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挑由里长、保长汇总了各处秀女们的名册,而后上报负责的太监,而后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进行评看。所谓评看,是指了解每个秀女的基本情况,比如姓甚名谁,读没读过书,琴棋书画会不会之类。再看她的外貌长相,最后综合各种情况进行打分,打分则分为甲乙丙三等,每等分上中下三分。
宛和通也知道讨好皇帝,给他出了个主意,在太监们评看秀女时,让朱慈炯藏在屏风后偷看。
有这种白送的看美女的机会,朱慈炯自然是极为乐意,而且通过秀女的名册,朱慈炯也拿到了陆姑娘的更加详细的资料——陆筠柔,今年刚十五岁,其父陆詹元,其祖父陆鸿朗,曾任广东推官,她家万历年间还出过大官,官居刑部右侍郎,是朝廷的三品大员,显赫一时,家里的宅子就是当年留下的。
偷偷躲着看了好一会儿,初时觉得新鲜,但过了会儿便觉得有些无趣,跟宛和通打听了下,要轮到评看药士街那片要排到一个月以后,朱慈炯一心想着再见美人一面,哪里等得及,便又摸到陆家的后院墙外,思索着办法。
正无处可施之时,便听得小巷深处,传来叫卖声:“栀子花、白兰花”,这段小巷比较窄,说话声音一大就如同扩音器一般,将声音变得更加深邃悠远。过了好一会,这才见到一个带着蓝色头巾的老妇手抄着个竹篮,边走边叫卖。
等走近了些,便见那竹篮上兜着块布,遮住下面的物事,估计怕是被太阳给晒坏了。那老妇见了朱慈炯,微笑招呼道:“小相公要不要买串花,香得不得了”。
古代很流行戴花,不只是女人戴,男人也带。老妇从竹篮里掏了一串白兰花出来,十几个花骨朵用针线穿在一起,可以戴手上,也能挂在衣服上,这在当地很是风行。
朱慈炯便掏了些铜钱买了一串,放在鼻子口闻了闻,果然有一股扑鼻的清香,不过感觉香味有点刺,不是太喜欢,便随手扔给黄得胜,又问那老妇:“阿婆篮子里还有什么?一并给我瞧瞧吧?”
那老妇笑道:“还有些簪花、针线、头面之类的,都是些女儿家的物事,小相公不看也罢”。
说话间,陆府花园里突然传来一尖细清亮的女声:“刘阿婆,我家小姐要买你些物事”。
刘阿婆一脸欢笑,忙大声答应。便听里面的丫环又喊道:“待我去找管家请了后门的钥匙,你且等一会罢”。一般有些规矩的人家,后门都不常开,尽管陆家已式微,但仍然很有大户人家的章法,后门钥匙由管家保管,轻易不得开启。
刘阿婆便在陆家的后门等着,朱慈炯见此情形,计上心来,忙走上前去与刘阿婆套近乎。
“阿婆走街串巷,做些小买卖,可真不易”。
刘阿婆笑了笑道:“乡下人,骨头贱,闲不下来,倒也不觉得累,平日里还能出入高门大户,那些闺房阁楼,等闲人一辈子都进不去的地儿,老婆子我倒是时常进得去”。
朱慈炯也笑道:“不知道阿婆去没去过京城,看过皇帝的金銮殿,那可真叫人开了眼界”。
刘阿婆“哦哟”的惊叹了一声道:“我们这种平头百姓,哪里有福气去京城啊,再说,进皇城要捐银一两,哪里舍得”。
朱慈炯从袖子里掏了个小元宝塞给刘阿婆,低声道:“小生想拜托阿婆个事”。
刘阿婆吓了一跳,“哟,哟,使不得,使不得”,连连推辞,小本经营,一个月下来也不知道能否攒起个银疙瘩,一个小元宝把刘阿婆吓得够呛。
朱慈炯把元宝强行塞到她的竹篮里,又轻声道:“阿婆可常去陆家的绣楼么?”
刘阿婆警觉的看了朱慈炯一眼道:“你要做甚?这里的姑娘家都与我熟的很,我可不干亏心事”。
朱慈炯笑道:“小生仰慕陆家小姐已久,想托阿婆帮我牵牵红绳”。
见刘阿婆似乎不太乐意,朱慈炯又连忙给她塞了个几两重的大元宝,又许诺道:“若是将来成了好事,还有重谢。”
刘阿婆哭丧着脸道:“小相公使不得,若是坏了人家小姐的名节,老婆子从此就没法做这等生意了”。
“阿婆放心,不过是鸿雁传书,只要阿婆守口如瓶,绝不会有人知道,再者小生已禀明家中长辈,不日便派人上门提亲”。
刘阿婆上上下下扫了一眼朱慈炯,这才展颜笑道:“瞧公子这身行头,也不像是小门小户。再看公子这张脸,与那陆家小姐倒也是天作之合”。
朱慈炯听了大喜,忙作揖致谢道:“承您吉言了”。
于是两人约定,明日午后还在小巷碰头,由刘阿婆将朱慈炯的书信想法子给陆小姐,朱慈炯这便乐颠颠的回去了。
有了鸿雁,自然要写封拿得出手的情书一诉衷肠了,在北寺塔已让陆小姐见过了自己,朱慈炯相信凭借老朱家两百年的基因改良后的这张脸,陆小姐对自己一定有印象,只要抓住机会,适时出击,不信夺不到芳心。
虽然陆筠柔马上也要参加选秀女了,只要自己愿意,得到她可谓毫无难度,但还是觉得自己俘获芳心来的更有成就感。
于是回到行宫的书房,提笔准备写情书。朱慈炯觉得古代的情书肯定是诗词,比如说李白写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瞧瞧,李白这首写给汪伦的情书多好,满满的都是爱!
经过苦思冥想,终于写了首七绝,耗尽兆亿脑细胞。
《思音》
端午姑胥桥边见,
北塔观音堂前殿。
高墙惊闻新乐府,
佳影仙音印心前。
朱慈炯小心的又誊抄了一遍,工工整整的写好,找了个信封装好,第二天满怀兴奋的去巷子里的等刘阿婆。
话说那刘阿婆进了陆家的绣楼,推说家里还有些新鲜的头面,不如第二天再送来,得了陆家小姐的允准。第二天下午到这小巷一看,果然见朱慈炯在这等着,暗中接了书信,进得了陆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