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朱慈炯走后,张嫣沉默了一会,问云锦:“皇上钟意苏州陆氏,你觉得如何?”
云锦屈膝道:“奴婢觉着,皇后人选,还是要慎重些,既要端庄秀丽,还要有多子多福之相。”
张嫣暗暗点头,又转头问魏德坤:“德坤觉得如何?”
魏德坤看了一眼云锦道:“奴婢是奴婢,不敢议论主人的事。”
张嫣微怒道:“你这老滑头。”又接着道:“哀家倒是钟意那杭州陈氏,可惜皇帝不喜欢。”
云锦听了心中暗喜,附和道:“陈氏姑娘端庄秀丽,且奴婢看她那腰肢,必有生子之相。陆氏纤纤细腰固然受皇爷喜爱,可是……”
张嫣追问道:“可是什么?”
云锦这时才发觉自己说的太多了,有些害怕不敢说了,但太后追问,又不得不说道:“奴婢只知道汉朝的赵飞燕……”
张嫣怒道:“放肆!竟敢胡乱编排人,哀家念你跟随哀家多年,就记下你这大罪。”
云锦忙伏地请罪,不住口称“奴婢该死”。
赵飞燕与杨玉环是历史上有名的“红颜祸水”,以环肥燕瘦而并称。虽然云锦有点故意编排陆筠柔,但张嫣还是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赵飞燕因为太纤瘦,而导致不孕,作为皇后,不孕会带来江山承继的诸多问题,甚至会引发皇位之争。历史上由于皇后无子,庶子争位的先例实在太多了。便是张嫣自己,也因为没有儿子而不得不立了崇祯为帝。
张嫣平息了怒火,又道:“皇上通情达理,德坤你去劝劝皇上。”
魏德坤劝解道:“娘娘,奴婢本不该多言,只是如今皇爷已经有钟意的人选,若是强行立了陈氏,将来必会留下祸根,国本之争历历在目,君臣对立,于国大伤呀!”
国本之争是明神宗立太子之争,明神宗因为宠爱郑贵妃而想立郑贵妃的儿子福王为太子,但是大臣们——尤其是东林党坚持大明朝的祖制,要求立嫡子,也就是皇后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君臣相争长达十五年之久,虚耗甚巨。
魏德坤这话说的非常的完美,举了大明朝就几十年前的事情,可谓历历在目。如今朱慈炯已经摆明了会宠爱陆氏,若是现在立了陈氏,难保将来不会再来一次争国本,如今的大明朝岌岌可危,可禁不起这样的折腾。
可若是立了陆氏,张嫣又怕皇帝专宠陆氏,万一真跟赵飞燕一样不会生育,那不是又跟天启朝一样悲剧了?
云锦见张嫣脸上阴晴不定,知道她内心必是摇摆不定,便咬咬牙伏地道:“娘娘,奴婢有一事,便是抄家灭族也要先说为快。”
张嫣大感意外,命她速度道来。
云锦道:“那苏州陆氏,先前必定与皇爷已私下定情。”
魏德坤叫道:“秦姑姑,此事事关皇爷圣名,可不能胡说!”
云锦辩解道:“奴婢见那陆姑娘,有一根玉笄,一看便是皇宫大内所制,绝非一般人家所有,联想皇爷曾多次去过苏州,必定与她早已生情。”
说来很可笑,这个时代,女子要求谨守女诫,婚嫁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约,自己若是私下与男子定了情,即便是以后真的嫁给了这男子,也会被认为是行为不检、有失名节。而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自然更要遵从。
张嫣愁眉道:“竟有此事。”
于是心中又默默抛去了将陆氏立为皇后的想法,正纠结万分中,朱慈炯派黄得胜前来,请求太后允准,将陆氏、陈氏、殷氏三人均立为贵妃,至于皇后人选,待日后再议。
虽然此举觉得有些荒唐,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张嫣思量许久,这才同意了下来,但又补充道:“日后又如何再议?不如约定先生长子者为后。”
于是黄得胜又回报朱慈炯,朱慈炯想出立三人为贵妃这个办法,一方面是为了折衷处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想改变历来的“立嫡立长”的太子制度,将三人都立为贵妃,将来他们生的儿子,都有可能被立为储君,这便类似后世清朝的立贤制。
朱慈炯是有感于明朝败退江南的惨痛教训,才有了这个想法的。就说天启,明明是个天生的木匠天才,就因为他是长子,被立为了皇帝,结果成天干木匠活,不干皇帝活,导致朝政混乱。到了崇祯朝,崇祯即便是殚精竭虑,也是无力回天了。若是一开始便立贤,以崇祯为帝,大明朝也可能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思虑再三,这才提出了这个建议,但却被太后画蛇添足加了一道“先生长子者为后”。这样的话,跟现有的“立嫡立长”有何区别呢?
朱慈炯头痛不已,但太后的意思又不能再三违背,只能勉强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