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前666年楚国大举攻郑,被郑人的空城计迷惑,滞留于郑城之外,后见北方诸侯前来援救郑国,生怕稍有闪失,于是乘天黑秘密逃遁。而郑人不知楚军已遁的情况,心中也很恐惧,着手撤退到一个叫“桐丘”的地方以避楚兵之锋。这时,情报人员前来报告说:“城外楚兵的营帐上落下了乌鸦。”郑人据此断定楚人留下空营逃遁,因而也就停止了撤退,后来知道城外果是空营。
飞鸟的生活特点是恐惧噪扰,受惊即飞,它们落栖于军营帐篷,一般总是受到营中兵士的惊扰,不是旋落即飞,就是翔而不落,只有营帐空虚无人时,飞鸟才会落栖于上。郑人根据飞鸟的这一生活特性,当听到营帐上有乌鸦的情报时,自然推断出营帐中空虚无人。实际上,这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当然,郑人识辨楚军空营的高明之处绝不在于仅仅进行了一次形式正确的逻辑推理,更重要的在于他们能善于捕捉看似无关的微小信息,将其与平时对飞鸟生活习性的观察结论进行结合对比,以之服务于自己的军事实践活动。将飞鸟的活动与人类战争活动联系起来,并使其为战争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是郑人在这里表现出来的极为聪明之处。
此事过后百余年,军事理论家孙武将郑人凭鸟辨空营的这类体现人类智慧的活动加以概括,凝炼成著名的察敌三十余法之一:“鸟集者,虚也。”(《孙子兵法·行军篇》)载入他流传千古的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