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要从刘备少年时的奇特经历说起。
刘备家东南角的篱笆边上,有一株桑树生得异常高大,五丈有余,而且形状也与众不同,树冠犹如大伞,远远望去,就像车盖一样。
涿县有个知名的风水先生李定。他看到了这株桑树,说了一句:“此家必出贵人。”李定的话影响力当然是很大的,但左邻右舍见刘备家中一贫如洗,除了维持生计很“贵”以外,再也找不到别的什么贵的,渐渐也就不怎么当一回事了。
后来有一天,十几岁的刘备在桑树下和一群小伙伴玩耍争闹时,突然说了一句:“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乘坐像这桑树般的羽葆盖车!”
所谓“羽葆盖车”,是指用鸟羽装饰的天子专用车。刘备此时不过是一个乡野小儿,连普通马车也很少见到,怎么可能知道什么羽葆盖车呢?很多人据此判定这是后人在刘备发迹后出于为尊者贴金而捏造的先验美谈。
但其实不然。
刘备虽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羽葆盖车,但他的父亲却是有可能知道的。
刘备的祖父刘雄是个有学识的人。他年轻时,政治尚还清明,所以被推举为“孝廉”,担任过东郡范县的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虽落魄得多了,但也担任过官府的小吏。
在任何年代,都是知识越多越烦恼。刘弘看看自己家境寥落,想想当年刘氏先祖刘邦开天辟地,创立大汉的丰功伟业,不免经常心生感慨,说上几句:“想我先祖,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乘羽葆盖车,巡视四方,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豪迈无双!”
懵懂少年刘备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父亲无限景仰的神情语态自然是能深切体味的。由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天子”、“羽葆盖车”这几个字眼就成了无上尊荣的代名词而留下深刻的印记。
那么,刘备又为什么会在与众小儿嬉闹时突然冒出这句话来呢?
这其实是刘备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无意识呈现。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刘弘早逝后,孤儿寡母的刘备,难免在与同伴嬉戏逐斗时受气而自尊受损,心理失衡。这种孤儿心态后来一直伴随着刘备的一生,这也是他日后东奔西走,不断投靠各路豪强,又不断弃离而去寻求自立的矛盾行为的重要心理动因之一。
受气之后,刘备为了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所知道的最高等级的尊荣成就搬出来了。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幻想替代”,即个体通过暂时脱离现实,用幻想中的成功或成就来弥补、修复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挫折与痛苦,以缓和情绪困扰,达致心理平衡。
刘备在想象中模拟出了自己在未来成为皇帝,乘着羽葆盖车,君临天下,巡视四方的情形,这是凌驾于万人之上的伟大成就。这样巨大的成功,当然足以抵消当下一切的蔑视与凌辱。
在冲口而出之后,刘备有效缓解了自己郁闷心情,大感畅快。小儿之间的意气争斗,来得快,去得也快。刘备这句话本来是说过就算,一众小伙伴也不可能来深究“羽葆盖车”到底是怎么回事。
眼看这句话就此烟消云散,但无巧不巧,这句话正好被边上的一个大人听见了,顿时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人就是刘备的叔父刘子敬。
大人的思想之所以比孩子复杂得多,是因为他们已经在世俗社会里学会了诸多解读现实的图式。刘子敬听懂了刘备的潜台词,知道这可是大逆不道、株连九族的第一死罪。惊惧之下,刘子敬本能地将刘备叫到屋内,厉声呵斥道:“你这个小王八蛋,胡扯什么,难道想让我们姓刘的遭受灭门之灾吗?”
刘子敬本想通过斥骂吓住刘备,让他以后不要再口出狂言。但他的过激反应对刘备反而是一种强化。
刘子敬冷静之后,随即想起了风水大师李定当年所说的“贵人论”,顿时又是一喜。他将刘备的无心之语与大师的神奇风水预言一联系,两者互为印证,效力倍增。刘备也因此从他眼中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儿摇身一变而成为命中注定的“贵人”。从此,刘子敬开始对刘备高看一眼,关爱有加。
预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在1960年代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两组学生分别发放了小白鼠和迷宫,让他们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在实验之前,他告诉第一组学生,他们拿到的是比较聪明的小白鼠。同时,他也告诉第二组学生,他们拿到的是比较笨的小白鼠。一段时间后,第一组学生训练出的小白鼠在走迷宫上的表现果然要比第二组好得多。
但事实上,这些小白鼠是随机分配的,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别。让小白鼠表现大相径庭的正是学生们所投射的不同预期。
罗森塔尔随后推鼠及人,又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他和助手来到旧金山的一所小学,声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商测试。随后,他们交给老师一份名单,告诉老师名单上的学生的智商极高,将来定会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事实上,正如他们在小白鼠实验中所做的一样,这份名单也是随机选取的。8个月后,他们重返学校,再一次测试了学生们的智商。结果,那些被描述为天才的学生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有了显著提高!
这些学生并未被事先告知自己的智商出众。但是知情的老师在这8个月中对他们的预期却大为不同了。老师态度上的积极变化,无形中助长了这些学生的能力。这就是预期的巨大作用。
罗森塔尔的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即预言对相关者形成的社会预期和社会压力最终导致了预言的实现。
刘子敬态度上的剧烈变化,等于是给了刘备一个巨大的预期强化,那句本该随风消逝的话语随之变成了“羽葆盖车之梦”(皇帝梦),牢牢钉入了刘备的潜意识中,永不磨灭。朦朦胧胧中,刘备似乎窥见了命运指派给他的角色和使命,这也成了他日后屡遭磨难却不轻言放弃的坚强动力。
刘备的另一位叔父刘元起了解原委后,在刘备成为“贵人”之前,先成了刘备的“贵人”。
刘元起家底殷实,于是经常接济此前不甚关注的刘备。一来二去,刘元起的老婆就有意见了,对刘元起抱怨说:“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你怎么能经常这样做呢?”刘元起说:“你知道什么?这个孩子可不是一般人,将来光大我刘氏宗族,就靠他了。”
此时的刘备,虽仍懵懂无知,但在刘子敬、刘元起眼中,已经是一只很“贵”的小白鼠了。对于父亲早逝的刘备来说,这两位叔父的关爱仿若天之馈赠,在某种程度上部分补偿了刘备父亲“缺位”带来的不良影响。刘子敬成为刘备精神上的依靠,刘元起则成为刘备物质上的依靠。两位叔父联手,促进了少年刘备的健康成长,也让他逐渐强化了自己“身为贵人,必得天佑”的潜意识。
刘备十五岁的时候,两位叔父一致认为,应该让他上学了,否则就会耽误他必然光明的前程。
正在此时,出身涿县的当世大儒卢植因病从九江太守的任上退归,回到老家养病。卢植闲来无事,开馆授徒。刘元起出资将刘备和自己的儿子刘德然一起送到卢植门下修学。
刘备因父亲早逝,无人管教,野散惯了,并不十分喜欢读书,但投在卢植门下,却也让他走出了乡野的狭小视界,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正是在卢植门下,刘备表现出了对声色犬马,衣冠锦绣的喜好,但不幸的是,他的家庭根本没办法支撑起他的这一喜好。
求学期间,刘备与来自辽西郡的同学公孙瓒结为至交。刘备的这段求学经历只维持了一年左右。卢植病愈后,又被朝廷起用为庐江太守。刘备因为自己不爱读书而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如果他能够凭着勤学好问而获得卢植的青睐,就有可能得到卢植的提携而出仕从政。但显然,命运安排给刘备的是另外一条更为崎岖坎坷的迢迢长路。
学业半途而废,刘备只能告别师友,回到家中。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尽管他的梦想十分热炽,但现实始终十分冰冷。刘备只能与母亲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现实与梦想之间巨大的差距,让刘备无比惆怅,也让他渐渐泯灭了对未来的期望。
直到黄巾军起,一纸扫黄令重新开启了刘备的雄心。但多年的压抑和贫瘠的现实还是让刘备发出了浩然长叹。
……
心理感悟:预期可以让“雁过无声”变为“踏雪有痕”。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幻想替代个体通过暂时脱离现实,用想像中的成功或成就来弥补、修复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挫折与痛苦,以缓和情绪困扰,达致心理平衡。
自我实现预言预言对相关者形成的社会预期和社会压力最终导致了预言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