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75300000261

第261章 秣陵争夺1

长江南岸的江东五郡在北岸看来犹如一个倒型凹字,以豫章、丹阳、吴郡并行在前。丹阳郡位列中间,背靠大山,是整个江东五郡的核心。上游豫章郡在前,庐陵郡紧随其后;下游吴郡在前,会稽郡在后。

庐陵和会稽两郡中间有山林隔绝,想要从一地直赴另一地,所耗时间并不比绕远少上多少。吴郡地处下游,偏居一隅,对其他地方的控制十分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孙权先是迁治所于京口,后又再次迁移到秣陵的主要原因。

此刻,丹阳郡为吕布所占,就等于将长江南岸的江东五郡分成东西两部。虽然江东孙氏凭借优势的水军优势,仍旧控制着长江水路。但是一旦他们长期无所作为,吕军所占的丹阳郡就会如同瘟疫一般,逐渐朝四周蔓延。

秣陵为丹阳重镇,也是长江南岸的重要都市。占据了它,就等于在丹阳郡打下一个楔子,平定其他地方虽然困难,但却容易很多。而试图绕过它,进攻其他诸县,则等于要处处防备从秣陵袭来的敌军。

一个不备,就会令进攻其他地方的自军面临两方夹击之势,甚至全军覆没也并非不可能。因而无论是从水路在牛渚登岸,还是在水路从丹徒进军,秣陵都是必须拔除的据点。从这个方面讲,孙翊选择进攻秣陵并没有错。但是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吕布想要他进攻秣陵的安排和陷阵营的整体战斗力。

漫天的飞矢,带着火苗攒射而去,引燃了木质的箭楼、旗幡和各种能烧的一切。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一声声呐喊伴随着一个个冲锋向上的士卒。他们佝偻着身子,手中举着盾牌,尽力攀援而上。

城上箭矢飞舞着,凶狠而又准确的射入每一个士卒的身体里面。滚木如同雨落,顺着飞梯砸落下来。或中箭、或中石,士卒发出一声闷哼,从上跌落到城下。处于较低位置的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站立起来再次向上爬去。而处于较高位置的,则没有那么幸运,口中喷出几口鲜血后便再无半个动静,被别的士卒紧急抬向后方。

宋谦看着远处已趋于白热化的战斗,脸上表情焦急异常,已经没有了起初的淡定。已经连续猛攻了两日,士卒损失近两千,但这秣陵城却丝毫未动,稳如泰山。眼看自己向孙翊许下的三日之诺马上就到,他心中是又急又气。

他大声向后道:“取我盾牌、长刀。”

手下士卒不敢有违,应声递上宋谦武器。他举刀向天,怒喝连连,招呼身旁士卒向前奔去。

高顺立于墙头,闷声不吭。两天的激战,士卒的死伤也就在三百之数,但是城内守军也在就两千之数。这样的损失再持续下去,终有顶不住的一天。但是他却丝毫不急,因为他知道不久之后,援兵必可到达。

而这两天,曹性弓弩手发挥的作用愈显重大,而损失的大部分士卒也在他们那边。高顺一直强压着五百陷阵营士卒不动,但偌大城池的守护所需的士卒却丝毫不能少。一千青壮被征调上城,战斗力虽然减弱,但是防护力量却增强不少。

看到城外攻方部队再次完成了集结,高顺眼角一笑,知道到了自己该动的时候了。他转向身边的曹性,拱手道:“曹校尉,城上的防务就暂时交给你了。”

曹性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朝向高顺略微拱了拱手。

宋谦携千余士卒一路向前,头上箭矢如雨。但他却丝毫不顾,箭矢射在盾牌上发出“砰砰”的响动。他心中暗自诅咒着高顺,却同时又将自己心中的怒气化为向上的动力。他手持盾牌,顺势将掉落的一名士卒击落旁边,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向上攀去。

人到飞梯中间,突然听到远处西门内一阵紧促的进军鼓声,接着就是士卒的尖叫声。“敌军杀出城了,快来人啊!”

宋谦先是一惊,接着又是一喜。瞬间明白只要自己趁机能阻占据城门,那么自己就不必再进行这该死的攀援攻城。他从飞梯上跳下,大声下令道:“所有人等,随我一起前去破敌。”

但高顺显然没打算给他这样的机会,在陷阵营出城之后便命人紧闭了城门。他们先是以一阵弓箭开路,盾兵在前严密护卫,枪兵紧随其后。所有五百人排成紧致的进攻队形,一路向前,挡者无不披靡。

江东军大部分士卒此刻都在攻城,一时猝不及防,短时间根本无法排成有效的防御阵型。虽有个别士卒拼死抵抗,但也总挡住溃败的阵型。宋谦一路直冲西门城下,头上一轮箭过,数十士卒倒地。

他仰头望向城门,却早已关闭。他心中微惊,暗想这伙人莫非是做有去无回的打算。再看看那批出城的陷阵营军士,此时已冲到千步之外,而且冲势丝毫不减。而在前方,一支赤红色的“孙”字帅旗正在迎风招扬。

宋谦大叫一声不好,甚至来不及招呼身边的士卒,一个人快速向后奔去。他身旁的士卒看到主将的如此反常,虽然不知为何,但仍然跟随他紧急向后跑去。

残阳如血,金色的光芒照在满身是血的士卒身上,为这悲壮的场面平添了一份凄艳。看着乱作一团的江东阵营和越来越多聚过来的江东士卒,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他挥动了一下手中长枪,陷阵营将士迅速脱开战斗,随之一起向后奔去。

而整个江东军却没料到高顺会突然撤离,等到反应过来,率部前去追击。却发现他们已从秣陵城西侧绕到东侧,并由那里退回城中。

孙翊在蒋钦的护卫下,回到营中。看着周围乱糟糟的一切,他双眼冒出的火焰,看起来仿佛要吞噬一切。他望着脸色难看到极点的宋谦,冷声哼道:“这就是你答应我的三天之内必会攻破秣陵城,这个结果倒真令我惊喜万分。”

宋谦听完,脸上的难看又增了三分,拱手向孙翊致歉道:“主公,一切都是属下的错。主公有什么惩罚,其愿意一并承担。”

孙翊脸上闪过一丝冷笑道:“好啊!来人啊,把他给我推下去,按军法直接斩了。”

宋谦脸色一愣,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两个士卒上前剥掉衣服,用绳索绑缚在地。而其他将领也同样大吃一惊,蒋钦首先反应过来,单膝下跪向孙翊道:“主公,宋校尉虽然有罪,但是罪不至死。而且正是他的及时回援,才导致高顺及时退去。况且秣陵未破,阵前斩杀大将,对全军士气必将是极大的打击。为何不再给宋校尉一个机会,让他戴罪立功?”

孙翊怒道:“有了这次,谁敢保证没有下次?不正是由于他的疏忽大意,才导致现在这个结果。此时唯有阵前斩将,才能提升全军士气,然后再一举拿下秣陵。而今,你却让我放过他,你将我江东之主的地位置于何地,江东之主的威信置于何地?”

秦松道:“主公,宋校尉对主公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之前在江都便有守城之功。如果为了这样的小事,而斩杀大将,这才是有损主公的威信。况且,此时主公怒气正盛,在别人看来,是在怒极之下所下的乱令,难免会令众士卒心中有所不服。”

孙翊低头沉默不语。

秦松看着他的脸色变了又变,继续说道:“但是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主公此时可以暂时饶过宋校尉,让全军将士看到主公的大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宋校尉戴罪立功,派遣任务,如若到时候仍旧完成不了,再做出具体的惩罚之策。那时候,就算是宋校尉,也不会有丝毫怨言。你说是吗,宋校尉?”

宋谦一直沉默不语,此时看到秦松暗自使过来的眼色,自然知道他的真实用意。连忙向孙翊叩首道:“主公,请暂且饶过属下。属下愿鞠躬尽瘁,为主公大业用尽全力。”

“请主公饶过宋校尉。”蒋钦众将拱手请道。

孙翊沉思片刻,望向众将,又望了望宋谦。最终下令道:“蒋钦,给你两千士卒,防守所有的城门,防止敌军再次出城偷袭。宋谦,我会再给你增派两千士卒,如若这样,你还给我拿不下秣陵城,就给我战死在城下吧!”

看到孙翊离开,秦松上前将绑缚宋谦的绳索解开。口中安慰他道:“宋校尉,主公一时气急,说话不分轻重,你可千万不要在意。”

宋谦道:“秦军师严重了,主公做的并没有错。那毕竟是吾之错,虽万死也不能辞其咎。”

秦松道:“陷阵营的威名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哪有那么容易拿下?主公最初本就有失考量,这也怨不得你。但接下来,你真的要尽心了。我害怕一旦拖的日久,吕布必然率部前来增援,到时候未免会产生什么变数。”

蒋钦道:“秦先生,我也担心此事。主公下令四门尽皆防守,此举虽然可以免除敌军出城偷袭。但是这样一来,未免会使兵力分散,一旦敌军攻来,这样的局面对我军可是大大的不利啊!你为何……”

秦松笑道:“为何不劝阻主公吗?主公此时正在怒头上,我此时劝阻,不但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有可能连累到对宋校尉的惩罚。这件事,我会在他怒气平息之后,慢慢劝诫他。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拜托两位校尉吧!”说完躬身向两将拜了一拜。

蒋钦和宋谦心中顿时理解了秦松苦心,连忙躬身回礼。

同类推荐
  • 唐宋谁的锅

    唐宋谁的锅

    大唐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再无真正盛世。两宋之后,游牧民族第一次真正入主中原。这一切究竟是李唐王室骄傲自满招来的悲剧?还是赵宋官家胆怯懦弱引来的梦魇?本书从武则天末年的政治动荡讲起到南宋幼帝坠海结束。以皇帝为经,用历史事件作纬,来探讨这两个王朝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 怎么想都不是公子我的错

    怎么想都不是公子我的错

    虽然说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且难以启齿,但是我的确穿越到了一个有着龙,精灵,矮人,兽人等等乱七八糟的生物的世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龙甚至连喷火也不会,更别说口吐人言。没有神秘力量也挺不错,可是现实社会的矛盾一个也没少。用老师的话说:贵族沦落市井,神的威名遭到污蔑,兽人发奋图强企图占领文明世界,商人和学者打着自由的幌子准备推翻既有的秩序。我从小就喜欢看热闹,不过我还没准备完瓜子,就发现自己无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我们家的领地是北方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也是新教徒的聚集地,离兽人最近,歌剧,学者,商会,沙龙,一个都不缺,而我就是那些被启蒙之后的人民推翻的贵族。
  • 剑与火的大宋

    剑与火的大宋

    我读过很多关于穿越军事之类的小说,其中不乏很多大红大紫的书,但是在我看来很多书写的并不真实,就比如说写杀鞑子,这群马背上长大的武士要么被写的像是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要么就像大熊猫一样金贵,死一个士兵主帅都要心疼好几天,在我看来这都不真实;再比如说打仗最重要的粮草问题小说家们为了简单往往都是一略而过的,所以我想打造一本自己喜欢的历史,这里没有一个人可以战胜一支军队的超级勇士,也没有主角长枪一挑敌人就被吓得两股战战的意淫,我在尽量的去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战斗场面。
  • 一代雄主

    一代雄主

    江湖,江湖,一入江湖两世人,自此再无风平日。杨天斌白衣白马下扬州,一脚踏入了江湖。
  • 三国论

    三国论

    东汉末年,这是谁的乱世,谁是谁的英雄,我不知道,你呢?当岁月只剩下寥寥几笔,当年的风花雪月,你知道吗……(重走英雄路重论三国)
热门推荐
  • 七心门

    七心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七扇门,每扇门里都沉睡着一个心魔。想要打开心门,唤醒心魔,获得其力量,除却本身拥有炼狱般的人生外,还必须要接触一个人,而这个“人”已经诞生,他就是——齐仁。于是潜伏在人群中的能人异士,精灵鬼怪,都开始蠢蠢欲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是个奇人异士的世界,各种稀奇古怪,各种离奇诡异,各种悬疑迭起。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欢迎您进入这个带给您各种感官刺激的小说空间。本书口味稍重,不喜慎入。)
  • 北栀凉,思南暖

    北栀凉,思南暖

    她如同灰姑娘一般的存在,父亲在母亲车祸后带进一个后妈和两个继女,然而在父亲病逝后她的噩梦来临了,他的出现,似是救她脱离苦海,然而他生性多疑,一次误会,因为不信任离开了她,但离开后才发现根本忘不了她,两年后的回归,他却发现她只当他是陌生人,他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变得竭斯底理!“爱恨的了距离,到底有多远?”“那不过是一根线的距离,我们只是很不幸的跨越那条线,将爱沦为了恨!”
  •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雨非若寒轮回三异子

    雨非若寒轮回三异子

    两大宇宙系中的R系宇宙系的一个小宇宙,异子忽现,救人于危急。少年童蒙,尘劫起,怎一番,乱世沉浮。
  • 洋楼诡闻

    洋楼诡闻

    一幢白色的欧式小洋楼坐落于法新租界西部住宅区。没人知道这幢小洋楼是何时何人所建,住在这里周围的老人都说,从他们有记忆开始,这幢洋楼就在这里。洋楼的主人换了好几个,全都是莫名的搬家离开,几经易主,到最后不知怎么就成了无主的屋子,久而久之,竟有闹鬼的传闻传出。这幢洋楼慢慢的就真的成了‘鬼屋’。直到五年前,有人看到一个撑着白伞的女孩儿拖着厚重的行李搬了进去,但没人见她离开过洋楼。晚上洋楼内更是一片漆黑,只有白天的时候偶尔能听到里面传出隐约的钢琴声……自此,更加无人敢靠近这个地方。
  • 老君变化无极经

    老君变化无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我带空间来种田

    重生之我带空间来种田

    渣男渣女害的她家破人亡,重活一世,我让我们家活的精彩,可是兵哥哥你救了我,我也还了人情,为什么还要老缠着我?“小萦儿,你看光了我的身体就要对我负责。”“顾司爵你给我滚!!”
  • 洁白晨雾

    洁白晨雾

    初恋如晨雾般洁白而朦胧,艳阳高照时它去哪里了?褪去岁月的外衣,而立之年的11女女是否还能坚守最初的那份情感?从校园里延伸出来的爱情是否可以顺利地开花结果呢?且看一群八零后的友情与爱情。
  • MARY BARTON

    MARY BAR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