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政府统治极端腐败再加上统治阶级对人发的压迫过于严重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人国各地饿莩遍地,与此同时又大量征集民役加固黄河水道,加之长期以来元朝的发族压迫政策搞得是民不聊生,于是乎各路豪强纷纷揭竿而起,起义部队因头缠红巾,故称“红巾军”。各路反元势力均以白莲教护法韩山童为尊,后来韩山童战死,红巾军逐渐分裂,这其中以张士诚、陈友谅及朱元璋最为强大。
话说这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本是安徽凤阳一佃户的儿子,父母兄弟在一次饥荒中去世,无奈之下只得出外乞讨为生,可大荒之年,乡民也不富裕,偶尔有富户施舍却难以填饱肚子。有一次,他实在是饿得不行,倒在路边,幸好有一和尚路过,将他救了回去。元朝的历代统治者都崇信佛法,各地的寺院可以广置田产且不用负担任何财税和劳役。朱重八见寺院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好歹可以填饱肚子,便恳求住持为他剃度,住持架不住他的万般恳求且见他骨骼精奇,非常人相貌,便应了他,为他剃度,让其做了个扫地撞钟的小沙弥。
在寺庙不到三年,就有以前在外乞讨时交的朋友写来书信劝他一起起兵造反,这些书信被寺庙住持发现,住持害怕惹火烧身便再也留他不得,于是朱重八只得再次亡命江湖。
是时元朝的统治已是末路羔羊,在各路反地元势力的打击下濒于土崩瓦解。而各反元势力最初由从宋朝就在民间秘密流传的白莲教护法韩山童领导,由于白莲教教徒均头带红巾,故而又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首领韩山童经常身先士卒地参加战斗,是以红巾军将士纷纷士气高涨,成摧枯拉朽之势。红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是一个整体,多半是由教中职司甚高的人在各地募集灾民流民而组成。甚而有些流民首领压根就不知道有白莲教这么一个组织,起事之后便声称自己是白莲教的护法之类的,头缠红巾,奉韩山童为主。韩山童在世之时尚能对其加以一定的约束,随着韩山童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之后,红巾军迅速分裂。红巾军虽然分裂,但仍以反元为宗旨,因而不久,随着顺帝北逃,元朝正式退出中原。
韩山童战死以后,红巾军分裂成十数个部分,其中最强大的乃是张士诚部、陈友谅部和从安徽濠州起义的郭子兴部,其余势力则纷纷被这三部收编或是干脆投靠这三部,而这三部中实力最弱的则是郭子兴部。早在韩山童还在世之时朱重八就投靠到从安徽濠州起兵的郭子兴大帅麾下。
年轻的朱重八因为英勇善战更兼智能双全而得到郭子兴大帅的赏识而迅速从一名士兵升为将军。而郭子兴的夫人更是将其所收的义女嫁给朱重八。当了大帅女婿的朱重八正式更名为朱元璋。话说这郭子兴本是安徽濠州的富户,只因被官府压榨得太过厉害愤而起兵的,本身并无多大的雄心壮志,元朝灭亡之后,便渐渐起了敛财之心,只想做个据地称王的一方霸主,而对战功显赫却并无多少金银财宝上贡的朱元璋起了猜忌之心。而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更是贪婪成性,且不学无术,因嫉妒朱元璋才能出众,便使尽浑身解数在郭子兴面前进谗言,并多次欲将朱元璋置于死地,幸好朱元璋有其妻马秀英从旁协助才得以幸免于难,所以郭子兴部也开始离心离德。后来郭子兴战死,朱元璋便擒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自己作了大帅,并奉韩山童的儿子韩明儿为明王,他作了实际的首领,然后就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招揽各地贤人志士为其效忠,他麾下人才如云,武将有徐达、常遇春等,文臣有朱升、高启、刘伯温等,在这些人的辅佐之下,他领导的红巾军渐渐与张士诚部、陈友谅部成鼎足之势,并渐渐有凌驾于张、陈势力之上的趋势。
朱元璋接受谋士朱升的“多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建议,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最终打败张陈两部,并在战斗过程中设计淹死韩明儿,自己作了真正的首领。最终于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历经数十年的战乱,中原百姓总算过上稍微安定一些的日子。可那些开国功臣的日子却又难过了,只因这朱元璋并非胸襟广阔之人,其心胸之狭窄比之其岳父郭子兴来说可谓说是毫不逊色。以前因为实力不济,还需要那些谋臣武将的时候自然尽力笼络,许以高官厚禄。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旦得了天下就开始打压功臣,一些识时务的臣子自然是选择辞官归隐而幸免于难。朱元璋为人之虚伪也是历代帝王之最,明明是要打压功臣,却又还要借着肃贪的名义,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将领就因为此事而被清算,如大将军蓝彬之流。而在后来的宰相胡惟庸反叛一案中更在数万人受到连累,这些人中大半被斩,其余或被终身监禁或被发配边疆。
朱元璋因出身贫寒,最害怕的就是手下的臣子看不起自己,因而组成以锦衣卫为首的特务组织,而且锦衣卫直接由其领导,其行为不受三司约束。众臣子可以说是毫无隐私可言。大学士宋濂有一次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起请了哪几个吃了几个什么菜,宋濂只得一一如实回答。答毕,朱元璋拿出一张草图,上面正画着宋濂请客的座位图,由此锦衣卫的势力可见一般。
却说名将徐达手下有一大将,名唤李玉廷,湖广十堰人,其父在世时善于结交权贵,因而家资颇丰。但李玉廷本人与其父却截然相反,他为人豪爽,自幼嗜武成痴,遍访名师,习得一身好武艺,而且他一改其父好结交权贵之风,最喜与江湖人士为伍,而最讨厌与所谓的权贵接触。其父亲在世时他还不致于明目张胆的与江湖人士结交江湖人士,在他三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这下没人管束,他便开始在家中开馆接待往来的江湖豪客,因其武艺高强且仗义疏财,在别人有困难时往往能急人之所急,因而在江湖上博得了很高的威望,得了个及时雨的称号,年轻一辈的江湖中人都尊其为“江南大侠”。
但好景不长,当地有一依附于官府的地主觊觎他家的财资,却又慑于李玉廷的武功和威望不敢从下面下手,于是就贿赂县令,告他结交匪类,意图谋反,那县令也是早就觊觎他家的财产,于是和那地主沆瀣一气,趁李玉廷不在家时,派人抄了他的家,没收了他的财产。李玉廷回家之后,见此情景,一怒之下,杀了那地主和那县令,遣散家仆,携娇妻浪迹江湖。后来见到元朝的统治日益腐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干脆扯旗投奔了红巾军,成了名将徐达手下的一名将领。因他武艺高强,且颇具智谋,很快便得到重用,攫升为徐达的副将。朱元璋称帝正式定都南京以后,他被任命为禁军统帅,统领二十万禁军,拱卫京师。
十余年的军旅生活,不但没有让他改掉豪爽的性格,仍然是好结交江湖人士,不屑与朝中权贵来往,虽然以他的身份也算权贵了。他虽不喜权贵但每日却不得不与终日与一些权虚与委蛇,这种生活让他感到很是苦闷,后来见到一大批曾经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被清算,恰逢此时,朝廷众臣又出现了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乡党之争”,按说李玉廷本不属于这两个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但他身为手握重兵的禁军统帅,两个集团的自然不会放过他,都不遗余力的想要拉拢他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李玉廷担心参与党争有一天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心一横,决定放弃自己拼了十几年的命得来的地位,向皇帝递交了辞呈,准备再次浪迹江湖。皇帝早已有防他之心,曾多次派人暗中调查他但没有查到关于他的任何不轨言行,也就开始变得信任他了,见他要走,也曾大力挽留,但见他去意已决,只得作罢,赏赐了大量金银,并在其老家为其建了一座兴明庄作为他的府邸,而且还格外开恩允许他结交江湖人士,李玉廷自然是欢天喜地的谢主隆恩。其实朱元璋并非大度之人,为什么对他会格外开恩,难道是感念他的功劳,这个似乎不是那么的肯定,被他清算掉的那些将领哪个不是功勋卓著,有好几个甚至和他有过命的交情,只是因为他清楚参军以前的李玉廷便好闲云野鹤,快意恩仇,并无丝毫称霸之心,而且在江湖的威望极高,只是想通过他向江湖人士证明他作了皇帝不会与江湖为难,同时也是想利用他笼络江湖中人,就算不能让江湖中的奇人异士为其服务,至少能让李玉廷约束他们不与朝廷为敌。
离开了朝廷的李玉廷在江湖游历了一年就回到了朱元璋为他建造的兴明庄作了庄主。在庄中大宴宾客。不论黑白两道,他都尽力接纳,过往囚犯他也尽力照顾,颇有水浒英雄小旋风柴进的遗风。他江南大侠的威名比这以前显得更盛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就到了洪武五年八月十五,适逢中秋佳节,兴明山庄中更是热闹非凡。山庄中常年住着很多江湖人士,热闹是很正常的,但这一天热闹得有点不同凡响。因为李玉廷的夫人要生产了。这李玉廷在江湖上的威望自是不必说,只是有一桩遗憾就是人到中年仍然膝下无子,他的原配夫人在战乱中为保护他而被乱箭穿心而死,他为感念妻子的恩德一直不肯续弦,直到一年前他以前的上司徐达携带家眷路过湖北在他家小住了几日。这中山王徐达膝有一女儿年方二十,容貌清丽无比,见多了京城纨绔子弟的奢华放荡和不学无术,乍一见李玉廷的豪爽加之李玉廷年轻时也是一美男子,竟然对他心生爱慕,虽知他已人到中年却也毫不犹豫的堕入了爱河。她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心事,徐达对自己这位以前的下属本已欣赏有加,但想他年龄与自己相差无己,本想拒绝,但他同时又清楚自己这个小女儿的个性,虽为女子,但从小跟着父亲在军中长大,而且自幼习武,从小就非常有主见,只要是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从不作丝毫让步,真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就只是对她说明了一些情况,劝她回心转意,见她心意已决,知道自己如果再坚持已见自己这个女儿很可能不会再认自己这个父亲,也就同意了此事。
当徐达向李玉廷说起此事时,李玉廷真是不敢相信此事是真,自己已年近半百,竟然能得到前上司爱女的垂青,再加上这些年一个人的日子实在是难熬,自然是喜不自胜的同意了这门亲事。江湖中人可没普通老百姓的那么多规矩,也没有什么三媒六证,两在相识半月后就成亲了。成亲那日,江湖豪客、朝中权贵纷至沓来。前禁军统帅和中山王郡主的婚事自然也惊动了皇上,朱元璋也派使者祝贺这对新人,还破例封李夫人为公主。
婚后的李夫人便一心在家辅佐夫君,不仅没对夫君好结交江湖人士的做法提出任何异议,反而以其豪爽的性格和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处事手段赢得了众多江湖人士的尊敬。
两成亲仅一年,这李夫人的肚子就有了动静,中年得子乃人生一大喜事,李玉廷自然是喜不自胜。
却不成想这李夫人生产并不顺利,请了很多位经验丰富的稳婆硬没生下来。庄中宾客也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无比,李玉廷一改平时沉稳的作风,在夫人房前走来走去,而且还说要是实在保不住孩子就算了,先保住大人再说。到了晚上,忽然天上出现了少见的彩霞,而且空中散着一股异香,整个兴明庄笼罩在这一片详光之中,正当众人的目光被这异象所吸引时,稳婆抱着一个包袱来向李玉廷祝贺,说他喜得贵子,而且母子平安。李玉廷自然是欢喜异常,进房和夫人说了会话,吩咐下人好好照顾夫人,就出去和一众宾客欢天喜地的庆祝了。
李玉廷早就吩咐下人开启了皇帝御赐近宫廷御酒,这宫廷御酒还真不是平常的酒所能比拟的,刚一打开酒香就顺着一股微风飘入众人的鼻中,在场的多是整日游走于生死之间在刀尖上讨生活的江湖豪客,没有一个是不好酒的,但终日在江湖上闯荡的人手头却并不宽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劫富济贫的人,所以平时喝的也就是一般的村酒,滋味和这御酒自是不能相比,而且就是钱财再多,等闲人又岂能喝到只有皇卿贵族才能享用的御酒。所以在场的宾客均欣喜异常,一则为了地主李玉廷喜得贵子,二则为了这酒香四溢的御酒。
宴会上,有人提出给李公子起个名字,众宾客纷纷表示赞同,可这个提议却正好刺中了李玉廷的软肋,李玉廷出生之时中原还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统治者对汉文化压制得很是厉害,再加上李玉廷自幼痴迷武学,不爱读书,因而并没多少文化,虽然成年之后也读过一些书,但要他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起个名字却是感到非常棘手,而他的夫人因为自幼随父亲生活于军中,也没读多少书,在场的人多是武人,均读书不多,甚至还有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无奈之下,李玉廷只得将这个难题抛给自己的结拜兄弟在江湖上也是威名赫赫的浙江天蟾山庄庄主寒雪巍,这寒雪巍出乃是浙江武林世家天蟾山庄的现任当家人,年方三十,但据说他本人并不会丝毫武功。这天蟾山庄在江浙一带开宗立派已达千余年,祖上也曾出现过很多位武学奇才,在朝廷对武林的打压中,天蟾山庄的先祖曾多次率领群雄力挽狂澜,因而在江湖上的威望极高,但现任当家人为什么会不会丝毫武功却一直是令人感到很不解的事情。虽然如此,但靠着祖上余威,大家也对天蟾山庄尊敬有加,不敢有丝毫冒犯。寒雪巍虽然不会武功,但其文才之高却是有目共睹的,别的不说,当今朝廷的年轻一辈文官当中至少有七成曾是他的学生或是曾经受过他的指点,但他却厌恶官场尔虞我诈的气氛,不屑入朝为官,却也不像古代的那些隐士们隐居避世,却是终日混迹于武林,因他说话有理且处事公正,也赢得了不少武林人士的尊敬。李玉廷在辞官后游历江湖经过浙江时与他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虽是一文一武,却意气相投,最终义结金兰。
当李玉廷将这个难题抛给他之后,他谦辞了一番也就接下了这个难题。他虽然才高八斗,但要为这个孩子起名字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孩子是名震天下的江南大侠,从小接触的肯定会是一些江湖豪客,长大之后也必将是属于江湖,名字自然要起得大气还要有霸气。就在寒雪巍考虑这件事时,又有一股酒香随风飘来,他灵机一动,道:“李大哥,我想到了,孩子就叫李醇风,如何?”
李玉廷沉吟道:“李醇风,嗯,好,有霸气,行,就这个名字,来寒兄,哥哥我敬你一杯……”说罢端起酒杯和寒雪巍干了一杯,这寒雪巍虽是文人,但其酒量却也不是一般的江湖武人所能比拟的。
这寒雪巍本来还想向大家解释一下在数百年前的唐朝曾经有一位天文学家叫李淳风,不过是水字旁的‘淳’字,但在场的大多是一些目不识丁的粗人,就算有些人读过一些书也不会去注意到数百年前的唐朝有一位和这位孩子重名的人。是以在场的数千人没有一人提出疑问,寒雪巍也就懒得麻烦。
在场的人可能都清楚这个孩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将来一定不简单,肯定会子承父业成为一个侠客,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在二十多年后会成为一名惊世大侠,在江湖上的的影响更胜其父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