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柳诗问其实全然不知,此时的北唐良骏已经不知不觉地被柳诗问的善良纯真、知书达理和善解人意而倾心,对柳诗问已经了然动了心。
情之所至,北唐良骏此刻的眼神之中已经满是情深意切:
“诗问,不要叫我唐公子,叫我唐陵……唐陵。”
北唐良骏的表现让柳诗问又一番惊讶,从来没有这样亲密地称呼过其他男子的柳诗问,不自觉间低下了头,羞涩地羞红了脸颊。
最是那一低头的羞涩和温柔,北唐良骏的眼睛里面,恍若瞬间多出无数个灿然星子,闪烁流涟……“哦对了,这是家父亲手所写的《秋凉赋》。”
尴尬之间,柳诗问想起了自己偷偷背着母亲带来的《秋凉赋》。
“这就是你父亲写的……《秋凉赋》?”
北唐良骏终于得愿拜读了柳诗问父亲的考场之作《秋凉赋》之后,不仅仅倒抽了一口凉气--北唐良骏在十几岁的年少时期就读过那篇《秋凉赋》!只不过那个时候这篇《秋凉赋》题名不叫《秋凉赋》,而是叫作《寒秋吟》!
两篇文章一字不差,一丝一毫都不差!
北唐良骏记得清清楚楚,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少年,正在学习诗文歌赋的时期。父皇当时十分欣赏一个名叫“宫祺瑞”的科举考生,那篇《寒秋吟》便是宫祺瑞所写。
就是因为当年父皇那么欣赏那篇《寒秋吟》,而那篇名噪一时的《寒秋吟》竟然就是宫祺瑞写的,就是这个深受父皇欣赏的忠臣良将宫祺瑞最后成为害死父皇的帮手,同时在先皇死去的多年以来一直寻衅左右加害自己,继续助纣为虐辅佐皇叔北唐彭祖觊觎掠夺北唐江山皇位,所以,北唐良骏对于那篇一举成名的《寒秋吟》一直耿耿于怀,他甚至有些恨那篇《寒秋吟》。没有它,就不会有宫祺瑞那个阴险奸诈的奸佞之臣能够进入北唐朝廷一席之地的机会!
可今日拜读了柳诗问的父亲亲手所写的《秋凉赋》的时候,北唐良骏才终于明白,原来这篇《寒秋吟》的原名是《秋凉赋》,而它的原作,竟然是出自柳诗问的父亲之手!
“原来宫祺瑞本不是这篇《寒秋吟》的写作之人!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疑惑,为什么能写出《寒秋吟》这样一篇清风佳作来的人,怎么竟然会做出助纣为虐、觊觎皇位,甚至是无耻下作地采取卑鄙手段残害先皇的事情来呢?!”
北唐良骏读了《秋凉赋》之后,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事情的真相就是北唐彭祖这只老狐狸暗中相助宫祺瑞,运用权势使得宫祺瑞顺利顶替了柳诗问父亲的位子,进而一步步打入北唐朝廷内部!这一切都是北唐彭祖的阴谋!”
只是,这一切还只是北唐良骏的猜测,一向事无巨细的北唐良骏,决定回宫之后一定要顺着这条线索,将此事彻查清楚。
“柳姑娘,再恕唐陵冒昧,敢问家父姓名?”
“哦,唐公子不必多礼拘束,家父名作如诚,柳如诚。杨柳的柳,如若的如,诚挚相待的诚。”
柳如诚!
果然,北唐良骏的印象之中,是在昔年的科举考试的卷宗当中见过这个名字的,只是印象颇有一些模糊罢了。
柳如诚……这个名字,北唐良骏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他决定回宫之后将此事秘密暗中调查清楚。
柳诗问带着北唐良骏吃完的食盒离开之后,北唐良骏还一直沉浸在一种难言的悲恸之中。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极大悲伤,一方面为了柳诗问的父亲一生所遭受的悲凉;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自己已故的父皇被奸人所害而自己即便知道真相也不能立刻报仇雪恨而感到悲愤交加。
与柳诗问的父亲柳如诚大半辈子的才情被黯淡淹没相对比,运用手段夺取顶替了柳如诚考举成就的宫祺瑞则凭借一文文采斐然、言辞犀利深刻的《寒秋吟》一举成名,迅速受到北唐良骏的父皇,也就是北唐已故先皇的大力赞赏。
野心勃勃的宫祺瑞凭借非正规关系,成功顶替柳如诚成为一名进士之后,很快就进京都北陵,进而进宫,凭借着通晓世故圆滑的一点小聪明再加之北唐彭祖的大力帮助,处心积虑攀爬高升成为北唐当朝御史大夫。
而这一切的“顶包阴谋”,柳如诚却毫不知情。他想不通自己勤学苦读,饱读诗书,在考取进士之时对答如流,表现卓著,却狼狈落第。
北唐良骏不禁眼中升腾起一阵泪水之雾,联想起自己还年幼之时关于父皇的事情来…………北唐良骏还记得小时候,护良将之才的先皇对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进士宫祺瑞甚是看重,屡次对其封赏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