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些竹简排开,依次显示出这样的字:“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 ,略取河南地。”
杨青藤突然笑起来了,而且笑出了声音,只是那笑容也不好看,满脸的褶皱挤在一起,那中间的褶壑挤死几只蚊子倒是轻而易举的,他却浑然不觉,露出发黄的大门牙,极为滑稽。
两个孩子第一次看见他笑,也不嫌弃他笑得丑陋,只问他笑什么。
他说卢生是个高人,可惜死得惨,尽管没有找到长生不老之药,但是他的预测完全正确。
桑葚儿看懂了,袁小子没有看懂,问他预测了什么?
杨青藤说:“你呀,真是要读书,你没看见吗?竹简上面写着卢生的奏折,‘亡秦者胡’,你不懂得这是什么意思吧?不用说你了,连秦始皇也不懂,以为他指的是胡人——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难道不是吗?”
“不是。”杨青藤反过来问桑葚儿,看到《史记》的有关记录没有?
杨先生本来可以直接说的,但是读了一辈子的书,还是太史公的后人,居然没有发现书中有两页接不上来。居然没有想到,所有关于秦始皇派人找长生不老药的事,书中都没有提及。而且,焚书坑儒这么大的事情,却只讲了前面一件,坑儒却只字未提,这不合理呀。
自己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大儒?竟然不如一个黄毛丫头,越想越觉得难为情,又有几分不甘心,小时候还没看出来,也不过九年时间不见,这个丫头就变得这么聪明了吗?于是就成心考一考她。
桑葚儿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既然看过了,当然讲得出来。但是她回答得很巧妙,说不敢班门弄斧,只能给袁小子讲个大致经过。于是就告诉他,使秦朝灭亡的不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
胡亥只是秦始皇第十八个儿子,但是从小跟着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时,路上生重病,死在沙丘宫平台。为了朝廷的稳定,所以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胡亥杀死了兄弟姐妹二十多人,逼死太子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他可不像他的父亲大权在握,是个只知道贪图享受的人,把权力全部交给赵高掌握。赵高还利用他的昏庸,故意制造了一次指鹿为马的事件,指出谬误的大臣都杀掉,他不但没有犯下弃君之罪,反而借此巩固了自己残暴的统治。最终,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曾经被灭掉的六国旧贵族,又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胡亥只当了三年皇帝,秦王朝就灭亡了,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四岁。
说到这个地方,桑葚儿突然生气了,对小子说:“那个卢生也不是个东西。”
小子问怎么啦?
“他是个两面派,当初,秦始皇要长生不老的药,他也是积极主张的一个,而且还亲自到海外去寻找,找不到,然后就回来装神弄鬼,还说灭掉秦始皇是胡。他是胡扯!真要有预见,为什么不晓得自己要被活埋呢?他又不说清楚,害得人家外国人倒霉,遭到秦始皇三十万大军的打击,损失了大片土地。人家胡地的百姓跟他没冤没仇,这不坑人吗?你以后千万不要做卢生那样的人。”
杨先生有几分好笑,这小丫头人小鬼大,反而教训比她大一点的男孩子,而对方却老老实实地听她的话,一个劲点头,真是老实得可爱呀。
正不知道夸弟子好还是夸干儿子好,弟子又问他了:“杨先生,太史公当年写史记的时候,天下的书都被烧了,他从哪里得到以前的资料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烧的都是别的国家的书,经典是留着的,先祖资料的来源还有许多方面。”
原来,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书香门第,太史公的高祖是秦始皇身边的铁官,很多铁器如鼎等上面需要铭记,所以接触了很多典藏,用心收集下来,传之后代。
太史公父亲就是汉朝的太史,自然掌握了大批资料。让儿子年幼的时候就读了很多书,而且受孔子的后裔孔安国、著名学者董仲舒等教导,太史公学有小成的时候,受父亲的指示,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遍访河山,了解风俗,采集传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
父亲临终的时候还告诫他:四百多年来,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及忠义的臣子的事迹很多,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不起自己的职责,以后的事就交给你了……
太史公含泪继承了父亲的遗愿,保证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后来,他也担任了太史令,从而继承父业。因为在长安任职,赶上了汉武盛世,得以结识汇聚于长安的天下贤能之士,掌握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史料。所以原来的这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就叫《太史公书》。
姑娘的问题就是多,还有疑虑:“但是战火不断,秦朝灭亡,楚汉相争,汉朝建立,阿房宫都保不住,何况那些竹片子……”
这丫头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深思熟虑,颇有见识,自己满肚子学问,不交给她教给谁?于是把家底子都恨不得掏出来。于是告诉她,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既是灭秦的关键人物,又是保存史料的关键人物。
“你知道赵高吗?”
桑葚儿答道:“就是那个指鹿为马的奸臣。”
杨青藤说:“一点儿不错,当初他有多忠心,后来就有多反叛,就是他与他女婿阎乐密谋,推翻了秦王朝……”
“还有叫阎王爷名字的人吗?”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小子在河边嚷起来了,水淋淋刚从湖里冒上来,又搬了一只竹篓子上岸。河边已经摆了一大堆,看起来,不把河中竹篓子捞完誓不罢休。
杨先生看了心疼,说小子太累了,应该上来歇一会儿。
小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笑嘻嘻地说不累不累。桑葚儿也说,他有神仙助力,累不着的,不过你先上了一阵子,先听听你干爹讲故事。
“讲故事,我爱听。在饭店学徒的时候,我就是爱听说书人说故事,要不然,我现在怎么会这样有学问呢?”
“哈哈哈……”桑葚儿笑得前仰后合,“你还算有学问吗?你连生瓜蛋都不如。”
“不笑不笑,犬子将来是会有学问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嘛。”杨先生安慰道。
小子脸红得像热水锅里跳出来的虾子,席地而坐,就像膝前承欢一样,趴在杨先生的膝盖上问:“那个阎王爷怎么样了?”
“你在远处没听清楚,不是阎王爷,是咸阳的县令,赵高的女婿,叫阎乐,对于秦王朝来说,那还真是阎王爷,对于秦二世来说,也是阎王爷,胡亥就是被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的呀。”
桑葚儿又有疑问:“怎么在《史记》的书当中都没有记载呢?”
“先祖提供的历史资料绝对没错,太史公一定会写进书里的。而我们看的书里没有,只有一种可能,在出书的过程当中被换下来了,于是就放在水里去了。不能面世,肯定是受到了什么阻扰。因为是我们杨家的先祖提供出书的资料,免得天长日久被糟蹋了,糟于是就保存到小河底下去了。”
听了干爹的这一番话,小子想不通,问干嘛要放在水里呢?埋在地下省事儿多了,也方便拿出来呀。
桑葚儿说他不懂,竹片放在水里比放土里好多了。放在土里要生虫的,也容易被人挖出来。就拿都江堰来说,兴修水利都是用篾条编织的筐子,里面放鹅卵石,沉在水底下,上千年都不会坏。
“有这事儿吗?”小子不相信。
“怎么没有?《天工开物》里面写着呢,谁叫你不看书的?”桑葚儿说,“更何况以前这小河在他家后花园里,沉在河底下,更加安全可靠。”
袁小子想起来了,连连说是的是的,不知怎么的,只有一个竹篓在河边上,其余的竹篓子在河中心沉底了,上面又用石头压着,不是自己力气大,取出来还费点劲呢。
“唉——”杨青藤长叹一口气,“都是因为战乱,我到外面求学的时候,两代上人,都死于横祸,也没有把这秘密传给我……”
小子就要去开河边那些竹篓子,说看看里面是不是有没有发出来的《史记》。
杨先生说:“不行,这里太阳太大,会把竹简晒坏的,还是搬回家里去看吧,我们三人都动手,这么多,可能都要跑几趟。”
小子说:“不劳干爹动手,我们能搬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