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3600000007

第7章 缅怀与思考

朱增泉

特里尔是马克思的故乡,位于德国西南部,靠近卢森堡边境,是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无论世事怎样风云变幻,沧桑变迁,马克思都是一座耸立的高峰,永远值得这座小城引以为豪。

我们决定到特里尔去看看,并计划在那里住一个晚上。毕竟,马克思对世界,对中国,对我们这些人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影响太大了,太深了。我们无法回避马克思。但眼下,有的文章列举德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哲学家,却偏偏不提马克思。这不是遗忘,不是疏忽,是有意回避。其实这是一种狭隘,一种小家子气,大可不必的。相比之下,反倒是德国人对待马克思的态度更为客观些。据说,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被保护得很好,并附设有马克思研究中心,仍有人在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学说。

我们是乘坐旅行车经荷兰进入德国境内的,车子沿着莱茵河河谷由北向南,溯河而上,途经杜塞尔多夫、科隆、波恩、科布伦茨等城市;又从科布伦茨拐向西南,进入莱茵河支流摩泽尔河河谷,依然是溯河而上,前往特里尔。

大凡杰出人物的产生,除了他们超常的主观因素外,都离不开历史传统的熏陶,文化土壤的培植,思想养料的滋养。在这两条河谷中行进,两边山上时不时掠过一座座山顶古堡。沿途的城镇和乡村,随处可见高高耸立的教堂尖顶。基督教文明在这里兴起很早。在科隆,我们下车看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据说它的尖顶是全欧洲教堂中最高的,象征着莱茵河流域自古拥有文化上的优势。我们要去的特里尔,曾是罗马帝国“四帝共治”时期的四首府之一,据说特里尔城内至今仍保留有伊格尔圆柱、公共浴池、皇宫、教堂等古罗马时代的建筑遗迹,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之,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都在这两条河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近代,莱茵河流域交通发达,商业和工业发展也很早,资本主义文明发育完备。脚下土层深厚,方可长参天大树。这两条河谷,真可谓人杰地灵,杜塞尔多夫诞生了海涅,波恩诞生了贝多芬,特里尔诞生了马克思,堪称伟人之谷。

莱茵河与摩泽尔河,二脉相通,水宽浪平,河道里有一艘艘巨大的白色游轮在航行。在莱茵河河岸的一个低平处,紧靠着森林,停着一片旅行房车,每辆车内均有卧室、小厨房、卫生间。大多是德国本国和周边各国的老年夫妇们,开着这些自备的或租来的房车,出来休闲,在野外聚集成一个临时营地,支起卫星天线,小住十天半月,晒晒太阳,尽情享受林间河旁的清新空气,然后轻轻松松各自回家。我们在途中就遇到这样一个车队,老人们正在一个高速公路休息点停车吃午饭。摩泽尔河河谷,是德国的葡萄酒之乡,两岸满沟满坡的葡萄园收拾得井井有条,正在吐蕊挂果。我们的车子一直沿河而行,不止一次遇见这样的景象:河里有男女在游泳戏水,旁边就有白天鹅和水鸟在悠闲浮游。

我脑子里于是闪出一个问题:马克思年轻的时候,他的家乡也是这样一副宜人景象吗?不可能,我想。那时资本主义尚未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假如,当年这里的人们都生活得像今天这样富足,安逸,马克思很可能已转向别的研究领域,成为其他学科的杰出学者,从另一条途径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他的重大贡献。不,当年的情况不可能是这样。十九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是少数人的天堂,多数人的地狱。因而才迫使马克思要以毕生精力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才使“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不去,才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如此强烈地震撼了世界。总之,正是由于当年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严重弊端,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可是,今天的情况已经大变。今天的资本主义,同马克思在世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天的社会主义,也和马克思生前的设想有着很大不同。今天的人们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有了更宽的视野,更多的视角。今天人们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情愫,既不同于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也不同于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简单化的极“左”年代。今天已无法用一两句公式化、简单化的语言,概括人们对待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心态。

例如此刻,我心里就在想,我们今天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参观马克思故居呢?是瞻仰,是缅怀,是追问?抑或,这三种心情兼而有之?

我们到达特里尔已是黄昏。由于第二天一早就得按计划驱车赶路,所以进宾馆房间放下行李,便争分夺秒,立刻去参观马克思故居。结果,非常遗憾,我们还是来晚了,马克思故居已经闭馆,相隔两三个门面的马克思故居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已闭馆。透过研究中心铝合金大门上的茶色玻璃,只看到门厅内陈列着的一些马克思图片资料。我们只能在这条马路上来回徜徉,观察,问讯,拍照,努力捕获点滴印象和感受。

特里尔市内,大多是四五层小楼,白色和浅灰色构成了这座小城的明亮基调,然而屋顶均为深色。市容紧凑,整洁,严谨中有灵气,不像北欧城市那样老气横秋。街上行人从容不迫,神闲气定,服饰随意中略显矜持。马克思故居位于布吕肯大街10号,右邻是一家美容美发店,左邻是一家面包店,马路对面是一家音乐咖啡座。理发,面包,咖啡和音乐,这些都与这座小城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想来,在特里尔市民心目中,马克思只是他们的一位同乡、邻居,马克思主义也并不神秘,生活过得富足、安宁和舒适,这才是他们祖祖辈辈追求的永恒真理。

眼前的小市民生活氛围,却使我想到一个极大的问题:二十世纪后半期,“垂死的资本主义”何以“起死回生”?依我看,资本主义应该好好感澍马克思。他们从马克思主义中悟到了一个最最起码的道理:一个社会,应该让大家都能活下去。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药方,恰恰救活了“垂死的资本主义”。

想想吧,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中叶诞生之后,全世界无产者在苦斗中度过了十九世纪后半期。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大约花了五十年时间,才用自己的一整套革命理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训练成熟。二十世纪前半期,是马克思主义开花结果的五十年。国际共运风起云涌,红旗漫卷西风,资本主义阵地连连失守,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呼啦啦打出一个偌大阵营。这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是资本主义一连生了两场大病。其后,资本主义痛定思痛,开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去寻找疗救“垂死”的药方。他们用的是“反思法”:两个人面对面决斗,最能看清自己身上致命要害的往往是对手。故资本主义不惜借用马克思主义之剑,刮资本主义之骨,疗资本主义之疮。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是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少数人豪富,多数人赤贫,无产者一无所有,出卖劳动力,绝对贫困化,连生存都成问题。要活命,才革命啊。终于,资本主义在危机中惊醒了,被马克思的尖锐揭露惊醒了。于是,他们从社会主义制度中“借”去种种办法,移植到资本主义肌体上,千方百计缓解阶级对立。膏药丸散,外敷内服,经过五十年苦苦疗救,一来二去,终见成效。

如若不信,且听布热津斯基如何泄露天机,他道:“马克思主义寻求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它也有一些可取的、甚至是建设性的方面”,故“近几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将一些社会主义的做法“融于自己的体制之中”,“也制订并执行了社会福利、人员晋升机会均等、分级征税(为了克服分配不公)、给社会下层的人受教育的机会、向国民提供最低限度的免费医疗等多种福利计划”。他进一步提醒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今后必须更加关心国民的疾苦”。

善于向对手学习,从来是极重要的制胜法宝之一。二次大战后的五十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学习很有成效,而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学习得怎样呢?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早就有这一条:不继承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部成果,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可是,长期以来,为了表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不共戴天,早把这句话丢进了东洋大海。经过邓小平提醒之后,这些年才刚刚回过点神来。

马克思故居是一幢灰白色的三层小楼,大门是深棕色的单扇木门,做工精致,油漆得很好,有精美木纹。门旁墙上,钉有一块铜牌,最上面用德文刻着“卡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中间用德、英、中三种文字刻有每日开馆、闭馆时间;下面用德文刻着街道名称、门牌号码、文物保护标识。在临街两个窗户之间的墙壁上,镶有马克思浮雕头像。雕塑家巧妙地利用大理石的斜向纹理,将马克思头像雕刻成昂首迎风状,狂飙天降,风起云涌,独立前行,极具动感。这位雕塑家心目中的马克思,是真实的马克思,他没有把马克思“净化”成书斋中的马克思,忠实地记录下了马克思经历的时代风云。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这幢小楼内。后来家境中落,全家搬到本市另一条街道的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居住了十多年。再后来,马克思离家读书,革命,驱逐,流亡,漂泊终生,客死伦敦。据燕妮的回忆文章,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后,她陪伴着马克思和他们一个接一个来到世上的孩子们,先后在比利时、法国、英国过着穷困潦倒的流亡生活,遭受了说不尽的窘迫、无助和沮丧。由于付不起房租,一天早晨,旅店老板拒绝为他们全家开早饭,赶他们走。小女儿弗兰契斯卡病死了,因无钱为她买小棺材,小尸体停放在房间里束手无策,后来向另一位法国流亡者借到两个英镑,才渡过了难关。不久,马克思最宠爱的九岁儿子埃德加尔,也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燕妮远道去向亲戚借贷,却两手空空回到家里,孩子们伸开小手向她扑了过来……万般无奈之下,马克思曾两次回德国“弄钱”。第一次他回到了德国,却没有回特里尔,而是转道去了荷兰,去向舅舅借到了一些钱。第二次,他回到了故乡特里尔,来清理母亲的遗产,得到数目不大的一笔钱,回到伦敦,才使全家暂时摆脱了“债务和当铺等等的锁链”。从那次以后,马克思再没有回过家乡特里尔。想必,流亡中的马克思,对故乡的回忆是苦涩的。

贫困,可怕的贫困,可诅咒的贫困啊!马克思对贫困有切肤之痛,马克思是天下穷人的马克思,马克思一生在为天下穷人说话。可是很不幸,因贫穷而信奉马克思革命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人,恰恰是在这一点上,长期误读了马克思,曲解了马克思。长期将贫穷等同于革命,等同于进步,等同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那时候,越穷越光荣啊。

贫穷将社会主义拖入了困境。

不止是困境,是绝境。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是不是绝境?再不改革开放就“死路一条”是不是绝境?历尽磨难的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深刻反思,辛辛苦苦斗了几十年,终于大彻大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是革命的起因,革命的目的是富裕。此时再读马克思,懂了,马克思的本意,是要建立一个人人富裕的社会啊!于是,渐渐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悟透:脱贫致富。于是,邓小平大声疾呼: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凭这句话,把社会主义从“死路一条”的绝境中拉了回来。是致富政策救活了社会主义。

其实,邓小平也只说了前半句,还有后半句,他没有说,留着。后半句是什么,让后来者自己去领悟吧。也好借此考考后来者,以待后来者。后半句怎解?答:真正的社会主义,不只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而是要让人人都富起来。

当然,既要抓紧干,又要慢慢来。中国底子薄,人太多。吃不上饭会饿死,吃太急了也会呛死、噎死。邓小平最清楚,中国人好急,过去一急就“左”,现在一急就乱,一乱就有人想退回去,危险啊。不能变,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埋头干吧。

特里尔小城的夜晚是宁静的。当天夜里,我躺在宾馆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有一个问题萦绕不去,要向马克思当面请教。

朦朦胧胧,我看见马克思坐在书桌前,划着火柴,点燃烟斗,凝望前方,喷出一口浓烟。面对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世纪,假如马克思复活,他将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窗外,隐隐传来飒飒的风声。

2003年8月11日于北京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3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戴望舒作品集(4)》本书分为小小的死亡之歌、呜咽、关于迦尔西亚·洛尔迦等部分。
  • 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0年度诗歌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10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曾经栽下一棵树

    曾经栽下一棵树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10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96篇,共分为红尘了悟、抒情岁月、心动记忆、浮影萍踪四个部分,作品集中展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足迹,文笔清新自然,内容深刻隽永。透过平凡小事,参悟人生至理;记录心路历程,激扬火热人生。
  • 叶紫作品集

    叶紫作品集

    掉队以后,我们,一共是五个人,在这荒山中已经走了四个整天了。我们的心中,谁都怀着一种莫大的恐怖。本来,依我们的计划,每天应该多走三十里路,预料至多在这四天之内,一定要追上我们的部队的。但是,我们毕竟是打了折扣,四天过了还没有追上一半路程。彷徨,焦灼……各种各色的感慨的因子,一齐麇集在我们的心头。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热门推荐
  • 花香飘满院

    花香飘满院

    简介:寄宿在白马山庄的少年张青松尝尽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后,身怀绝技的他在现实面前学会了隐忍。在一次山庄巨变之后,他从此独闯江湖,寻觅双亲,一路闯魔窟,入绝地,为了心中的渴望,为了简简单单的全家团圆,一路闯下了传奇一般的威名,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神奇功法,从此修得不死不灭之身,跳出轮回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更多精彩内容,让我们携手《花香飘满院》一起共创不死不灭的绝世传说。
  • TYPHOON

    TYPH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行中前行的人

    平行中前行的人

    其实我们并不孤独。倘若你发现了你自己,你会做什么?是时光倒流还是时空错乱?是你自己还是另有他人?一切的不可思议从此展开序幕,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与神奇,相信你比我更了解!
  • 长梦游

    长梦游

    思凤七年,大魏帝垂垂老矣而膝下无子,不顾祖制,欲传位于嫡孙女天牧公主,朝堂分为两派,相互攻讦。西方魔族蠢蠢欲动,女神教迷踪再现,泰西遗族暗中谋划。外有浴血奋战之将士,内有见风使舵之弄臣;上有搅拨风云之谋士,下有桀骜不驯之游侠。来自柳城的车夫易飞卷入以诺书的争夺,闯入天下这场舞台。究竟是时代决定人的命运,还是英雄创造历史?
  • 刘家湾

    刘家湾

    人生就像是一部戏剧,诙谐幽默就是它的主要格调。人生也像是一场赌博,生死之间扣动心弦。让我们跟随主人公,一起去领略一番别样的人生。在那里,你会懂得很多很多......
  • 水结

    水结

    同样的路,不同的人来走,有没有可能走到不一样的结局去?答案,只有一个,可能性为零!无论选择了哪一条路,结局,只有一个,那么,这个结局,由谁走完?
  • 浪漫大学生活一一呵呵,你好

    浪漫大学生活一一呵呵,你好

    非洲战场上的杀神林峰在爷爷的逼迫下回到华夏大学......
  • 武道帝途

    武道帝途

    十万年前,统御天玄大陆,威震万古的中央帝朝,忽然发生了未知的动乱,一夜之间分崩离析。那一夜,惨烈的大战,将天玄大陆打的四分五裂,分为东洲、南疆、西土、北域、中州。那一夜,天地同哭。那一夜,血流成河。那一夜曾经的辉煌,自此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中。整个大陆也是步入了纷乱的年代,宗门林立、家族迭起。到处充满了厮杀与争斗。在这样的环境下,来自东洲的少年林夕,自微末中崛起,从杀戮中称王,一路征战,一路血,半是疯癫,半是狂!开启了一段独属于自己的主宰之路。
  • 此生若兰

    此生若兰

    这是一部女秘书为老板报仇的故事,(剧本式小说)。患有潜在抑制症的天才女秘书,为心爱的男人报复整个世界。“如果你不爱一个女人,千万也不要伤害她。因为女人往往会为了一个人,而报复整个世界。”——万跃置业董事长顾德胜“你再忍耐一下,我很快就会查出究竟是谁把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一定会让他感受到你的痛苦,和我的愤怒。”——高盛中国合伙人“如果我在最傻的年龄都不肯为你做一些傻事,我不知道今后还能为你做些什么。”——亿邦电力总经理保利甜蜜温馨的笔风,记录一段令人发指的阴谋诙谐幽默的文字,描述一场鱼死网破的复仇让读者笑着哭是徐州户部侍郎永恒不变的笔风谨以此文献给无声天使:张若兰,希望她会喜欢
  • 阴律

    阴律

    阳间管生,阴间管死,生死轮回都在阴律之中。阴阳两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究竟是谁在霍乱人间,造成无数人的枉死?又是谁在掀起腥风血雨,企图推翻阴阳秩序?且看守正辟邪的金氏家族第三十代掌门人金燕子如何一层层剥开迷雾,找到真凶!一片荷叶铸就了一段千年情缘,情到深处不论是人是神,都无法逃脱情的牵绊。遵守因果循环,却换来了前男友邪妄肆虐的残忍报复。命里的老公注定无缘白头到老,她只能独自承受孤独残破的余生。三段感情,三个男人,最终,心高气傲的金燕子将花落谁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