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华
一
司叶站在一座高而宽的天桥上。
桥下就是车的河流。车灯是闪闪烁烁的两条去向远方的星河,一条是红色的,一律是车的尾灯;一条是银色的,是车的前灯。那红色的灯向前方而去,那银风色的灯迎面而来。司叶的眼光这时空茫地罩过了那条车灯的河。
那么多的车,那么多的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璀璨,而且不停歇地闪烁。迎面而来,去向远方,每一时、每一分都一样多。
午夜时,这天桥下的车灯是那么强烈地凸现着它的夺目。
司叶站在天桥上,心完全是踩空了楼梯那样一种重重的失落,以及心里同时被搬空了的茫然。
风并不张扬,轻轻而来,轻轻而过,只在掠过耳旁时听到它的声音。这是北京一条繁华街道上的一座天桥。
这是司叶来北京一个月后的一个夜晚。
恍若隔世啊!这时司叶那么深刻地感到了家在千里之外。这繁华的街市与她毫不相干,那么多高耸入云的楼,那一座座高楼的其中,那么多的人,满眼里都是人流,该有多少人啊!可是,谁与司叶都无关联。在这个城市,这个人才汇集的地方,司叶你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司叶此时感到原来这世界多一个自己与少一个自己是一样的。而在此之前,一个月前,或者一个月前的好几年里,她都以为自己是重要的,京城的某一个地方是需要她的,或者她会在京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她很有信心,也很有勇气地来到了这里。可是只一个月,她就尝到了这座城市的威严和铁面无私,它给予司叶的是一种猝不及防和不知嘴所措。
仅仅一个月。
一个月前,司叶带着自己再美好不过的想法、八千元人民币和一个手机来到了北京。八千元人民币是养母留给她的,手机是她新买的。然后就是一个电话本,一支英雄牌钢笔。
司叶在西客站下车后,朋友说过要来接她的,结果因为忙没有来。司叶在手机短信中读到朋友的留言,告知她坐9路公交车到呼家楼,再坐112路到十里堡,然后在农民日报社等她下班。
司叶在车站买了一幅北京地图装进背包,拎起红色旅行箱走向9路公交车站点。她的脚步在踏上北京的土地时是那么轻盈欢快。来北京工作一直是她的一个心愿,想在北京生活工作,然后住下来,然后长长久久地住下来,直到成为一个北京人。这想法令她每每想起就浑身有了力量。来时单位与她很要好的一个同事给她说,如果不适应,尽快回来,一个月可以以病事假处理,还简单。时间长了,就不好再返回来,那边若是不适应,结果就只能是打击自己了。
现在司叶就真正地站在了同事所说的打击自己的处境了。
朋友在农民日报社就职,成天跑乡下,经常跑全国各地。朋友说,来到了京城,工作却深入到了乡下,就像前几年人在大西北,心深入到了京城一样。人生总是现实在此岸,理想在彼岸。所以人一生就是趟着时间过河,从此岸到彼岸,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过程而已。朋友28岁,该有北方女人的豪爽,但从她的言语中,司叶还是隐隐听到了一种并不豪爽的声音。
朋友是和男友一同来的。当初在省电视台时,她是撰稿人,他是摄像编导,来这边后,他们同时做了《农民日报》的记者。朋友与司叶匆忙吃过一餐简单的饭,然后就帮司叶拎起红色的旅行箱,带她住进了附近的一家地下出租房。是地下二层,一个单间,月租金五百元。
在北京闯荡的日子就这么开始了。
当晚司叶想到外面欣赏北京美景的急迫心情,使她放下行李在公共浴室极简单的冲澡后,就出来逛北京的大街了。
从十里堡到八里庄,走了不长的一条路,觉得北京的气氛还不够,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后来在大望路找到了地铁口,她下去就买票直奔长安街了。
十里长安街与天安门广场司叶上学时参加夏令营时来过,那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司叶日后经常想念北京的一个原因。
司叶在北京灯光璀璨的大街上大步流星地走,心像一下子张开了,那么开阔的胸怀和那么飞扬的思绪,那种属于艺术的好感觉在这种背景下忽然全来了!这真是司叶朝思暮想的。一个不能给予人想象力的地方,就不适合长久生活,就是这块土地它不养你。司叶一直认为家乡的小县城不够好,她整个的童年、少年时期都不够快乐,她因此想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个城市。后来她勤奋学习,考进了省城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在省城工作,而且成为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人心就是无法说明白,在省城工作的司叶仍然不时地感到有一缕迷茫在心间环绕,不时地像在告诉她,还有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在等着她。就这样,司叶总也不能够安定的心在确定正是北京在时时召唤她时,就一下子作出了决定,小到北京去!到北京去!那里才是你的天堂。
在北京的大街上,尤其在晚上,街灯璀璨时走过那么繁华的街市,听着街边商场里放出的最新最流行的那些歌曲,心里的感觉真的很好很好。做最好的电视节目的那种飞扬的激情,总是在这时候出现,像一场旋动了树叶的飘逸的风。
司叶的思绪总是来源于风。她的创作习惯就是这样,像有些人总是被雨感动一样。城市与风是她生命的土壤和阳光,司叶曾经在日记中写过这种感受。
司叶来北京一周后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到广播电台主持一个午夜心理咨询节目,节目取名《心灵之窗》。
二
来北京第一周就有了工作,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碰到的好运气。
《心灵之窗》节目是夜晚11点开始到零点结束,是与中学生谈心的节目。司叶做电视主持人四年,她的声音和上镜效果还是不错的。电台节目比电视少了一项,就是形象不出现;多了一项,节目不是先做好了再播,而是临场发挥,针对听众热线及时回答。司叶是中文系毕业,语汇是有积累的,因为大学期间必读中外文学名著,何况又经过做主持人时语言的训练、表达和发挥,已有了相当的工作能力,她自己是很有自信心的。
她早早就来了。广播节目中心主任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衣着得体讲究,举止优雅,而且对司叶很温和,她是在看过司叶的简历和节目构想后通知见她的。见过司叶后,主任说了三个字:你上吧!这让司叶感到满心欢喜,进来时的嘴紧张很快就消散了。
11点整,节目开播了。带教是一个21岁的很有朝气的女孩子,声音非常甜美,如果只听声音,你一定会认为她是一个小女孩儿。她是广播学院的实习生,司叶看见她就想到自己已经26岁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她对司叶说,也没什么紧张的,我在旁边,节目可随时切播。于是司叶就上了,先是一段优美的开场白:亲爱的中学生朋友,晚上好!欢迎您收听调频广播F18《心灵之窗》节目,今天的主持人是我,你们的新朋友司叶,你们可以叫我叶子姐姐,也可以随时发E-mail给我。我们此时开始的合作,会给您一份平安祥和,减掉了忧烦,加上了甜蜜的夜晚。然后播放一段音乐,是《小夜曲》。
今晚的乐曲,风格是舒缓的,轻快的,温馨的。
导播切入热线。是一位上初中的男生,声音中童音还没有褪尽,他说,请问主持人姐姐,我妈妈给我请了一个厉害的家教,我心里很烦,但又没有办法。我告诉我喜欢的那个女同学,她却说,考不上重点中学休想追我。我很失望,又没有勇气把学习成绩赶在最前面,我该怎么办呢!
这类中学生问题,司叶曾在原来工作的电视台做过调查关注类节目,在校园中走访过好多中学生;还有她对自己刚刚走过的校园生活的深切体验,使她对于中学生问题,有心理准备。广播节目,中学生听众是一大群体,中学生问题是节目必答题。
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司叶回答得轻松愉快。
接下来的热线同样是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厌学问题和校园暴力等问题,司叶亲切和蔼地一一给予解答。这类问题近几年几乎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尽管千篇一律,但又层出不穷,像流行性感冒,当它呈蔓延趋势时,就真成了问题。中学生都喜欢“随身听”,尤其午夜节目,总有很多中学生在倾听、想倾诉。广播电台小小的直播间可以把声音传向四面八方。这个广播电台并不小,只是因为这些年电视抢镜头,广播被冷落了。但对于一些隐秘的不适合在电视里露面的问题,广播就是优势了,比如这种心理问题的节目就适合广播。
热线切播之后是一段主持人语,就是说一段优美的给予中学生温馨祝福的话语,这也是司叶的强项,抒情的、温暖的、美好的、积极向上的那么一种格调。然后开始放音乐,司叶做了流畅的结束语。
带教说,你还真行呢!
地下二层到夜晚熄灯后就是一片漆黑。
家乡那座城市的那个小屋,也在二楼。每当熄灯,拉开窗帘,月亮、星星或小区院里的灯光都会照进来,关灯后在屋里仍能看见光亮。
司叶不喜欢在漆黑的屋子里,哪怕只是瞬间。现在,住地下二层首先感觉到的就是黑暗,那种浓重的黑,叫人有窒息的感觉。有一次她在卫生间里,忽然停电了,卫生间顿时恐怖得像坟墓。卫生间空间小,没有窗户,一丝儿光的影子都没有。坟墓的想象就在那一瞬间产生了。
司叶从电台回来已经凌晨l点了。地下二层在这时一片寂静。这里住着很杂乱的人,互不相识,在夜里碰见心会不由自主地恐慌。这是没有办法的,住地小下二层首先要学会压制这种随时都会出现的恐慌。躺下后又睡不着。这里的潮湿让人难受,饿,但吃不下东西,只好静静地躺着,这样或许会减少消耗。床边放着高高的一摞书,是司叶白天在图书大厦买的,有文学、心理学和英语方面的风书,也有报纸杂志,她还买了好些光碟,买了一个小小的VCD机,总共花了一千浴元。可是此时她不想看书,只想静静地躺着。
家乡那座城市的那个小屋叫做吾尔小屋。吾尔小屋是他给他们租住的那个小屋子起的名字。那屋子里有一面金黄色的窗帘,阳光照过来,就是一屋子的金色光芒。
那时他手背上的汗毛那么清晰,迎着阳光看,每一根都是金色的。每当看他的手背,她的心里就弥漫起柔情。一个男人把他一生中最年轻的一段时光给予了她,她怎不深深地感动呢!那是刚住进吾尔小屋时。那时他们几乎天天做爱。那面金黄色的窗帘,在白天拉上时,会有一屋子金色的光芒。那金色的光芒每每令他们疯狂,他们把蓬松柔软的太空被铺在地板上,就在那金色的光芒里做爱。
可是,现在,那个人和那种生活没有了。她选择了离开。
离开之后,她打算与曾经的人和事彻底告别,不愿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只留下自己的身心来到异乡,不带一丝牵挂。告别,只想忘记,可在某一时间又会想起,想起那间屋子。
想想而已,不会再回去的。把那回去的路堵上吧,斩断了,才会在这边开辟新的路,只有这样了。
司叶对于那边的想起,是因为地下二层的黑吗?也许是的。
越是孤独无助,越是要守着自己的内心。内心是愿意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有自己创造的生活……
就朝着这条路去走吧!这是心的选择。
告别一段人生时,她感到过被撕裂的疼痛。
三
那天司叶在下午就去了电台。她想听电台曾经的节目录音,在经过三楼的楼梯口时碰见了徐丽君。司叶连忙打招呼:徐丽君脸上是很温和的“主任好!”笑,目光在司叶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是那种欣赏和赞许的目光。然后说,到我办公室来吧!
司叶那天穿着白色的套裙,黑亮的长头发散在背后。司叶就喜欢用黑白两色来装扮自己,像那种旧的黑白照片,有一种古典韵味。
在宽敞明亮的主任办公室里,徐丽君问司叶:适应吗?“从电视荧屏到广播,”
司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被问起来,她没有立刻回答。怎么说呢,好像这些天她脑子里还没顾得上想起电视,她在集中精力做广播节目。真说起电视来,她的心里还是有很多话的。与广播中心主任去说电视,怎么说呢!
还行吧!司叶这么回答。
这里的待遇是无法和那边比的。徐丽君说的那边就是指电视台,这个广播电台原来与电视台是一个单位,后来分开了,徐丽君把电视台叫做那边。
这里已经很好了,我如果能顺利通过试用期,被留下来,我就很满意了。这是司叶的心里话,是她不假思索立刻就说出的心里话。这是北京,能有一份工作是多么不容易,还敢想那么多吗!
这有一个录音节目,你去做吧!徐丽君递给司叶两张名片,一张是她自己的,一张是某文化公司制片人的,徐丽君指着那张名片给司叶说,你去找他联系。
司叶接过名片说,我明早8点过去。
司叶揣着两张名片离开广播电台,很轻快的脚步走在了一条繁华的大街上。真该好好放松一下,来了快十天了,一直紧张,还没有轻松地逛逛街,吃点儿爱吃的东西。录音节目是好做的,这令司叶一身轻松地逛了一个下午,吃了一顿可口的饭。饭后,她转了两次公交车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第二天开始录音。是给一部动画片配音,司叶配米老鼠,有一个大男生配唐老鸭。这部动画片是40集连续剧,要配40个小时音。他们被安排每天完成八小时的节目,一周内完成,如果不理想时需要重新配音,那要自己加班完成。
司叶很顺利,一次过,那位大男生有几次不到位,他们只好重来。大男生连连对司叶说对不起,司叶说没关系的。那天八小时的节目录了整整十一个小时,直到晚上九点才离开公司。那天是徐丽君的车来接司叶,在外面吃过饭又一直送她到住的地方。徐丽君开的是一辆白色蓝鸟,她每天都是自己开车上班。后来司叶都是自己打车回去。文化公司离她住的地下二层远,离广播电台更远,为了赶时间上班她只好来回打车。打车费每趟至少三十元,有时一天来回好几趟。这样在文化公司和广播电台之间跑着上班,司叶并不感到累,只是那些打车费花得让她心疼。
司叶在家乡电视台的录用考试中,最顺利的就是语音这一关。这是养母司美凤十几年如一日教她的结果。
养母司美凤在县秦腔剧团是有名的演员,唱了近三十年的小生,那身段,那风唱腔,让戏迷叫绝。养母是在观众的赞扬声中唱了几十年,42岁时仍在舞台上浴耀眼夺目。但是,养母42岁那年剧团解散,几乎同时,养母忽然停经,提前进入了更年期。养母一夜间生出了白发,她离开了曾将身心化入其中几十年的舞台!为了舞台上她永远纤细的腰身,她没有结婚,没有生育。现在,舞台没有了,做母亲的机会也失去了,今后漫长的日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司美凤的老父亲看到女儿的处境就作了一个决定,给女儿抱一个孩子。司叶就是在那位老人临终前来到司家的,一个新的家,一个城里的家。司叶是经中间人的手抱进来的,当时只有三个月大。
司美凤带着司叶,在县城东大街她父亲留下的平安医堂的老屋里,开始了与司叶相依为命的生活。司叶童年和少年时,几乎天天在家里唱戏,唱秦腔。司美凤不时地将她的戏袍穿出来,与司叶两个人对着唱。司美凤手把着手教她,要她翘着兰花指,在吃饭时都要翘着。
一个在秦腔声韵里长大的女孩子,她的嗓音有其他人所不能比的优势,这就使司叶做主持人时总有先声夺人之处。
一周之后,就是司叶完成给米老鼠配音回到电台那天,带教告诉她,你改节目了,是《夫妻夜话》,在零点到l点之间。司叶问为什么,带教说不知道。《夫妻夜话》,司叶想,这种节目她还真没有准备,脑子里一片模糊,她问是主任的决定吗?带教说,当然是,别人有这个权力吗?
已是晚上10点了,司叶本来想打主任手机,问问怎么改了,她也想说实话,《夫妻夜话》她可能不行。但是她又一想,能这么说吗?这么说的结果也许只有一个,就是你根本不用到一个月的试用期,明天就不要去上班了。
司叶还是离开了《心灵之窗》,走进《夫妻夜话》节目组。
这里的带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衣着并不时尚,甚至有些不修边幅。她对司叶说,你上吧!然后就到外间的沙发上喝水看电视,整个腰身倚在沙发里,就不再搭理司叶了。
零点之时,节目开播了: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您在寂静的午夜收听《夫妻夜话》节目!我是主持人司叶,但愿我们今晚合作愉快!
然后是一段歌曲《真的好想你》。忧郁深情的慢板。
导播切入热线。
是一位离婚女人的诉说,喋喋不休,如泣如诉,司叶及时插话进去。司叶对这类女人是不同情的,尤其那些已经变得神经质的女人,司叶从心里是厌烦她们的。可是现在她是主持人,她要帮她们解除烦恼,分担痛苦,她必须这么做,而且要做得很好。这是她的工作,她需要这样去工作。于是,她很快调整自己,用很关切的语气说,留恋爱情是没有错的,爱情永远是美好的,只是在人生的路上,有时会错过。既然会错过,就不是一生一世的情缘。既然已错过,就不是你生命里本来的那个人。相信月老的红线会为你拴定一个人,那个人总有一天会出现的。你现在最好的给予他的礼物就是等待,再等待。
司叶说得流畅自如,像在朗诵一首诗。背景音乐还是那首《真的好想你》。
又一个热线切播过来,是一个男人的声音。男性,尤其是成年男性几乎很少参与这类节目,这还真是一个另类。他用迟钝的口气和并不流畅的语言说:“我下岗后就再也不行了,连医生都治不好。我想不通自己怎么就这么病了,病了一年多了,心理医生能治吗?”
司叶一下子停顿了,她想不到的一个问题被突然提出来了,这令她一时感到慌乱。绝对不能冷场,绝对不能!该有多少听众在收音机前倾听,小小直播室可以把声音传向四面八方。这个广播电台并不小,这么想着就忽然地停顿了。天哪!司叶脑子里一片空白。十秒,二十秒,三十秒,带教并不在直播间,她大概在外间办公室。司叶立刻关掉了热线,开始放音乐,是另一首流行歌曲《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是之前选定的。
然后,司叶做了并不流畅的结束语。
节目完全结束了,直播间静了下来。司叶呆坐在那儿,她不知该怎样对那三十秒的空白进行解释。
这时带教走了进来,不再是刚才时那一身慵懒。她这时看上去好精神,午夜之后的面孔竟然一片潮红,像做爱之后才有的那种。
这时司叶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真的有不能相处的一种,比如她与这个带教。
四
徐丽君在电话中告诉司叶,有个大型企业的庆典及文艺演出请主持人,电视台现场直播,你去吧!司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徐丽君说,明天是星期天,你早点去定礼服。
司叶立刻准备。她取出卡中所有的钱,六千元。刚来时预交房租和买书她取浴过两千元。她订做了两套主持人礼服。一件红色旗袍,配一双黑色的高跟鞋;一件白色晚礼服,法国式样,配一双蓝色羊皮舞鞋。
订做之后,她在大街上迈着疾驰的步子走,任头发在晚风中飞扬。她应该活得光彩,她不能平庸地活着。司叶经常感到自己在替另外两个女人活着,那就是她的生母和养母。她心中经常听到另一种不是自己的声音,在给予她很多的想法。她的生母,一个不知姓名,司叶后来再也没有见过的生身之母,她是在生司叶时难产死的,只有20岁。司叶关于生母只知道这些,因为养母也只知道这些。中间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如果她还在世,该是八十多岁了。即使八十多岁了,她也仍然能说出司叶究竟是谁家的孩子。可是她也死了,她结束了她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带走了关于司叶身世的全部秘密。当时在司叶被领养的协议里,要求老太太不能说出一切。老太太做了最诚实的答复,直到她死去也没有说出来,这就给了司叶一个永远的谜。那谜像一片灰色的云,不时地飘过来,缠绕在司叶的心头。
养母司美凤说,应该是可以想到的,你的父母一定都长相不错,否则,怎会生得你这般好模样呢!那时司美凤的父亲做主抱养司叶时,一定是细细打听过司叶的家世的,那可是一位善于深思熟虑的老人。司叶像司美凤想象中的孩子一样,那么投她心意地越长越漂亮,尤其是身材皮肤,真的让司美凤感叹是上苍悲悯她的不幸才给了她这样出色的一个孩子。
为生母的一张面孔而活出样来,这是司叶心中的一种想法,一个情结。她曾经在梦里与一个女人相遇,那么一双凄楚的眼睛,那也许就是自己的生母。
司叶看荧屏里的自己总是另外一个人的感觉。司叶看自己录制的节目时就在想,那是我吗?我是那样的吗?
自己是看不全自己的。镜子里的自己是平面的,荧屏里的自己是另一面,是自己也看不透的那一面。司叶就是在那看不透的自己里寻找自己的生母。她一遍又一遍地放带子,放节目。她只为了在那个陌生的自己中找到关于生母的影子。真的是可以找见的,比如她清澈的双眸,有时会是那么一种凄楚和哀怨的神情。那是她从未在镜子中看到的眼神,她只有在想她的生母时,才会有那种凄楚和哀怨的眼神,而在节目中,那眼神会出现。每当出现时,司叶很快将画面定格,久久地看着,有时看得泪流满面。
那荧屏里的自己,那个有着生母容貌和眼神的自己。她想,也许我活成了两个人,是在替生母活她那过早结束的人生。
还有,司叶喜欢在荧屏里出现的心理,也许与司美凤从小教她做舞台上的角儿的那种潜意识有关。小时候与司美凤对唱,若邻里的人们听到了来看时,司叶并不是怯场不唱了,而是更加认真地去唱,她甚至有一种让更多的人听到了都来看的想法。也许她这种向往舞台的想法,因为从未实现就牢牢存在心里了。所以她在第一次试镜时,忽然感到,那一种舞台的感觉来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感觉。人是万物之灵,人感觉哪种状态最好时,那其实就是你本来的位置,有个人曾经这么说过。
但是,在北京,那走向荧屏的路又是何等的不容易啊!也许已经化成了一个梦,一个远远飘飞了的梦。
来北京这些天,司叶手上一直空落落的。离开了话筒使她有时感到无措。所以每当感到空落时,她就泡一杯茶,然后手执那个茶杯,久久地,并不喝茶,就握着那个茶杯,五个手指散开,仍是一朵兰花的形状。
机会终于来了。司叶是自信的,她相信自己全力以赴,应该是可以做好的。她每天在地下二层的房子里对着镜子表演,翻看那个企业发展史的材料,还有她对节目的理解。
整整一个星期的准备,在上班之余。
然后于今天下午4点,她取出了礼服和皮鞋,还有头钗和化妆盒,在她一切准备妥当赶去彩排时,那里却告诉她,有人上了。
天哪!还有这种事,怎么会有这种事。这使她一下子对北京有了一种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印象,真是不可思议,怎会有这种事。
然后就是令她心痛的损失,晚礼服和鞋四千元,头钗和化妆盒一千元,还有一千元的打车费和手机费,六千元哪!全都输给了自己的自信。她此时真的已经身无分文了。
天哪!怎么这样呢!她心里一团乱麻似的在街道边上只管走,毫无目的,难过又失望。
走在这座天桥上时,司叶的身心已完全游离了这座繁华的城市。午夜之后的天桥上是寂静的,孤影凭吊,桥下的繁华对她犹若幻景。红尘烟云,这一刻,司叶想到了这四个字。
风是唯一的陪伴。
以前来天桥上,是为了观赏这座城市的繁华,尤其是夜晚,站在过街天桥上,看桥下永不停息的车的河流和璀璨的街灯,那是美妙的,浪漫的,心旷神怡的时刻。
而此时,站在这儿,唯有风陪伴。
五
养母司美凤去世时,68岁,死于子宫癌。
一个女人一生未婚未育,得的却是子宫癌,养母司美凤说这是不公平的事。她一生追求的是美、是干净,却在身上长着一个叫癌的脏东西,而且是在子宫里。司美凤在病危后的那段日子,每当有精力想些什么时,她就对司叶说,我想不通,不生孩子,就要得子宫癌,难道要女人必须生孩子吗?不生不行吗?不生就要惩罚我,死了肚子里还要带上那种叫癌的脏东西吗。
她说,如果老天有眼,就让那个东西从我身上掉下来吧!
养母因为身体虚弱,已经不能手术了,那个癌只能在她身上存在下去了。
这是医生的判断。
但是,人生总是有更多的难以预料,总会有奇迹发生,司美凤的生命的句号就是一个特别的奇迹。她死于癌肿破溃,哗哗地流,先是黑紫的血一块一块,流呀流。这时候司美凤心里明明白白,却没有告诉司叶。她静静地听着那身上像一种水流过的声音,那么一阵哗然。紫黑的血块之后是鲜红的血,那么鲜红。后来,后来司叶被吓哭了,司美凤却微笑着说,流掉了,全都流掉了。她是指她身体里的那个癌,全都流掉了。司美凤说话时满面的汗珠,她的脸苍白得像那种老旧的裱纸。
司美凤静静地去了,死得安详,也死得孤单。
医生说,她身上的血几乎都流光了。
她是用生命完成了一种干净,她自己所追求的那种干净。
这之后,司叶离开了养育她的小县城,回到了省里。她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毅然决定放弃那段恋情。那个人是她初恋的男友,同居四年之后她选择了分手。
忽然不想看见他,不想再回到那里。他们是在租来的那间被他们叫做吾尔小屋的屋子里住了四年。男友在他们租来的屋子里做软件,年年在做,戴着耳机,屏幕上总也是那种视觉阻碍的英文字母。四年里男友没有挣来过一分钱,也没有一句婚姻的承诺。
那些爱情的片断回忆起来真的很动人,会流泪。可是对那个人和那种生活,司叶是一点都不留恋了。
这就是那大学时期的恋爱,在走入社会四年后他们分手了。
手机的响声是一串风铃被拨动的那一种清脆又柔和的声音,司叶听到了。因为凌晨两点时街道上的车少了一些,天桥上也变得安静了,所以手机并不张扬的声音就很清脆地响了起来。
是徐丽君。
这时风轻轻地吹拂过来,是一阵夏夜的清凉的风。司叶在第一趟地铁启动的凌晨五点之前走下天桥,走向地铁口。天亮后她回到地下二层的房间,冲过澡,开始了一场养精蓄锐的睡眠。
这很重要。
人在极度烦闷或心灰意冷时,睡眠是一剂良方。只要能睡,只要能睡着,醒来一切都会变化的,甚至睡前的想法,在睡眠醒来时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是一种经验:一个人睡眠不足时,千万不要作决定,往往会错了。司叶这一刻想放松自己,她想好好地睡上一天,把身心调整好,然后,再投入新一个阶段的生活之中。
这一天的睡眠居然无比的沉静。
那两件礼服,红色的旗袍和白色的晚礼服就挂在衣橱里,她想勇敢地面对那两件衣服。
她于这长长的睡眠之后给徐丽君回了一个电话。
于是,司叶的另一段生活开始了。其实与徐丽君的相识,已经预示她们之间是有长久的相处的缘分的。并不只是一个月。
徐丽君,女,42岁,做过电视台主持人,做过广播电台记者、编辑、编辑部及小节目中心主任,出版过六部诗集,孑然一身,在京城有三套住房、一辆白色蓝鸟。关于徐丽君徐主任,司叶知道的就是这些。很模糊,她心里有问号,很多,但她愿意接近她。司叶目前在这座城市里或许还能依赖的人只有她了。
司叶,先在我这儿干吧!徐丽君对司叶这么说。徐丽君取出一叠钱,放在写浴字台上,她说,是你上次配音的片酬。
司叶看见那些钱后是一脸的平静,她知道了,她已经走上了一条别人的船。
那是六千元。
她们是在一栋高层家属楼的一面向阳的阳台上。楼前不远处是一条河,每日河水欢畅地流过。站在河边,哗哗的流水声十分响亮。楼下是一排长得有些年头的老榆树,树冠高大茂盛,从楼上看下去,那些巨大的绿色的树冠就是一条绿色的飘带,环绕在楼的四周。
这是徐丽君的另一套住房。是一栋楼的最顶上也是最边上的一个三面接受阳光的房子。
很开阔的视野。清楚地看见了那条河、河岸上的树、四环路上奔驰的车,还有那些色彩绚丽的广告牌。楼下有人家养着鸽子,一群白鸽子,站在那三面有阳光的阳台上,就看见放飞的白鸽子,还有远远而去的余音不绝的哨音。
徐丽君说,这是一本儿童美术作品集,给那每一幅画配上诗一样的儿童喜欢的文字,这本书叫《宝贝画与话》。
徐丽君说得很轻松。
正如司叶所想象的那样,徐丽君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做得出色,但永远说话轻松的人。这是很难得的,能活出这种境界不是谁都可以的。
屋子里很整洁,也很有特点,走进来就感到一种文化的情调。进门是客厅,很敞亮,因为客厅开着一扇大玻璃门通向阳台,阳台就是那个三面可见阳光的凸出去的地方。另一侧是工作室、卧室,再一侧是厨房和卫生间。就是说,坐在客厅里,可以看见这房间的五个门。
徐丽君打电话通知物业公司送来纯净水、牛奶、面包、饮料等。书稿已经摆放在那里,高高的一摞。有一台电脑,一台制书用的“苹果机”。书房里有很多书,屋子里处处是随手可及的书。
徐丽君在阳台上看向远处,然后给司叶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两个人一起站在阳台上看远处。这时看去,景物全变了,变得像模型。这一种凌空俯瞰的视野,给人一种傲视一切也藐视一切的胸怀。
司叶从这里开始了她在北京的又一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