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林晓荫的爷爷从原来在工厂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的岗位上改成扫大街,地点就在王收上学的学校门口。韩老师也变成了韩校长,原来的校长调走了。
上课的时候,从窗子里就能看到林晓荫爷爷扫大街的身影。这让收儿感到自己做了错事。但是林晓荫对收儿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很关心他愿意和他说话。收儿和其他同学一样,更不敢多接触林晓荫了——这是爸爸妈妈一再嘱咐的。然而收儿已经把林晓荫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心里。
一天放学的路上,收儿班里的学生正排着队回家,两个大两岁的男孩子走过来问林晓荫:“小狗崽子,你爷爷怎么没来扫地啊?死了么?”收儿知道这个孩子叫黑子,在他班里打仗把第一。
另一个孩子说:“肯定没死。”
林晓荫不答话,低着头只管走。
黑子又对林晓荫说:“俺两个打赌,我说你爷爷死了,他说没死,你说俺俩谁说得对?”
林晓荫眼里含着泪,不说话。
黑子一下把林晓荫的书包抢过来说:“快说,你爷爷死没死?你不说我就把你书包仍了。”说完就把书包抡起来,随时要扔出去。
早已心急如焚的收儿喊出一句:“你爷爷才死了来!”
黑子不认识收儿,见比自己矮两级的小孩敢对自己这样,很奇怪,感到自己的面子和威望受到了损害。他走到收儿跟前一巴掌打在收儿脸上,骂道:“妈了个逼的想死啊!”
收儿正在激愤中,顾不得害怕,冲上去厮打。黑子很意外,没想到收儿会做出玩命的劲头,嘴里边“呦呦呦”地讽刺着边往后退,一下摘下收儿的帽子扔了出去。
收儿打不着他,就拾起自己的帽子说:“你小心点儿,让我哥哥揍你!”
“你哥哥是谁?”
“王丰!”
黑子赶紧说:“和你闹着玩呢,千万别告诉你哥哥。”
回到家收儿把这件事向二哥一说,二哥说:“走,揍他去。”
出了门,二哥对收儿说:“我比他们大,揍他们咱妈知道了会生气,一会儿我看着,你上去揍他们,他们不敢还手”。收儿开始后悔把这个事告诉二哥。
转了一圈没找到那两个人,精心安排的一出好戏没法开演,这让二哥感到很没趣。他指着一个半大孩子对收儿说:“欺负你的人是不是和他差不多大?”
“差不多。”
“你过去揍他去。试一试,我看你敢不敢。”
“他又没欺负我。”
“你去不去?你要不去我就揍你!”
“……不去,他没欺负我。”
“笨蛋。”二哥踢了收儿一脚走回家去。收儿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悻悻地跟在二哥后面。
……
第二天上课时,林晓荫总是看着收儿,像是有话说。收儿注意到她看自己,赶紧回避。但是林晓荫老是这样看着,让收儿很不自在。最后收儿没好气地说:“你光看我干什么?别看我。”
林晓荫轻声说:“王收,我感谢你。”
像“感谢”这样的文明词儿,收儿还是第一次听同学这样说,和广播里说的似的。王收说:“反正你别看我就行了。”
林晓荫悄悄在书包里拿出一本小画书放在收儿手上。小画书,这可是收儿做梦都想看到的东西,收儿翻开就要看。林晓荫说:“送给你,回家看。”收儿觉得自己不应该要,应该还给她,可最终还是架不住小画书的吸引,稍一犹豫,即快速放进自己的书包。林晓荫说:“别告诉别人。”收儿点点头。
小画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是当时社会上除了机关报纸和课本以外唯一的读物,大人都喜欢看,孩子见到更是如获至宝。
放学后,收儿先不回家,躲在宿舍的墙外拿出小画书看了起来。一连看了好多遍,然后把画书藏在怀里,回家后藏在席子下面。这是收儿瞒着家里人的第一个秘密;他知道如果家里人知道他要了林晓荫的东西,自己肯定要倒霉。
过了些天,林晓荫又把一本画书放在收儿手上……两个人很少说话,所谓交流就是传递画书时的眼神的交流,即便如此,这种交流也是短暂的。这样过了好长时间,直到有一天,收儿不得不说话了。收儿说:“你别给我了,我没地方藏了,快被哥哥姐姐发现了。”
林晓荫说:“你看完就还给我,我给你换新的。”
这以后,收儿每看完一本画书,就把封面画下来藏着,然后就把画书还给林晓荫,林晓荫很快就会给他一本新画书。
和林晓荫是好朋友,这是收儿上小学时心里一个很大的秘密……
收儿很快就像哥哥姐姐一样成了孩子们的头头儿,伙伴们玩的游戏他也玩得很在行。比如玩“骑马打仗的”,他骑在身材胖大的同学肩上,和对方也是骑在同学身上的对手撕扯,他总能先把对手拉下马来。比如玩“砸驴”的,十来个同学分成两帮,先是通过“将军保”(也叫“贼邀贼”,就是剪子包袱锤)确定哪帮被砸。被砸的一方选一个“将军保”水平高的或者身体瘦弱的靠墙站着作为柱子也就是“驴头”,其他人全部弯下身子低着头一个紧抓着一个的腰纵向排成一排作为“驴身子”。“砸驴”的一方弹跳力好的先砸,他会拼命助跑尽最大努力纵身奋力一跳,力争跳到最里面紧挨着“驴头”的那个同学的身上,给后面继续“砸驴”的同学留出足够的空间。后面的同学一个接着一个砸上来。如果“驴”被砸塌了,则要重新排好,重新砸;如果“砸驴”的同学从“驴身子”上掉下来,就站在一旁等着;如果所有的同学都跳上驴背,驴没塌,则由第一个跳上驴背的同学与“驴头”“将军保”,哪方输了,哪方被砸。这个游戏一玩起来,往往是同学们面红耳赤气喘嘘嘘,成年的闲汉在一旁煽风点火幸灾乐祸。比如玩“打嘎(一种把香蕉粗的木棒两头削尖摆在地上,再用戒尺状的木板子在上面一磕,待其弹起后用力打出去的游戏)”;比如扇“三角”(用香烟纸叠成的);再比如……光弹玻璃球就有多种玩法,有磕墙的,有进洞的……收儿还喜欢到宿舍外面的小河边挖一些泥巴,捏成这样那样的东西,有汽车、有坦克、有大炮,还可以用泥巴和同学比输赢——把泥巴捏成盆状,壁厚底薄,反过来用力向地上一扣,叭的一声,“底”被蹦开了,对方要用自己的泥巴给补上。十多年后,收儿就在一个春天里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诗歌回忆这段时光——
???
《伴着春天走过的路》
是在立春的那天,
“哇”的一声啼哭,
叫开了人生的大门,
年轻的母亲情不自禁地唤
“春儿”,
这名字一直叫到今天。
啊,春天,
一个多么美好的开端,
儿时,
到溪边挖一把红色的春泥,
作一个大大的“窝窝”,
“叭”的一声摔到地上,
爆出了童稚的欢笑,炸去了最美的同年。
啊,春天,
终于把年轮转进学校,
春的云朵载来知识
也浮来幻想,
理想的鸟儿愈飞愈高,
让绿色的风把理想
送进工厂,送到田间。
春天,多么华美,
多么让人留恋。
苦闷吗?
空叹时间蹉跎,
迷惘吗?
面对而立之年。
奋起吧,朋友,
只有把心间的种子
交给春天,
才能得来金色的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