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中学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说她古老,是因为自建立至今,她已达“花甲”之年,从这所学校送走了1.5万余名高初中毕业生。说她年轻,是因为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学校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踏着稳健的改革步伐,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981年秋,正是历经“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时作为县属的一所学校,中卫中学以其历史悠久和师资力量较强而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之一,并划归银南行署管理。
10年来,中卫中学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不仅在自治区重点中学之列立稳了脚跟,而且在区内外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回顾我校10年来从衰落到崛起所走过的历程,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确立成才教育的构想社会上,一般认为普通中学的任务就是升学教育,职业中学的教育则是就业教育。然而,国家教委明确规定,全日制中学,包括重点中学在内,它有双重教育任务,即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了很好地完成双重任务,办出重点中学的优势和特色,我们认为,作为重点中学,实施成才教育是符合党的要求和切合现实需要的。如果对党的教育方针理解不当,比方说,只重视升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将会导致学生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和体育的发展,如此培养出的学生,有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鄙薄体力劳动,与劳动人民缺乏感情;有的只顾读书,不关心国家大事,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拼命读书,损害健康,体弱多病,未老先衰。这都不能合乎国家的要求。只重视就业教育,则会使学生鄙薄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目光短浅,知识狭窄的局面(如不愿学习外语、史、地等),这是一种短期行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失之偏颇,不能说是正确地理解了党的教育方针。
多年来,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在校学生犯罪率以往在0.5‰以下,近两年为零。由于我们坚持了强化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几年前外地学生的学潮,特别是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的政治动乱,基本上对我校学生没有产生影响。我校学生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各项决策,努力学习,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近年来,在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如采集树种、灭蝇灭鼠、捐款救灾、植树造林和其他义务劳动中,一贯保持了良好的作风。自1989年以来,连续3年在参加修建中卫县北干渠公路干线和挖渠劳动中,共挖运土方达1.3万立方米,以完成任务最好、劳动质量最高而受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通报表扬。
我们重视德育,首先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自身修养和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一大批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近年来,大批先进分子光荣入党,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朱仲庚于去年被区党委树立为全区学雷锋十名标兵之一,曾先后应邀在银南行署、中宁中学和银川师专为行政干部和教师、学员作了德育工作的报告。他的育人经验和校团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在去年全区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汇报交流。两篇文章入选区教育厅关于德育工作经验汇编的专辑中。
我校关于成才教育的构想,认为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高中阶段则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面临着当今世界知识爆炸的时代,和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的历史时期,高中的基础非打好不可。面对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苏联和东欧的蜕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颠覆和“和平演变”的严峻挑战。我们的学校教育,既要为进入21世纪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任务是艰巨而紧迫的。然而中学教育,我们又不得不正视学生从初中起就开始出现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学生德才兼优,成绩出众,作为教师,有个重点培养,促使拔尖的任务。有的学生或品德很差,或成绩不佳,或二者兼有,是双差生,作为教师,有个启发疏导,使之遵纪守法,纵使不能成才,也要做到独善其身,不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任务。于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就分为三个层次,以成才教育为前提,有的学生脱颖而出,前程远大,我们就满足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有的学生安分守己,能自食其力,我们就协助家长完成抚养他们成人的义务。在校的学生,到底是成“龙”、成才、还是成人,这三种结局,是分层次,有差别的,都应成为我们培养的目标,而且要立足于最低目标并力争达到最高的目标。这就是说,作为学校,要着力于扩大成才面,起码要慰藉天下父母心,抚养孩子成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几方面狠下工夫,务见实效。我们的提法是“立足于成人,致力于成才,着眼于成龙”,并把它叫做“成人—成才—成龙的育人层次构想”。
为了实施成才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强调发现和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和优势。在品德教育上,要善于找出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多用表扬鼓励,启发诱导的方法,对差生坚持疏导方针,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并以此作为对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在文化知识和体育、音、美等学科的学习上,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当他们还未形成为国为民的人生观,学习目的实际处于朦胧的状态下,不自觉的学习兴趣,往往就是可贵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课堂质量,一方面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课堂认真学,课后放心玩,唱歌、舞蹈、打球、游戏是玩,写字、画画、摄影、参加文学小组、电子计算机小组也是玩,只要入了迷,玩起来就会废寝忘食。学生这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加上老师以至校长的表扬鼓励,大批的学生就在这种气氛和环境下成才了。其中一些人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实际上他们的“成龙”就是在中学阶段起步的。在中卫县,社会上称我校对学生的管理方法是“玩着学”,有的家长不同意这种作法而来找校长,校长说:“你说对了,我们就是主张让孩子们玩着学”。这位家长说他不允许孩子在晚上11点以前睡觉,校长批评他:“你这个办法是错误的!你必须限他9点半钟以前最迟10点钟以前睡觉。”家长说:“作业没有完成怎么办?”校长说:“没有完成也睡觉!你想,如果他睡眠不足,明天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上课,课堂消化不好,明天的作业晚上12点以后也完成不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什么时候也赶不上去。但如果睡眠充足,上课时精力充沛,脑子好使,当天的作业很快就会完成的,这叫做学习要讲效率。你要使孩子从恶性循环的圈子里跳出来,到良性循环的圈子里去,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家长被说服了,经过试验,学生的学习果然有了进步。
我们认为,成才教育,既能体现升学教育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就业教育的目的。因为有些学生即使升不了学,但在某一方面学有所长,到了社会上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谋生的本领,甚至是致富的手段,这对社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近年来,我们逐渐明确了这样一句口号“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因人施教,鼓励成才。”在实施成才教育的实践中,我校大部分学生能全面发展,并有独特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有的学生爱好还相当广泛。如高三学生万斌,各科学习成绩优异,在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三爱杯”作文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还曾在高一年级获全区中学生电子计算机竞赛第一名,他不但爱好篮球,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是电子计算机学习的佼佼者,还是校管乐队里黑管的首席演奏者,同时他还是班上数第一的“歌星”。已毕业的学生甘海燕(后上西安交大学习,是该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今年已毕业),爱好写作。几乎学校每次作文竞赛,她都能获奖,在1987年银南地区和全区的中学生演讲比赛中,相继获得第七名(三等奖)的好成绩,而且都是在第一轮命题演讲中名次落后的形势下,于第二轮即兴演讲中成绩突出反败为胜的,这得益于她作文的厚实功底。学生王勇,酷爱英语,早在初二年级就超前学习高中英语教材,用当年的英语高考试题测试,教师评分82分。高中毕业后,王勇上同济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民航北京机场,由于英语水平高,又懂工程技术,在单位派人出国联系业务活动时,被遴选为翻译人员随队出国,使从外语院校毕业而分配机场工作的专职翻译受到了冷落。学生张向东爱好物理和电子计算机,在1986年的全区中学生物理竞赛和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均获第二名,于1986年8月和1987年2月两次代表宁夏中学生参加了全国比赛,现在该生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五年级学习。以张向东打头,至今已有8名卫中毕业生在清华大学同时就读。今年,我校有4名同学一起考入北京大学,占了北大在宁招生任务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校“成才教育”思路的正确性。
我校是全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之一,在体育上也是人才济济。10年来共向大中专体育院校输送新生30名;在历次全区的田径运动会上,共获得第一名37人次,第二名39人次,第三名29人次,第四至第七名42人次,打破区田径纪录8项11人次。在今年举行的全区“八运会”上,我校队员共夺金牌9枚,占中卫县获金牌数的69.2%。在学生送往迎来不断更替的情况下,学校每年都保持拥有国家等级运动员15人以上。我校学生的书法小组规模庞大,成绩显著。在中卫县举办的第一届“神龙杯”书法大奖赛中,我校学生在所设的5名一等奖中占两名,15名二等奖中占10名,40名三等奖中占16名,200名优秀奖中占100名。在颁奖的同时,举行了中卫县书法协会成立大会,大会在我校校院内举行,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已故主任薛宏福以及书法家郭守中、吴善璋、寿山、郭佳荣等同志应邀参加了大会,并为优胜者发了奖。1986年自治区科协举办了全区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我校学生魏红梅以优异成绩获奖,免费参加了考查长江三峡的夏令营。1983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地区级以上的学科竞赛和智能竞赛中共获奖235人次(其中全国竞赛奖10人次,全国分区赛奖55人次,全国邀请赛奖22人次,不含体育比赛)。
在发展爱好,鼓励成才的实践中,我校具有特色并显示了明显优势的课外活动是计算机、无线电和写作。在1986年至1989年的全区中学生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我校代表队先得团体第二,以后连续三年获团体第一(1990年迄今,自治区再未举行该项比赛)。1987年,我校无线电小组在全区中学生晶体管收音机安装比赛中获团体第一,1988年又代表宁夏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全国比赛,5名成员中,两人获一等奖(全国共设一等奖7名),1人获二等奖,两人获三等奖(全国设二等奖、三等奖均为20名)。辅导员徐明先同志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荣誉奖状,载誉而归。由于我校设有每学期一次的“鸣钟奖”作文竞赛,这项传统竞赛至今已举行了18届,通过竞赛,也发现和培养了爱写作文和写好作文的苗子。区教研室编选出版的《中学生作文选评》中,收入我校学生作文3篇;银南地区教研室编选出版的《初中作文选评》和《高中作文选评》中,分别收入我校学生作文9篇和8篇;1987年,宁夏举办的“小白杨”征文比赛,我校获二等奖1名,优秀奖两名;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中卫县文联出版了文学专辑《岸在远方》,在选入的5篇中学生作品中,我校学生占了4篇;在1989年区环保局和环保学会举办的世界环境日征文比赛中,我校被评为唯一的中学集体奖,我校学生获一等奖3名(包揽了高中三个年级的第一名),二等奖两名及三等奖两名;1989年,全国作文研究中心和文心出版社(设在郑州市)《作文》编辑部举办的1989年全国中学生“文心杯”作文邀请赛,向全国260所有影响的中学发出征文通知,我校名列其中,结果我校学生张爱军的一篇应征文章获优秀奖(是宁夏中学生的唯一一篇获奖作文);全国性刊物《校园生活》也向我校“鸣钟文学社”发函征文,结果我校有一名学生的文章获佳作奖;1990年,在中华青少年文学基金会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征文比赛中,高一学生祝军与初二学生王婧一起荣获“蓓蕾奖”,应邀免费参加了北戴河中学生文学夏令营,祝军并担任营长,中卫中学获唯一的集体奖———特别奖。由于设奖名额有限,在三届这样的夏令营中,全国各校一校有二人出席尚属首次;在今年该项赛事中,我校学生又获优秀奖两名,佳作奖两名;今年,在参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而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三爱杯”作文大奖赛中,我校有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6人获优胜奖,两名指导教师获组织奖。
近年来,我校适应形势的需要,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内容,增强了国情教育、人口教育与环境教育,今年先后获评中卫县和自治区环境教育先进集体,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获得中国科协青少年部等四家联合授予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优秀活动奖。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搞活了经济,也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对于打基础和巩固基础的中学教育来说,也面临着改革浪潮的冲击。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实任重道远。特别是在社会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不是处在真空地带,残余的封建思想和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无时不在侵蚀着人们的灵魂,而青少年幼小的心灵尤其脆弱,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努力求知,奋发向上,立志成为21世纪祖国的栋梁,挫败帝国主义颠覆和“和平演变”的罪恶图谋,就是一个十分严肃而紧迫的课题。我们认为,在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实施成才教育,是正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并增强其思想免疫力的正确方法。
二、加强学校管理,狠抓两个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初中基础的建设)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质量,决定教学质量的两个方面是教与学,即教师教的方面与学生学的方面。
提高教师素质是解决教学质量的根本大计,我校把提高教师素质的问题,一直看作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上级有关教育的文件,以及政治时事学习与形势教育,启发培养全体教师的自觉性与热爱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对于不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一方面送出去到高等师范院校进修(几年来送出去进修的有6名高中学历的同志获得大专文凭,两名大专学历的同志获得了本科文凭,1990年又选送1名英语教师出国深造,现已学完回国),一方面强调岗位上自学,收效都是显著的。即使是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原来学得不够扎实,也有暂时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问题。几年来,学校开展“听三课”活动(即汇报课———新教师的登台亮相;观摩课———有经验的老教师的示范性、实验性讲课;邀请课———学校确定抽查部分教师的讲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三课”活动由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导处统筹安排,讲课人要受全组教师以及教导主任和校长的集体听课和评议,凡被安排担任讲课任务的教师,无不尽最大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接受同行和学校领导的检验。这类课一般都是讲得成功而很少失误的,这一活动对于锻炼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起着显著的作用。如语文组1989年的两堂“邀请课”,承担讲课任务的是近年来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原来讲课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但由于他们高度重视,做了精心的准备,讲出了很高的水平。连闻讯前来听课的友邻学校的教师,在听课后也赞不绝口,认为卫中的教学质量果然名不虚传。同志们在评议中给予很高的评价,使这两位同志提高了威信,对今后的教学充满了信心,也使其他教师受到启发,有的中年教师赞叹说:“真是后生可畏,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将有掉队的危险。”近两年来,分配来或调入本校的教师的汇报课,实际起了进校后接受第一次讲课考试的作用。由于他们一丝不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讲出了新教师历来未曾有过的较高水平,这无疑在他们成长道路上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80年代初,我们提出“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显示优势”的口号,使全体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置身于竞争的行列。同志们既然在一起工作,就有个教育教学效果存在差别的问题,但为了使教师们在相同条件下竞争,我们在新生入学后编班时,就注意按分数平均分配,使平行班的学生基础保持一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就能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在学生毕业时,认真统计各学科高考和中考的成绩,在全体教师年度总结会上宣布。对于教师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区、地、县各级竞赛获得优胜以及积极从事教研活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论文的教师,都在当众口头表彰的同时,还结合学校《奖罚条例》,从校长基金中提取一定金额,分别论功行赏,兑现奖励。为了获得学校的奖励,教师必须付出相当长时间的辛勤劳动,由于人人都卷入竞争的激流中,即使不求上进,不奢望获得头等奖励的同志,也怕落在榜尾。实践已经证明,这种作法对于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起着明显的作用。当党的十三大召开,十三大文件中明确提出“引入竞争机制”的概念后,我们运用竞争驱动学校机器运转的信心更强了,胆子更大了,于是每学年度校际竞赛成绩的宣布,以及高考、中考成绩统计的公布,就成为教师切盼而又胆怯的时刻。在竞争的激励下,一些埋头苦干做出贡献的青年教师也就脱颖而出,为人们所公认。如青年优秀教师马建华1987年带高中毕业班,总计获奖金490元;青年体育教师黄育才所带的田径队多次为学校争得荣誉,他每年也获得奖金100元以上;青年教师周家驹在今年举行的西北五省区数学教学研讨会及宁夏中学数学教师培训会上承担实验性和示范性的一堂公开课,讲得非常成功,获得与会专家好评,学校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了表扬。我校对教师不分年资,不论亲疏,奖罚得当,功过分明的做法,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教育工作的特点是周期长、任务重、反复性大,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认识到,要从总体上抓好办学质量,首先必须抓好初中基础。在运用竞争手段,促使教师人人奋进、力争上游的同时,我们还抽调一部分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初中教学,在他们的带动下,竞争就是在高水平和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为了全面抓好初中基础,学校特别重视初中起始班(初一)的工作,同时重视起始课的教学(如初一的语文、数学、外语,初二的物理、几何,初三的化学等)。教导处在工作计划中对初中起始班和起始课的班务和教学工作予以极大的关注,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检查和协助处理发现的问题。我们加强初中的努力,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1984年,我校初中毕业生质量较好,3年后在高中毕业时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1987年,我校有高中毕业班4个,高考升学率为70%,有3名学生的总成绩打入全区前10名,有64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36所全国重点院校。由于高分学生较多,为区招办和教育厅领导所注目,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宁夏日报社、宁夏电视台以及宁夏青年报纷纷派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使中卫中学在区内名噪一时。这恰恰归功于3年前初中培养出了高质量的学生。为此,在1988年评定中学教师职务时,有两名带初中班的同志以其出众的带班和教学成绩无可非议地被评为中卫中学高级教师。数年来,凡参加区内外竞赛获奖的学生,以及考入全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几乎全是我校初中升上来的学生。1983年以来,9年间(1982年因高中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无毕业生)共考入大专院校1609名,升学率平均为60.81%,其中大专录取1302名,占升学总人数的80.92%。如果不是加强了本校的初中,给高中提供了优秀的生源,作为一所县城中学,要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办好完全中学,加强初中基础的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三、充分发挥学校各个组织和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为办好学校而齐心协力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认为党组织的作用较之过去更要加强,因为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思想的领导,党支部对学校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起着保证和监督的作用,由于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就使学校工作沿着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前进而不迷航,广大党员在群众中起着模范和先锋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组织还领导和协助工会、团组织、少先队以及学生会,配合一致,群策群力,为办好学校而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导处、办公室、总务处,在1984年实行岗位责任制以来,成立了政教处和教研室,并分别明确了职责。学校这部大机器的正常运转,有赖于这个机器的各个部件的完好和作用的正常发挥。
在我校,共青团的工作,10年来一直是卓有成效的,它动员了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共青团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领导少先队开展多项有益活动,对初中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尊师守纪,热爱集体、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以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987年10月,经过校团委充分准备和指导,组织全校高中18个团支部走上社会,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改革,广泛地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这次调查活动历时1个月,参加人数达1260人,调查范围遍及全县7乡1镇24个村,500多户农民,200多户城镇居民,以及国营厂矿企业4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3家,集体企业、乡办企业7家,学校两所,个人承包饭店5家;同时走访了农贸市场及个体户、万元户、专业户11个,形成47个调查报告,如实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改革使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变,人民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这项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正确认识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教育。团委就这次活动,形成了一份总结报告,分送各有关单位,受到好评。校团委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活动,如,与学校一起动员师生为亚运会捐资3002.41元,购买亚运奖券1700余元,表达了爱国的赤子之心;走访校友、革命烈士孟长有的遗属,学习和继承先烈遗志;绿化祖国(10年来,在中卫防沙林带植树百万余株);救灾募捐(1987年,为山区学生捐书7937册,救灾捐款280元,粮票650公斤,衣服95件;1989年,为救援父死母病、生活陷于困境的高三学生王秋明,募捐2437元,此项活动被中卫电台广播报道后,又带动了社会各界募捐,总计捐款近5000元,使王秋明顺利考入大学);评选先进团支部和优秀团员;参加区团委组织的全区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卫中7个团支部获奖),“活力杯”竞赛活动(1个团支部获奖),“风华杯”竞赛活动(校团委两次获奖),五爱中队达标活动(4个中队5次获奖);开展学赖宁,做赖宁式的好孩子活动(受区党委组织部、区团委、教育厅、区少工委联合授予的组织奖);全区中学生“小星火”科学知识百题竞赛(我校团员获得所设3名一等奖中的两名,15名二等奖中的8名);1990年6月,还在全国少工委、团中央学校部、中国初中生报、明天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初中生“明天杯”学雷锋、学赖宁系列活动竞赛中荣获“好活动奖”;等等。校团委还和学生会一起组织歌舞汇演、球类比赛,进行各班的纪律和卫生检查评比。中卫中学团委由于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教育效果良好,多次受到区团委的表彰。1989年,由团中央、国家农业部和中国科协三家,授予我校“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奖状一面,我校团委在这方面是做了突出贡献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卫中学团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独当一面的作用。1989年底,全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中卫县召开,校长李天柱应邀参加,他在发言中赞誉学校团委的工作是中卫中学教育工作的“半壁河山”,引起了与会同志的良好反响和共鸣。
四、民主办学
在推进教育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形势下,只是校长责任的加重,而不意味着校长权力无条件的集中。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注意和发扬了民主办校的精神。如1984年以来召开了4次教职工代表大会,4次改选校务委员会;团委和学生会的改选,由团员代表和学生代表在团代会和学代会上决定,学校不插手干预;在教师职务评定中,评审小组由群众选举产生;在考评教师过程中,在全体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民意测验(鉴于学生的测验票统计量大,我们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处理);校长还注意经常与群众对话。三八妇女节,举行女同志座谈会;五四青年节,举行青年教师座谈会,由校党支部书记和校长向他(她)们祝贺节日,听取意见;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直接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和总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及时处理,有的问题还公开答复。现在学生有意见可以直接给校长写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和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也锻炼了他们认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有一位同学写信给校长,怀疑班主任收取班费一手管理,开支不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其后,几位亲自管理班费的老师,都将班费交给学生管理,做到收支公开,消除了学生的不信任感,而且杜绝了班上乱收费的现象,并促进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加强了廉政意识。举凡学校评选先进,决定校内重大问题(如分配住房),都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做到最大限度地集中多数同志的意见,而后定夺。有鉴于1988年征求学生对教师讲课的评价时,统计表明,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实际体现出高度的一致,为此,我们决定从当年起,今后每学期让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一次评价投票,并将统计结果记入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使之制度化,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方法之一。
中卫中学对教师的管理,侧重看工作实效,不强调“坐班”,但不允许旷课、怠工。对学生的管理,课堂要求严,课后要求活,所谓“玩着学”。借用市场管理的一句术语,叫做“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若干年来,我们在学校管理上,边学习、边实践、边改革、边思考。由于党的路线正确,知识分子尤其是教师,地位不断提高,生活待遇不断改善,焕发出了巨大的积极性。我们中卫中学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提高了质量,办出了特色。1988年,我校被辽宁师大《教育科学》编辑部遴选为全国760所著名中学之一,编入《中国著名中学》一书中。今年区科协青少部以我校第二课堂活动为题材,摄制一部反映我校办学思想和特色的电视专题片,拍摄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后注:区科协于该片制成后,命名为《育人之路》,送中央电视台参评后获奖,并于1992年3月由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数次播出)。
以往的成绩已经过去,现在我们要更上一层楼,任重道远。为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完成双重任务,面向“两个挑战”,我校必须坚持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办出特色”,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一切从零开始,争取达到新的境界。
不管怎样,中卫中学毕竟是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近年来又达到其巅峰状态,我们只有义务使之前进,而没有权力任其滑坡。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们的校训是:“从严从细,求活求新。”我们认准了这一条,今后也只能是依严、细求质量,循活、新找出路。
(199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