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三十年,最后的这个冬天,注定是让人觉得复杂而多变的,最不可思议的两件事就这么发生了。
这头一件当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十四皇子继位的一事。这第二件便是长孙芊华为太后的事,全是皇帝遗诏。这长孙芊华无所出,且母家实力单薄,家中只有一兄弟,在朝中礼部任职,管辖朝内的各项与他国外交事宜,与大小祭祀庆典活动的文官。这真是超出所有人的预判。
大陈国开过还不到四十年,皇帝也只经历过这一位,所以还没有皇家园陵。而诸葛明世将自己的陵寝,定于他之前选好的一块位于青山坡下的平地。没有什么风水之说,颇为随意。
在此他立了一块碑,并亲书”名将陵“三个字,他在这里为第一块墓。他曾说:在此地等着大陈的将士们荣誉归来,无疑拿离成为兵将这魂归的荣耀之地。
寒星元年,明世先皇入葬后三天,新帝诸葛寒星即位。新帝即位的第一道旨意,是封周京大商人陆家为贵族,赐姓上官,无封地无权利,因新帝年龄尚小,并无妃子妾室,故封周京大商人陆无寺之孙女陆水柔为妃。
一切都在平静中,似乎这位传说中的战神留下的大业,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产生任何波澜。
历史上对于这位君王的评价好坏参半。他继位后率领曾经为一小国的大陈,东征西讨,开创了从未有的盛世版图。疆土的扩大,无疑是为君者,最大的成就与荣耀。但他好战嗜杀,只关注军队,并不注重民生,大肆封赏朝内各个对国之战事有功的家族。但又因他的战功赫赫,四邻不敢来犯。西边与大陈接壤的西番国,岁岁纳贡,银钱,牛羊,布匹,矿石等等供养了大陈职业军人六十万余众,竟毫无压力。虽民生凋敝,却是从未有的太平盛世。
大皇子诸葛洛离得府邸现为摄政王府
书房内诸葛洛离,淳王靠在榻上,往日的气势不再,面目幽深。这几****一直称病不朝,把自己关在书房内。
从一开始父皇就有意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教习他武功,战事,谋略。他刻苦学习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为了避嫌,他也从不结交朝中的大臣及武将。父皇更是宠爱于他,王妃的人选由他自己定夺,而没有为了集权娶朝中重臣之女,一切都随着他的性子。他若不喜,父皇也不会强求,可为何在一切都认为水到渠成的时候,要给他这当头一棒呢?
”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么讽刺,诸葛洛离轻笑了一下。”父亲你为何没有选我?“他微闭双目,脑海中这一念头一直挥之不去,这将是他一生的耻辱与包袱,他将永永远远地背负着。
寒星元年,除夕夜。新帝诸葛寒星于摘星楼祈福。
“皇兄,多日不见,不知病是否好了些?”
这样的典礼,摄政王不能再称病不来。所以在寒星出现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最前排的摄政王诸葛洛离,自己的大哥。
“多谢皇上的关怀臣……无碍”
“甚好。”寒星看着诸葛洛离淳王点点头,没在多说话。
仪式不长也不短,有钦天监的道士们做法祈福,皇上带领群臣进香。礼毕之后,众人立在摘星楼上,观赏了一下星辰。
由于国丧刚过,民间也不大肆庆祝,这个除夕之夜显得格外的清冷寂静。
寒星立于楼上,极目远眺,看着整个皇宫,面色沉静,不发一语。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谁也摸不准这新登基的小皇帝的脾性,不敢妄言获罪。而且先帝在时,朝中文官地位向来不如武官,想溜须拍马也找不到门道。
而在周京的武官全部是牧野家将,以牧野老将为首的牧野家将们全部继承了老将一板一眼的风格,而且他们都和新帝不熟,只是平日上朝时能看见罢了。
而完全沉浸在自己思绪内的诸葛寒星,则是在忧虑如何将大陈国诸葛一脉的家业传承下去,怎么能够完成父皇的嘱托。对周遭的气氛毫无察觉。
这时一声低呼,显得尤为突兀。
“何人如此无状,惊扰圣驾!”内官安公公低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