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重修旧好
刺客抬着头并不回话,脸上丝毫也没有畏惧之色,一副要杀要刮随你便的样。
“来人。”康熙大声唤道。
片刻之后就有侍卫跑进来候命,康熙沉声道:“把刺客带下去严加审问。”
“刚才真是好险,幸亏朕又回来了。”康熙一把拥住芳儿,让她靠在自己的怀中,呢喃道,“别害怕,有朕在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第六十四章落水之谜
正当她好奇之时,从殿内传来一阵阵痴痴呆呆的笑声,顷刻之间又换成了凄凄切切的哭声,接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子跑了出来。
“你是……丽妃!”芳儿走近她,看清了那张熟悉的脸,僵了身子,“丽妃,你不认识我了么?”
她怎么在这里?难道这里就是冷宫?
第六十五章一再降临的劫难
来到了荷花池边,芳儿在昨天经过的地方兜转了一圈,还是没什么发现,正要离去时,身后突然传来一股不小的力量,“扑通”一声,她又掉入荷花池了。
“救命——救命啊——”芳儿一边叫喊一边拼命地挣扎着。
天下有谁像她这么倒霉?一次掉进荷花池还不够,非得重复这种可怕的梦魇,而这次她是否也能像上次那样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呢?
(转)皇后难产而死,康熙泪封太子1
太子胤礽出生于康熙十三年,在皇子里面排行第二,在他的前面是皇长子胤褆,出生于康熙十一年,比他要大两岁。这两人出生其实并不算早,只不过他们前面的哥哥们大多夭折,因而胤褆和胤礽反做了老大和老二。
胤礽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于康熙四年成婚,当时她也只是个十二岁不到的小姑娘。赫舍里氏出生显贵,其祖父索尼是当时的辅政四大臣之首,属满洲八旗里“上三旗”的正黄旗。赫舍里氏和康熙也许并不知道,他们的结合其实是当时****下的产物。
由于康熙登基的时候年纪太小,顺治临死前指定了自己最信任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作为辅政大臣,其中以索尼为首辅大臣。最开始的时候,在孝庄太后的暗中调控下,四大臣还能够和衷共济,一心一意的辅佐幼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臣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为首辅大臣的索尼开始年老力衰,而本是末尾的鳌拜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其势力不断膨胀,反跃居首位。
在鳌拜咄咄逼人的气势下,索尼以年老多病为借口,尽量避免和鳌拜发生冲突,另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则见风使舵,投靠了鳌拜集团。最后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因为他所在正白旗和鳌拜所在的两黄旗是世仇,虽未投靠鳌拜集团,但其势力不足以和鳌拜对抗。
孝庄太后经历过多次权力斗争,政治经验丰富,她见鳌拜权倾朝野,几成尾大不掉之势,便决定笼络索尼家族来平衡并遏制鳌拜势力,迎娶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作为康熙的皇后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当时皇后的候选人里面还有遏必隆之女,孝庄太后选定赫舍里氏,有着明显的政治含义。她甚至牺牲了自己母族的利益,要知道,皇太极和顺治两朝的皇后可都是来自孝庄太后的母族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
索尼当然很清楚其中的政治含义,由此便拼了老命,和两个儿子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赫舍里氏之父)和索额图死心塌地的辅佐康熙,对抗鳌拜。在男人们在为权力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赫舍里氏这个小女人便由此走进了皇宫,开始了她的皇后生涯。
所幸的是,这场政治婚姻最后却以一场甜蜜的爱情作为结果,这也还算幸运。据史料记载,康熙和赫舍里氏两人颇为的恩爱,其原因大概是两人年纪相差无几,又正好都是情窦初开的时期,小夫妻虽然是先结婚,后恋爱,倒也和和美美,甜甜蜜蜜。
赫舍里氏虽然年纪甚小,但其为人通情达理、温柔贤惠,不愧是名门之后。据康熙自己说,赫舍里氏“节俭居家,宽仁逮下,仪型允备,淑德著闻。”看来,这个小女子很擅于处理宫中的人际关系,她不但得到了康熙的喜爱,在宫中也颇有威望。孝庄太后看到这小两口情投意合,没有出现当年顺治包办婚姻的悲剧,当然也是十二分的欣慰。
赫舍里氏身为皇后,中宫之首,身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让康熙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国事,小皇后竭尽所能,把宫中治理得井井有条,免除康熙的后顾之忧。在她的辅佐下,康熙得以从容面对各种政治危机,如掰倒鳌拜、平定三藩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赫舍里氏称得上是康熙弥足珍贵的伴侣和贤内助。
康熙八年(1669年),在刚刚剪除了鳌拜势力之后,康熙和赫舍里氏的爱情也有了结果,当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也是康熙的嫡长子。康熙对此非常重视,为这个皇子取名叫“承祜”,意思是希望他能够受上天保佑,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