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有没有这种感受:高中的各科老师都喜欢贬低初中所学的知识,说初中学的这没用那没用,说着说着就把初中老师连带着我们一起说扁了。
他们又觉得我们似乎什么都没学,什么都没懂,一点小常识也要给我们啰嗦半天,无语。
英语和数学老师就属于典型的前一类,即尽自己所能让我们无知。数学课上,廖胖胖列出一个方程,说:“你们快点解出来。”
拿起笔刷刷刷,抱歉,卡壳了,不会解。几分钟过去,大部分都抬头茫然地望着讲台:廖,你就快点解给我们看吧!
廖这下可不高兴了,脸一板,开始质疑:“这个都不会?你们初中到底学了点儿什么呀?这么简单的一道方程呢。”
不仅如此,廖只要是给出一道他自认为简单的题,而恰好我们不会做,那么将是一次人格的打击:
“上过初中么?”
“初中数学老师没教过吗?”
“你们就不会变通一下呀?”
“能到这个班的不会这么笨吧?”
……如此种种,我们插嘴的机会都没有。
英语老师也是,写一个句子,问:“这是什么句型?”
全班沉默。
“难道你们初中英T没教过这种句型么?应该提到过呀!”英语老师就疑惑了。
我也很疑惑:老师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初中学过,再说就算学过的现在也忘了呀。说实话,到现在初中物理我只记得ρ=m/V,其他的公式扔中学的黑板上了。
唉。
抑或英语老师写个单词拓展,问:“有谁知道其意?”
“哦,不知道。”英T看下面又是一张张茫然的脸,只好自答作罢,自己讲出意思。
我想,我虽号称神,但我也不是真神呀,我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懂得那么多。
老师呀,你们用得着那么高大上看我们这一班子人么?难不成真想把我们培养成神一般的人?可那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么?
我们都应该是“天才”,智商直逼200。
但我们也可能是“蠢才”,情商瞬降负200。
我们天赋情商和广博见识是老师不能想象的。
这不,在我们的积极配合的活跃搞怪气氛之下,物理课上造就出一例例传奇的“不知道”。
第一例是讲质点时,老师问:“火车和汽车是否都可以看作质点?”
没有人应答。
老师又重复问一遍,“汽车可不可以看作质点?”
“可以。”大家异口同声。
“那火车呢?”老师继续追问。
“可以……”
“不可以……”
然后全体沉寂。
老师的呆萌表情上演,嘴唇微张,眨两下眼,静静地看着,好久才开口问:“你们坐过火车没有?”
“没……有……”一片夹杂着笑声的不诚实的回答。
“那你们看过火车跑没有?”
“没有……”又是一阵微弱的笑声。
看到老师那一脸无奈,我就很疑惑。对我们一脸的搞怪和欺骗,老师您也信吗?
但是,只是,可是,她还真信。一脸无助地开始给我们仔细地讲解火车的构造。
“火车过桥,因其长度……”之后又讲火车车轮转动时怎样,如何如何……。
听着我也是醉了,老师你有这个必要么,想想我们这些现代的高材生怎么可能连火车都不知道?不过,老师你也真够负责的。
自此以后,每每碰到类似的非“常见”物体,老师都要解释一番,像什么香蕉足球、链球、冰壶、闪频照片之类,一一道来,详细分解。
结果,讲冰壶时说的还错的。在老师的印象中,冰壶就是丢出去,然后看谁的轨迹好看一些。你逗我吧!冰壶不是滑出去后,按嘴哥的说法是两个人在前面拖地,然后撞进一个圆圈,最后看谁圈内剩得多为赢吗?
哎,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