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转身又去坤宁宫给皇后请安,进了门才刚弯腰准备行礼,被屋里暖气一熏,立马连打了几个喷嚏。皇后连忙免了朱慈炯的大礼,朱慈炯对于这个母后只是倍感亲切,倒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自然乐得轻松,告了声罪便起身说话。
皇后被朱慈炯刚刚几个喷嚏吓到,反复叮嘱他请完安后就回宫歇息,又告诫随侍的太监要好好照看,二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不提。朱慈炯又马不停蹄去仁寿殿,给懿安皇后请安,懿安皇后张嫣是前朝的皇后、朱由校的老婆、崇祯的皇嫂、朱慈炯的皇伯母,崇祯能够继位她出了很大的力,所以崇祯和皇后都对张嫣比较敬重,崇祯继位后尊张嫣为懿安皇后,所以少不得要给这位伯母请个安的。
朱慈炯进了仁寿殿,见珠帘后端坐着一妇人,自是张皇后不假,便上前恭恭敬敬行了四拜的大礼,口呼:“儿臣叩见皇伯母,娘娘万福金安”。这些礼节都靠太监这几日教授,不然以这现代人的灵魂,怕是要闹不少笑话。
一个温柔的女声在珠帘后响起:“快快免礼,听闻炯儿大病了一场”,宫女们这时将珠帘挂了起来,张皇后款步从里间走出,有些失落的说道:“定王与哀家生分了,起来吧”。
朱慈炯忙称不敢,才起身抬头,趁人不注意偷眼瞧张皇后,史载张嫣是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古人诚不欺我,朱慈炯心中暗暗咂舌。张皇后身材颀长,目测应该有165厘米,在明代已经算是高的了,鹅蛋脸,尖下巴,大眼睛暗含秋波,高鼻梁下一对蝉翼红唇。换句话说,所有脸上的物件都长的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保养的又好,如今快40的人,看起来也不过30岁,比起现代的美女明星也不遑多让。张皇后走上前,端详了一阵朱慈炯,看的他心里直发毛。又听她说道:“炯儿果真失忆了,与哀家都生分了”,张嫣扶着宫女的手坐在了软榻上,又命人给朱慈炯看座。“炯儿往日可是唤哀家大娘的”。朱慈炯大窘,心想太监没告诉我有这一茬啊,忙改口:“大娘,儿臣发烧多日,太医说伤了心神,以前的事儿一件也想不起来了”。张嫣皱眉道:“这可怎么是好,这下岂不是连你父皇母后都不认得了?”朱慈炯点头承认,又将太医们的说法一一相告。
张嫣这才微笑道:”哀家原以为你是为了偷懒,皇后告诉哀家时尚且不信,如今见了你,倒确实不假。不过也不打紧,谁让你生在帝王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有人伺候,将来就藩了,也是锦衣玉食,舒舒坦坦的当你的王爷”。又命宫女去传早膳,转过脸来又和朱慈炯说话:“炯儿还未用早膳吧,就留这儿一起吃吧!”见朱慈炯露出惊讶之色,又微笑道:“怕甚,往日你便时常与哀家一起用膳,你年幼时,哀家尚住在慈庆宫,你整日逗留我那儿,至夜方回,你还小也没人管你”。说罢用袖子遮嘴而笑。朱慈炯见张皇后与自己如此热络自然,丝毫没有皇后的架子,还把自己当小孩,便不再紧张,开开心心与这大明艳后一起吃了早饭,聊了会天,朱慈炯这才回到自己的咸福宫。
转过天崇祯便派人来传话,说是已命詹事府为定王恢复讲学。朱慈炯苦起了脸,本以为穿越成皇子可以成天吃吃喝喝,顺带调戏下小宫女,等成年了去外地就藩,然后继续吃吃喝喝。没想到,穿到了末代皇帝崇祯家,很快小命怕是保不住,还要读些看不懂的之乎者也,真是愁煞人也。
第二天破晓,卯时刚过了一会,按后世的时间看估计才6点,用罢了早饭,太监便领着朱慈炯前去右顺门北书堂,到了书堂外,两位先生已经到了,在太监的“提醒”下,朱慈炯才知道这两位老师颇有才名,马世奇是崇祯四年的庶吉士,朱慈炯在穿越前看过无数小说,知道能选上庶吉士的可不是一般的进士。周凤翔更是崇祯元年的庶吉士,还是太子讲官。
进了书堂的大门,朱慈炯才开了眼界,没想到皇子读书排场都这么大,书堂中有个座位,专门是给皇子坐着接受先生们跪拜行礼的,座位左边是书案,用来读书讲课,右边是写字案,用来练字。
朱慈炯还在跟好奇宝宝一样到处看,书堂的太监谢公公过来请示:“殿下,是否该让先生们进来了”。朱慈炯这才回过神,傻傻的“哦”了两声。
等到正式开讲,两位大儒傻了眼,因为之前给这位定王上过课,都一致认为他“聪慧、善记”,现在给他讲课,不但所有以前讲的全部忘光,连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了,很多字还读错音。其实这还是朱慈炯语文底子好,换了别人,估计没几个繁体字能认识的。周凤翔更是被惊的目瞪口呆,只一个劲低呼:“这是如何一回事”,心中只能默怪宫里人事先没有说清情况。
朱慈炯只好前前后后仔细解释一番,说自己因病失忆,所读之书全不记得了。马世奇沉吟了一会说道:“既然太医说调养一阵或许会记起,那臣等就先挑些简单易懂的给殿下读,殿下聪慧,想必能懂”。朱慈炯咬咬牙,心想就当是再上一年高三吧,便点头答应。
于是朱慈炯开始了在明朝的读书生活,令朱慈炯惊喜的是,明代皇子上午读书,下午练字。每逢朝会或者先生没有空的日子,便可以“休沐”。一个月倒是有七八天的休息日子,比起后世高三一周才休半天甚至没有休息那是舒服的太多了。
他一有空便思考怎么才能避开崇祯十七年的大祸,按照前世看多了的穿越小说的一贯套路,就是主角掌握一支军队,然后打败起义军又打败清军,成就一番大业。这法子看起来挺不错,可是关键现在已经是崇祯十六年了,自己就算是有钱有装备,要爆兵也来不及了。还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出京就藩,大不了一出京就跑南方然后坐上船拍拍屁股去吕宋或者爪哇当个富家翁。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才十二岁,就藩起码要到十五岁,等上三年的话崇祯的坟头应该已经长满草了。再有个方法就是让崇祯南迁,这事历史上就没发生,崇祯到死都没南迁,估计是无望。朱慈炯甚至一度想逃跑,但这年头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出了皇宫自己就会迷路,九成九会被抓回来。思来想去,是越想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