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700000004

第4章 和谐文化建设概述(2)

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2.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形成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反映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启迪民智、普及文化、传递信息、改造观念、提高觉悟、规范道德、改变环境,通过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和核心价值体系。

3.实现农村地区经济转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发达,而且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旧观念,仍在影响着众多的农(牧)民群众,并且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西部农村和谐文化中,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其他社会要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用先进文化占领广大农村文化阵地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对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健康娱乐活动匮乏,各种地下宗教、邪教力量和民间迷信活动正在快速扩张和“复兴”,一些地方农村兴起寺庙“修建热”和农民“信教热”,正在出现“信仰流失”的现象,赌博等活动盛行,酗酒、斗殴甚至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并已成为产生社会新矛盾的导火索。这一新的社会现象为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也突显了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急迫性、紧要性。因此,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文化,才能防止落后思想的侵入,从而抵制不良风气。

5.提升农(牧)民对生活价值理解的重要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追求金钱享乐为理想,以时尚为潮流,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现代性因素在社会上泛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农(牧)民文化生活的掠夺。加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农(牧)民领会人生的价值,增强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

6.反对民族分裂,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要求

西部地区覆盖了约5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集中了5个民族自治区,6个省(区)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县309个,边境线占全国边境线长的79.6%,与13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各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存在着某些差异。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全球战略利益,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渗透和分裂活动,支持“藏独”“疆独”等分裂我国的罪恶行径,给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在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基础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正面的引导和宣传,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大力弘扬团结、和平、统一、友爱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三、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已经确定,但其建设过程却是一个全面、长期的综合工程,必须把握好建设的重点、难点,才能出奇制胜、事半功倍。

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部分是在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最主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最精华的;是党和政府在设计政策、考虑对策措施的主要线索和依据。因而,确定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需统观全局,认真对待。

(一)建立完善顺畅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关乎文化建设能否长效持久的核心。但是目前,无论是农村文化管理体制,还是农村文化投融资体制,都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

1.理顺文化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县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对文化站保持业务指导关系的体制带来了系列问题,譬如文化“专干不专”(即很多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其他行政工作任务,没有精力考虑组织文化活动)、文化站处于乡镇政府与县级文化部门双重管理的尴尬处境等问题。如在甘肃农村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尽管按照“减人、减事、减支”的要求,乡镇文化站与广电等部门合并,成立了综合性的文广站,但合并之后也造成文化站对应多个部门、机构性质界定不清,农村公益性文化的职能反而受到削弱等问题。

2.建立文化干部队伍激励机制

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文化站人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干部职工没有动力,工作没有积极性,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在甘肃农村,因政绩考核中文化工作所占比分过低,划归乡镇政府领导管理后,农村文化站职能大为弱化,文化站干部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各乡镇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大多数工作人员从事乡镇中非文化站业务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文化站干部不能很好地履行组织引导和文化辅导的本职,出现“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难堪状况。

3.激活文化投融资体制

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依靠财政的拨付,渠道单一。民间资本的投入只能算是只影片角,社会化的、多元的投融资体制更是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这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甘肃贫困地区,不仅多数文化站成了摆设,基层图书馆也有名无实。许多贫困县的图书馆大都10多年未购买过图书,图书馆的读者群不断减少;一些图书馆十天半个月无人借书已是常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拿着财政工资,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织毛衣、聊家常。和政县图书馆十多年来没有购买过一本图书,甚至连电费都交不起。从2005年6月起,图书馆因拖欠电费,被停电达半年之久,书库变成了“黑屋子”。甘谷县图书馆同样也多年未购买过图书和杂志,馆里订阅的唯一一份报纸是其他单位赠订的。而通渭县图书馆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在县城中心建成了一座新馆,然而却因为没有钱购置书架等配套设施,开馆时间一拖再拖。

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一部分文化站形同虚设。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马丰春局长介绍说,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愈加紧张,许多乡镇文化站都被“断奶”,现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全州有130多个乡镇,目前有文化站的仅有40余个乡镇,而一年中能开展一两次活动的文化站又不到其中的一半。

甘肃省一些博物馆的境况也与图书馆的相类似。临洮县是马家窑文化的发祥地,临洮县博物馆藏有7000余件文物,但只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展厅,展出的文物不足200件。从1958年建馆以来,该馆基本上就没有过新的投入和建设项目,多年来没有一分钱业务经费,冬天连买取暖用煤的钱都没有。博物馆内设施无法改造,吸引不来观众,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在“苦甲天下”的定西市,6个县级博物馆的境况也是“功能萎缩,半死不活”。定西市的博物馆基本都变成了“文物库房”。如岷县博物馆一直乏人参观,现在只有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守摊子;而漳县博物馆已经变成了危房,长期处于关门状态。

从全省来讲,甘肃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梁世俊处长说,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来为甘肃的农村文化建设投了不少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投入仍然有限,只能对部分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而甘肃大多数市县至今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的运转、发展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的甚至多年未投一分钱业务经费,因此农村地区文化的劣势地位仍未改变。

(二)改变文化发展的滞后状态

1.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

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正相关关系得到普遍认可。在调查问卷中,问及“您认为农村文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吗”时,88.53%的人认为“能”。在问及“您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附程度”时,过半数的人认为“比较大”,认为“很大”的超过1/4,认为“可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只有少数。为此,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2.加大地方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增长而增长。不少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多年徘徊在1%以下。而且,如果扣除项目建设和政策性增资因素,有的地方文化经费投入甚至处于负增长,农村文化单位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从纵向发展来看,近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不断地实现着历史性的突破。但是文化生活整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这在政府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总体状况以及农(牧)民个人的文化消费支出方面都有体现。从政府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总况而言,重经济,轻文化。文化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事业的投入又明显低于卫生医疗和教育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投入。分析2002年至2006年的财政预算支出及文化事业支出情况,四川省财政预算支出从2002年的701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1342亿元,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却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5年来从未超过0.5%。

宁夏人均文化事业费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在全国排第8位,但基本只能保证工资发放,真正用于事业建设和业务方面的经费很少。在部分贫困地区和财政补贴县,业务建设几乎没有经费保障。

西藏地区近年全区文化事业的经费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各级政府农牧区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仍十分有限。在问卷中有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农牧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主要原因是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全区大多数地区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还徘徊在1%以下。农牧区文化单位业务经费难以得到保证,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

3.改变基层政府“五重五轻”现象

第一,重城市文化建设,轻农村文化发展。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实际上造成了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在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权益保障方面的不平等。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2005年全省农村文化事业费投入2.96亿元,只占全省文化事业费的1/5,农村文化经费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投入,人均文化事业费与城市相比更低。占全省总人数高达80%的农民,其拥有的公共文化资源仅有20%左右。直接的后果便是城乡之间文化差距的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的状况。

第二,重地方经济发展,轻农民文化生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职责所在。但是在一些地方政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理念被片面的理解,忽视农民群体的文化需要,农村文化工作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最主要的体现在对基层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在甘肃,有的县(市、区)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村级文化建设列入对镇(乡)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有的虽列入考核但所占的比例太小,比分仅占2-3分,农村文化工作好坏对整个考核无足轻重,不能引起基层政府足够的重视,使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政府,本身财力有限,更是缺少文化自觉。虽然省里要求为保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大对农村文化的经费投入力度,但基层政府为了追求短期内的政绩,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重经济、轻文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文化生活的制度障碍,不提升政绩考核中文化工作考核的比重,仅仅依靠基层领导对文化工作的正确认识,要从根本上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是不现实的。

同类推荐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热门推荐
  • 幻羽大荒

    幻羽大荒

    自从有天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有江湖。江湖中曲折磨难、爱恨情仇便是你的宿命。
  • 女扮男装:百变少主

    女扮男装:百变少主

    前世是Z国黑道王者,“血色”之主。身家数百万亿美元,国际头号通缉犯,悬赏300亿美元取她性命。但却无人揭榜。传闻她脾气变化多端难以捉摸。传闻她酷爱冒险,极喜挑战看似不可能之事。一朝穿越成为天地孕育无父无母的神子。成为苍涵大陆最尊贵的石族少主,前世她是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暗夜修罗-——秦越,今生她是震惊苍涵大陆的隐族少主——隐无双,这样一个惊艳绝绝的女子究竟是因何故降落于这片大陆。她的出现是偶然还是注定。这样一个让人仰望的女子。究竟有没有人配伴她左右与她一起共看花起花落。情景一:只见一只如成年藏獒般大小的雪白色的狼正把前脚搭在秦越的肩上用舌头舔着秦越的脸。你这只色狼别舔了。秦越把那只狼的头退到一边嫌弃的说道。看到秦越嫌弃他。那只狼把头转到旁边看着门外那个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的人“唧唧”的叫着。好像在说“越越嫌弃我”,情景二:整个隐族震惊了,千百年来不曾有过动静的圣地居然在今天有了动静。所有族人都向着圣地赶去。因为隐族古训:圣地一动、天生神女、这是隐族守候在此地的目的。只见隐族的神台上以往的灰色石莲变得晶莹剔透,表面还有一丝丝的流光在盈动。而且一直紧闭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打不开的石莲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的打开花苞。一片又一片的花瓣慢慢打开。等到所有的花瓣都张开整个天地就变得异常的明亮。绽放出数道不同颜色的光芒照亮了这片天地。而圣地的所有的花都相继绽放。整个圣地变得充满了生机。等光亮过后看到打开的石莲中间的花蕊上一个婴儿静静的躺着。有着极其精致的五官,如水一般的皮肤。
  • 白云观传奇

    白云观传奇

    重庆南部綦江县石角镇境内有一座雄伟的大山叫瀛山,山上奇峰兀突,怪石峥嵘,悬崖千丈,寒谷幽深,古树参天,山花灿烂,银湖泛波,清泉潺潺,白云缭绕,雾起山间,山上山下梯田重重叠叠。来到瀛山,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可观景,冬可看雪,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美不胜收。还有更让人惊叹的是,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竟然有只能在河边才能看到的数米厚的鹅卵石层。真是造化钟神秀,奇山佳景多。
  • 悠然剑神

    悠然剑神

    江湖,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退隐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林,不为名利,只图一世清宁,过属于自己清净的日子,哪也只是妄想。一个本不该属于江湖的荒林,在有人踏入的那一刻,就打破了原本属于它的寂静。从此,它便成了江湖。
  • 命运警戒

    命运警戒

    一个身世略显狗血的男孩,意外的捡到了一颗比他还狗血的灵石,在灵石的带引下拥有来回穿越于现实与《命令与征服》游戏系列的世界。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不可复制的意外;是猪脚的幸运,还是世界的灾难。本文,以现实的情感融入虚拟的幻想,以恒古的魔法融合游戏内的科技,以玄幻的手法结合游戏内的剧情背景。集游戏、玄幻、科技、穿越于一体,乱炖出一部万分不正经的古武未来。
  • 异种圣徒

    异种圣徒

    古老国家修炼高手,重生到先进国度变成无敌废柴,面对不同的修炼体系,废柴如何逆袭??这么坑爹的设定。。。神究竟在开什么玩笑!。。求点击收藏啊。亲!
  • 创世1634年的战争

    创世1634年的战争

    林动、赵平、周翼、政萧萧四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朋友,无意间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从而开始了一段奇异、壮丽的旅程。在了旅途中他们经历了自己的故事、他人的故事,碰到了许多影响他们命运轨迹的人物。残酷的战争、甩不掉的命运、生与死的抉择、为现实的疏离虽然不能切断四人淡淡的友情,但他们的心灵在这旅程中也悄然变化着。
  • 我当老爷爷那些年

    我当老爷爷那些年

    这是一个修行之人,在无数个世界穿梭的故事。
  • 红尘劫

    红尘劫

    [花雨授权]她陷入梦中浓郁的爱恋,却被现实生活中另一个他搅得天翻地覆——车祸、灵魂脱体、遭遇暗杀,甚至连最爱的“他”也认错。究竟他与“他”,谁才是“他”?原世、前世、今生,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错误、纠缠、爱恨?
  • 浮生夑

    浮生夑

    创神一念生,与天地开了个玩笑,从此诸天万界便开始了风起云涌。一个弃婴,自小便受人冷眼,却在处处危机中觅得一线生机,从一介凡人到号令群雄的巨头,一路走来,浮生若梦,看尽世间百态,品得一纸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