、饿死了。
王子心想:‘我们三人今天算是掉入绝境了,怎么办呢?与其三个人都死在这里,不如杀掉一个,可以让另外两个人靠那个人的肉活命。’于是拔出宝剑,想要把妻子杀掉。
儿子在一旁看见父亲拔剑要杀母亲,连忙跪在地上合掌哀求:‘爸爸!求您千万不要杀妈妈。您杀了我吧!我用我的身体来代替妈妈。’
王子听了这话,又回过剑来要杀儿子。
儿子又说:‘爸爸,您别杀死我。如果我死了,我的肉过不了多久就会腐烂变臭,这样,你们吃不了几天,不一定能渡过这场难关。不如每天割一些肉,这样可以坚持几天。’
王子听儿子的话有理,就照着做了。
就这样,他们三人挣扎着前进,饿了就从儿子身上割肉吃。走了好几天,还没有看到人烟,儿子身上的肉已割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三块。
儿子这时已气息奄奄,再也走不动了,他对父母说:‘你们每人割一块,还剩一块就留给我,你们自己走吧!’父母无奈,照着儿子说的做了,扔下儿子,继续前进。
这时,佛祖突然觉得自己的宫殿摇晃了起来,掐指一算,原来这孩子的功德感动上天,所以出现这种征兆。于是他变化成一头饿狼,来到孩子身边,对他说:‘请把你身上的那块肉,施舍给我吧!我快要饿死了。’
孩子想:‘我就剩下这块肉了,不吃它固然是死,吃下去,仍免不了一死。不如就施舍给它吧!’于是一口答应。
这时,佛祖重新变化成人,问孩子说:‘你把身上的肉都割下来给父母吃,受了这么多罪,你不觉得后悔吗?’
孩子说:‘我不后悔。’
佛祖说:‘你嘴上虽然说不后悔,可是你遍体流血,浑身没有一块好肉,心里真的不后悔?’
孩子说:‘我确实一点也不后悔。我对天发誓,如果我确实没有后悔过,就让我的身体平复如初;如果我曾经有过一丝一毫的后悔,那就让我马上死掉。’
他的话音刚落,浑身的肉忽然全都长了出来,身体平复如初,连一点伤疤也没有。
佛祖帮助他们父子见了面,并帮助他们到达目的地。
那个国家的国王知道了孩子的这些行为后,十分感动,感叹地说:‘这真是从未听说过的事,这孩子真是个大孝子。’就借给王子大批军队。
王子率领着军队杀回本国,收复国土。
后来,在佛祖的保佑下,这个国家越来越强盛,王子和他的儿子统一了天下。”石华声情并茂地讲着故事。
听完以后,杨母拭着眼角的泪问:“世上真有这样的事吗?”
“有的,有的。佛教里最讲因果报应了,说是种善因,得善果!不过佛教里还说:佛度有缘人。只有信奉佛教的人,才能得到佛祖的护佑。”石华煞有介事地说着。
“我能不能也信奉佛教?”杨母问。
“当然可以了。人人皆可信佛。”此刻,石华俨然成为了一个佛教代言人。
“那怎样才算信佛呢?”
“你在内室里供一尊佛像,拿一串佛珠,每日背诵佛经就可以了。”
“哦……行,明日我让大眼去买。”杨母说。
“老夫人千万不可如此说。佛家的东西是诚心求来的,不能用金钱沾染。”
“那可怎么办?”杨母为难地问。
“我看老夫人心诚,就帮你请一尊佛像、一串佛珠、一本佛经吧!”石华说。
“那就太感谢你了!”杨母感激地说。
“哪里,我也是种善因,希望能得善果。”
很快,石华抱来一尊玉佛、一串佛珠、一本佛经,并教杨母学会了其中一篇。临别时,石华还说:“传播佛教故事也是种善果。别的故事你也不会,你就讲我讲过的那个吧!”
“好。”从此杨母逢人就讲《孝子割肉救母》的故事。
杨大眼做为一州刺史,自然有许多公务要忙。自从潘眉走了以后,他虽然还像以前一样顺从母亲,去母亲房间的次数却少了,自然没注意到母亲房里的变化。杨玄虽然知道杨母在信佛,但听说皇家贵族都信奉佛教,觉得不是坏事,也没放在心上,却不想这件事竟给杨大眼带来的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