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自己逃不过真相大白的后果,所以悬梁自尽,死在了后宫。仁宗皇帝为之一振,没想到自己正在两难的时候,却得到了如此的答案。
第二日清早,皇上出宫前往开封府,迎接李贵妃进宫掌管后宫大权,没想到这一行却不如皇上所想的那么简单。包拯接到了皇上的通知,连夜取来了太后的服饰和皇轿等。
包拯:娘娘,皇上派人送来了太后服装饰品,请太后更衣。
李贵妃:不!包卿,不是哀家挫你的面子,而是皇上本来就无心认我,我又何必穿上这太后的衣服呢。
包拯:娘娘此言差矣。皇上日理万机,推迟一日前来迎接也情有可原。
李贵妃:包卿,今日尽管你如何劝说替他开脱,哀家也不会认他这个皇帝儿子。
一个时辰之后,包拯也在愁脑如何能劝动,就在愁眉不展的时候,皇上圣驾莅临开封府了。八贤王随皇上一同赶到,这种场景还的确是很少见啊。
宋仁宗:包拯,太后现在何处啊。
包拯:启禀皇上,李娘娘在厢房休息,她不愿出来见皇上。
宋仁宗:为何啊?母后可是在生我气?
八贤王:包大人,你没有替皇上说说情啊?
包拯:臣已经尽全力为皇上说情,可李娘娘仍旧怒气难消。
此时,李贵妃在厢房也得知皇上到了开封府前来亲自接驾,只好出去大堂,但却一直不睁眼看人。皇上无奈之下甚是尴尬。
宋仁宗:母后。
李贵妃:不,皇上金口勿说错话,在母子相认之前,我还不是这大宋朝的太后。
宋仁宗:包拯!朕问你,民间百姓若犯了不孝的罪,该如何判处。
包拯:皇上.这.
宋仁宗责令包拯按照民间判处不孝罪的方式将自己判罪,包拯道后堂左思右想。因为自古以来,不孝之罪重则棍棒之刑,可是臣又怎能打君。
最后还是公孙策想出了一个最好的办法,既能判皇上的不孝之罪,又能不犯臣打君之罪。脱下皇上的龙袍蟒带将龙袍令人架起,展昭代替包拯仗打龙袍二十下。
包拯:自古以来,臣不打君。但皇上今日下旨,臣不得不打。今日棍打龙袍,如同打君。
包拯随机应变之能,化解了一场巨大的尴尬和母子之间的隔阂。皇上休息片刻便下旨回宫,回宫后皇上布告天下,刘太后参与后宫争纷,挑起后宫争斗,已经悬梁伏法,李娘娘按照大宋法律,乃皇上生身之母,理所应当掌管后宫,母仪天下,赐封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