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77700000129

第129章 :生火遇奇 苻坚召问

心中想定,李化便策马往东而去,马行虽速,但李化还是欣赏着这塞外风光,一路走过,颇有些怡然自得之意。

这塞外不同中原,水草丰美,适于游牧,不宜耕稼,故而塞外到处皆可看到有牛羊奔走的踪迹,还有群马奔腾的壮景,让李化都有些流连忘返了。

这些都是在关中难以看到的,李化又如何肯错过。而且现在连年战乱,大秦不仅要守住江山,还要出争天下,这马匹就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了。

自秦、汉以来,战马要数西域大宛出产的汗血宝马最为难得,其次便是这塞北草原上的良马也堪一用。

西域遥远,宝马难得,加上战乱频繁,现在战场上的汗血宝马已算得上是奇珍异宝了,所以看到最多的便是从塞外购来的战马,虽比不上汗血宝马,但也算是良驹了。

雄据塞北的匈奴,向来是北方诸夷公认的首领,到了刘卫辰这一代,虽然有些没落,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匈奴人无论人众,兵马,都还算得上是各散居部落之最。

现在苻坚既然降伏了匈奴,那北方诸夷自然便该相继的归顺大秦,他们手里的无数的牛、羊、马匹,就都将算在向大秦进贡的礼单之中,成为大秦征战四方的资本。

李化虽然人不在朝廷为官,但因为王猛的缘故,心里还是愿意为大秦做些事的,而现在既然有了机会,他当然要好好观察一番,看看这塞北牲畜到底繁荣到了什么地步。

这不看不知,一看,倒让李化心中一惊,光是这一日之内,李化便已经看到三次马群,每一次其数量都不下万余,而且这些马群还并非野马,都是些已经被驯化的家马了。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小部落手下的马匹数量,要是整个塞北的马匹加起来,岂不得有百万匹。

想到此处,李化心中一惊,心想还好塞北诸夷不像中原诸国,统一为战,不然就凭塞北这无数的良马,还有几乎人人都弓马娴熟的部众,一旦成军,其众何止百万。

不过李化很快便不再吃惊,因为他知道,要想让这些斗了数百年的诸夷联合起来,举一人为长,何其难也!就算真的有那一天,也不知得过多少年,那时自己恐怕已经化成一堆白骨了。

走了一日,未见沿途有什么秦军留下的踪迹,反而那些牧民见李化奇装异服,指指点点。因此李化更加确定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下去,定然可以遇到秦军。

李化一来只看见那些牧民指着他谈论着些什么,二来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也就见怪不怪,自顾自的走着,只要自己不去招惹他们,略微防范着一点,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就这样走了两日,李化仍然没有什么收获,只是感觉夜晚越发的冷了,这塞北的早冬也有些让人受不了了。

这一夜,李化实在冷得有些受不了了,几天来为了谨慎,从未在晚上生过火的李化终于捡了些干柴来,点了一团火来取暖。

可他哪曾想到,这一团火光,竟然引来了十几个人。

这些人本是鲜卑没弈干部的民众,这一夜闲来无事,骑马到处散散心,可不曾想看见远处一片荒野之地突然燃起了亮光,他们十余人便一齐过来想探个究竟。

而李化此时刚刚生好火,那些干柴燃烧之初,又不停的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让李化难以听到周围的异动。

就在李化,烤着火,嘴里哼着小调的时候,突然十几个人骑马冲了过来,将李化团团围住,借着火光,众人看清楚了李化身上的衣着,看出李化乃是中原人。

一人喝道:“你是何人?来此何干?”

李化闻言,并不搭话,而是依然神情自若的将双手放在火堆上,感受着火光散发出来的的温度。

又一人道:“跟他废话那么多干嘛,直接抓回去便是!”

就在这人话音一落之时,李化便感觉身后有人要扑过来了,而与此同时,李化正前方的几人也几乎同时扑了过来。

眼看李化就要被他们擒住,已再无脱身的道理,可是就在他们快要接近李化的时候,李化突然两手向下一抄,将两根最为粗大的干柴的未燃的一端握在手里,然后向上一跃,展开双臂一挥。

只见两轮火光划过,这些本是去抓李化的人,纷纷都倒在了地上。

当时李化火棍一挥,众人心知不好,可又处可躲,只好就地倒下,来避开这火红的木棍。

李化身子从空中落下,有几个方才未动之人也上前将他们的同伴从地上扶了起来,并向后退了几步。

李化见他们退后,说道:“在下来此并无恶意,只要诸位不为难在下,在下立刻便可以离开。”

一人道:“今日你不留下来历,想要离开,除非你能胜得了我们这十几位兄弟。”

李化心想他们有十余人,若是一齐涌上,就算自己能一时无碍,但也终究难免力疲,硬战实非上策。

李化道:“我乃秦人,到塞北乃是为了寻人,并无他事,诸位可放过我了吧。”

一人道:“寻人,寻什么人?”

李化笑道:“纵然你们人多势众,在下却也未必就怕了你们,可不要得寸进尺!”

一人笑道:“这位兄弟误会了,我部早已归顺大秦,何况昨日陛下亲临我部,恩赐颇丰,我等已是一国之民,理应相助,方才我二哥发问,无非是想帮帮忙,并无他意。”

李化在听到陛下亲临的时候,哪里还顾得上方才还与这些人刀兵相见,差点大打一场,连忙问道:“你说昨日陛下亲临,不知现在陛下可还在此处?”

那人见李化态度急转,知道李化已经解下了防备,当他是自己人了,说道:“陛下还在,这位兄弟是想去一睹天颜吗?”

李化道:“实不相瞒,在下此来塞外,正是找寻陛下,不知陛下就在此处,方才多有得罪,还请诸位勿怪。”

那人叹息一声道:“原来如此,所谓不知者不怪,况且方才还是我等动武在先。”

李化道:“不知诸位能否带我前去面见陛下,在下在此谢过了。”

那人道:“这有何难,请。”

说着那人便调转马头,领着众人向前走去,而李化也翻身上马,策马跟在后面。

跟在后面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李化都开始有些猜疑是不是被这些人骗了,又开始生起了防备之心。

不过片刻之后,翻过一个小山头,李化总算是放下了心,因为他看见远处无数个亮着灯火的军帐,其中还有个极为华丽,巨大的帐篷,一看便是大人物休息的地方。

几人将李化送到秦军军帐外,说道:“这里我等就不去了,告辞。”

李化作礼道:“多谢诸位引路,若有再遇之时,定将奉上谢意。”

说罢,李化便向军营走去,来到营门处,几位巡营士兵拦住李化道:“军营重地,还不速速退去。”

李化道:“我乃奉旨留守长安的王仆射与李将军之使,有要事禀报陛下,烦请小兄弟通传一声。”

那士兵一听是王猛和李威的试着玩,连忙赔笑道:“大人稍后,待我前去通传。”

李化点点头便站在原地等候。没过多久,那士兵便带着赵英回到营门处,指着李化道:“回校尉,就是这人要见陛下。”

赵英在禁中多年,对王猛身边的李化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本来开始还有些不信,但是见到李化,便再不生疑,笑着走上前去说道:“原来是李兄来了,快请进。”

李化与赵英虽然有过几面之缘,但却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笑道:“请。”便随赵英往里走去。

走了一会儿,赵英道:“李兄能找到这里,可真是不易啊。”

李化道:“说来也真是不易,要不是今日遇巧,恐怕就要与大军错过了。”

赵英道:“看来也是上天注定,李兄今日能到此,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

说话间便来到了大帐之外,赵英道:“请李兄稍待,容赵某进去通报一声。”

李化道:“好,多谢将军了。”

赵英走入军帐,见到苻坚,说道:“禀陛下,帐外有长安信使求见,不知陛下是否召见?”

苻坚喃喃道:“长安?难道长安出了什么事?快宣。”

赵英走出营帐,对李化说道:“李兄请。”

李化闻言,与赵英一同走入营帐,见到苻坚,李化行礼道:“草民李化叩见陛下。”

苻坚道:“平身。”

等李化站起身来,苻坚才看清楚来人是李化,李化虽未在朝为官,但是苻坚却知道他是王猛的师兄,现在他亲自前来送信,那说明长安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苻坚道:“你不是景略的师兄吗?怎么到这塞北来了?长安出了什么事情?”

李化拿出怀里的书信,拿在手上,呈递上去道:“这是草民奉命带来的书信,陛下一看便知。”

赵英走上前去将信递给苻坚,苻坚接过,连忙两下将其拆开,看了起来,等到看完,苻坚先是一惊,然后又转为镇定,说道:“除了李化,你们都退下去。”

苻坚话音一落,帐里的军士便一一退了出去,苻坚问道:“信中说苻幼与其他藩臣多有联络,恐长安再遭偷袭,你觉得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李化不在朝为官,有时候看问题会比朝中官员要客观一些,也不会有朝中官员的顾忌,而且以前常听王猛夸赞李化,苻坚也想看看李化有何见解。

但李化却并不这么想,他是一介平民,虽然朝中官员利益与他无关,但是妄议朝政也会招致杀头之罪,李化可不想因此丢了性命。

李化道:“小民只知传信,若是陛下问及当时一战情形,小民曾亲眼看见,倒可一说,至于其他,不敢多言。”

苻坚笑道:“朕知道你有些顾虑,所以才将这一干人等全都叫了出去,现在你所说之语,出你之口,入朕之耳,他人不知,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吧,朕绝对不会怪罪于你的。”

听到苻坚的保证,李化也算是定了定心,说道:“既然陛下如此说,那草民也不好再藏掖着什么。以小民愚见,以苻幼区区之杏城,而敢挥军长安,除了知道长安空虚外,定然与其兄弟在外领兵者有所联络,会以同期举兵。

只是不知道这其中出了什么变故,导致苻幼提前出击,使得其余藩镇未来得及及时响应,便已匆匆落败,所以便看起来像是只有苻幼一人起兵。”

苻坚闻言,思索一会儿后说道:“看来这事已然是人尽皆知了,唯独朕还念在亲情之故,不能看清这一切。”

李化心想这件事的确是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唯独陛下一人还在自我麻醉罢了。

苻坚道:“除此之外,长安城里可还有什么大事发生?”

李化道:“自陛下亲征之后,长安一如往常,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苻坚道:“相信自苻幼败后,那些有异心的人就算想动也不敢动了,朕向来讲究做事要善始善终,现在还有几个部落未曾巡抚,不可有始无终,故而回京之期,还需等些时日。”

李化并没有接话,因为他相信苻坚绝不会这么天真,绝不会允许有出事的可能。

果然苻坚继续道:“不过为防万一,朕先派邓将军率军两万回长安,应该可保长安无虞了。”

这时李化道:“陛下圣明。”

苻坚突然又问道:“对了,朕在塞外,又没人引路,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李化道:“回陛下,小民到云中后,得知陛下率军出塞巡抚诸夷已有一月,便猜想陛下极有可能是从西往东,若是从东往西寻找,应该要不了多少时日便能寻到大军,果然才过了两日,便被小民有幸找到了。”

这几句话虽然说来轻巧,但苻坚知道,这得要有多么敏锐的判断力,还有要能有在塞外辨别方向和隐蔽的能力,才能达成目的。

苻坚道:“不想竟是如此,你可真不愧是景略的师兄,果然有些本事。朕想举你入朝为官,你可愿吗?”

李化道:“小民过惯了无拘无束的日子,不想出仕为官。而且小民现如今辅助师弟,虽未为官,但也一样可以为大秦出力,又何必非要那些虚名呢!还请陛下让小民自在一生。”

苻坚见李化拒绝,着实有些意外,不过转念一想,便想通了,现在由他辅佐王猛,王猛又辅佐自己,那么和他做官又有什么差别呢?何况说不定他为官之后,有了公务缠身,做起事来还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得心应手。

苻坚道:“既然如此,那朕就不强人所难了。明日你便和邓将军一同返回长安吧。”

李化道:“谢陛下,小民领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邪王追妻:嫡女太嚣张

    邪王追妻:嫡女太嚣张

    她是天之骄女,人人追捧。她是丑颜嫡女,人人唾弃。当她重生成为了她,丑颜变天颜。怯弱的包子女华丽变身霸气女神。有小人找茬,没事。拿针扎死,还能废物利用。有渣姐算计,速来。将计就计,更兼敲诈勒索。还有渣爹在后,更好!一网打尽,银子是我的,房子是我的,通通都是我的!不知何处冒出来美男一枚:我也是你的,求带走!
  • 冷酷少爷的迫嫁新娘

    冷酷少爷的迫嫁新娘

    诸葛晓云满月那天,娘投井自尽,爹却从挽着别人的手一起拜堂,而她,却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成长,十八年后,被迫嫁给一个死了三个未过门妻子的簘家大少。传言这个箫剑峰性格冷酷,而且还是个克妻少爷,所有长得漂亮的女孩子都会在接近他的一个月内离奇得死去。死亡的恐怖不断蔓延,笼罩着所有接近过他的美丽女子,是这灵阴在作祟?还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而真相,却在诸葛晓云走进何家的那天起一步步解开。
  • 薄荷暖心

    薄荷暖心

    传说C大有一女,年年考全校第一,就是整天不出门,是名副其实的死宅。好不容易被舍友死拉硬拽去逛街,撞到C大另一个传说。传说他本性淡然,年纪轻轻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带着自己十几个员工打进了省内前50名。当两大传说相撞,会咋样咧咧,就不告诉你~略略略~看文便知~
  • 末世农场主

    末世农场主

    真正的末世是什么?来,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 异法天下

    异法天下

    有一天,罗迪心血来潮地数一下自己获得的异能。精神攻击、隐身、念力、金属控制、冰冻……
  • 一个人仰望星星

    一个人仰望星星

    这是个悲剧…(好懒的作者…)?●ω●?喵喵酱~
  • 两个世界的你我——白丁

    两个世界的你我——白丁

    我是如此幸运的遇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你,我坚信终我一生的是和你的白头偕老。
  • 一刀倾城

    一刀倾城

    这是一个关于一把刀的故事。那是把奇异的刀,因为它能发出一种奇异的声音。那声音,有时象失意情人的倾诉,有时象受了委屈的孩童的呜咽,有时甚至像地狱里亡魂的悲啸。人们都说,那是一把伤心的刀。后来,那把刀居然又会笑了。可是,它的笑声听起来有时悲怆、有时苍凉、有时则充满了无奈。人们很奇怪,为什么这把传说中能通人性的刀,笑起来也不开心?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会哭还是会笑,刀,都是用来杀人的。
  • 万古御龙诀

    万古御龙诀

    御龙出则天地变,百宗惊魂,强者尽出。失忆少年从阴阳神宗走出,追寻强者之路。御龙封龙,以破天穹。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最珍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中学时代,特别是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分流,寻求各自不同的走向。有的循序渐进平稳地走完自己的学程;有的经历社会潮流的冲刷,较早地觉醒,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职责,不满现状而投身革命,分担家国的命运;有的家境艰难,辍学自谋生计,以承担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道富足,席丰履厚的膏粱子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