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班长召集班里考上一类校的同学,一人凑点份子钱准备谢师宴,不多,一人陆拾,这种庆贺考得好的饭局要照顾各位同学参差不齐的家境,没有铺张。想要豪气谢师的同学会另外宴请老师,不会奔过来抢着要付帐伤其他同学面子。
现在的谢师宴很简单,就是在学校附近的餐馆订个小包厢,请初中三年有教过自己班级的老师们吃一顿,考得好的同学跟老师聚一聚,乐呵一下。
考得好聚一聚不完全是那种很功利的想法,虽然考得好进了一类校的同学一眼看过去未来比较光明,值得搞好关系,但初中刚毕业的学生还没到功利的时候,对初中老师来说学生未来出息不出息也没太相干。人就是喜欢跟过得好的人呆在一起,哪怕没有实质性的好处。
考得好的同学才会来参加谢师宴,那些没考上一类校的同学自觉地缩了,不来破坏气氛。班长也不好意思找考得不够好心情不够美丽的同学掏份子钱。
初中三年读下来,对学生们来说,老师有许许多多个,不是那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感觉,所谓师恩也就稀薄得考得好高兴来场谢师宴就算是谢过了,逢年过节去看望一下老师之类的估计班长和几个班委有可能。做老师的桃李太多,有些老师一年就一茬桃李,未必记得住那么多学生,老师平时比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未来能记得的学生基本上都在座了。
连老师带学生,二十来个人,挤一挤坐了两桌。把班委们送去跟老师们坐一桌,其他人挤在另一桌。大家坐下来开始烫杯子烫碗筷,再把面前的杯子倒满,准备一起举杯敬老师谢师恩。
桌上摆的是饮料,椰汁和橙汁,初三学生还太小,老师们不好带着大家喝酒。很普通的餐馆,没有现榨的果汁,是市面上卖的大包装饮料。碳酸饮料有些人不喝,就没要。
做学生的谢谢老师的教诲,自己学习好有老师的辛劳。老师们欢喜自己学生考上好学校给老师脸上贴金了,饭桌上气氛融融。
上菜很快,同学们吃得也很快,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吃顿饭,正是能吃的年龄,没什么可不好意思的。这一桌的气氛比老师那桌活跃很多,班委们跟老师坐一起就挺矜持。
一个班五十来个学生,考上一类校的也就十五个,再一三附八分一分,高中还是同校同学的就更少了,以后能在同一个班级念书的未必有,饭桌上还是有点离愁别绪的,只是这淡淡的感伤在初中毕业就分离的大环境下不值一提。
考上附中的有六人,有五个同学高中跟戚玲珑还是同校,这还是因为十六中离附中近,附中给十六中的名额多几个,一个学校十几个班级一个班能多几个学生考上附中。
吃过饭,结了帐,出来到门口大家就互道珍重告别了。
走出好远,还有人回头跟其他人挥手致意。
初中生的团队意识还不太重,毕业后很多同学以后就不来往了。这一别,也许有些人就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