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帮助郑国立了国君,实际上也就控制了郑国。之后,他又接连出兵周围的几个小国,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结果使各国百姓受尽战乱之苦。对国内百姓,他也是又残暴又凶狠,所以非常不得人心,连他的两个兄弟都被逼得逃到别的国家避难去了。齐襄公没有儿子,只有这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纠就躲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因母亲是莒国人,就躲到了莒国。两个公子各有一位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都是当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俩一起做买卖,一起当兵打仗,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比亲兄弟还要好。所以后人往往用“管鲍之交”来形容好朋友。
齐襄公为人不好,对手下人不是打就是骂,也不关心百姓疾苦,所以在他的两个兄弟出走后不久,即被手下的两个大臣杀死了。齐国另外又立了一个国君。没几天,新君又被杀死。大臣们决定还是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回来做国君,究竟让谁回来呢?有的人主张请公子纠回来,因为他是哥哥;有的人主张请公子小白回来,因为他有才干,本领大。结果意见不统一,争论的双方便各自派人分别到鲁国和莒国去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消息后,当然马上起程回齐国。他们很清楚,谁先回到齐国谁就可以做国君。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师傅,非常愿意公子纠回国做国君。他想,公子小白在莒国,离齐国近,万一他先回去做了国君,事情就麻烦了。于是,他就先带一队人马,去追赶公子小白的车马,想拦住他。而公子小白也怕公子纠先回去,所以急急忙忙赶路,一路上几乎都不休息,走得很快。管仲和他带的士兵快马加鞭,跑得大汗淋漓,赶了几十里路,总算追上了。他也顾不得看别的,只找公子小白。一看,公子小白正坐在车里,管仲便走上前去,一边行礼,一边问:“这么久没见公子了,公子好吗?公子要到哪儿去呀?”公子小白一看是管仲,感到很吃惊,就说:“我要回去办丧事。”管仲却说:“有您哥哥公子纠回去办,您就不必这样急急忙忙地往回赶了。”鲍叔牙虽然是管仲的好朋友,可这时他为了自己的主人,就很不高兴地对管仲说:“管仲,各人有各人的事,你管得着吗?”管仲还要说什么,一看旁边的士兵都凶狠地瞪着他,好像要与他打仗似的,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他一边往后退,一边拿出了箭,瞄准坐在车中的公子小白,“嗖”的一声射过去了。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中。鲍叔牙和士兵们赶紧去救,一看公子小白已经直挺挺地躺在车上,昏迷不醒了,便全哭了起来。管仲一听那边的哭声,心里暗自高兴,赶紧趁着混乱带着自己的人马返回鲁国。一边走一边想:这回好了,公子小白死了,公子纠的君位也就坐稳了。回到鲁国以后,他先与鲁庄公、公子纠庆贺了一番,然后他们一起带着人马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了。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死。虽然管仲箭法高强,百发百中,可他射向公子小白的那一箭,正巧射在小白的衣带钩上,并没有射到小白身上。小白怕管仲再来一箭,那可就真的没命了,他赶紧大叫一声,躺倒在车上,还咬破舌头,吐几口血,假装已被射死。这不仅骗过了管仲,连鲍叔牙和他的随从也被骗过了。等管仲和他的兵士们走了以后,他才坐了起来。鲍叔牙一面称赞公子小白有计谋,一面更加小心地安排公子小白换上了兵士的衣服,坐在有篷的车上,急急忙忙向齐国赶路。不几天,就到了齐国都城。这时,鲁庄公和公子纠及管仲还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呢!
齐国的大臣们一直在等公子纠回来,立他为国君。见公子小白先赶回来了,就有人反对说:“公子纠大,按道理应该立公子纠。”还有人说:“已经派人去接公子纠了,现在如果立了公子小白,公子纠回来了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我们齐国连着闹了两回内乱,两个国君被杀,现在一直也没安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选一位有能耐的人当国君,齐国才能安定下来。”他又列举了公子小白的许多优点,说他定能做最好的国君,并且还说:“鲁国送公子纠回国做国君,将来必定会让齐国报答他,以后齐国就得听鲁国的了,那怎么能行啊?”大臣们听了鲍叔牙的话,都认为有道理,就于公元前685年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鲁庄公、管仲他们过了好几天才慢吞吞地来到齐国都城。一听说公子小白没被射死,还被立为国君,公子纠等人气坏了,马上发兵向齐国进攻。齐国当即应战,结果鲁国军队打了败仗。鲁国的大将差点儿战死,土地还被齐国占了一大片。
鲁庄公刚刚气急败坏地回国,齐国又跟着打过来了,要求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才不打鲁国,才与鲁国交好。鲁庄公一看大兵压境,齐国这样强硬,没有办法,只好逼死了公子纠,把管仲抓了起来。
鲁国有个非常有计谋的人名叫施伯,他对鲁庄公说:“管仲本领太大了,如果把他放回齐国,齐国重用了他,对我们可不利呵!不能让他活着回去。”可是齐国来要管仲的使臣却说:“管仲用箭射过我们国君,我们国君对他恨之入骨,非得亲手杀了他才解恨,请您把他交给我们吧。”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连同公子纠的头一同交给了齐国的使臣。
管仲刚踏上齐国的土地,鲍叔牙早就在等着他了,马上把他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然后去找齐桓公推荐管仲。
齐桓公一听鲍叔牙向他推荐的是管仲,气就不打一处来,说道:“让我重用管仲?他射我那一箭的仇我还没报呢!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才解恨,怎么还能重用他?”
鲍叔牙见齐桓公这样生气,知道他一时转不过弯来,就耐心地劝说道:“主公一向贤明大度,应该想到管仲当时心里只有公子纠,他用箭射您也只是为了公子纠。现在您用了他,他当然就只能想着您了。再说您想要富国强兵,称霸中原,没有管仲这样有才能和本领的人帮助您是不行的。”齐桓公说:“我早想好了,在我的大臣中,你是最忠心、最能干的了,我要拜你为相国,你一定能帮我富国强兵,把齐国治理好。”鲍叔牙劝他说:“主公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如果您只想治理好一个齐国,那有我协助您也就够了。如果您想称霸,那就非管仲不可。管仲才是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您如果重用了他,他一定能帮助您治国平天下。”齐桓公见鲍叔牙这样看重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
再说管仲,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自己辅佐公子纠没有成功,现在再去侍奉公子纠的仇人,于心不忍。鲍叔牙便耐心地劝导地说:“我们忠于的应当是自己的国家。这样,当然也就要忠于代表齐国的国君,而不是忠于哪一个人。你有治国平天下的本领,理当为国出力,为民造福。这样做,归根结底,也是为了齐国的利益呵!”听了鲍叔牙的话,管仲再也不说什么了。
终于,齐桓公与管仲见面了。齐桓公开始还挺冷淡,心想: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本领。可是几次谈话之后,齐桓公发理管仲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禁大为佩服,便放下架子,虚心向管仲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说得头头是道,两人也越谈越投机。不几天,齐桓公就拜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要死,大骂上了齐国的当,后悔不该不听施伯的话,当初就把管仲杀了。可后悔也晚了,只好整顿军队,准备找机会攻打齐国,出出这口气。
齐桓公听说鲁国操练兵马,要打齐国,心想:正好我要找机会露一手,好树立一下在国内的威信。于是,便准备先出兵攻打鲁国。
管仲听说齐桓公要出兵打仗,赶忙来劝阻。他对桓公说:“主公才即位,本国还没安定,兵力也还不强,怎么能对外用兵呢?”齐桓公不听,说:“我的主意已经定了,你不用再说了。你不同意我用兵打仗。我就拜鲍叔牙为大将,不用你为将了。”管仲还是苦苦劝阻,并说:“主公不听我的话,会打败仗的。”齐桓公正在兴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就这样,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由鲍叔牙为将开始攻打鲁国。大兵出发以后,一路上打了几个小胜仗。齐桓公更加骄傲了,认为鲁国不难打,命令军队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鲁国的长勺。
鲁庄公又气又急,立即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们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只有大夫施伯上前对鲁庄公说:“主公不要着急,我推荐一个人,请他带兵打齐国,准能打胜。”鲁庄公一听,就着急地催问施伯:“谁呀?还不赶快把他找来?”施伯说:“这个人姓曹名刿(ɡuì),是我的朋友,很有本领。对这样有本领的人,不能随便去叫他来,得真心实意地去请他才行。请来后还要让他领兵打仗,那样才能发挥他的才能。”鲁庄公马上派施伯去请曹刿。
曹刿读过许多书,懂得很多知识,也很有谋略,文武双全。但他是一个平民百姓,家里穷,虽然想为国家出力,但总是找不到机会。朝廷整个都被达官贵人们控制着,所以他很失望。这次施伯来请他,他就装着不关心的样子说:“国家的大事,有你们做大官的、吃大鱼大肉的人去管,哪里用得着跟我们这些吃野菜的小百姓商量呢?”施伯知道曹刿说的不是真心话,就说:“好兄弟,现在大敌当前,国家要紧,百姓的性命要紧。你就别再这样说了,还是出来为百姓们想想办法吧。”曹刿见施伯这样恳切,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跟着施伯来见鲁庄公。
鲁庄公见曹刿来了,便问:“齐国那样强大,我们能打败齐国吗?”曹刿说:“只要全国上下一条心,就能打退敌人。至于到底怎样打,那可说不定。战场上千变万化,指挥打仗要看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才行。”庄会认为曹刿的话很有道理,就拜他为大将,和他一起领兵去长勺抵抗齐军。
他们到了长勺,就扎下营寨,摆下战阵,远远地对着齐国的兵营。
鲍叔牙上次打败了鲁国军队,这次也很有把握。他看见远处鲁国军队摆好了阵势,却不进攻,以为他们不敢,就命令士兵打鼓,发起冲锋,要来个先发制人。士兵们听见鼓响,就大声呐喊着向鲁国阵地冲来。
鲁庄公听见对面鼓声震天响,齐军也冲过来了,就着急地也要叫士兵擂鼓出击。曹刿赶快拉住他说:“不要着急。齐军现在正在兴头上,我们不能和他们硬拼,先等等。”鲁庄公因为已拜曹刿为大将,也就只好听他指挥了。曹刿下令让将士们只管守住阵脚,不许喊,更不许出阵。
这时齐军已像潮水般地冲过来,但曹军阵势纹丝不动。齐军冲不动,更打不进去,只好退回去了。过了一会儿,鲍叔牙又命令士兵打鼓,再次发起冲锋。可是鲁军仍然不动,一个人也不出来,齐军只好又退回去了。鲍叔牙一看,接连冲了两次,鲁军都不应战,以为鲁军真的是害怕齐军,就对士兵们说:“鲁军一定是连续吃败仗,吓破了胆,不敢出来与我们作战。我们再冲一次,不管他们出来不出来,一直冲进去,定能把他们冲垮!”接着就命令士兵打第三遍鼓。
齐军士兵接连冲了两次,早已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听见又打冲锋鼓,只好强打精神,拖着长矛,扛着刀枪,无精打采地冲过去。他们认为鲁军仍会像前两次那样不动,没想到鲁军阵中此时鼓声大作,将士们“哗”的一下子都冲了出来,如猛虎下山一般。疲惫不堪的齐军士兵哪里抵挡得住?一下子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四散而逃了。
看见齐军士兵拼命逃窜,鲁庄公就要追上去,曹刿拉住说:“慢着,让我看看。”他跳下车来,仔细查看了地上车轮的印子,又跳上车去,细细看了看前方,才发命令说:“快追!”鲁军一直追了三十里地,缴获了齐军许多兵器和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