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天地间至阴之时。
孟轻云静静地站着,呼吸变得十分轻柔,如果你闭上眼睛,根本感觉不到孟轻云的存在,整个人似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又似乎消失在道场之中。
众人站立四周,霍彩和道幽分守道场东西两侧,全神警惕,为孟轻云护法。而苏俏和徐真真紧张地看着孟轻云,白长海睁大双眼,注视着场中。第一次,绝对是第一次,苏俏、白长海、徐真真第一次看到看似普通的孟轻云,施展从未见过的神秘力量——法术。三人激动不已,也紧张万分。
空气中荡漾起一圈涟漪,孟轻云缓缓睁开眼睛,仿佛从自然之中醒来,双目异彩流动。
孟轻云口中默诵咒语,净身神咒、净口神咒、净心神咒各念三遍,手指舞动,配合咒语结出三清印决,为道场加持护法道芒。
手印连番舞动。数十秒之后,孟轻云身上散发出一道青光,将道场笼罩其中。
“护法道芒!”众道士心中一惊。施法之时,常见的是请来神兵神将凌空护法,可是直接引发道芒护法,却是要高强的法力。众人也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见过。而今天,看到年纪轻轻的孟轻云轻松的招来道芒护法,心中震惊不已,更是十分的敬佩。
道芒悠悠,清月额头的八卦镜射出一道柔和的白光,白光游走,飞向四方。片刻后,香炉前的一碗清水开始波动起来,炉脚的红线,也微微抖动。众人一喜,这说明已找到了清月的魂魄所在。
就在红线抖动的越来越剧烈之时,却忽然安静下来。孟轻云急忙将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之中,如果筷子站立不倒,就说明确实找到魂魄,如果筷子倒下,就说明又失去了魂魄的所在。果不其然,筷子倒下,指向东方。根据刚才红线震动的情况来看,难道是有人强行拘禁了清月的魂魄?
孟轻云迅速在清水中加入一把糯米,又向空中撒出一把糯米,糯米自动落在清月身体四周八卦的方位上,米粒滚动,各自形成了八卦的卦象。孟轻云再次在水碗中插入筷子,可筷子还是摇摇欲坠,然后倒向东方。孟轻云皱了皱眉。看来拘禁清月魂魄的一方,法力不小。
海灵观中,一片寂静,众人也发现了场中的异样。
孟轻云忽然闻到了一股微弱的血腥之气,抬头看去,不知何时,海灵观的上空,笼罩了一片淡红色的雾气。霍彩和道幽也发现了这片诡异的红雾,不禁提升了全部法力,凝神戒备。
看来对方不但阻止了孟轻云招魂之力,还要进行反击。红雾渐浓,苏俏,白长海,徐真真和一干法力低微的道士开始感到有些眩晕。忽然,红雾中滚动气一阵闷雷,电光闪动。雷声过后,红雾渐渐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手掌,五指张开,作势拍下,四周顿时漆黑无比,腥风四起,闻者欲呕。
孟轻云手中多出了一把黑色的铁尺,铁尺上下两端,刻有日月的形状,尺身三面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天干地支,星宿神位,尺身中间赫然是一对阴阳鱼和八卦的图案。而尺身另一面却是一道符。
“玄铁量天尺!”霍彩惊道。量天尺常见,玄铁却很少见。
只见量天尺体泛黑光,浮孟轻云头顶,孟轻云双手急速翻动,急速念诵大金光咒: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吾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御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声隐名,通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令敕。一句一手决,咒毕,量天尺发出一声长啸,剧烈颤动之后,一道金光冲天而起!
金光咒与诀,在道教,科仪,斋醮,施法中,无不运用。在起坛中可威慑鬼神!熟读之中,心灵神会,必达通灵。辨析正邪。有制鬼却邪,制敌惩恶的力量。
量天尺飞速地盘旋在空中,金光刺向空中巨大的红色手掌掌心。巨掌仿佛吃痛,抖动中五指合拢,又攥成一支巨大的拳头,狠狠砸向场中的孟轻云。
孟轻云微微一笑,道场中,一片耀眼的金光发出,带着一阵雷霆万钧之势,撞向巨拳。天地间发出震耳的轰隆声,巨拳被撞散,红雾在海灵观上空盘旋片刻,转瞬之间便消散殆尽。空气中恢复一片清朗,星月光耀,一派祥和。刻石场中的气氛依然紧张。
孟轻云再次念动大金光咒,原本黝黑的量天尺,变得通体金色,金光不散反聚,笼罩着孟轻云。而护法道光也随之光芒灵动,竟似实质般。
金光将孟轻云紧紧包裹着,一阵急速旋转后,离地而起,以肉眼无法察觉的速度飞向东方。而在众人眼中,金光和孟轻云好像凭空消失。苏俏心中焦急,冲向前去,却被霍彩一把抓住,“不要担心,孟先生法力高强,他发出的护法道芒还在,不会有事的。”苏俏的一双美目中,泪光闪动。
金光裹夹着孟轻云急速追向东方,跟着空气中残留的一丝血腥气,孟轻云来到一个山谷之中。马轻收起金光凝于一点,藏于掌心。打量四周,两边是高耸的峭壁,犬牙交错如刀削斧砍,山风掠过山壁,发出野兽般的嘶鸣。
孟轻云散出灵识,向四周搜索。黑暗,无尽的黑暗。没有任何生命的存在。只是山谷前方透露出一种阴寒,阴寒之气将孟轻云的灵识档在谷外。孟轻云收起灵识,向前方摸索而去。走了大约十分钟,两侧崖壁渐拢,只留下一个一人宽的缝隙。山壁上缠绕着枯藤,密密麻麻地将缝隙遮挡起来。即便在白天,如果不仔细查看,也很难发现。
孟轻云低诵破山咒,枯藤竟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纷纷闪开,让出了一条路。
侧身穿过缝隙,幽寒之气迎面扑来,黑暗中,眼前出现了一片坟墓,大大小小竟有百个。坟头杂草丛生,阴风阵阵。众多荒坟中,是一个较大的坟堆,坟堆上有一道裂缝,而幽寒之气便是从这到裂缝中源源不断的散发而出。
暮地,一个冰冷的声音回响起来,“咯咯,来得倒快。”
“何方妖孽?竟然拘人生魂!”孟轻云喝道。
“嘎嘎!”那个声音并未回答,发出刺耳的笑声,让人从心底感觉到阴寒。
“装神弄鬼。”孟轻云叱道。
一阵黑气从裂缝中涌出,集结在孟轻云身前三米的地方。黑气翻滚,一双绿色眼睛幽幽闪亮,从黑气中走出黑衣男子。男子带着黑色的面罩,只露出一对碧绿色的眼睛。
“装神?我倒不会,弄鬼?嘎嘎……”男子桀桀怪笑道。
“不过是驭鬼之术,你是幽皇的人还是冥帝的人?”孟轻云问道。
“幽皇?冥帝?想不到,小道士还有点见识。”男子答道,“那你一定也听说过阴王了,嘎嘎……”
“阴王?呵呵,不过是孤魂野鬼罢了。”孟轻云故意嘲讽道。
阴间鬼界之中,冥帝,就是地府阎罗王。幽皇,则是不受地府统辖的名副其实的鬼王。而阴王,却是阳间脱离地府的孤魂野鬼的保护者。
阴王存在已数千年时间,代代相传。据说,第一代阴王原本是一个道士,修行数百年,于一至阴之地兵解后,元神被吸入一个奇怪的阵法之中。机缘巧合,元神进入了阵眼,而阵眼却集成了天下的阴气之最。元神在阵眼受至阴之气的侵染,竟悟出了一番阴修鬼道。出了奇阵,道士借尸还魂,醒来后舍弃了道号,自称阴王,独成一派。而且,阴王一派行事极其低调神秘,人们所知不多。直到明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吊死在煤山上。崇祯亡国,怨气冲天,魂魄不投地府,每日徘徊紫禁城内,李自成根基未稳,又有崇祯鬼魂出没,每天惶恐不安,异常焦躁。也因此,军心不整,风纪败坏。眼看着大好江山风雨飘摇,这时,军中一年轻的士兵,毛遂自荐,称可以捉鬼除邪,李自成大喜。
年轻士兵也不设道场,只是含着一口烈酒,喷向崇祯的鬼魂,鬼魂好像中了定身咒一般,无法动弹。年轻士兵马上用盛酒的葫芦对着鬼魂,念念有词,但见葫芦中一股黑气涌出,裹住了崇祯,又招手唤来一阵风,黑气消散,崇祯的鬼魂也被送入地府。
年轻士兵自称姓莫,乃是阴王,阴王自此名声大震。只是李自成新政却已病入膏肓,终于被吴三桂引清入关,遁走九宫山,莫姓阴王也销声匿迹。数百年后,竟在此地出现。
人死之后,本应该魂归地府,却也有很多亡魂因有心愿未了,或不甘轮回,或怨恨愤懑,逃离地府的掌控后,在阳间沦为孤魂野鬼。不但要逃脱地府的追缉,还要躲着修道之人的灭杀。而阴王却仗着法力高强,给予庇护,渐成一势。因此,阴王是地府和修道之人共同的敌人。
想不到,竟在此地遇到了阴王,孟轻云不禁开始为清月担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