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书面十分整洁,虽然字写的不怎么样。
看来,这样的信应该是给支教团留过地址的每个人都写了一封。
“这叫广撒网,多收鱼?”冯子坤放下信封,低头继续查看资料。
青山绿水间的蓝天白云在眼前掠过,轻灵的歌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耳边响起。
还是回一封吧?想那几个懒虫,回来后3000字的支教心得都懒得写,让敲惯了电脑的手去拿笔写字,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
毕竟,给人打开了一扇窗,再关上,比从没打开过更让人难受。这个道理,自己也算有所体会过。
思及此,转头问在一旁看电影的王廉,“有没有F大的信纸?”
王廉立马跳过来,“你要信纸干嘛?写信?给你学生写信?男生,还是女生?”
冯子坤皱皱眉头。
正在得瑟的人赶忙止住,大方地拿出信纸,双手捧上模样,“信纸奉上!写完了,给我看看?我都忘了写信的格式了,要不要抬头顶格的?”
冯子坤接过来,扶额笑笑,“我好像也忘了具体格式了..”
但,还是在下笔前百度了一下书信的正确格式。
冯子坤的纸写的不错,这要感谢他旧私塾里读过一段时间的外公,从小让他练字,“字如其人!汉字的结构每一笔都有他的讲究的。”
冯子坤简单的说了几句鼓励的话,最后停笔时,看了看冯珊珊写的那几个字,忍不住添上一句,“有空的时候可以练练字,字如其人。”后面一句省略了一句,“如果你的字长得像你的人一样,应该可以加分的。”毕竟,不太符合为人师表的语句,虽然,只是个临时的支教老师。但冯子坤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要严肃端正点的。
短短五句话的信,最后是王廉十分热情地主动要求帮忙去寄掉。原因是,他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寄过信。生于斯,长于斯,老妈怕他有了媳妇忘了娘,不让他去外地读书,美其名曰,“这里本来就是中国最好的地方了,你在家门口上学,吃家里,喝家里的人,不是很划算?”王廉一想,的确如此,从小到大,现在的衣服也是一周拿回去换一次。每次来的时候,还能给宿舍哥们带一堆下酒菜过来。所以,陈顾和周平望最希望他回去了,当然冯子坤也一样的期盼,不仅为吃的,还为不用时不时的回答一些比较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你导师的女儿是不是很漂亮?你有没有希望从关门弟子变成东床快婿?”
三周后的周末,王廉两手举着飘香的饭盒,嘴巴上叼着个牛皮纸的信封,“哐”地把门撞开,“嗯,嗯,嗯”
宿舍里的人立马把还是温热的饭盒接下,冯子坤伸手把正对着自己的那封牛皮信接下。
嘴巴解放了的大嘴巴立马嚷嚷,“老大,我实在没有手来拿了,只好用嘴巴了哈。快看看,快看看,热乎乎的呢。又是凤凰寄过来的。这年头,能收到信,太傲娇了!”
冯子坤没想到冯珊珊会这么快就回信。本来,也是出于礼节,或者说,出于那么点不忍之心吧。
果不其然,信里说,寄出来的信,只收到了冯老师和朱老师的回信,其他的可能在路上弄丢了。不过班上同学都很开心!
冯子坤简单回复了几句,又是王廉积极主动的去寄了。
唯一的是一天经过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字帖,就便买了几本下来,就在书店附近的邮局单独寄了过去。
冯珊珊在来信里,少见的高调,“冯老师,大家收到字帖,很兴奋。我们一定会练出一手好字,考到城里的一中去。听说,考上一中,基本上都可以考大学的了。我们班上同学都说想考到你在那个学校。我现在不敢想那么远,先考上一中再说。”
就这样,一来一去的回复中,随着中国邮政的节奏,基本上保持着,一个月王廉收到一封,又帮忙寄出去一封。以至于,后来王廉见到冯珊珊,就要她发工资,“中国最帅邮政大使!”
冯珊珊每次的来信,都不长,说说班上情况,说说学习情况,无他。冯子坤每次都是“好好学习,注意锻炼,养成习惯,不要在意一时的成绩波动”几个关键词,五六句话。
BBS上流传一句形容研究生生活的话,“女生宿舍,白天想论文,晚上想嫁人;男生宿舍,不想考博,天天像过年。”
宿舍四人,不想考博的三人,天天像过年。硕博连读的冯子坤,天天像考研。
这一个月一次的信件,倒是成了302宿舍的必备菜单。只要到了月中几天,王廉就会去楼下传达室阿姨那里聊天,顺便翻翻看看有没有冯子坤的牛皮纸信封。
暑假到了,王廉不想回家,被老妈唠叨去相亲,索性就在学校里。宿舍四个,除了周平望回家见女朋友了,其他三个都在学校里。
因为楼下阿姨的小孩读初二,明年中考。这几天聊的最多就是中考,哪个考场学生迟到了,在外面父母一起跪着也不行;哪个考场的作弊被抓了啊..
王廉一边八卦一边翻报纸信件,翻开三遍后,依然没有。
抓抓脑袋上楼,疑惑的大嘴巴,“老大,你那学生成绩还可以吧?中考结束了,怎么没有来报个消息?不会是没考好吧?”
正在处理昨晚熬出来的数据的冯子坤停了停了,“你帮我看着这个数据的测算情况。我出去下。”
说完,从抽屉里找出一个本子,找到H省****志愿部的电话,出门了。
走出宿舍的冯子坤,在楼下的读书长廊坐了下来,暑假里的校园除了知了的蝉鸣声,安静的炽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