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了。”
一句苍老的声音贾墨杨从梦里唤了回来,睁开眼便看到太阳慵懒的挂着,一路上牛车悠闲的颠簸,墨杨不知道自己半睡半醒的具体走了多久。
“于大师您回来了!”
一阵来自妇女的憨厚慈祥的声音,贾墨杨扭头一看,那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妇女,挎着个竹筐,衣着颜色老土但很整洁,或许是皮肤黝黑,所以笑的牙齿特别白。不过更让贾墨杨注目的是自己到的地方,遍地的油菜花簇拥着一条小径。
听到刚刚那位妇女的招呼,油菜花开始波动起来,不一会就从地里走出好多人,自发地站在小径两侧,目送和迎接自己和于吉坐着的牛车。
“于大师你可回来了!”
“于大师好啊!”
“大师,晚上去我家吃吧!”
……
面对如此多的问候,于吉自然是不可能一一作答,只是在车上微微点头,笑脸答道:
“好好好……”
“老师,你在这里挺受人尊重的嘛。”贾墨杨小声问到。
“是啊,你看他们现在多安定幸福,其实很多人都是经历过伤痛的,他们以前是来自不同的小部落的,因为战争被灭族之后,我凭着个人能力救了他们,把他们带到了这里,让他们开拓,所以我在这里还是有点地位的吧。”
“唉,越是落后,战争就越是频繁。”
“对了,墨杨啊,你猜我把这里起了个什么名字?”
“嗯?”
“你看。”
于吉伸指朝着一个方向指去。贾墨杨迎着指向望去,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村庄,村口立着一座不高不矮的牌坊,上面清晰的写着“桃源。”
“我靠,老师你也太没创意了吧。”
于吉笑而不语。
牛车继续往前走,村里男女老少,人口明显更多,见到于吉也都一一行礼问候,村里房屋低矮,大都是用竹子木材所建,人人脸上却都很满足。
又簇拥着人群的问候行走了大概一刻钟,应该是村庄的尽头了,因为前面就是一座高山,一眼不可见顶。
于吉开口道,“上面就是你要居住三年的地方。”
贾墨杨抬头望去,半山腰上烟雾朦胧中隐隐约约的有一座大殿,一条石径弯弯曲曲延伸到山脚。
“这……这也太奢侈了吧,腐败,真是腐败!”
于吉苦笑:“我也不想啊,本来我住的是在半山的小庐,可这些族人中有建筑能手为了报答,就为我建了这栋奢华的大殿。”
墨杨翻了下白眼,一下子瞥到于吉手中的拐杖,忽然又坏笑道:“老师你这是要拄着拐杖爬上去吗?”
于吉长叹道:“唉,是啊,人生无奈,年老体衰啊。”
刚说完抬头便已经看不到贾墨杨。
“老师!快走啊!还站着干嘛?老当益壮的。”墨杨一口气爬到二三十阶,回头贱贱地喊到。
“哦。”应声于吉举步踏上了台阶。
这里象征时间的沙漏仿佛颈口变得更加细窄,半刻钟,云,还是还在那片云,太阳,还是那个山角。
“墨杨!快走啊,怎么又停下了?年少气盛的。”于吉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看到贾墨杨整个人又一次瘫痪般地躺在下面一整个台阶上,故意催促道。
“老师你先走吧,人生无奈,未老先衰。”贾墨杨浑身疲乏地喘着大气道。
当贾墨杨爬到大殿时,已经用了大半个钟头的时间,于吉早已站在大殿门口,太阳不偏不倚的正逢落山,气候也没有机场那般严寒,虽然贾墨杨一身皮软,但却没有流一滴汗,从大殿往山下看,烟云缭绕,成宫成格的遍野金黄。
“看好了吗?以后有的是时间,进去吧。”于吉催促道。
“嗯。”
贾墨杨轻喏一声,便跟上于吉,往大殿走去,门口站着两名卫士,贾墨杨吃惊道:
“老师,山上不是只有你居住吗?怎么还有门卫。”
于吉答道:“他们不是门卫,是我的学生,都是山下那些村民的孩子,因为他们原来的部落毁于战争,所以来到这里之后,希望有一定的自卫能力,有自己的武装,还有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些拳脚,因为在这里,大家都是崇尚武力的,所以都送上了山,拜托我收徒,偌大的殿找人看守下不过分吧?而且他们都是轮流的,今天这两人倒霉罢了。”
“我以后不是也做这些吧?”
于吉突然嘴角一起坏笑,道:“你当然不用。”
门口那两人看到于吉回来,一人欣喜的站在门口迎接,另一人赶紧一把推开殿门,然后就听到院内沸腾,不一会门口便摩肩接踵地尽站满了二十岁上下的少年。
“老师你可回来了!你几天前走的时候说此行或有不测,还交待诸多后事,让我们好担心啊!”人群之中一位少年欣慰道。
“咦?老师你不是说这次会带回天拓师兄和一位师弟吗?这位是那个师弟吗?还有天拓师兄呢?”
贾墨杨听到这话,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整个人低沉了下来。
于吉看出其中尴尬,道:
“行了行了,魁儿,这位是贾墨杨师弟,他也赶了很久的路了,你先帮他找间房间,让他休息下吧。”
哪知贾墨杨听到此话反应更大,提高嗓门道:“不!我还不累,对不起大家,天拓……天拓他……他死了!因为我,死了。”
人群中顿时群声雀起,议论纷纷,随着议论声的强烈,贾墨杨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突然,提起声音向于吉道:
“老师,我已经来北俱了,我现在不累,你快训练我吧!”
于吉惊讶到:“现在?墨杨啊,训练不是一天的事,不可一蹴而就,你还是先休息吧。”
贾墨杨不依不饶的请求道:“老师,我真的不累,与其现在回去躺下被天拓在脑海中煎熬,倒不如让我用这段时间,为他去挥泪洒汗使我心安。”
于吉无奈道:“那好吧,既然如此,那你便去砍竹吧,这大殿是在半山,而山顶和后山则尽是翠竹,竹子喜热,偌大北俱因为气候偏凉,本生长不出竹子,而几十年前我自东胜带来第一颗竹苗,无意种在这桃源之后,反而长得繁茂,且终年不枯。你要做的,就是砍完后山满山的竹子。”
于吉说完转身问一学生道:“魁儿,后山的小竹屋还能住人吗?”
“可以的老师,前些天几位师兄上山伐竹,天色晚了,还借住在那竹屋。”
于吉点头道:“嗯,那就好,魁儿,今天你把师弟带去竹屋,带上被子,墨杨,你便暂住在那里,什么时候砍完后山满山的竹子,你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