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骂人不带脏字?
这就叫骂人不带脏字啊!而且不仅骂了她,还顺带骂了皇帝,骂了雁国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
这还能忍?
雁国人民不能忍,楚清歌更是忍不了!
什么叫连她这种人?她可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毛爷爷都对她没意见,轮的着你个封建余孽李承风?
“回禀陛下,我雁国不是没人可用,而是有用之才实在太多!”楚清歌朗声道,“所以陪侍公主这种小事自然就交给我这种最没用的人来。”
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说她雁国没人可用?不不不,不是没人用,只是不想送给来给他用罢了。
这其实也是雁皇和楚太傅的本意。身为和亲公主的陪侍,自然必须有大无畏的搅屎棍精神,在陪伴公主的同时,把别的国家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这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雁国朝廷上下一致认为非她莫属,舍她其谁!
李承风和一众大臣自然也是没想到搅屎棍楚清歌能说出这么有文化有内涵有深意的话来,都发懵了。
这话的意思摆明了不就是瞧不起他东华国吗?原来和亲在人雁国看来不过是小事罢了?
反了你了!
当下就有老臣吹胡子瞪眼起来:
“大胆狂徒,口出狂言!来人,把她拉下去掌嘴…”
“等等!”朝廷里却有人出声制止道。
说话这人站在文臣队伍第二位,紧次于丞相韩洛。看上去最多不过三十出头,长得很严肃,说话很严肃,站的也很严肃。
楚清歌一看就乐了。
这不是标准的军姿吗!
你丫也穿过来的吧?教官,你是教官!
朝廷里的其他大臣看到他出声,齐刷刷的送了个“你死定了”的眼神递给老臣。后者则白眼一翻面如土色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就连高高在上的李承风,也是嘴角一抽,额间冷汗直流。
只听这人用着堪比外交部发言的严肃语气,一板一眼的说道:
“根据东华律令为臣篇第三十八章五十六条,臣子上朝时不得越过圣上私自判处刑罚,否则当以僭越论罪。”
人才,这是人才啊!
楚清歌笑的满地打滚,眼泪都出来了,却没想到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她:
“根据东华律令邦交篇第十三章二十一条第十项,外国使臣未经圣上允许不得在朝堂之上发笑,否则当以冲撞论罪。”
尼玛,笑都不允许了,敢情你们东华人笑之前还要经过李承风批准?
楚清歌自动脑补李承风上朝时讲了个笑话,底下一群人面无表情,等到他一挥手,“一二三开始笑”,大臣才开始整齐划一的“噗”了起来。
冷,好冷…
楚清歌打了个冷颤,鄙视的看了他一眼。
这人是当朝御史,信国公张茂的长子张少衡。信国公年老体衰,早已告老,就挂了个爵位,在家享清福。国公府的大权一直掌握在张少衡的手中。他倒也争气,不过而立便已升至御史之位。
但是张少衡这人吧,虽然年轻有为,性格却有缺陷。脑子里只有一根筋,一是一二是二,该啥就是啥,除了皇帝外,谁都不能超越规则一步。
李承风正是看上他死脑筋这一点,才让他坐了这御史之位,负责监察百官,倒也是人尽其才。
于是,有张少衡在的地方,人们必定紧记七个字:严肃、严肃、再严肃!对于张少衡定下的处罚,学习、学习、再学习!
否则,他必然搬出一堆法规律令,抓住各种机会给你进行东华法律义务教育普及,非把你教的泪流满面,俯首称罪为止。
没想到这雁国楚陪侍竟然这般不知规矩…
张少衡看见楚清歌听了他的话后不仅不自我反省,竟然还敢瞪他,心中不免一怔。
看来日后一定要派人好好教授她东华律法,不能让她坏了规矩。
他一开口,麒麟殿里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官员们集体站起了军姿,深怕被他挑出什么毛病。
韩洛眼见形式不对,连忙出来打了个圆场:
“今天是公主来朝的大喜之日,少衡你就放他们一马吧!”
谁知张少衡看见他那张乐呵呵的脸,脸上的表情就更加严肃了,
“韩丞相,少衡没记错的话,你上次被处罚抄写一百遍东华律令,但至今却还没交给我。”
有这事儿吗?
韩洛捂着耳朵装作风太大我听不见的样子。
李承风见好好的朝堂此时乱成了一锅粥,头痛欲裂,连忙挥手让他们打住。他安抚好了众爱卿后,眉头一皱,又把矛头重新指回了楚清歌的身上:
“听你这意思,你是说你有陪侍公主的才能?”
楚清歌点头,李承风于是说道:
“那朕便命你在一炷香之内,以我东华上国为命题,做出一篇策论。”他冷笑了一声,揶揄道,“好让我们看看你这楚陪侍的八斗高才!”
话音落下,立刻就有太监上来,在楚清歌面前摆好了书案和笔墨纸砚。
策论?就是跟申论一样的东西吧?
楚清歌此时倒不怵这策论咋写,谁叫你丫是架空世界,她好歹背了那么多年语文课本,随便抄一篇就是了!
可关键是她这字儿吧…简体不说,拿钢笔写的都是惨绝人寰,若是换成毛笔,恐怕等她写完,皇帝扫了一眼,连内容是啥都不用看,直接将她拉出去砍了。
这可不行!
楚清歌于是站起身来,装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面上高深莫测。她一挥如莲的衣袖,遗世而独立,淡淡道:
“不用笔墨。”
没等一众君臣发问,她便又淡定的扔出一句惊雷般的话来,炸的一众君臣呆若木鸡,
“七步。”
“只要七步。七步之内,策论便出。”
说完这话,她丝毫不给李承风诸人发话的机会,挺起胸膛,负手而立,目视远方。
她那清雅如莲的衣裙随风飘起,如缎般柔软的长发衬托着那张脸更加的苍白精致。目如桃花,唇似丹朱,如同画中仙子一般,眉眼含笑,脚下迈出了第一步,如潺潺流水一般清亮的声音倾泻而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楚清歌念到这里,四下已寂静一片,无论李承风韩洛还是张少衡,早已是目瞪口呆。在众人活见鬼的表情之中,她迈出了最后一步。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话音落下,满堂俱寂!
楚清歌满意的看着众人的表情,尤其是高高在上的李承风,此时嘴张的几乎可以塞下一个鸡蛋。
颤抖吧凡人们!
你们以为是在跟她一个人战斗吗?
不,不是啊!她的身后,站的是孔子、是老子、是孟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千千万万个
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