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针对一个问题,在数理化中可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在社会科学中会有截然不同的多种答案。不同的信仰者,往往会因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争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不同的信仰者竟然在一个问题上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蒸汽机、纺织机出现之后,声光电化出现之后,18、19两个世纪的理论家、思想家们都认为科学技术会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会给人类带来一个美好的天堂。两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所面临的不是纯洁而美好的天堂,而是一个被严重污染的环境:被污染的天空、被污染的土地、被污染的江河、被污染的蔬菜,还有那疯牛的牛肉以及含“二恶英”的鸡蛋。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生产,科学技术也可以危害自然。科学技术可以推动文明的进步,也可以带来野蛮的毁灭。
“点缀枝叶而毁坏了根本”。痛定思痛,不同立场、不同信仰的人们终于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人类的发展,科学的创新,物质的生产,绝对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应该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二、征服自然的“天人两分”
哲理指导实践,实践中的错误折射出哲理上的谬误。污染是实践中的错误,哲理上的错误错在何处呢?错在“天人两分”上。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两分的关系:人为主体,自然为客体。自然对于人来说是“客体化”或“对象化”的东西。主体为主,主体可以征服客体。在“天人两分”哲理的指导下,对自然开发研究的所有活动都是合理的。人们只强调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实现自我,而完全无视无语的自然。自然无语但并不意味着软弱。无理的开发、无序的利用,大自然会一一予以报复:污染之水代替了纯洁甘甜之水,污染之空气代替了新鲜空气……大自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这样一个公式:作用力=反作用力。人类对自然施加了多少野蛮的技术,自然对人类就会结算出多少野蛮的恶果。
三、崇尚自然的“天人合一”
“当人们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们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诙谐话。
树还没有被砍完,文明当然也没有结束,但文明进步的负面效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安全。时至今日,要纠正200年来的错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更优秀的能够取代“天人两分”的哲学。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华先贤所创造的“天人合一”哲学又重新受到了全球的重视。
“天人合一”的哲学源于先天八卦。从伏羲氏画下代表天地人的三爻起,优秀的中华文化就把天地人融合为“一而三,三而一”的、密不可分的合和关系。三爻所组成的八卦内涵深邃,但最基本的道理就是热爱自然的两条道理:一、人为天地之心,天地为人之父母。二、天地之间的万物与人同源而生,人为万物之灵,人可以利用万物也应该善待万物。
以敬重父母的心态去敬重自然之天地,以热爱兄弟姊妹的心态去对待万物,这就是源头的中华文化,这就是早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与否,不在于一时的喧嚣,关键在于能否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检验。
人文哲理与科学技术相较,不能不处于至上的地位。换句话说,每一项科技成果之上都应该有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原子弹爆炸是科学,“该不该”爆炸是哲学。克隆人是科学,“该不该”克隆是哲学。每一项科学试验面前都有一个“该不该”的思考,而“该不该”的基本判断则在“天人合一”与“天人两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