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凡夫先生在“双奖”作品选《金色的翅膀》序言中把寓言比作文学大花园里的蒲公英,它“不声不响出现在田边、地角、荒坡、野沟……为大地增添那么一点点绿,一点点黄……在文学大花园里,寓言就像蒲公英。与一些大红大紫的文学品种比起来,她很少能引起人们关注;在这样那样的文学大奖中,她常常被忘得一干二净;在一些报刊的版面上,她也常常被安排在边边角角,然而,她却毫不计较,毫不在意,自管自地快快乐乐地生存着,生长着,绽开着,飘飞着。”
我想,如果说,寓言是文学大花园里的蒲公英,那么生机勃发的中小学校园正是她扎根开花的绿洲,这一片片绿洲也正是我们寓言人寄托希望的田野!
寓言,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学形式:说它古老,因为它产生的年代久远,最早的寓言——伊索寓言——诞生在公元前6世纪。寓言比其他许多文学门类更古老;说它年轻,一是因为寓言作家往往都有一个年轻的心态、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二是因为寓言特别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
我为温州白鹿外国语学校的寓言校本教材撰写序言时曾经说过:“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更是喜闻乐见,他们在寓言的‘悦读’和写作中提高了作文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思想素养。从小学到初中,正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非常适合读写寓言。因为寓言的故事属于形象思维,而寓言的哲理属于抽象思维……寓言就是连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最好的桥梁。当一个学生能理解寓言、读懂寓言甚至能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寓言作品时,那么他(她)显然已经渐渐在长大、在成熟。”
记得2009年,我去黄岩北城邱来根校长的学校考察创建寓言文学创作基地期间,与该校小朋友们座谈时,我说:“会写寓言的同学一定是非常聪明的。”孩子们瞪大了眼睛问:“为什么?”我说:“优秀的寓言不仅要用最简洁的语言编织一个最有趣的故事,而且故事中又要蕴含最深刻的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寓言比起写别的许多文体都更加不容易,所以真正会写寓言的小朋友肯定比别人更聪明呀!”小朋友们自豪地点点头。他们在邱校长和老师们的引领下,已经在各种刊物发表或集体出版了许多寓言佳作,不起眼的“蒲公英”在北城翠屏山下这一片希望的田野上灿烂开放。
近几年来,已经创建的寓言文学创作基地,除黄岩北城小学外,还有无锡的硕放小学和瑞安的红旗实验小学等十多所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的还有温州国际寓言城(筹)所在地的温州白鹿外国语学校等等。
这些“基地”学校的参赛热情十分高涨,这种热情又辐射和影响了兄弟学校,所以本届参赛选手特别多,大赛组委会收到全国各地的稿件共五千多件,超过百万字,比上几届翻了好几番!寓言的蒲公英正在越来越多的校园里飘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纳、所喜爱,“乾有杯”全国中小学生寓言、童话大奖赛越来越兴旺就是一个明证。
“乾有杯”全国中小学生寓言、童话大奖赛是由我的海外挚友郑乾有先生出资举办的。郑先生出国前曾经借用在我主持工作的瑞安市文联,我们在少儿文学刊物《小花朵》共事了许多年,这个刊物由金江先生创办,金江先生抽调到杭州办《寓言》杂志后,《小花朵》就由瑞安市文联续办。在我和郑乾有先生共事的日日夜夜里,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结下了刻骨铭心的情谊。
郑先生出国后,刚刚有了立足之地,便开始资助我曾经兼任会长的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的多项活动。2008年,我进了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领导班子,他立即签约出资举办此项赛事,今年已经举办到第三届,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共同祝愿它越办越好。
今年,郑乾有先生和广大寓言人共同浇灌的“蒲公英”又到了丰收的季节,一颗颗种子张开绒毛小阳伞轻舞飞扬,飞向充满生机的绿洲,飞向充满希望的田野。
张鹤鸣
201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