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然就这样不经意间慢慢改变了林嫣的饮食习惯,还有很多别的习惯。等到林嫣发现时,一切都已经是那么顺其自然。
很多年以后,当他们两个人已经熟悉到只要一个眼神就能猜出对方心中所想时,墨然总会拿她当年在吃方面的贫乏打趣她,“要不是我,你肯定在吃的方面一窍不通!说不定到现在都还只会喊‘蚂蚁上树盖饭不要辣’!”
林嫣气急败坏地追打他,他哈哈大笑着满屋子躲。
很多年以后,每到他做好了饭菜,林嫣吃了一口,偶尔撇撇嘴,“这个不好吃!”或者是提一些意见,诸如:“我不要吃这样做的豆腐,上次我看到电视里有个做菜节目,是把豆腐和韭菜一起做,好像很好吃的样子!”
每到这时候,墨然就会叹息,“都是我把你的嘴养刁了啊!”他作出一幅怨天恨地的样子:“我这是自作自受啊!”
然而下一次,他真的会按照林嫣说的,做出一个韭菜豆腐之类的菜来,连色彩、摆盘都和电视里一模一样。
林嫣很是惊喜,“就是这样的!你没看过电视怎么知道这个菜怎么做啊?还做得这么像!”
他却一脸不屑的样子:“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林嫣并不知道她有多么幸福。她还要经过很多曲折,还要走很多弯路,才能意识到她有过这样的幸福。
--
其实墨然的高厨艺也是受了很多苦磨练来的。他说他上学很早,5岁就被爸爸送进了学校。他们那里大山连绵,去学校要走很远的路,因为不方便回家,他从小就是住校读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
吃学校食堂吃久了,学生们会想着改善口味。他是从初中时候开始学会做饭的,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做到了研究生的宿舍里,厨艺也越来越精。
大学和研究生的宿舍都管得严,不让学生私下做饭。可是在宿管员检查的时候,墨然寝室的室友、左邻右舍的同学,都会自发、主动地帮助墨然掩藏“赃物”。
墨然说,到了研究生时,他已经很少做饭了,做饭纯粹只是调剂一下心情。
有时心血来潮提着一塑料袋青菜、肉之类的原料回寝室,寝室里就会一片欢呼:“墨大厨,终于要给我们开洋荤拉!”他还没有答应,几个人已经一哄而上:“大厨,你歇着,杂活我们干。”
于是,拿电磁炉的拿电磁炉,洗锅的洗锅,洗菜的洗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大厨抄锅铲开炒。
往往刚开炒,香味把左邻右舍的男生都吸引来了。七八个男生聚拢在写字桌前,一个个饥不可耐地等着吃他做的饭菜。一碗菜刚上桌,七八双筷子一下去,马上就光盘了。
墨然说起这段故事时,眼神里带着点怀念的意味。看得出他对学生时代的生活仍很留恋。
王璐璐怎么都不相信墨然是自学成才,总觉得他肯定受到过名师的指点。他笑笑,“做的菜多了,自然就会明白其中奥妙了。”
王璐璐不信,“我也做过很多次饭,怎么还那么难吃?”
墨然很认真地回答:“可能你没有做菜的天赋。”气得王璐璐哇哇乱叫一通。
晓羽无数次被墨然的厨艺折服后,有天终于忍不住对他说,“以后你不做记者了,真可以去开个饭馆。绝对火爆!”
墨然看了她一眼:“为了钱去做饭就没什么意思了。”
“那为了什么才有意思?”晓羽问,这也是林嫣想问的。
墨然却没有回答,只是淡淡一笑。
很久后林嫣才知道他的答案。他说,做菜也是要付出感情的,有感情在里面饭菜才会更美味可口,只是这感情不能滥放。
他没有再说下去。可林嫣明白了他的意思:这饭菜中所蕴含的感情,自然只能是给他所爱的人。
--
墨然对林嫣很好,好到有时候王璐璐和晓羽都有点忍受不了。
有次墨然来的时候,看见林嫣笨拙地用核桃夹子又是夹又是捶核桃。他坐下来,拿过夹子来帮她夹了好些核桃。
林嫣其实并不爱吃核桃,只是因为她头发长容易掉头发,听说核桃对头发好,所以就买了来吃。林嫣像吃药一样地吃了几个核桃,吃完皱着眉去喝水,“好苦。”
有天墨然再来的时候,带了一大瓶蜂蜜,里面浸泡的都是核桃仁。他带着笑说:“和蜂蜜一起吃,核桃就不会那么苦了。”
他又对晓羽说:“给你们准备的是两个人的份量,平时放在冰箱里就行,不过不能放太久,。”
晓羽喜滋滋地跑过来接过蜂蜜核桃,一边开冰箱门一边冲林嫣乐:“全靠沾你的光我才有这么滋润的日子!”
王璐璐则不止一次哀叹着说,“林嫣,你怎么就这么火眼金睛会挑人呢?谁都以为墨然是块冰,可他偏偏只是块浮冰,下面全是温柔的水。”
唐晓羽也说,如果任何一个男生像墨然这样对她,她绝对就会死心塌地地跟了他。连韩正都得靠边站。
晓羽还没有忘了韩正,还在单相思。
林嫣不是不感到幸福的。尽管她心里想说:“我挑人也不总是挑对啊!第一次就挑了个很不怎么样的。”可她最终还是笑纳了晓羽和王璐璐羡慕嫉妒恨式的夸赞。
墨然有时候也会问起林嫣妈妈的病情。他买了好些抗癌方面的书籍,要林嫣寄给妈妈,让她闲来无事时可以翻翻。
墨然说,倒不是这些书里的观点说得有多么正确,只是这些书的作者本身都是身患不同癌症的病人,林嫣妈妈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激励,毕竟有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在抗癌的路上努力着。
妈妈的病情如今已经稳定了下来,CA125的数值一直控制在很低的指标内。
妈妈很坚强。化疗那么难受,她都坚持了下来。哪怕每次化疗完回家后,她要在床上躺一两天才能下床,但她终究坚持住了。她说,不能让林嫣和爸爸失望。
爸妈的情绪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他们是信命的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观点就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不过这样也好,因为他们认为既然这场病是命里注定的,那再怎么怨天尤人也没有用,不如顺其自然,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妈妈倒经常在电话里劝林嫣不要太操心。渐渐地林嫣也开始不再那么悲观了。毕竟看到妈妈能一天天好起来,那就是最大的希望,也是最让她开心的事情。
爸妈对于命的认知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林嫣。有时她会想,遇到墨然,是不是也是她命中注定呢?
这一年多来她遇到那么多的事,李清的刁难,崔同的报复,还有煤气中毒的性命之虞,好像都是墨然帮她一一化解了。和沈辰分开四年了,她的心终于可以接纳下另一个人了。
回想毕业那年她伤痕累累、一意孤行地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时,她本以为此生会很难走出那段伤痛的过往,本以为她要经过比四年多几倍的时间,才会有勇气接受另一段感情。
可是她和墨然之间,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好像她当年来京,就是为了这段相遇似的。
--
十一假期的时候,林嫣回了趟家看望爸爸妈妈。到家的时候,爸爸加班去了,妈妈给她开的门。只是第一眼,林嫣就忍不住哭了出来。
妈妈只是在电话里告诉她,她的头发全掉光了,人也胖了不少。林嫣试着想像过妈妈没有头发的样子,可是她没想到妈妈完全像变了个人:妈妈带着一顶绒线帽,看上去跟个老太太似的,一下子老了十多岁都不止。因为化疗药物中含有激素,妈妈看起来胖了一圈,但这种胖又不像健康人的胖,倒像是浮肿得厉害。
妈妈拉着林嫣的手,叫她不要伤心。她乐呵呵地安慰林嫣:“没事,化疗的病人都是这样的。刚开始看到我头发大把地掉,我也接受不了,后来就习惯了。等化疗一停,头发会慢慢长出来的。”
可是林嫣心中第一次突然觉得好害怕。这种害怕在妈妈做手术的时候都没有过。她害怕妈妈会离开她。她不敢想像,以后家里如果没有妈妈,会怎么样?没有了妈妈的家,还会是家吗?爸爸和她又该有多么伤心?
第一次,林嫣跟妈妈说了很多很多话。如果以前妈妈只是妈妈,可是在这个假期妈妈成了林嫣的知心朋友。是啊,妈妈还能有多少时间听她的事呢?
林嫣把自己和墨然的事情讲给妈妈听。妈妈很高兴。没有一个妈妈不喜欢那个可以把她的女儿照顾得白白胖胖的男孩子。
妈妈慈爱地看着林嫣说个不停:“你们两个要好好的过日子啊。你呀,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任性了。大学毕业时执迷不悟地非要一个人跑到北京去,我和你爸爸当时多担心呀!还好你现在遇到了个可以托付的人。这个叫墨然的我看靠得住,以后,可千万在别人面前少使点性子。”
知女莫若母。妈妈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缺点,她简直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