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一应该不断地自我更新,二应该不断地创新!
一个民族怎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一是应该不断地自我更新,二是应该不断地创新!
中华民族的祖先特别重视更新与创新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商汤刻在洗脸盘子上的格言。汤是商朝开国贤君,他在每天早上洗脸的时候提醒自己,天天要洗掉身上陈旧的东西,天天要更新自己。这句话被孔子引入了《礼记·大学》,作为教与学的格言。
一、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周易》时代的中华民族,对天地之德有这样的认识:天地养育万物、富有万物而不霸占万物,这是天地之大业;天地造化万物,日新日新又日新从不止步,这是天地之大德。人德应该效仿天地之德,一应该创造财富而不独占财富,二应该日日更新自己。
日新,一是自我更新,二是积极创新;前者是从外部汲取知识,后者是从内到外发挥作用。
二、新人、新书、新事与新工具
日新的领域非常广泛,第一是做新人,第二是写新书,第三是做新事与发明新工具。
1.新人
新人之新,新在道德上、新在精神上。《周易·说卦》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之道,源于自然。向天学习,有“自强不息”之论;向地学习,有“厚德载物”之论;向天地、日月学习,有“三无私”之精神——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向春夏秋冬学习,有“四时之序”——寒往暑来,暑往寒来,有严格的次序性、规律性。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例如,在成功与胜利面前,要懂得“居安思危”的哲理;在权威与困难面前,要有“独立不惧”之精神;在财富面前,应该知道“富以其邻”的道理;在高位之上,应该有“如履虎尾,如临春冰”的忧患意识。
《周易》六十四卦,象征启蒙的《蒙》卦的位置,位于象征饮食之需的《需》前面,这说明《周易》非常重视启蒙的作用。启蒙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变成文明之新人。只有物质欲望的人和禽兽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做人必须讲道德、讲礼仪。
2.新书
中华民族的祖先特别重视文化的创造。没有文字创造文字,没有书契创造书契。
伏羲氏创造了八卦,八个极其简单的图画却归纳了宇宙间极其复杂的问题。天地万物的演化与发展,就是用这八个抽象符号来表达的。
以神农氏的名义创造了《本草经》,以黄帝的名义创造了《内经》,尧留下了《历法》。岁月证明,中华民族祖先创造出的经典是人类文化中的大宝库。
3.新事与新工具
你研究渔业生产,我研究农业生产;你研究物资流通,我研究交通运输;在《周易》中每一位“王天下”的领导者所干的事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干事,并不是简单的“出大力,流大汗”,而是创造出加快干事效率的新工具——为打鱼发明渔网,为耕地发明耒耜,为交通发明车马、舟楫,为防止敌人侵略发明弧矢……
三、日新的文化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诗句。
“时乃日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作新民”,这些都是《尚书》中的格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中的第一句话。亲者,新也。教学者与学习者一是开发自己的德行,二是用道德刷新人民的精神面貌。
真正的中华文化特别重视一个“新”字,“新”文化孕育出一个文明而强大的中华民族,后来,“新”的文化、“新”的精神,被皇帝们丢掉了;再后来,提倡“维新”的六君子被慈禧太后砍了头。一个民族失去了一个“新”字,割地赔款就成了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