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热情地招呼仇逑入帐,以上宾之礼接待,仇逑感动得热泪纵横:“丞相,罪人仇逑只恨来迟。”
“如果南中百夷都能像仇少主一样弃暗投明,真是我大汉的福气!少主在高定麾下一定知道关于叛军的虚实。”诸葛亮轻轻展开南中地图。
蜀汉的南中地图与叛军的地图有些出入,仇逑指正几处疏忽错误的地方,然后指着目前蜀军所在的位置:“我在高定那里多少知道一些军事机密。”其实他只知道一些关于守军布防的情况,为了抬高身价故弄玄虚。既然了解军事机密,那诸葛丞相就会重视仇家。
诸葛亮苦于斥候无法混入叛军队伍,一时间对敌人的情报十分匮乏。但卑水一役至关重大,只有多了解敌情才能定划谋略,智取敌军。大喜过望道:“请少主给本相详细述说。”
卑水县在越雋郡东北三百里,它是越雋通向益州郡北部的枢纽,频繁的商业贸易使这座最早由木栏搭成的小寨逐壮大到有上万夷人聚居的石城。城外有一条通往马湖的卑水河,县城就因这条河得名。这里很早以来就是高定叛乱的据点,为了防御蜀川的官兵南下,高定在卑水南岸建立营寨,修筑防御工事,派兵驻守。有时机就攻出去,骚扰朱提郡,没机会就缩回来严守卑水河。这一带沿河防线比较长,集中叛军各部蛮夷,兵力两万左右。
“高定还有两万兵力?”诸葛亮皱起眉头,强攻卑水殊为不易。
“高定正从各地四处调集叛军,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两万人马。”仇逑证实所说不虚。
“呵呵,好!好!”诸葛亮忽然发出爽朗的笑声,与适才皱眉的神情判若两人。弄得在场的仇逑和诸葛迷一头雾水。
“高定又把防守旄牛道的五千精兵调回来,兵力增加到两万一千至两万四千左右。这些叛军由各部蛮夷组成,互相勾心斗角,打起仗来谁也不服谁。他们的战斗力不足为虑。只有旄牛道的部队是高定的嫡系,作战勇猛,诚为心腹大患。丞相要渡卑水最好在旄牛道守军尚未赶回之际,一举歼灭卑水南岸的敌人。”仇逑献策道。
“旄牛道的嫡系部队也会来卑水?哈哈,很好很好!”诸葛亮喜笑颜开。
诸葛迷奇怪道:敌人不断增援,丞相还这么高兴?
“丞相是要和高定的叛军决一死战?”仇逑弱弱地问了句。
诸葛亮不置可否道:“如果高定逃亡,他会去哪里?”
“高定在邛都西南的定莋(治今四川盐源)设立据点,作为退路,以便在旄牛和卑水防线崩溃时向西南撤退。”仇家堡也在定莋一带,仇逑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诸葛亮摇动着鹅毛羽扇,先前的喜色渐渐消失,随即陷入静静地沉思。南中的蛮夷素来不服王化,他们自恃道路遥远,常常杀害官吏,谋求自立。南中地域辽阔,叛军分散在各地,我军肩负北伐重任,不能在南中耽搁太多时间,处处征伐难以实现。如果真让高定远遁定莋,要消灭他又需要花费时间。
“孔惑,你有什么妙计?”见诸葛迷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诸葛亮和蔼地问道。
诸葛迷对三国历史倒也精通,凭着对三国的熟悉。他知道诸葛亮平定三郡非常神速,说道:“在下以为丞相应该和叛军在卑水打场硬仗。一战就可定乾坤!”
满以为这回要被诸葛亮采纳,谁料他只是轻轻念了一声,望着仇逑:“此计如何?”
“对,忠烈侯说得没错。一战定乾坤!”仇逑附和道。他初来乍到,蜀军将领谁也没必要得罪。况且诸葛迷献的计策符合实际。如果卑水就能歼灭高定,那么仇家堡就高枕无忧。
“打倒高定不难。可是谁又能保证雍闿的援兵不会赶到。从味县到卑水大约多少天?”原来诸葛亮担心雍闿和高定联手对抗朝廷大军。
“十天左右。”仇逑掐指认真地计算着。
“旄牛道至卑水大约多少天?”
“也需十天。”对这段路程,仇逑似乎更熟悉。脱口即出无须犹豫。
诸葛亮点点头,挥动着羽扇:“如果在我军击溃高定以前,益州郡的叛军赶到卑水。那情况就大大不妙了。”
“丞相原来为此事犹豫不决?”仇逑小心地问道。
“这是卑水战役的关键。难,难啊!”诸葛亮叹息一声,战略计划初现端倪,但具体战术布置出现瓶颈。
“我有办法。只须如此如此,保准雍闿的军队晚几天到卑水。”仇逑低声在诸葛亮耳边嘀咕几句。
诸葛亮笑逐言开:“仇少主出马,大事可成!”
“仇逑跑了?”高定拧起传唤官狠狠地摔在地上,“等老子打败了诸葛亮,就回去踏平仇家堡!”
“我就说汉人不足信!”韩天成幸灾乐祸的笑道。
“早知道仇逑是个软骨崽,老子当初在庙子埂就该一箭毙了他。”昆明弥懊恼地说道。
“仇逑知道我军部署,他一定会告诉蜀军。大王快想办法加强防御啊!”鄂焕白了众人一眼,事情紧迫还有心在这里废话。当务之急加强防御。
高定胸有成竹地摆摆手:“不用担心,本王早有安排。旄牛道的弟兄应该快回啦。雍闿老弟也该出发了吧!只须熬过五天,保管叫蜀人困死在北岸!”
李恢依然矗立在平夷县外的山峰上。他的目光一如既往注视着远处崇山峻岭。朝廷出现出招了,三路合击不给叛军丝毫喘息的机会。东路的马忠进军神速,已经杀到戕珂境内。西路诸葛丞相的主力部队也逼近卑水。丞相约好秋季会师滇池,可我面临的是反叛气焰最嚣张的雍闿,也是南中叛军里势力最大的一只地方武装。
“父亲,成都的兵马听说快到卑水了。为什么您还迟迟不发兵南下?”长子李遗不解地问道。南中的战事开始如火如荼,他早就心痒痒,轮到李家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我在等待时机!”李恢很冷静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