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07500000005

第5章 说说侵华日军的行头

如今抗日神剧盛行,这些神剧中,不仅剧情是胡说八道,其中的服装道具也是错说百出,就说这日本鬼子的军版、军刀,就有的是张冠李戴,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驴唇马嘴,给不甚了解那段侵略历史的人们造成极大误导。比如《亮剑》开头那场戏,鬼子军官的军衔是既用肩章表现,同时又用领章表现,还扎了日本陆军从来不存在的军官武装带;再比如《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一个鬼子大佐,挥舞的竟是一柄专门为士官打造的九五军刀:还比如时下影视中特别活跃特别耀眼的女鬼子,经常会发现她们手中的军刀竟然没有用于表现其阶级的刀绪,等等这些,真的是不伦不类,让人哭笑不得。在此不揣浅漏,说一说日本鬼子的军服、军刀、军衔等,以指出其中的错误。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陆军曾有过多种军服,但神剧中涉及的,主要是“九一’以后的事,因而这里也就仅就自“九一八”至“八一五”之间鬼子陆军的军服来说事儿。

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军服是不一样的。

1.1938年之前与之后的军服是不一样的“九年八事变”时,日本鬼子穿的是昭五式军服。所谓昭五式,即昭和五年、也就是1930年开始穿着的军服。这一年的4月10日,昭五式军服正式起用。该型军服从外观上看有几个特点,现分别述之。

一是军帽。昭五式军服系列中的军帽,不论官兵,都是大盖帽,并非后来广泛使用的战斗帽。但昭五式太盖帽较之前的四五式(明治四十五年,即1912年开始穿着的军服)军服配套的大盖帽相比,其帽墙的前端明显加高,使之高高翘起,比原先那种四周高低一律的四五式军帽更时髦,也更好看。这有点像德军二战时的军帽。而说不定日本鬼子就是依照德国鬼子的军帽照葫芦画的瓢呢。

到了1938年(日本皇纪2598年)5月31日,日本陆军修改昭五式军服,定名为九八式军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略帽也就是战斗帽被正式作为陆军的军帽战斗帽很简便,可以戴在钢盔的里面,夏季还可以在后面加挂三片像屁帘似的用来遮阳防晒的垂布,成为这一时期日本鬼子一个鲜明的特征(军帽帘布并不起自此时,早在十九世纪末日军就已采用)。与1938年之前所不同的是,自从九八式军服开始穿着后,士兵的大盖帽已经取消,军官的大盖帽则仍然保留,二战时期的老照片中,表现1938年以后的鬼子军官,经常看到戴着大盖帽的情况,但战斗中则极罕见,多数鬼子军官从大将到少尉,战斗状态下基本全是战斗帽。

二是军服上衣。1938年以前陆军采用昭五式军衣,1938年之后采用九八式军衣,两者显著的区别有两处,某一是军衔标志不同。昭五式军衔体现在肩章上,但不是如今天我军肩章这样与肩膀平行佩戴,而是像早期法军、美军那样与肩膀呈垂直佩戴。其形制将官为整块金色,分别以三颗、两颗、一颗五角星代表大将、中将、少将;佐官为红底金边,两条金杠,分别以三颗、两颗、一颗五角星代表大佐、中佐、少佐:尉官为红底金边,一条金杠,分别以三颗、两颗和一颗五角星代表大尉、中尉、少尉。特务曹长(准尉)为红底金边,一条金杠,无星:下士官为红底无镶边,一条金杠,分别以三颖、两颗和一颗五角星代表曹长、军曹和伍长;兵长为红底无镶边,一条金杠,无星:兵为整块红色,分别以三颖、两颗和一颗五角星代表上等兵、一等兵和一等兵;新兵无星,整个一块红色。

这一时期的领章是以颜色区分兵种,即步兵科红色,炮兵科黄色,骑兵科草绿,工兵科茶褐,韬重兵科深蓝,航空兵科天蓝,宪兵科黑色,军乐队青蓝,参谋部白色,经理部茶银,军医部深绿,兽医部紫色,法务部白色,技术部黄色。这时的领章形状被称作“锹形”,即靠近领口处略里平行四边形,而另一端则是燕尾形。

也许是由于昭五式肩章置于肩膀上妨碍各种背带的背挂,或许是该肩章块头过人过于醒目容易引起敌方祖击手的关注,或者是世界潮流的影响所致,与昭五式军衔不同,九八式军衔体现在领章上。领章较小,不论将佐尉士兵,一律宽18皿长40皿,军官领章为平行四边形,士兵领章为长方形将宫为金底金边金属五角星角星一至三颗分另:代表少佐、中佐、大佐:尉官为红底一条金杠线金边金属五角星一至三颖分别代表少尉、中尉、太尉:准尉官(特务曹长)为红底一条金杠金边无屋:下士官为红底无边一条金杠金属五角星一至三颗代表伍长、军曹、曹长;兵长为红底一条金杠无边无星:士兵为红底无杠无边刺绣黄色五角星一至三颗代表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新兵为红底无星。

其二是军版的领子不同。昭五式军服采寸领。所谓立领,就是上衣的领子只是较厚的一个单层而不能折叠,就像今日流行的唐装那样的领子。北撑竿阀时期的军服困系模仿日军军服,因而其军服上衣领子也是立领不能折叠的。到了1938年改着九八式军服后,军服上衣的领子改周折领步就是象我国北伐以后国军中山装式样军服那样的折领,有些老兵回忆说成是小翻领,是与立领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就是折领。

三是兵种色。1938年之前,陆军采用昭五式军服时,各兵种的不同颜色,即兵种色,用领章表现。到了1938年后,军服式样改为九八式,此时的领章所表现的已经不再是兵种而是军衔了,于是兵种符号改到了右胸前衣口袋之七,其各兵种的颜色没变,但形状变得有些怪异,有如一个英文的’”,也有根据形状称其作“山型”的。

这款区别兵种的“山型”符号并没有贯穿始终,到了1940年的8月1日,就明文取消了,从那以后,陆军各兵种如何区分还真的就不知道了。

2.1943年之前与之后的军服是不一样的昭和十八年(1943年,日本皇纪2603年)10月12日敷令774号,宣布修改九八式军服并定名为“三式”军服。

三式军服与九八式军服的区别有三:一是军衔领章的只寸加大了。由于九八式军衔领章的尺寸过小,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稍远便难以辨认,于是日本鬼子在三式军服上加大了军衔领章的尺寸。修改后的三式军衔领章,将官的宽30长45,佐宫的宽25长45,尉官的宽20长45阻,样式仍为平行四边形,下士官及士兵领章尺寸不变,仍为宽18长40,唯其上之五角星改为刺绣。

二是这一时期日军的领章,凡三颗星的大将、大佐、大尉的五角星仍然是如前那样均匀排列,而一颗、两颗星的少将、中将、少佐、中佐、少尉、中尉的五角星则不似九八式军服时的那样居中均匀排列,而是向一边排列的,士兵领章上的五角星也是一样,只要不是三颗星的伍长和上等兵,两颗星和一颗星的也全靠前排列,这与九八式领章上的五角星全部居中排列是一个明显的不同。

三是军官上衣近袖口处增加了军衔标识,使级别区分更为明显。图案为深绿色丝带和茶褐色圆底金色刺绣五角星组合而成:将官为三线一至三星;佐官为二线一至三星:尉官为一线一至三星:准尉一线无星。

3.热带丛林地作战的陆军军服是个另类日本纬度较高,因而没有考虑到热带丛林地作战时的军服,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开始大规模进军东南亚地区,为了避暑,便有了他们称作“防暑衣”的军服,这是一款非正规的军服,但就像1938年之前的战斗帽一样,虽然不是正规的军服,却被日军广泛的穿着。该军服系翻领,不仅常服的领子外翻,衬衣的领子也一同外翻,这有点像某些职场的女性穿的职业装。因为衬衣的领子也外翻,因而与二战时的英美等国的开领军服不同,它没有领带。这是它的一大特征。

这款开领式的“防暑衣”是什么时间开始采用的,尚不得而知。大规模的穿着肯定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但早在占领台湾后,这款非正规的开领军服实际上已经出现。

另外,日本鬼子陆军的军服从始至终没有武装带,但海军陆战队的军官有武装带。像《亮剑》等神剧中的鬼子扎的武装带,同样是导演的凭空臆造。

4.几种特殊情况其一,关于战斗帽的使用。

前边已经说过,战斗帽成为日军的制式军帽,始于九八式军服的采用,也就是1938年以后。这是日军服制上的规定。不过事实上并非如此,早在这之前,战斗帽却己经存在,而且己经有越来越多的鬼子官兵戴这种被称作“略帽”的战斗帽,只是全军并不统一。所以在这一时期,也就是配以昭五式军服的时期,尚未成为制式的战斗帽,己经在鬼子队伍中大量地采用。所以在“九一八”后一直到1938年之前这一时期,鬼子官兵是既有大盖帽,也有战斗帽,很不统一。但在同一个战术单位中,一般是统一的。

其二,关于昭五式、九八式、甚至三式军服的混穿。由于日军军官的军服系自己掏钱购买,而不像士兵那样由官方统一配发,有些军官或者是出于节约,或者是多年的习惯,或者是出于对昭五式军服的留恋,到了应该穿着九八式军服的1938年以后,甚至是到了应该穿着三式军服的1943年以后,仍然顽固地穿着昭五式军服。从很多当年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一点,即着昭五式军服的鬼子与着九八式军服的鬼子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至于着九八式军服与着三式军服的军人合影在一张照片上的情况就更是多见。

比这更特殊的现象还有,仍然穿着昭五式那样的立领的军服,却将肩章去掉,改在立领上佩戴本来应该佩戴在九八式折领上的领章。这有点驴唇马嘴,不伦不类,但1938年后,还真的不乏这样的情况。

可不论怎么说,用于表现军衔的,要么用肩章,要么用领章,同时或可以配以襟章,但绝对不可以像《亮剑》中的鬼子那样既用肩章又用领章。这穿帮穿得太太了。

另外,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军刀是不一样的。

日本鬼子的刀文化,源自中国,但青出于蓝胜于蓝,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所以要想说得很清楚,怕是用十倍的篇幅也难尽其详,因为是专门针对影视中的谬误说事儿,就只能粗线条地说一说大致的外观而己。

侵华日军自“九一八”后,依先后有以下几种军刀:

一是一九式军刀。该刀于1886年研制成功并配发部队,供军官使用。因这年是明治十九年,故称一九式军刀。该刀的样式系仿西方军队,刀身较窄,单手握持,有字形护手,身份象征和礼仪的作用更大些,实战效果不及日本武士刀。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该刀在后期又有改进,即将刀的握柄加长,供双手握持,以满足鬼子使用武士刀的传统。但这种改进型并不普遍,仅在部分高级军官中进行,更广大的初级军官则仍然使用那种单手握持的原型。不论是一九式的常规型,还是后期少数的改进型,在“九一八”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在中国的战场上都有使用,并非影视中表现的不论什么时期鬼子手中都总是清一色太刀式样的军刀。在1934年九四式军刀诞生之前,鬼子军官中的多数,使用的是这种西洋式军刀,使用传统太刀式样军刀的反而只是少数。

二是三二式军刀。该刀于1899年研制并配发部队,这年是日本明治三十二年,故称作三三式军刀三二式军刀是专门为士官打造的军刀。该刀的样式同样是仿西方的,也是单手握持,带字形护手。根据适用的兵种的不同,又分甲乙两型,甲型稍长,约1000毫米,供骑兵使用,乙型比甲型短60毫米左右,本来是专门为辅重兵设计,但实际上步兵、宪兵等也在使用。这刀从十九世纪末到抗战结束,其中的甲型一直是鬼子骑兵的标准配备。乙型后来被九五式军刀取代,所以不如甲型装备的那么持久,但在后来的九五式士官军刀诞生之前,却是鬼子士宫的普遍配备。日本鬼子的士官并不像军官那样配枪配刀都是自己花钱购买,而是由部队统一配发,困而其普及程度相当高。也就是说,在入侵中国后一直到1935年之前,日本鬼子的士官是普遍使用该型军刀的。少数士官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甚至在后来的九五式士官军刀装备部队后,也仍然在使用,一直到战败为止。因为鬼子骑兵使用三二式甲型军刀的时间长,范图广,所以该型军刀也被称作马刀。三二式军刀在我国的影响较大,以至于解放后,我军的六五式骑兵刀,也基本是仿自该刀的。

三是九四式军刀。由于仿自西洋的一九式军刀不符合日本双手握持以劈砍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民族传统,到1934年,一款以日本传统太刀为基型打造的军刀问世了,这年是日本皇纪2594年,故称九四式军刀。这是一款专门为军官打制的军刀,就是影视中比较常见的那种手柄很长供双手握持的军刀。这刀的特点,从远是它的挂刀用的挂环有两个。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即九四式军刀两个挂环中的第二个,是可以取下的,而实际应用中也的确有鬼子是将这第二个环取下的,所以单从挂环上区分九四式和九八式,也不一定准确。而一且没有这个区别,要想从影视中区分九四式和九八式,还真的不太容易。至于外装上的许多细节,不是特写镜头是不好分辨的。

四是九五式军刀。这是专门为士官定制的一款军刀,用以取代三二式军刀。于1935年制成。该刀与军官用军刀不同,是机制刀,由工厂统一用机器生产,而非军官用刀那样由手工打制,但刀的质量并不差分毫,异常锋利。由于是机制,为节省材料和工艺,其与九四式、九八式等军官军刀相比在装饰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九四式、九八式等军官军刀,其刀柄是以珠粒细密既防滑又好看的鲸鱼皮包裹,并用丝带编花缠绕,纯手工制作,九五式士官军刀则是由工厂用金属统一压制成型的。由于日本资源的匮乏,和应付扩大了的战争导致的金属材料的越来越紧缺,该刀的刀柄前后又有不同,起初是用铜制,后来铜紧缺了,便改用铝制,后来铝也紧缺了,干脆用木制。远看上去,九五军刀的刀柄的纹饰与军官用军刀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远没那么贵重,也不漂亮。

该刀还有一处比较容易与军官军刀区分开来的地方,即它的刀身上开有血槽,而不论前后各型军官军刀均无血槽。

由于士官军刀不是个人购买,而是由官方统一配给,所以该型军刀和三二式军刀也都被称作“官给刀”。九五式军刀被配发到部队后,除少数士官因个人爱好的原因仍然使用早先的三二型军刀外,绝大多数的骑兵除外的鬼子士官使用的都是这一型军刀。由于士宫的数量比同样配备军刀的军官更多,而且他们往往是带头神锋的兵头将尾,因而九五军刀也是日本鬼子杀害我们同胞最多的军刀,是一款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军刀。

五是九八式军刀这是继九四式军官军刀后的一款军刀,于1938年定型,这年是日本纪元2098年,故称九八式军刀。与它的前款九四式军刀相比,要细说自然有很多的不同,若从影视上粗看,其能够区分的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挂刀用的吊环,已经不再是两个,而变成了一个。其他的细节,如果不是特写镜头,对于非军刀收藏爱好者而言,则不易区分。

九八式军刀还有一种变形,即搭乘员军刀。该刀主要供在坦克、战车等狭小空间内机动和作战的军官打造的,为方便携带,故这些军刀比原型刀略短。日本的军刀是有标准的尺寸的,他们叫作“定寸”,一般的九四式、九八式军刀,其定寸都是1000毫米略长,而搭乘员军刀,佐宫军刀全长仅805毫米,尉官军刀全长仅715毫米其他与九八式原形无异。

六是三式军刀。这又是继九八式军刀的又一款军官用刀,于公元1943年、日本皇纪2603年制成此时的日本,己经距战败不远,资源更紧缺,也顾不上美观了,因而该刀取消了许多用作装饰的东西。不过这些简化了的部位,与前期的九八式相比,多是细枝末节,从影视上看,如果不是特写镜头,则不易区分。

但如果稍稍留意,还是能够看出,九四式、九八式军刀的刀鞠下端距尾部一手多长的部位,有一处纯粹装饰用的制成一定形状的金属环镶套在精上,他们称作“黄金”,三式军刀则没有这个东西;再细看的话,还能看出,三式军刀的刀柄的装饰与九八式是有些许不同的。九八式采用的是他们称作“捻0卷”的式样,二式采用的则是被称作“一贯誉”的方式:再看细一点又能看出,九四式、九八式军刀的握柄尾部有一个用于拴系刀绪的挂环,他们称作“猿手”,三式军刀取消了这个挂环,刀绪直接系在握柄尾部预留的一个孔中。三式军刀还有一处与九八式最大的实用性改进,由于九八式军刀用于固定刀柄的销钉只有一个,致使刀柄偶有脱落现象,三式军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销钉(他们叫目钉),以使刀柄与刀身结合得更加牢固。不过这一区别很不容易分辨。当然该刀与九八式还有许多细节的不同,不过这样的区别是针对收藏爱好者而言的,一般的观众不容易看出来,因而不再赘述。该型军刀主要使用于东南亚战场,中国大陆出现的并不多。

日本鬼子陆军的军刀,基本上就是这么几种。由于日本鬼子军官的军刀系自购,所以只要是己经有过的军刀,不管是否被取代己经退出现役,都可能会有少数军官仍然在使用,但寅吃卵粮则是不可以的。

鬼子的军刀,从形制上,只区分为军官与士宫的不同,将、佐、尉宫则并没有区分,也就是说,一个少尉的用刀,可能与一个大将的用刀没什么两样。但刀本身虽然不能区分将佐尉宫,刀绪上却有严格的不同。

刀绪,按我们中国人的叫法应该就是刀穗,和宝剑的剑穗是同样的东西,仅仅用于装饰,并没有实际用处。但日本鬼子军刀上的刀绪,却还有区分不同阶级的作用,也就是说,将佐尉官与士官的军刀刀绪都是不同的。军官的刀绪用丝绢编织而成将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其间有用金丝线呈型装饰的纹饰,穗子部分为金色绢丝;佐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红色,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红色混合绢丝;尉官刀绪的带子部分,外侧为茶色,里侧为纯青色,亦无金丝线装饰,穗子部分为茶色与钳青色混合绢丝。

士官的军刀本来就与军官的军刀不同,有无刀绪的区分也可以辨识,但它仍然也有刀绪,不过士官军刀的刀绪与军官的有很大不同,它不是用丝绢编织的,而是用牛皮绳编织而成的。

既然军刀的刀绪有表现阶级的作用,那么什么阶级的军官(士官)就必须严格按照阶级的区分佩戴刀绪,就像上校不能佩戴上士的军衔、上等兵不能佩戴少将的军衔一样。眼下许多影视中的鬼子军刀上,随便挂一个说不上来的东西,或干脆就什么也不挂,这与日本鬼子当年的真实情况显然是极不相符的:而像《我的兄弟象顺溜》中那样,身为大佐阶级的联队长竟然挥舞着一把士官佩用的九五军刀,这对于历来看中军刀的阶级与身份象征的鬼子军官来说,就更是大大的穿帮了。

同类推荐
  • 战烟云

    战烟云

    战国乱世,诸子百家,万教林立。以儒教、道教、墨教、法教四教为四尊。阴阳,杂,农,小说,名,兵,纵横等教派亦有争霸天下之势。主人公岳云峰生于乱世,以逐敌万里耀中华为己任,经历坎坷,绝代佳人,红颜白发,英雄无敌,白马银枪,凶兽横行,天涯亡命。多重矛盾重叠,爱恨情仇交织,一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修仙画卷。
  • 极品兵王召唤系统

    极品兵王召唤系统

    菜鸟雇佣兵在将死之际,突然获得兵王召唤系统。任你再厉害,我有系统在手,不论是真实世界,还是电影游戏,只要是兵王都可以被我召唤。
  • 代号“龙舌草”

    代号“龙舌草”

    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不投降,但天皇已知无力回天,便发出密令:对即将回国的日本官兵进行大清洗,大日本帝国需要是忠诚的卫士不是卖国者。凡是在二战期间为他国传递情报者,一律绞杀。我党在截获了日军即将绞杀所谓的“内奸”的情报后,立即着手组建了一支以代号“龙舌草”为中心的特别行动小组。谍影重重中,危机四伏,雌雄难辩,孰敌孰友?
  • 狼之佣兵

    狼之佣兵

    我们生于战火,行走于废墟,我们前进,进攻,我们从不后退,我们锋芒毕露;战斗,征服,我们带来胜利,敌人必将毁灭。当美国不再需要我们,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一个平凡的大二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多年前覆灭的佣兵界做头把交椅的雇佣军组织,并有幸成为该组织成立来的第二名中国人成员。从菜鸟一步步走向。。。。。。读者群:593870934
  •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宋真宗君臣篇(长篇小说)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从即将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历程即受到一连串挑战:宋时契丹百万铁骑厉兵秣马南侵.小说展现双方制订战略战术的筹谋,后勤保障的施行,攻城略地的生死肉搏,金鼓连天、短兵相接的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边防,间谍战、新式武器给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军万马造成阻遏.在西北,党项部族越来越强大,如何在战斗与和平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把握机会?已经式微的吐蕃重又日渐堀起,如何加以制衡?小说展现宋朝君臣努力做到炉火纯青的平衡术..连年征战将宋朝的经济拖垮,经济上入不敷出,而发展骑兵,巩固国防,需要巨额经费.小说描述宋真宗如何挣得到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巨额财富.小说展现了宋朝茶马古道的开辟,沿海港口的设立,丝绸及粮食、茶叶、瓷器等商品生产的细致过程.小说以重墨描绘汴京、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四川、江西、广东、浙江、辽国等地区的地形地貌,风俗人情,当时各行业的繁荣程度.文笔细腻似乎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小说是一卷宋时历史的小百科全书,力图让读者领会做事和做人的窍诀.
热门推荐
  • 生如夏花之阳暖

    生如夏花之阳暖

    爱,是否充满诱惑,爱,是否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想象,爱上一个人,我们都没有错,只是错的地方是。我想牵着你的手,陪你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放手,因为你说过,你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走,所以我想连你以后的路也陪你一起走,好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转角撞上伪天使

    转角撞上伪天使

    他拉着她的手,脸上涌现着满足就这样牵着她的手一辈子就很幸福,他以后绝不会放开她的手永远有多远,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永远真的存在,就让我爱你,在永远的每一天如果永远不存在,就让时间停下来,在我爱上你的瞬间
  • 左宗棠家训

    左宗棠家训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应注重家庭的道德教诲。晚清名臣家训系列丛书,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关于“家训”的内容摘录出来,并运用他们本人修身、齐家、求学、处世、交友等具体事例,将他们教导兄弟子侄成长的高妙策略,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 不思议玖玖

    不思议玖玖

    玖儿从小身怀异能而被很多心怀不轨的人们惦记在心,她的父母一直带着她过隐居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真相不得不浮出睡眠,妙龄少女才开始了她真正的人生。而当这身怀异能的少女遇到自己的爱情又会何去何从?
  • 命运之时空的掌管者

    命运之时空的掌管者

    穿越不同的世界,掌控所以人的命运,却独独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斗罗大陆“小三,这是我的七滴眼泪!”风雪流泪。绝世唐们“二霍,你们两个会在一起的!”迪莫笑着。
  • 炎帝与民族复兴

    炎帝与民族复兴

    本书是2005年在宝鸡召开“炎帝与汉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集,论文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多层面、多角度地对炎帝与宝鸡、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姜炎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姜炎文化与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登金陵

    登金陵

    睁开眼的两束绿光凸显在黑夜里,本能的惊恐与瑟缩让我无所适从,没有一丝排斥,待到天明,匍匐在我周围的是狼!从襁褓陪伴我长大的狼,为什么我是命中注定的狼女?我与狼臣一起成长,我以为这就是我的全部,直到深山里的少年出现在我的世界,我逐渐过上了人类的生活,分离的痛苦,不知情的阴谋,苦苦的等待......六年后相见,不小心进入了金陵之都,金陵的繁华栉次鳞比,王公贵族林立,东禹王朝暗中的势力蠢蠢欲动,政治权利反复无常,逐渐在人类的正常世界开始立足后,遇到他的第一眼,她就认出了他......天下大乱,前朝旧恨引发的战争,只是为了一句承诺:我许你一生,山河在我手中之日,便是我迎娶你之时,谁是我的他......
  • 象山语要

    象山语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