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走着,我一边将这个疑问问了出来,虽然之前白马和林曦对我进行了些许科普,可多半带有玩笑性质,而先前遇到的土蝼、獓犾等传说中的动物,白马都有着比较靠谱的解释,所以我觉得对于龙,白马应该也有着相应的解释。
可白马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干脆的回答这个问题。他说,对于龙,由于历史上多是对于其神力的描写,崇拜意味非常浓郁,因此想从古籍中寻找龙的身影异常的艰难。
但是多年来,很多的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并没有放弃寻找龙的脚步,只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大家都不愿意这流传数千年的图腾只是先民脑中的臆想,也感谢这么多的生物学家、历史学家的努力,在抛开龙的神性之后,总结出了龙的几点大致特征。
一是大,历朝古籍中,但凡记载有龙现,必然说其大,数丈有之,数十丈有之,甚至有记载海龙数百丈的长度。这已经超出了古人和今人的想象,在我们这个时代,尚处于冰川时代的末期,虽然气温已经较高,但比起远古,比如恐龙活动的侏罗纪、白垩纪等,气温仍然很低。这就带来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空气中的含氧量比侏罗纪、白垩纪等地质年代要低得多,这让多数的生物体型,无法长到如恐龙般巨大。
现今常见的动物中,最大的无非是蓝鲸,最长者超过30米,体重达1、200吨,这样的庞然大物放在侏罗纪、白垩纪,其实并不算巨大。由于空气中含氧量过低,现今动物骨骼的强度远远无法达到远古动物的程度,因此这么大的体重,以蓝鲸自身的骨骼,根本无法承受,更无法使其在陆地自由活动,只能生活在汪洋大海之中,凭借海水的浮力和广阔的区域,使其能够自由活动、四处觅食。
而龙的生活区域,或者说目击区域,极少有在海中,多是江河之中或者陆地之上。这让人很难理解。这并不是因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还很少,毕竟古今中外的航海者们,记录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却异常一致的极少没有记载海中的龙形生物,哪怕是蛇形生物。
所以,龙,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巨大?如果它不是我们先人的臆想,它应该生活在哪里?如今,如此庞大体型的动物,最佳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海中,而不是陆地。
二是水,但凡龙现,必然携风带雨。在古人的印象中和古籍的记载中,龙总是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古人的龙的分类也是“鳞虫之长”。何谓鳞虫?《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有羽之虫,就是鸟类,有毛之虫,就是哺乳类,有甲之虫,就是昆虫、龟鳖类爬行动物、贝壳类等,有鳞之虫,就是鱼类、爬行动物、部分带鳞两栖动物,倮之虫,就是身体无毛、甲、羽的其他动物,比如人类、部分两栖动物等。也就是说,古人认为,龙是一种与鱼类、爬行类等一样带有鳞甲的水生动物。那么,为什么龙出现时,会一定有风雨呢?是龙真的具有布雨的神力,亦或是,是风雨引来了龙?
三是飞天,龙,携风雨而来,乘风雨而去。古人经常是一阵风雨之后,发现了出现在地面上的龙,而由于天晴无水,已是奄奄一息,本欲捕捉,或者救助,一阵风雨再来后,龙又消失不见,周边并没有龙在地面活动的痕迹。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龙乘风雨飞天了。但是从我们的知识体系中来看,这可能吗?曾经有国外的生物学家提出过飞龙的假设,那种带着两扇大翅膀,飞来飞去喷火的巨龙也困扰着国外的生物学家,如此巨大的体型,凭借两扇如此比例的翅膀,根本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更别说喷火这种奇幻的事。可有人认为,这应该是一种体内有气囊,将消化系统中的细菌产生的氢气储存在气囊中,用以增加自身体积,增加空气浮力,进而能够飞行,甚至喷火的动物,说白了就是热气球的原理。但是这样的假设根本说不通,先别说喷火,要达到热气球那样浮力,这龙需要多大的体积才够?莫非,龙飞翔时的体积,比不飞翔时的体积要大上数百倍不成?
“那,也就是说,这龙应该是不存在咯?”我听出了白马的意思,这些特点综合起来,根本就不是任何生物可以达到的。
白马摇摇头,皱着眉说,“也不完全是,有一种假设可以比较完美地解释龙的这些特征,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疑点,根本没法解决的疑点。”
“什么假设?”我听得有了些兴趣。
“地下两栖生物。”
“什么?“我不解。
白马说,”如果龙是一种,生存在地下水系中的两栖动物的话,就可以比较完美地解释龙的部分特征。在1944年,在黑龙江的肇源县曾发生过一起坠龙事件。当时的龙坠落在松花江边,长度约20多米,头顶有一根类似牛角的独角,全身覆盖着直径5厘米大小的圆形鳞片,浑身上下散发着强烈的鱼腥味,鳞片一张一合,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周围几个村的人们,用各种桶、盆、缸盛水往龙的身上浇,生怕它死掉。在当晚,一阵暴风雨袭来之后,龙消失不见,有人发现有一串巨大的脚印一直延伸到旁边的松花江里。“
”那又怎样?这并不能说明龙是两栖动物啊?“我不解。
白马嘿嘿笑着,”你觉得为什么周边的人们会用水浇在龙的身上?“
我摇头,我知道个毛啊,那些老辈人的很多想法是我们年轻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可以说是年轻人新潮,老辈人迷信,其实不如说是,那一段混乱的年月将老辈人的嘴都封起来了,这传承断了。
”爬行动物可以完全离开水行动,而两栖动物却不能长时间离开水,两栖动物没有进化出完全的肺部,在幼年时期依靠腮呼吸,成年后通过肺部和皮肤共同呼吸。长期浸润在水中的皮肤为成年的两栖动物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如果长时间离开水,两栖动物是没法独立依靠肺部呼吸的。所以,老辈人虽然不知道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却知道要救龙,就得用水将其打湿。“白马解释道。
”你怎么知道那次坠龙事件是真实的?“我有点不信。
”有目击证人啊,现在都还活着,而且还有当时的照片,虽然因为照片放得太久不太清晰,也可以大概看出目击者没有乱说。“白马耸耸肩。
”就算龙是两栖动物,又怎么能解释那几个特点?“我撇嘴。
”我没说能完全解释,不过,很关键的两个特点已经可以解释了。“白马笑。
”比如?“
”第一,携风带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风雨的形成原因,因此,风雨并不是龙带来的,恰恰相反,是风雨带来了龙!“白马的声音稍稍提高了些,纪灵又是一瞪眼。
”怎么说?“
”因为龙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并不是一直生活在水中的,而是偶尔上岸,举个最直白的例子,夏季的阵雨前和雨中,你会发现很多的青蛙、蛤蟆等两栖动物从水中爬出,来到陆地上,雨后又回到水中。那么龙呢?既然龙也是一种两栖动物,那会不会它也喜欢乘雨从水中来到陆地上?“白马挑挑眉道。
我恍然,说得有道理,同时,我还想起一件事,“你说得对,我还想起一件事,还记得在我战友的洗浴中心楼上,我们和他老爹说的事吗?他老爹的一位老工友发现那只奇怪动物的时候,也是在下雨!”
白马点点头,“这也是我怀疑那是龙的原因之一。”
果然如此,这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龙现之时携风带雨的特点。
“那飞天呢?”我继续问道。
白马笑得更欢,”飞天那就是人杜撰的了,人们总是抬头看天,而不低头看地,你想想,如果一场暴雨之后,一条傻龙因为下雨时深入陆地过远,雨突然停止后,这条傻龙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回不了附近的江河,困在岸上奄奄一息,被人发现,提着水来救它,忽然间又下起了暴雨,这条傻龙的体力恢复,回到了附近的江河之后。那么,这时的人们会怎么想?“
经白马这么一说,我顿时明白了,古时的雨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好,下雨天人们除了非常紧迫的事,一般不会出门。等到天晴出门,忽然发现田里躺了条龙,当然会认为是它从天而降,而暴雨过后,龙又不见了,甚至连龙在周边留下的足迹都被雨水消去,人们肯定会认为龙又飞到了天上去。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一来,龙会飞就会变成一种印象,刻在人们的脑海里。
”这也只能解释龙是一种两栖动物啊,为什么会是地下两栖生物呢?“我忽然想起还有地下二字。
”这就是一种猜测了,在古籍中有一些龙出现的地方,周边并没有江河,却有另一种很显著的参照物。“
”什么?“
”井。“
”井?“
”对,井,井是地面上连接地下水系的桥梁,我们调查过几乎所有古籍中周边没有江河的现龙地点,无一例外,附近都有几口大型水井,或者曾经有过大型水井,井口的直径都在2米以上,可以让直径小于2米的生物自由上下。因此,我们认为,龙的主要生活区域在地下水系中,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龙的体型呈蛇形,蛇形身躯能够让龙在空间狭小的地下水系中自由穿梭。“说完,白马顿了顿,有些郁闷地补充了一句,”唯一不能解释的是,为什么在食物如此稀少的地下水系中,龙可以长到如此庞大的体型,这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我张张嘴,也说不出什么,连白马这样的生物学家都不能解释的问题,我更加没法理解。
白马抬头,正准备再说点什么,前方一声巨大的牛吼声突然传来,随之而来的是,AN-94急促的射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