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行[1]
汉家天将才且雄[2],来时谒帝明光宫[3]。
万乘亲推双阙下[4],千官出饯五陵东[5]。
誓辞甲第金门里[6],身作长城玉塞中[7]。
卫霍才堪一骑将[8],朝廷不数贰师功[9]。
赵魏燕韩多劲卒[10],关西侠少何咆勃[11]。
报仇只是闻尝胆[12],饮酒不曾妨刮骨[13]。
画戟雕戈白日寒[14],连旗大旆黄尘没[15]。
叠鼓遥翻瀚海波[16],鸣笳乱动天山月[17]。
麒麟锦带佩吴钩[18],飒沓青骊跃紫骝[19]。
拔剑已断天骄臂[20],归鞍共饮月支头[21]。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22]。
教战须令赴汤火[23],终知上将先伐谋[24]!
【注释】
[1]作于开元九年(721)。诗题下原注:“时年二十一”。燕支:山名,即焉支山,又作胭脂山,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绵延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水草丰茂,可放牧;石呈赭色,可作胭脂。相传古时匈奴失掉这山和祁连山后,曾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见《史记·匈奴列传》)又据同传记载,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曾带领军队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伐匈奴获胜。此诗歌颂武将出征获胜,故取名为《燕支行》。
[2]汉家天将:诗中虚拟人物。唐代诗人常借汉喻唐。
[3]明光宫:汉宫名,汉武帝太初四年修建。
[4]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后即以万乘代指天子。亲推:谓皇帝亲自送行。据《史记·冯唐传》载,上古王者派遣将军出征时,要亲自跪着推车,并说:“郭门以内的事寡人处理;郭门以外的事将军处理!”双阙:即宫门观。宫门外置二台,作楼观于上,称双阙。
[5]千官:指朝廷群臣。五陵:指长安北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汉昭帝的平陵。
[6]甲第:高门大宅。这里用霍去病的典故。汉武帝要给他修建府第,他辞谢了,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金门:即金马门。《后汉书·马援传》:“孝武皇帝时,喜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
[7]身作长城:谓大将军镇守边关,捍卫邦国,有如万里长城。玉塞:指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塞,关塞。
[8]卫霍:汉代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二人曾先后多次出塞,追击匈奴,战功显赫。骑将:即骑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武帝时公孙贺尝以骑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出塞(参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公孙敖亦尝为骑将军(参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其位非但在大将军之下,亦在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之下。此句意谓,卫霍这样的名将,比起这位“天将”来,仅可当一名骑将军。
[9]贰师:指汉名将李广利。贰师,本西域大宛国地名。《汉书·李广利传》载,汉武帝命李广利出征贰师城,取名马,故拜李为贰师将军。这句说,李广利的功劳虽大,但比起“天将”来,就显得微不足道,很难被朝廷数上。
[10]赵魏燕韩:战国七雄中的四雄,这四国的疆域主要在今河南、河北、山西一带。
[11]关西:函谷关以西地区。咆勃:怒貌。潘岳《西征赋》:“何猛气之咆勃!”这二句写将军麾下士卒的强悍勇猛。
[12]“报仇”句: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所载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卧薪尝胆的典故,表现将军不忘国仇。
[13]“饮酒”句:用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以喻大将的神武。《三国志·关羽传》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14]画戟雕戈:雕画着花纹的戟和戈。戟,古兵器。戈,平头戟。白日寒:指戈戟闪着寒光。
[15]旆(狆犻):杂色镶边的旗子。
[16]叠鼓:迭次连番击鼓。瀚海:大沙漠。
[17]笳:指胡笳,我国古代西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天山:在今新疆境内,古又称北祁连山、白山。
[18]麒麟锦带:刺绣着麒麟的锦带。吴钩:兵器名,似剑而曲,因产于吴地,故名。
[19]飒沓:奔走如飞貌。青骊:毛色青黑相间的名马。
紫骝(犾犻):赤色骏马,又名枣骝。
[20]天骄:指匈奴。《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断臂:《汉书·西域传》:“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
瑡月支:即月氏(狉狌狕犺)本游牧民族名,居敦煌、祁连间,后为匈奴所破,乃远过大宛,居大夏。这里用《汉书·张骞传》典故:“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22]虏骑:指匈奴。
[23]赴汤火:喻不避艰险。
[24]上将:指英明的将帅。伐谋:以谋略去征服敌人。《孙子·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点评】
这首歌颂武将的诗,先写将军出征,君臣欢送的盛况;接着写将军非凡的英勇和为国报仇杀敌的决心;以后,又具体、生动地叙写将军率领部下行军、战斗、获胜的情景;结尾着重点出将军善于练兵、用兵,智勇双全。“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二句,是点睛之笔,点明全篇主旨,识见超卓。王维创作此诗时,正是才华横溢,胸怀远大理想的青年,因此诗中表现出壮丽非凡的气势,汪洋恣肆的魄力。“报仇”、“饮酒”等句,豪气淋漓;“画戟”、“连旗”、“叠鼓”、“鸣笳”等句,读之如万骑驰骤,风雨交集;结尾两句,斩钉截铁,雄浑遒劲。诗人纯熟自如地运用对比、夸张,渲染等手法,加上大量典象和对偶,把出征、行军,作战等大场景表现得有声有色,震撼人心。
少年行四首[1]
新丰美酒斗十千[2],咸阳游侠多少年[3]。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4],初随骠骑战渔阳[5]。
孰知不向边庭苦[6],纵死犹闻侠骨香[7]。
一身能擘两雕弧[8],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9],纷纷射杀五单于[10]。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11]。
天子临轩赐侯印[12],将军佩出明光宫[13]。
【注释】
[1]似为早年的作品。少年行:乐府旧题有《结客少年场行》。《乐府诗集》卷六六引《乐府解题》说:“《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这组诗实为新题乐府诗。
[2]新丰:地名,在今西安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文钱,极言酒之名贵。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3]咸阳: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
[4]出身:委身事君之意。仕汉:在汉朝做官。这里是借汉喻唐。羽林郎:汉代皇家禁卫军军官。当时大都来自世家大族。
[5]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此官。这里借指唐守边将帅。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有渔阳县,即今天津市蓟县。
[6]孰知:熟知,深知。边庭:边疆。
[7]闻:这里作使动词用,使人们闻到。侠骨:为国捐躯的豪侠英烈的骨骼。化用张华《博陵王宫侠曲二首》其二:“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这二句是说,少年深知不宜去边庭受苦,但他又想到哪怕死在边疆,还可以流芳百世。
[8]擘(犫犻):这里同“掰”,用手张弓。雕弧:有雕饰彩画之弓。
[9]偏:犹正,恰。一说,倾斜。调白羽:调弄弓矢,指放箭。白羽,用白羽装饰的箭。
[10]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汉宣帝时,匈奴内部立了五个君长,称五单于。这里泛指敌人的许多首领。
[11]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一座台,因台高入云,故称。汉明帝追念前世功臣,曾下令将邓禹等二十八名功臣的像绘在台上。这里借指论功。
[12]临轩:天子不居正座而临殿前平台,谓之临轩。表示礼仪隆重。
《后汉书·崔实传》载,崔烈拜司徒之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侯印:封侯,授以金印紫绶。
[13]将军:指立功后的少年。佩:带。明光宫:汉宫名,参见《燕支行》注[3]。
【点评】
在先秦、两汉社会中产生的游侠风气,到唐代仍然盛行,当时人们很推崇游侠豪爽勇武、急人之难、轻生重义、立志报国等品格。王维这组诗热烈歌颂长安少年游侠的英雄气概。第一首截取游侠少年相聚豪饮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的身世和豪爽性格。结句画出春日繁华街市、华美酒楼、垂柳轻拂的旖旎风光,也烘托出侠少风流自赏的青春活力。传神空际诱人想象。第二首采用客观叙述和主观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少年不辞辛苦赴边、甘愿为国捐躯的壮美情怀。诗人以古喻今,灵活用典,结句化用前人诗句并使其转折跌宕,加强气势力度,写得豪气干云,掷地有声。第三首写少年游侠身临战场,武艺高超,勇猛杀敌。诗人运用艺术夸张手法,借坐骑和武器装饰衬托人物,特别是捕捉住人物马上张弓射敌的动作,使其英雄形象形神兼具,栩栩如生。第四首写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赐印,少年将军佩印出宫。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盛大场景,渲染出热烈气氛,特别是突现了少年器宇轩昂无比自豪的形象。这一组连章体绝句诗,四首各自独立,各尽其妙,又前后有序,一脉相承,表现了游侠少年的精神风貌、生活道路和成长过程。诗情高昂,风格豪放,闪耀着绚丽璀璨的浪漫光彩,显示出青年诗人王维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豪迈炽热的报国情怀。
被出济州[1]
微官易得罪[2],谪去济川阴[3]。
执政方持法[4],明君无此心。
闾阎河润上[5],井邑海云深[6]。
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7]。
【注释】
[1]开元九年(721),作者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诗即是秋离京之任时所作。出:谪为外官。济州:唐州名,治所在卢县(今山东茌平县西南)。
[2]微官:指王维原任的太乐丞。太乐丞为太常寺属官,太乐令副手,掌管供祭祀享宴用的音乐舞蹈。
[3]济川阴:济水之南,即济州。
[4]方:已。持法:执法。
[5]闾阎:原指闾里,里巷,此指村落。河润:指黄河水浸润之地。济州濒临黄河。
[6]井邑:市井、邑里。这句指济州近海。
[7]多:适足,只是。年鬓侵:年岁渐大,双鬓渐白,侵,渐进。
【点评】
王维于开元九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任职仅几个月,就因为下属伶人私自表演了只能是皇帝观赏的黄狮子舞,与太乐令刘贶同时被贬。此事深刻的政治背景,极有可能是唐玄宗对他的兄弟岐王李範、宁王李宪、薛王李业防范甚严,而刘贶、王维都是诸王所赏识的人。贬官意味着政治地位的急剧下降和前程的坎坷,这对王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虽心胸旷达,但也忧愤不平。诗中“执政”、“明君”一联,在委婉的措辞中还是流露出怨愤、讽刺之意。结尾心忧归日无期,慨叹深沉。
登河北城楼作[1]
井邑傅岩上[2],客亭云雾间[3]。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4]。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5]。
【注释】
[1]开元九年(721)赴济州途中作。河北:唐县名,属陕州,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
[2]傅岩:古地名,一作傅险,相传为商代傅说版筑之处。在唐陕州河北县北七里。
[3]客亭:供旅客止息之所。
[4]极浦:遥远的水边。
[5]广川:此指黄河。河北县临黄河。
【点评】
诗人在赴贬谪地途中登城眺望,但见落日苍茫,暮色弥漫,苍山与远浦相映,孤舟伴渔火共宿。他的一颗悠悠诗心亦与这寂寥天地和永恒大河冥合无间。诗人以写意笔法,真切生动地展现北方山水雄浑壮阔的风貌。笔墨挥洒自如,却章法严谨,字句合律。明人顾可久评曰:“情景俱胜。”(《唐王右丞诗集注说》)信然。
宿郑州[1]
朝与周人辞[2],暮投郑人宿[3]。
他乡绝俦侣[4],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5],秋霖晦平陆[6]。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7],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8],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9]。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10]!
【注释】
[1]赴济州途中作。郑州:唐州名,辖境在今河南荥阳、郑州、中牟、新郑及原阳一带,治所在郑州市。
[2]周人:洛阳为周洛邑,因称洛阳人为周人。
[3]郑人:郑州春秋时属郑国,因称郑州人为郑人。
[4]俦侣:友伴。
[5]宛洛:南阳和洛阳。宛,唐有宛州,故址在今河南南阳市。这里实指洛,因作者赴济州并不经过宛。
[6]秋霖:连绵不断的秋雨。凡雨三日以上曰霖。
平陆:平原。
[7]皋:高地。
[8]虫思:秋虫悲鸣。
杼(狕犺):织机上的梭。
[9]金谷:谷名,在洛阳西北,晋石崇尝于此构馆筑园。
[10]穷边:贫穷的边远地区。
徇(狓狀):通“殉”,舍身以求之意。或读狓狀,意为顺从,曲从,亦通。
【点评】
此诗写旅途中的见闻感受。首联写所至地邑改变之迅速;次联写异地与亲友隔绝,客中孤独便与僮仆格外亲近。此二联都写出旅中真实而独到的体验。明人杨慎《升庵诗话》与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将次联与唐代崔涂的“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比较,认为王语“浑含”、“极沉至”,崔诗“衍作两句,便觉味浅”。可见王维炼句之简妙。第三、四联写秋雨连绵使辽阔平原一片晦暗,再推出农夫牧童冒雨整地放牧情景,画出一幅秋霖田园图。“田父”二句显出画家观景的眼光和构图的手腕。五、六联写主人家地处高坡,庄稼绕舍,诗人夜闻蟋蟀为催促纺织悲鸣,鸟雀因禾黍成熟喧噪。田家生活的安定闲逸,自然增添诗人在秋雨淅沥中独宿他乡的孤苦惆怅,也必定唤起他对谪宦生涯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羡慕。全篇极自然地把行役和田园题材结合起来,这是王维田园诗的一大创造。“明当”、“昨晚”和“朝与”、“暮投”,前后回环映带,又为题中“宿”字着意点染,中间叙景具体写“宿”,章法秩然,重点突出。
早入荥阳界[1]
泛舟入荥泽[2],兹邑乃雄藩[3]。
河曲闾阎隘[4],川中烟火繁[5]。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秋晚田畴盛[6],朝光市井喧[7]。
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村。
前路白云外,孤帆安可论[8]!
【注释】
[1]赴济州途中作。荥阳:唐县名,属郑州,在今河南荥阳。
[2]荥泽:古泽名。故址在唐郑州荥泽县(今河南荥阳东北)北四里,唐时早已淤为旱地。
[3]兹:此。
雄藩:犹重镇。
[4]河曲:黄河弯曲处。闾阎:里巷。
[5]川中:水中。
[6]田畴:谷田谓之田,麻田谓之畴。这里泛指田野。
[7]朝光:晨光。市井:市区,市集。
[8]“前路”二句:意谓前途尚在白云之外,孤舟独往,此中情味,怎么可能说得清楚呢!
【点评】
作为出生并生活于北国的诗人,王维对北方的山川、风俗、人情有特殊的爱好,并将他在行旅中亲历之境一一收摄于诗中。此诗写他泛舟进入了荥阳地界,两岸人烟稠密,秋稼茂盛,市井喧闹,舟船往来。诗人因当地居民的活动,见出当地的风俗;一入其境,就听到不同于京洛的方言。此诗笔笔画出荥泽地区特有的风光,语言简洁,白描手段高超,令人击节赞叹。诗人越是渲染眼前的繁华热闹景象,也就越发衬出游子孤旅的寂寞。结尾水到渠成,自然发出孤帆何往、前途渺茫的感叹,微露被贬谪的怨愤。诗的景与情关系,可谓相反而又相成。在王维之前,中国诗史上极少见到如此真实描绘并亲切称道北方雄藩大郡山川风俗人情之美的诗篇,这是王维对山水行旅诗题材与境界的开拓创新。
千塔主人[1]
逆旅逢佳节[2],征帆未可前。
窗临汴河水[3],门渡楚人船[4]。
鸡犬散墟落[5],桑榆荫远田。
所居人不见[6],枕席生云烟[7]。
【注释】
[1]疑赴济州途中所作。千塔主人:未详何人。疑“千塔”为寺名,则“主人”是云游在外的僧人。
[2]逆旅:逆,迎。逆旅,迎接旅客之所,即旅舍。
[3]汴河:即通济渠东段。隋开此渠,因自今荥阳至开封一段本为汴水故道,故唐宋人遂称通济渠东段全流为汴水、汴河或汴渠。
[4]楚人船:汴河入淮,淮南皆旧楚地,故河中多楚人船只。
[5]墟落:村落。
[6]所居:指千塔主人居处。
[7]“枕席”句:《神仙传》载,蓟子训所到数十处,去后数处都有云起,此借誉千塔主人道行深厚。
【点评】
诗写拜访千塔主人的情景。首联写旅中逢佳节,客舟停开,诗人滞留旅舍,因而有暇一访千塔主人。次联即写所见千塔主人住处环境:窗下汴水奔流,门前船帆来往。这两句状水乡景色颇具画意。颈联写近村鸡鸣犬吠,远田桑榆成阴。一“散”一“荫”,宁静秀美,潇洒自然,令人想像千塔主人乐在田园中的高情逸兴。尾联点出走访不遇,但见居处无人,清幽僻静,枕席上有云烟飞升。
结句是全篇点睛之笔,想像瑰奇,烘托出千塔主人超尘出世的灵气仙风。人物在诗中并未出现,而其神情气度却可想见,这全得力于借景写人、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段。
济上四贤咏三首(选一)
成文学[1]
宝剑千金装[2],登君白玉堂[3]。
身为平原客[4],家有邯郸娼[5]。
使气公卿座[6],论心游侠场[7]。
中年不得志,谢病客游梁[8]。
【注释】
[1]居济州时作。济上:济水岸边。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四贤咏:王维在济州结识了崔、成、郑、霍四位隐士,写了这三首诗来赞颂他们。成文学:姓成,名不详。文学,官名,唐时太子诸王设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2]千金装:一说形容服饰之华贵,一说行装携有千金。
[3]白玉堂:装饰富丽的厅堂。汉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犹役使)邯郸倡。”此用其意,谓成出入豪贵之门。
[4]平原客:平原君的门客。平原,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武灵王之子,相赵惠文王及孝武王。初封于平原,因以为号。他以礼待客,其门客经常有数千人。
[5]邯郸:战国时赵国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
娼:歌舞伎。
[6]使气:逞意气。公卿:原指三公九卿,此处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吏。
[7]论心:谈心,讲交情。
游侠场:游侠之士聚集的场所。
[8]“中年”二句:借司马相如指成文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家,汉景帝不喜欢辞赋,只让他当武骑常侍。
一天,梁孝王(景帝同母弟)带邹阳、庄忌、枚乘等来朝,司马相如和他们气味相投,便托病辞官到梁,投靠梁孝王。
谢病,托病引退。这二句谓成中年不得意,托病去职,离京客游他方(这里是客游济上)。
【点评】
诗的前六句描写成文学青少年离家任侠的事迹:宝剑金装,傲登玉堂;家有女乐,却义当门客;任意使气于公卿座上,输肝沥胆在游侠之场。这一连串的情节、场面和细节,把成文学风度轩昂、豪迈不羁、义气凛然、傲骨铮铮的形象性格凸现出来。笔墨精炼,却淋漓尽致。结尾仅用二句写成文学中年失意,辞官客游。诗人虽未直抒一句感慨,他对成文学才兼文武气可干云的赏识赞扬,对成中年失意埋没草莱的同情与不平,都在诗中自然流露出来。诗笔明快而含蓄,格调既高,兴寄复远。
寓言二首[1](选一)
朱绂谁家子[2]?无乃金张孙[3]。
骊驹从白马[4],出入铜龙门[5]。
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6]。
斗鸡平乐馆[7],射雉上林园[8]。
曲陌车骑盛[9],高堂珠翠繁[10]。
奈何轩冕贵[11],不与布衣言[12]!
【注释】
[1]这二首诗反映的思想与《济上四贤咏》极接近,疑写作时间相去未远。寓言:谓诗中寓有讽刺、寄托之意,和今天所说的童话、寓言不同。
[2]朱绂:朱红色画有花纹的朝服。这里泛指贵族的服装。
[3]无乃:莫不是。金张:汉代金日、张汤的合称。二人世代为高官,故借以代指官宦世族。
[4]骊驹:黑马。从:跟着。
语本汉乐府《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大约指大夫,俸禄二千石之贵官。
[5]铜龙门:汉代宫门之一,因其上有铜龙,故名。
[6]“问尔”二句:语本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7]平乐馆:西汉统治者斗鸡走狗的娱乐场所,在上林苑中。
[8]上林园:即上林苑。原为秦旧苑,汉武帝建元三年重开。苑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离宫七十所,其中养着许多禽兽,供皇帝秋冬季节去打猎。
[9]曲陌:即巷陌。
曲,街巷,如长安有杜曲、韦曲等。
[10]珠翠:珍珠翡翠之类的首饰。这里用来代指姬妾、女乐等。
[11]轩冕:古制,大夫以上乘轩服冕,故以代指官位爵禄,又用为显贵的代称。
[12]布衣:平民。古时平民除老人可穿丝织品外,其余都得穿布衣,故称。
【点评】
唐代门阀制度虽不及六朝森严,但豪门贵戚擅权和封建官爵的荫袭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还是严重存在着。
王维由于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对当时贵戚气势的煊赫和政治的腐败,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在贬居济州期间,写了《济上四贤咏》,抨击官出私门和权贵显赫,为怀才不遇的志士鸣不平。这一主题在《寓言二首》中得到更集中的表现。这首诗展示贵族子弟穷奢极侈、声色犬马的一系列生活场景,讽刺这些纨绔子弟不是凭自己的功德,而是依恃家族权势和封建荫袭制度飞黄腾达。贫寒志士的前途命运竟然由这班斗鸡射雉者来操纵,当时所谓“太平盛世”的政治其实已黑暗腐败到何等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王维这些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不合理现象的作品,感情愤激,义正辞严,笔锋犀利,痛快淋漓,令人读之触目惊心,亦不由得气愤填膺。
渡河到清河作[1]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2]。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3]。
行复见城市[4],宛然有桑麻[5]。
回瞻旧乡国[6],淼漫连云霞[7]。
【注释】
[1]作于在济州任职期间。河:黄河。清河:《唐书·地理志》:“河北道贝州清河郡有清河县。”在今河北清河县西。唐济州属河南道,贝州属河北道,由济州治所渡河西北行,即可至清河。
[2]积水:指黄河汇聚百川之水。穷天涯:一望无际,远接天边。
[3]天波:形容水天混茫之处。开拆:裂开。郡邑:指郡治所在的县城。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8月版)认为,此处“郡邑”疑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与济州治所隔河相望。由济州治所渡河,首先即当抵达聊城。今从陈说。
[4]行复:又将。城市:即指清河县。
[5]宛然:好像。桑麻:桑园和麻田。此处泛指农田桑园。
[6]旧乡国:故乡。
[7]淼漫:大水茫茫无际。
【点评】
此诗写河上行舟所见和思乡之情。诗人着意描绘的,都是大景远景、活动变幻之景。他在舟上远望前方,水天混茫,突然裂开一线,露出县城千家万户的景象。船继续前行,又一座城市若隐若现,仿佛城边还有大片农田桑园。这时,回望故乡,除了茫茫烟水与云霞相接,什么也看不到了。生活中寻常的景象,经过诗人精巧的艺术构思,从云波开合的角度来显现,便宛若海市蜃楼般奇妙有趣,读者还能从中体味出诗人行旅中的寂寞、惊喜、神往、惆怅的感情变化。王维喜欢并擅长表现这种远望中迷茫变幻的山水景色。后来他写的《汉江临眺》诗,中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四句,便与此诗景象相似。至于《终南山》诗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再次敏锐捕捉和真切描绘云雾开合之景,但已不是渡河所见而是攀山所遇了。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1]
迎神曲
坎坎击鼓[2],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3]。
女巫进,纷屡舞[4]。
陈瑶席,湛清酤[5]。
风凄凄兮夜雨,神之来兮不来?
使我心兮苦复苦!
送神曲
纷进拜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6]。
来不语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7]。
悲急管,思繁弦[8],灵之驾兮俨欲旋[9]。
倏云收兮雨歇[10],山青青兮水潺湲[11]。
【注释】
[1]作于在济州任职期间。鱼山:《元和郡县志》卷十:“鱼山一名吾山,在(郓州东阿)县东南二十里。”东阿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鱼山神女:即神女成公知琼。相传魏嘉平(249-253)年间神女成公知琼下降,和济北郡吏弦超相好。弦超同屋的人疑心他有奸情,要告发他,他只得将事情公开,神女从此不再来了。五年后他到洛阳,从济北鱼山下经过,见远处车马中有一妇人很像知琼,急忙赶上,果然是她。于是,他们同到洛阳,重复旧好。事见《搜神记》卷一。
[2]坎坎:鼓声。
[3]洞箫:古乐器名。古箫是用许多竹管制成的,底部封蜡的叫排箫,洞开的是洞箫。极浦:远处的水口。
[4]女巫:古称以舞降神的女子。纷:众多貌。屡:屡次。
[5]陈:布,铺。瑶席:一种如玉般精美贵重的席子。瑶:美玉。湛:澄。酤:酒。句谓澄出清酒以祀神。
[6]眷眷:顾盼貌。琼筵:极言筵席的珍贵。琼,美玉。
[7]“作暮”句: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故事来比拟鱼山神女。(见宋玉《高唐赋序》)。
[8]悲急管:谓管乐声促而带有悲声。思:悲。繁弦:丰富多变的弦乐声。
[9]灵:神灵。驾:车驾,车乘。俨:俨然,好像。旋:回去。
[10]倏:忽然。云收雨歇:《高唐赋》将云雨比拟神女,因此云收雨歇是说神女已去。
[11]潺湲:水流貌。
【点评】
这是王维看到济州百姓祭祀神女的活动时写的。第一首写酒馔俱呈,舞乐正酣,而神女不来,人们苦待的情景,可能寄托了诗人盼望结束贬谪困境的哀怨之情。前半篇用四字句和三字句,造成急促、热烈的节奏,渲染迎神的盛况。明代陆时雍辑《唐诗镜》评:“短箫极浦,清响瀺瀺。”后半篇节奏变为舒缓,诗人借凄风夜雨烘托苦待之情,结尾用感叹句直抒心中之苦。“苦”字叠用,使愁情苦味,漫溢纸上。第二首写神女将去和既去情景,“目眷眷”、“来不语”、“意不传”活现神女神情意态;而巫山神女典故中“云雨”意象的描绘,更营造出神女去后的恍惚迷离氛围,诚如清代张谦宜《斋诗谈》所评:“妙在恍惚,所以为神。”而结尾云收雨歇、山青水流的景象,又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由于这两首骚体诗写得缠绵悱恻,情景交融,寄兴深远,辞采清丽,被朱熹收入《楚辞后语》。由此可见王维热情关注淳厚的民间风俗并善于学习借鉴优秀的文学遗产。
赠祖三咏[1]
萧蛸挂虚牖[2],蟋蟀鸣前除[3]。
岁晏凉风至[4],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5],离居不可道。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中复客汝颍[6],去年归旧山[7]。
结交二十载[8],不得一日展[9]。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10]。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11]。
良会讵几日[12]?终自长相思!
【注释】
[1]祖三咏:祖咏(699—约746),盛唐诗人。因排行第三,故叫祖三。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与王维友善。玩“贫病”句之意,本诗当作于祖咏登第之前。
[2]!蛸:长脚蛛,即喜蛛,又名喜子、喜母,体小脚长。虚牖:空窗。牖,窗户。
[3]除:台阶。
[4]岁晏:岁暮,冬末。
[5]高馆:指济州官舍。阒:寂静。
[6]汝颍:地名,指汝州、颍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安徽阜阳。
[7]旧山:指祖咏的故乡洛阳。
[8]“结交”句:《唐才子传》卷一:“(祖咏)少与王维为吟侣。”维作此诗时,年二十四,所谓“二十载”,当是约举成数而言。
[9]展:适,适意。
[10]契阔:有二义:一是离合、聚散,偏指离散;二是要约,死生相约。这里用任一义皆可通。
[11]仲秋:农历八月。暮秋:农历九月。
[12]讵:岂。
【点评】
王维在济州过着凄苦、孤寂的贬谪生活,经常怀念友人。这首诗先写济州官舍冬夜冷落僻静的景物环境,勾起对友人的思念;接着写二人被关河阻隔,难得相逢;继之追述多年来的情谊,倾诉困顿失意的共同境遇;最后盼望见面,但良会无期,更惹起不尽的相思。全诗紧扣思念来写,直叙中有委婉曲折,真情流贯,自然而深沉。诗人采用《诗经》的分章法,诗凡五章,读之只如书信一通。四句一章,每章一转韵,韵脚平仄相间。章法整饬,音调却有抑扬起伏之致。清人黄培芳评:“深情远意,绵邈无穷,此真为善学《三百》者也。”
喜祖三至留宿[1]
门前洛阳客[2],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3],平生多掩扉[4]。
行人返深巷[5],积雪带余晖。
早岁同袍者[6],高车何处归[7]?
【注释】
[1]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冬,是时祖咏擢第授官后东行赴任,途经济州,维留之宿,且作是诗;咏亦有和章《答王维留宿》,载《全唐诗》卷一三一。
[2]洛阳客:祖咏洛阳人,故云。
[3]枉驾:称人走访的敬辞。枉,屈尊。
[4]掩扉:关门。
[5]行人:路上的人。这句同下句写祖咏来时的景色。
[6]早岁:早年。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里指朋友间的恩好。
[7]高车:对他人之车的尊称。这句委婉地说出留祖咏住宿。
【点评】
在《赠祖三咏》诗的结尾,诗人还感叹良会难期,没想到不久良会即得以实现,祖咏赴任途中经过济州,正好看望老友。诗人喜出望外,写了这首诗。首联点出祖咏来访,切合题中“至”字,次句“下马拂征衣”的细节,写出祖咏风尘仆仆、行色匆匆之情状。颔联以“平生多掩扉”反衬与祖咏交情之深和对他来访之喜,切题中“喜”字。这一联语淡而情深。颈联写寒冬日暮、雪映夕晖之景,带出尾联委婉留宿之意,将题中字面缴足。全篇毫不修饰造作,语语真挚自然。清代冒春荣评得好:“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王维《喜祖三至留宿》……此皆不事工巧极自然者也。”
齐州送祖三[1]
送君南浦泪如丝[2],君向东州使我悲[3]。
为报故人憔悴尽[4],如今不似洛阳时[5]!
【注释】
[1]写作时间同上篇。齐州:唐州名,治所在今山东济南。祖咏过济州后,复东行赴任,王维因送之至齐州,作此诗赠行。
[2]君:指祖咏。南浦:《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句即用其意。后来南浦代指送别之地。浦,水边。
[3]东州:泛指齐州以东的州郡,唐时属边远地区。
[4]报:感激,报答。故人:指祖咏。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尽:极。憔悴尽,是作者自指。
[5]洛阳时:指两人少年时在洛阳的快乐相处。
【点评】
这首送别诗前三句直抒为友人离别而裴哀,为报答友人相访而憔悴,足见两人情谊之深重。结句直中有曲。
诗人只慨叹今不似昔,已把昔日相聚的欢乐与如今困顿失意的辛酸都包含其中,令人咀嚼不尽。
寒食汜上作[1]
广武城边逢暮春[2],汶阳归客泪沾巾[3]。
落花寂寂啼山鸟[4],杨柳青青渡水人[5]。
【注释】
[1]开元十四年(706)春自济州归洛时作。寒食:见《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注[7]。汜上:汜水之上。汜水源于河南巩县东南,北流经荥阳汜水镇西,注入黄河。
[2]广武城:古城名,有东、西二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楚、汉相争时,项羽、刘邦曾分别屯兵于东、西城,隔涧对峙。
[3]汶阳:地名,在今山东宁阳县,汶水之北,和曲阜邻近,属济州。作者自济州西归,故自称“汶阳归客”。
[4]啼山鸟:鸟啼于山。山指广武山。
[5]渡水人:寒食节出游的人。水指汜水。
【点评】
诗人自济州西归途中,经过汜上,适值暮春寒食节。
眼前杨柳青青,落花寂寂,寒食出游的人们正渡过汜水,耳边山鸟啼鸣不止。正是这些情景,使他这位“汶阳归客”泪湿衣巾。为什么“泪沾巾”呢?他从这些暮春景象引起什么样的感触呢?也许想到了历史上楚汉争战的惨烈,感觉人事代谢、古往今来的沧桑巨变;也许想到当年东晋诗人阮籍曾在此地说过“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从而触发人生失意、不逢知己的感慨;也许想到春天将逝,感叹时光奄忽、岁月无情,悲哀生命在无聊中消耗。然而,诗人什么也没有说。善于想像敏于感悟的读者,会想到上面那些意蕴;即使感觉迟钝的读者,读了这首诗,特别是读了景象秀丽而凄清、音节和谐悦耳的后两句,恐怕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千年以前的诗人一起感伤起来。感情的凄婉深沉,意境的清丽迷离,足以感发人心,引起共鸣,这就是此诗的艺术魅力。难怪明代谢榛赞美这首绝句是“风人之绝响也”(《四溟诗话》卷四)。
偶然作六首[1](选一)
赵女弹箜篌[2],复能邯郸舞[3]。
夫婿轻薄儿[4],斗鸡事齐主[5]。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
许史相经过[6],高门盈四牡[7]。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8]。
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9]。
被服圣人教[10],一生自穷苦。
【注释】
[1]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时作者官于淇上。王达津先生《王维孟浩然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认为这组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为右拾遗时或稍后,还有人认为作于晚年。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认为仅第六首为晚年之诗,而前五首均作于淇上。兹从陈说。
[2]箜篌:古代弦乐器,其形似瑟而小,七弦。
[3]邯郸舞:战国赵都邯郸,其地以女乐、歌舞闻名于世。
[4]轻薄儿:不务正业者,犹今所谓浪荡子。
[5]斗鸡:古代以斗鸡为乐的一种游戏。事:供奉。齐主:齐王。战国时齐王以养斗鸡著称于史,唐玄宗亦好斗鸡,唐时斗鸡之风甚盛,颇有以斗鸡而得宠者。此处借齐王以讽刺时事。
[6]许史:许,许伯,汉宣帝皇后之父。
史,史高,宣帝外家。此处泛指皇亲国戚。相经过:彼此来往。
[7]四牡:由四匹雄马驾着的车。牡,雄性的禽兽,此处指马。
[8]昂藏:仪表雄伟,器宇不凡。邹鲁:孟轲邹国人,孔丘鲁国人,后世以邹鲁代称文教兴盛之地。
[9]无尺组:没有一官半职。组,组绶,古时官员的绶带端用来系官印,绶结于腰间,印垂腰下。“尺”即指印垂下的长度。
[10]被服:比喻亲身蒙受,犹如被服覆盖身体。圣人:指儒家圣人孔子、孟子。
【点评】
这首针砭时弊的诗歌运用借古讽今和对比手法,先写赵女夫婿斗鸡事王,挥金如土,沉溺声色,交结权贵;再写儒生苦读经书,遵奉儒教,贫困潦倒。“轻薄者”飞黄腾达,“昂藏”者布衣终身。对照鲜明,讽刺尖刻,令人愤慨。
更难得的是,诗人敢于讽刺当朝天子,对唐玄宗酷爱斗鸡,竟然让一些人靠斗鸡本领赢得高官厚禄的荒唐腐朽现象予以揭露,显示了他早年的政治勇气和锐气。明代钟惺《唐诗归》卷八说:“读王(维)、储(光羲)《偶然作》,见清士高人胸中皆似有一段垒块不平处,特其寄托高远,意思深厚。”这段评论大体正确;但他接着说:“然储作气和而王作骨傲,储似微胜。”却评估失当。在今天看来,王维以愤气傲骨揭露和讽刺反常的社会现象,并不逊于储光羲诗的心平气和、轻描淡写。
淇上即事田园[1]
屏居淇水上[2],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3],河明闾井间[4]。
牧童望村去[5],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6]?荆扉乘昼关。
【注释】
[1]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时作者弃官后隐居淇上。淇上,淇水之上。淇水即今河南北部淇河,经淇县流入卫河。
[2]屏居:隐居。
[3]日隐:夕阳西下。
柘:一种落叶乔木,叶可饲蚕。
[4]闾井:闾里,古代以几家为一井,故称。此处指村庄。
[5]望:向着。
[6]静者:幽居宁静之人。多用以指隐者及僧人。
此处应为作者自指。
【点评】
这首田园诗抒写作者隐居的闲静生活与心境,其显著的艺术特色是深谙画理,饶有画意。诗中所写是同一时间和空间——傍晚乡村的风光景物,诗人按照画面构图远近、主次、隐显、虚实的要求,将所写景物有层次地一一展现出来。人物和景物有动有静,而其整体性的效果是一种静止性的呈示。诗人又以其作为画家对光色明暗的敏锐感觉,描绘落日隐没,桑柘渐暗;河水却因反射夕晖,在村庄间闪闪发亮。加上处于画面前景的回村牧童与牛羊、猎人与猎犬的动态,从而美妙地表现出乡村黄昏活跃而宁静的情调气氛,给予我们极大的视觉美感享受。
淇上送赵仙舟[1]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2],荒城复愁入[3]。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4],望君犹伫立[5]。
【注释】
[1]开元十五或十六年作于淇上。赵仙舟:开元、天宝时人,生平事迹不详。此诗题,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作《齐州送祖三》,《国秀集》作《河上送赵仙舟》,《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并作今题。陈铁民《王维集校注》说:“寻绎诗意当以作今题为是,且维集中已另有《齐州送祖三》七绝一首。”此从陈说。
[2]祖帐:古人出行,祭礼路神,谓之“祖”。祖饯送行时有帷帐等陈设,故以“祖帐”喻饯别。
[3]复:再、又。
[4]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
[5]伫:久立。
【点评】
这首送别诗,首联写出相聚的短暂与别离的匆促。
一笑一泣,离愁别怨已从双方的情态中见出,蕴含无限感怆。颔联写祖帐伤离后,自己因愁肠百结而怕重入荒凉县城,揭示离别心理真切细腻,写出人们意中所感而笔下所无。颈联宕开一笔,写别离时已是天寒日暮,远山明净、长河水急。这冷清暗淡、空旷悠远的秋日黄昏景色,渗着两人孤寂、悲凉的情绪。“净”、“急”二字不仅状景生动准确,而且传出诗人的怨情。诗人怨恨远山太清冷空廓,长河流水太急。“长河急”又为下一句写方一解缆船已远去预伏一笔。尾联写友人乘坐的船渐渐远去,而他仍久久站在岸边翘首凝望,既画出自己的惆怅神态,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无尽情谊,有味外之味,弦外之音。全诗由“一笑”到“成泣”,再到“愁入”、“伫立”痴望,摹态抒情层层深入。诗为入律古体,押短促的入声韵,也有助于传达离合匆匆的强烈愁情。
不遇咏[1]
北阙献书寝不报[2],南山种田时不登[3]。
百人会中身不预[4],五侯门前心不能[5]。
身投河朔饮君酒[6],家在茂陵平安否[7]?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8]。
济人然后拂衣去[9],肯作徒尔一男儿[10]!
【注释】
[1]疑居淇上时所作。
[2]北阙:宫殿北边的门楼,是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的地方。后通称帝王宫禁为北阙,亦作朝廷的别称。寝:搁置。不报:不答复。
[3]不登:庄稼成熟叫登。不登,无收成。
[4]百人会:东晋文士伏滔参加了孝武帝在西堂召集的大会回家,一下车就对他的儿子说:“在这个百人高会上,皇帝临坐时,开口没说别的,就先问伏滔在哪里?在这里不?这真不容易!作人父亲的,能够像这样,如何?”(《世说新语·宠礼》)此处泛指朝廷的盛大集会。预:参加。
[5]五侯:汉元帝舅王谭兄弟五人同日封侯,世称“五侯”,此句意谓干谒权贵自己又不甘心去做。
[6]河朔:指黄河以北的地方。君:指诗中抒情主人公所投靠的主人,此人当在黄河以北。饮君酒:泛指依君为生。
[7]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司马相如因病免官,家居茂陵(《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此处借用其事,谓主人是时免官在家,或以为乃诗中抒情主人公自谓,意亦可通。
[8]说:通“悦”,愉快,喜悦。
[9]济人:即济民。有兼济天下之意。拂衣:振衣,有表示决绝、隐居之意。
[10]肯:犹“岂”。徒尔:徒然,枉然。
【点评】
这首诗写一个志士有济世大志却到处碰壁,他对于世态炎凉与世人的自私非常憎恶。在穷途落魄的境况中,他仍决心作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后功成身退,拂衣漫游江湖。诗人在他的身上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诗人让志士自诉其遭遇、心情与志向。诗中感情和时空大幅度跳荡、飞跃,使全诗腾挪起伏,跌宕多姿,诗的节奏也快速奔放,犹如龙腾虎跃。开篇采用比较整饬的骈偶句,在历数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不遇之后,变骈为散,节奏加快。而四句一韵,韵脚平仄交替,也使诗的节奏变化更鲜明,从而紧扣读者的心弦。林庚先生说得好:
“飞跃性乃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只是有时隐约有时明显而已。飞跃性的充沛自如,乃是一种诗歌语言完全成熟的表现,也是诗歌抒情性的丰富涌现。”(《唐诗综论·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最少受格律约束、最适于自由奔放地抒情的七古诗体,以时空的飞跃与快速的节奏抒发愤懑激楚之情,显示出盛唐的精神和气象。到了李白的《庐山谣》、《将进酒》等七古名篇,语言更解放,感情更奔突,节奏更快速,感情与时空的飞跃也加大幅度,最终形成了唐诗最鲜明的风调,显示出唐诗最高潮的到来。
送孟六归襄阳[1]
杜门不欲出[2],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3],劝君归旧庐[4]。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5],无劳献《子虚》[6]。
【注释】
[1]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冬,时孟浩然在长安应试落第,即将返里,王维作此诗送之。孟六:即孟浩然。唐人常以本族兄弟中的排行为称。襄阳:孟浩然的家乡,即今湖北省襄樊市。
[2]杜门:闭门。
[3]长策:最好的打算。
[4]旧庐:旧日的隐所。
[5]好:恰,正。
[6]《子虚》: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之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十分赞赏,后召见相如,相如献《游猎赋》。这里的“献《子虚》”指求官。
【点评】
孟浩然临归襄阳时,作《留别王维》,抒写了自己入京应试落第后愤恨不平的心情,王维这首五律,就是答赠浩然的。诗中说,隐居是最好的人生选择,劝孟浩然归隐旧庐,在家乡喝村酒而醉歌,读古书而会心微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何须以献赋去谋取卑官微禄呢。王维当时在长安闲居,正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由于在济州贬居几年,经历过仕途的坎坷,他对孟浩然说的这些话看似冷淡寡情,其实句句是发自肺腑的真言,言外蕴含着对权贵压抑人才的愤懑,对仕途险恶、人情翻覆的感慨。不是真正知心朋友,决不肯直爽陈词。此诗语淡而意实深至。
颔联用流水对仗,十分自然;颈联正对,十个字生动具体的写出归隐闲居之乐,清浅有味。
华岳[1]
西岳出浮云[2],积翠在太清[3]。
连天凝黛色[4],百里遥青冥[5]。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6]。
昔闻乾坤闭[7],造化生巨灵[8]。
右足踏方止[9],左手推削成[10]。
天地忽开拆[11],大河注东溟[12]。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13]。
大君包覆载[14],至德被群生[15]。
上帝伫昭告[16],金天思奉迎[17]。
人祇望幸久[18],何独禅云亭[19]?
【注释】
[1]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华岳:即西岳华山,一名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
[2]出浮云:形容山高。
[3]太清:天空。
[4]黛色:青黑色。
[5]青冥:青天。这句说华山绵延百里,远入青天。
[6]森沉:阴沉幽暗貌。华阴:唐县名,属华州,即今陕西华阴县。
[7]乾坤:天地。乾坤闭,即天地未辟之时。
[8]造化:创造化育万物者,指天;或指自然界。巨灵:河神。相传黄河被华山所阻,河神巨灵把山劈为两座。河水从中流过。至今华山上还留有巨灵的掌印。《文选》张衡《西京赋》、《水经注》卷四均载此事。
[9]方止:方形的脚印。止,同趾。相传巨灵足印在首阳山。晋郭缘生《述征记》(近人叶昌炽辑本)说,华山、首阳本为一山,河神巨灵掰而为二,以通河流。
[10]削成:谓山势峻峭,有如削成。《名山记》云:华山峰峻,“有如削成”。
[11]拆:裂。
[12]大河:黄河。东溟:东海。
[13]秦京:指长安。一说,指关中。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说:“关中本秦地,在汉为京师,故称秦京。”二说皆可通。
[14]大君:天子。
覆载:谓天覆地载,亦用以指天地。包覆载:言德之大,可包容天地。
[15]至德:最高尚的道德。这里指恩德。被:披及。群生:百姓。
[16]上帝:指天帝。
伫:期待。昭告:明告。一般指明告天帝。《尚书·汤诰》:“昭告于上天神后。”这句意指上帝期待封西岳。
《通典》卷五十四:“封禅者,本以功成告于上帝。”
[17]金天:指华山神。唐先天二年(713)封华岳神为金天王。纬书称天有五帝,即五方之帝,西方为白帝。华山为西岳,为白帝所治。或说白帝为金天氏。这句说华山神也想皇帝来奉迎报功。
[18]人祇:人和地神。祇:地神。望幸:指盼望天子西岳行封禅之礼。
[19]禅:古代帝王祭地礼。云亭:云云山和亭亭山,都是泰山下的小山。《史记·封禅书》载:古代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以祭天地。这里以“禅云亭”代指封泰山,意谓:为何只封泰山,不封西岳?
【点评】
开元十八年(730),群臣和百姓多次上书奏请封西岳,玄宗不准。此诗的主旨即是请封西岳。诗人为华山遭到的冷遇鸣其不平,借以表达圣恩须均等地施与四方万民的强烈愿望。为了感动皇帝,诗人以艺术夸张笔法并引入神话故事,讴歌巨灵神劈开华山、放黄河东流的伟力,赋予华山不朽的精魂,从而突出华山自开天辟地以来便雄镇秦京的神威。诗的前六句描写华山高出浮云之外,层层叠翠积聚在太清之中,百里之内天空都凝注成一片混茫的青黛之色,使白日笼罩上一层寒气,华阴城也在它的遮蔽下显得森冷阴沉。诗人宛若画家,解衣盘礴,淋漓泼彩,使满纸苍翠,铺天盖地,向读者迎面扑来。从绘画角度看,这是一幅大写意的青绿山水长卷;从诗的角度看,这是一首气势雄伟、境界神奇的山水颂歌,显示出王维作为山水诗画一代宗师的大手笔、大气魄。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1]
危径几万转[2],数里将三休[3]。
回环见徒侣[4],隐映隔林丘[5]。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6]。
望见南山阳[7],白日霭悠悠[8]。
青皋丽已净[9],绿树郁如浮[10]。
曾是厌蒙密[11],旷然消人忧[12]。
【注释】
[1]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以前闲居长安的数年内。大散:关名。在唐凤翔府宝鸡县(今陕西宝鸡市)南五十二里处,为秦蜀往来要道。蹬道:登山的石径。黄牛岭:在古黄牛堡(今黄牛铺)附近。黄牛堡在凤县(今陕西凤县)东北,接凤翔府宝鸡地带。黄花川,也在凤县东北。
[2]危径:陡峭的山间小路。
[3]三休:多次休息。
[4]徒侣:同路人。
[5]隐映:若隐若现。
[6]“静言”二句:意思是说深邃溪谷,一片寂静;高峻山头,山风呼啸。言,语助词。或释为诗人在深溪谷中沉思,在高山头长啸,亦可通。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二句本晋人陆机《猛虎行》:“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7]南山:终南山,也即秦岭。大散关即秦岭的一部分。阳:山之南曰阳。
[8]霭:云雾。悠悠:安闲貌。
[9]皋:水边之地。
[10]郁:林木积聚之貌。
[11]蒙密:草木茂密四布。
[12]旷然:空阔貌。
【点评】
王维在长安闲居期间,曾经入蜀游览,此诗写在游蜀途中。诗里描叙他从大散关山行几十里到黄牛岭沿途的见闻和感受。“万转”、“三休”二句,先夸张,后实写。“回环”、“隐映”二句,表现山路盘曲之状,极真切。“飒飒”以下四句,写山中雨、水、风的声响,传达听觉感受,以叠字词模拟松上雨声与石中溪声,令人恍若亲耳听闻。“望见”以下四句,写山中云雾悠悠飘荡,水边绿地秀丽明净,树林葱郁茂密宛如浮在半空,写出视觉和幻觉美感。全篇直叙游程,层次分明,移步换景,景象宛然,境界由峻峭、深邃、幽寂到悠远、明净、奇丽,不断转换变化,最后收笔于临高眺望所见壮美空旷之景,表现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宽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