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源县四面环水,县城内也被编制成了一张大大的水流网,城内大小各异的桥梁随处可见,偶有人会站立在桥上看风景。
当然,也有人在桥边的楼阁上看桥上的风景,也许风景真的很美,特别是有人装饰的风景更美,但那绝对不包括那些拥挤的人群,那样就不只是看风景了,而是看热闹!
在莫家大院外的石桥上,四面八方的人纷纷涌来,不管男女都向石桥上奔去,要说离莫家最近的肯定不是这隔水的石桥,而是莫家旁边的石板路。
可是莫家是策源县有名的大户人家,不但房屋占地面积广阔,甚至连房屋门前的石板街也是其所有,甚至还设有门禁。
其实这门禁主要是阻拦一些‘花痴’之流,只要能说明来意,门禁基本上都是会放行的。
但今日有些不同,莫家少爷回府的消息也不知是被谁传了出去,一时间策源县的人都知道了少爷的行踪。
少爷可是现如今策源县最炙手可热的人,不但富有而且还很年轻有为,不但年轻甚至还拥有一张可以迷倒众生的英俊脸庞。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肯定,这策源县有一半以上的女子都将莫家少爷视为梦中情人。
在这种非常时期,门禁可不敢放任何人进入其中,就算放行也要等少爷回府以后。
不能进入石板街,那莫府对面的石桥便是见着莫三少最好的位置了,虽然隔着水,但依然还是能够让人大饱眼福。
“来了!”……
随着几人的呼喊声,在莫府旁边的石板街上,出现了一群穿着蓝色短打的队伍,约莫十多个人,其带头的是一个穿着栗色长褂的中年人,他们将一平顶二人小轿包围其中。
轿子由皂维包裹,可能是因为天气渐渐炎热,此顶轿子已经褪去了厚重的维布,而换上了一层较薄的帘子,虽看不实在里面人的模样,但其隐约的身形依然可见,轿中之人端正的坐在里面,对轿外的热闹仿若未闻。
“哇,三少,是三少!”
“三少好帅啊!”……
见着小轿出现,一群人便疯狂的呼喊起来。
虽然莫三少在策源县十分有名,甚至住在此处,可是人们却不能经常见到,而且莫三少事务繁多,又行踪不定,就算住在莫府周边,大半年见不着莫三少的影子也算正常,毕竟大家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守在莫府旁边,而像这样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
若不是提前有人得到了小道消息说莫三少会这个时候回府,恐怕又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见到其人呢!
‘花痴们’还真是要感激那个获得消息的人,托他们的福,她们才能一解相思之苦。
“看,三少快下轿了!”
不知有谁这样适时的呼喊一声,瞬间纷乱吵杂的声音突然安静下来,虽然隔着帘子也能见着三少的身形,但无论怎样也不如什么都不隔要看得真切些。一时间大家便向那小轿投去了一双双殷勤期待的目光。
“切,不就是一个小白脸嘛!身上有几个臭钱就了不起吗?有什么好看的?”
就在这安静的气氛下,一个有些酸溜溜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冒了出来。
听到这声音,大家齐刷刷的斜眼看了他一眼。
一个人的眼神不足为惧,可一群人的相同目光却能将人无言的杀死,此时这男人就是这样的感受,在四周眼神的逼迫下,男子一个站立不稳,跌坐在地上。
当然,现在更不愁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人,很快,男子的模样就显得狼狈不堪,甚至不知何时脸上已经出现了淤青,他有心想报复,可是却发现连是谁动手打他的都不清楚,或许,这里面动手的人还不止一个。
一脸愤恨的他好不容易在人群中站了起来,挤出人群之外,对着莫家大门的方向狠狠啐了一口水后愤恨的说道:
“莫清翰,这笔账我给你记下了,早晚我会让你还的!”
可能莫清翰自己也不知道,他什么事情也没做,就只是一个名声就已经让他树敌不少。
男子的表现让前来围观的两位富家公子正好瞧见。
“莫清翰!莫三少!”
穿着雪青直身的公子将这名字在口中细细念叨。
“海生兄,你说这莫清翰到底长什么样?看他做生意的手段,可不像是什么善男信女,这样的人居然还会有如此多的爱慕者,他这架势还让其他男人怎么活?特别是策源县的男人,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既然这么好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说完这话,姜海生饶有兴趣的笑了笑,然后径直向前走去。
见到好友的举动,站在其身后的柳公子表情却显得有些苦憋,嘴中嘀咕道:
“这家伙不会真的喜欢男人吧?”
虽然他和红玉一样坚信眼前这位不是真的喜欢男子,可是那也是十年之前的事情,自从三年前这家伙再次出现,他就已经有些看不懂这位昔日的好友了,总觉得他心中藏着什么,很深很沉。
不过作为昔日的好兄弟,他也算是了解他,所以没有多问,只是像以前那样待他,不过柳公子自己心中也清楚,无论怎样,也回不到从前了,那些事情也不可能让姜海生再回到以前。
“下轿了,下轿了!”……
站在桥栏边缘看得较清楚的人此时就像是传话机,适时的提供前面轿子的发展状况,虽然大多数人都已经见到了,但他的解说依然让人不感到厌烦,恐怕现在,任何关于莫三少好的语言都不会让大家感到厌恶的。
终于,皂维小轿在大家的期盼中停在了莫家大门口,轿夫卸肩退至一旁,此时,穿着栗色长褂的管家已经来到轿边,指挥着手下人将轿帘掀开。
很快,一名头戴方型儒巾,身着雪白直身,穿着灰白短靴的男子便从轿中走出,男子身高七尺有余,身形单薄,嫣然一派书生打扮。
男子下轿后,石桥上的人群便开始沸腾起来,
“三少!三少!”
“莫三少!”
“清翰!”
“莫清翰!”……
一时呼叫声此起彼伏,风格迥异,不过其中呼喊声音最多的便是‘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