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三伢子来了。”“秦太公好!”“哈哈,坐吧。”“谢太公。”“老刘,这孩子不简单啦。”“太公说笑了,不过是一个顽劣的孩童罢了。”“呵呵,老刘,话可不能这么说。你看,这孩子身材高大,面如冠玉,双耳肥大,天庭饱满,目光如炯,鼻梁高耸,阔嘴唇,宽脸庞,看样子将来也会有一脸漂亮的胡须,更奇的是,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非常人之相呀!而他的为人处世更值得称道,小小年纪,仁厚爱人,乐善好施,心胸豁达,喜好打抱不平,若用心琢磨,必成大器!”
刘太公闻言不禁心动了,暗想:“莫非我儿真与众不同么?”秦太公又笑道:“老刘,我问你,在咱们沛丰邑中阳里(1),可曾出过什么忠臣良将、奇人异士?”“不曾耳闻。”“是啊,老夫痴长了这么多年,也不曾听说。时下乃多事之秋,正值国家大力用人之际,邻近的村庄多抓住了这个良机,时有才人显名,唯独本村仍然如故,这是一种羞耻呀!”“太公所言极是。”
(1)沛:县名。今江苏沛县。丰邑:当时属沛县,今江苏丰县;丰邑是沛县所属的聚邑,类似于今天的乡镇。中阳里是丰邑所属的基层单位,类似今天的村庄。沛丰邑中阳里:即今江苏省丰县赵家庄镇金刘寨村。
“嘿嘿,我听说老三想进学馆,可有此事?”“这?”“读几本书,识得几个字,是一件好事么。三伢子天纵英才,若能进学堂再长点见识,则前途不可限量呀!”“这?好,既然连秦太公都看好他,我岂有不尽力送小儿进学馆之理?”“刘老三”闻言大喜,“谢谢爹,谢谢太公!”秦太公顺了顺胡须,哈哈大笑,“村东头的马太公治学严谨,可让三伢子去那里读吧。”“嗯,就依太公。”
“三伢子,你过来。”“是,秦太公。”“如今可以去读书了,高不高兴呀?”“高兴。”“哈哈!嗯,可曾有正式的名字?”“这……”“刘老三”茫然了。刘太公笑道:“乡下人家,不识几个字,如何有能耐取名字?还请太公不吝赐教,为小儿取一名字。”“嗯,好,好!”秦太公捋了捋胡须,慈祥地笑了,“我看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或许能治国安邦、威震天下呢。这样吧,单名一个邦字,字季(1),如何?”“名倒是好名,只是小儿排行老三,为何取字为季?”“嘿嘿,小一辈好养呀。”“哈哈,好,就依太公!”……
(1)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
数日之后,刘邦和卢绾便安安静静地坐在学馆里了。不一会儿,便进来了一个先生。先生是一个高而瘦的人;身着大襟窄袖,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面容慈祥,可眉宇之间却不怒自威。
马太公笑容可掬地打量了一下新学徒,半认真地说:“原来是你们两个这小兔崽子!当日可是你们往学馆里扔进来几条蚯蚓?”卢绾恐慌而不能对。刘邦不卑不亢地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是的,先生。当时有几个学子在温习功课时走神,可先生不知。我们想出声提醒,却怕打扰先生的清修,思来想去,无好办法可想,就只好出此下策了。”话音未落,学馆里笑声一片。
马太公也笑了,心想:“虽是狡辩,却颇有几分胆识。”因而不禁对刘邦多看了几眼,此时刘邦也在仔细地打量着他,目光相碰,不躲不避,平静如常。马太公暗暗称奇,心想:“从未有学子敢脸不红、心不跳地盯着先生看。可这少年竟毫无惧色地上下打量我,胆略之大,异于常人,真是一件奇事呀!”不由自主地对刘邦平添了几分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