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的时候是六点半,看看时间还很早,洗漱完毕就去酒店的餐厅吃早餐。早餐的可选食物还是很丰盛的,有豆浆、水果、米粥、面食等等,放开肚皮大吃一顿,我再一次感慨了一下物有所值,虽然有点小奢侈,不过就当是自己犒劳一下自己吧。背上行囊,乘着天刚亮,前往车站买票去往西江。
八点,班车从凯里市驶出,前往西江。一路上风景秀美,群山之间溪流环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天空阴霾,看不清那蓝天。
黔东南是侗族苗族自治州,所以在这里遇到少数民族是件很寻常的事情,早晨跟我坐同一趟班车的几个厦门大学的学生几乎都是侗族,不过在他们没告诉我之前,我在他们身上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少数民族的特色。
班车停靠西江千户车站,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同行的一些人都撑起了雨伞,我背着包不打伞一个人走在雨里,纷纷细雨轻抚着我的每一寸肌肤,我喜欢雨水掉落的冰凉触觉,它们刺激着我身体里的每一根神经,宛若情人的低语,提醒我此时此刻身在哪里。群山间再次氤氲起了水汽,不过听到同行的厦大学生说有些山坳里的小工厂也会排放白色的烟雾,混杂着雨水才会给人宛若仙境的感觉,当时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其实有点哭笑不得,原来此番美景与小的烧砖厂也不无关系。
售票大厅里,负责接待和问询的都是打扮得颇具民族特色的姑娘们,而在大厅门口的姑娘们看她们的装备应该是专门负责解说的讲解员,不过请这些姑娘解说当然也是需要付费的啦,这也算是促进就业吧。买完门票,我跑过去问了问讯处的咨询人员一些苗族的文化知识,因为我对此有点兴趣。在旅途中,去到一个地方,然后接触当地的人们,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至少我这样觉得。
同是苗族,其实内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明朝时期南方长城的划分,分为生苗和熟苗;根据苗族姑娘身着裙子的长短,分为长裙苗和短裙苗;根据苗族姑娘是否头戴花饰,分为花苗和白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划分,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之前的我可只知道有一个少数民族叫苗族。
进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以后,再一次碰到了之前一同坐车的厦门大学的学生们。他们看到我也主动过来打招呼,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一起出门游玩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厦大的一个课外实践小队,想在学校宣传一下苗族的文化,这次算是来实地调查吧。厦大的一个江苏小伙子吵着要跟我拍照,其原因是我是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背包客,一定要纪念一下。搞得我有点怪不好意思的,跟他们合影留念以后,我就一个人离开了,其实景区里是有从大门处开往苗寨的环保车的,但是我还是选择徒步进去,相比与坐车,我更喜欢行走,我喜欢那种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世界的感觉。虽然我现在才刚刚上路,我走的路途还很短,甚至除了中国我还没去过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我去享受徒步的乐趣。
柏油路一路通到苗寨的大门,路边是奔腾的溪水,远处是绵延的青山,抬头是阴霾遮不住的蓝天,耳边的溪水声哗啦作响,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这一路行人稀少,偶尔会看到苗族的阿姨挑着扁担健步如飞,那速度可比我快了好多,好像她肩膀上的扁担是不存在一样。
踏进苗寨大门的时候,细雨渐渐停了,从这里才窥视到苗寨的一角,原始的风貌保存还比较完好。路边上有苗族的阿姨在打着滋耙,我跑上前去问阿姨可不可以给我试试,阿姨笑着把木锤给了我,小小的木锤看起来不重,可是抡起来还是很费力气,看着苗家阿姨也不是很健壮的身板,意识到打滋耙也是一个技术活。在阿姨那边买了一份滋耙边吃边走,糯米打成的滋耙吃起来很软很粘,味道相当不错。
苗族的吊脚楼分为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之前在凤凰见到的几乎都是平地吊脚楼,而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大多依山而建,应该都是斜坡吊脚楼。木制的吊脚楼坐落在着绿水青山之间,给人一种奇怪的违和感,如果不是沿着山路进来,有谁会想到山间会有如此美丽的山寨呢。
刚进苗寨没多久,就被一家在外面寻找房客的客栈主人看到,然后一路一直跟着我喊我去他家住。想想我背着背包独身前来,明摆着是旅行者,客栈主人瞄上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心想反正也是要找一家客栈下榻,如果这家客栈主人给的价格不高的话,那就住他家好了,总不至于像之前在张家界的时候一样,一直背着三十几斤重的背包到处跑,到最后自己累得半死。
寨子中心的篮球场上真在进行着篮球比赛,很多寨民都围在球场观看!不过这一路上发现游客比较稀少,问过客栈主人才知道,原来最近因为贵州下雨较多,导致了很多地方塌方,所以现在苗寨的游客才这么少,往年的这个时候游客要比现在多得多。我不得不感叹一下自己的幸运,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到西江来,感受它不同于寻常的宁静,真的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跟着客栈主人在山寨里面穿行了很久,终于到了他家的客栈,客栈名为:龙门客栈!让我不禁想起了林青霞主演的那部龙门客栈的电影,心想这不会也是一家黑店吧?不过后来想想却释然,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何况客栈主人到外面寻找房客也是因为最近塌方,游客稀少,要是游客多的时候,早就住满人了。
龙门客栈不大,但是整个吊脚楼打扫得很干净,由此可见主人非常用心,整座楼都是木质的,所以在房间里是不可以用明火的,这样会发生危险,客栈主人在跟我强调了一些事项之后便离去,估计又是去寻找房客去了,果然在哪里生活都是不易的,至少想要生活得更好的话,就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
放下行囊,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在二楼走廊上的美人靠边坐下。外面又开始飘起的淅沥细雨,有人牵着骡子在山寨的青石板上行走,还有更多的人在忙着自家的农活,给人一种身处在五六十年代的错觉,虽然很辛苦,但是我看到他们很多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再把之前在凤凰去过的苗人谷与之相比一下,我觉得之前去过的苗人谷更像是旅游开放没成功的一个小村子,为了跟上急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抛弃了很多原本纯粹的东西,比如快乐,至少我觉得西江苗寨里的寨民们过得要更快乐。
稍稍收拾一番便出门闲逛去了,一楼客栈主人的孙子、孙媳妇还有一个邻居在一起打三人麻将,小日子过得相当舒适!出门瞎逛,寨子也不是特别大,至少不会迷路。我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因为我刚好赶上了寨子里每五天一次的赶集,苗寨里的赶集相当有趣,寨民们在青石板路的两边排开,排出两条很长的销售队伍,有点像城市里的菜市场,不过周围的青石板路上都相当干净,没有任何的遗留垃圾,寨民们相互叫卖着,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每家每户都把需要出售的东西拿出来卖,有些贩卖绿油油的蔬菜,有些贩卖闪亮的装饰,有些贩卖家禽,他们出售自己暂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带回家,这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自给自足么?
寨里的一处广场上都是做小吃的,我随意挑选了一家摊位坐下,吃了一碗又香又辣的面条。付钱的时候,我让女摊主仔细数数,她笑着说不用,我相信你,下次有空还要来吃哟~然后继续去忙碌她的生意去了。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受了淳朴的民风,这是与在城市里截然不同的感觉。
山寨里除了赶集的那条路人很多,其他地方人都比较少,山寨脚下有一条横穿而过的小溪,小溪上建了好几座亭子,一些采风和写生的孩子依着亭子上的美人靠将眼前泼墨山水画般的苗寨绘制到自己的图纸上。
在山寨你偶尔会见到一些跟团旅游的游客,也会见到一些自由行的旅行者,很多时候看到他们想拍合照又找不到人帮忙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帮他们拍照。这算是我这一路上做的比较多的一件事吧,因为我觉得这是在分享别人的快乐,虽然照片上并没有我的身影,但我知道分享快乐的人要比照片上多一个,因为还有一个在拍照的人。
西江千户苗寨依山而建,越往山上去寨子就越少,一般山顶上只有几座吊脚楼,甚至有的小山顶上只有一户吊脚楼。想要知道一户人家在苗寨里是处于什么地位的就看他家的吊脚楼在小山上的位置,一般而言,越是往山顶去的人家在苗寨里的地位就越是高。
西江的夜晚来得格外迟,晚上八点左右天才黑了,在老家的时候夏季一般也是七点左右天就黑了,这算是有时差么。
随着夜幕降临,苗寨里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火。外面依旧下着小雨,一个人撑着伞跑到山寨对面的那座山上去看夜景,一路上会有路灯,孤单的影子在昏黄的灯光下拉的很长......
据说吊脚楼上亮起的灯火是叫长明灯,是为在黄泉路上迷失的人们指引回家的方向。那一盏盏灯火延生而去的,是一条条回家的路。
西江的夜景比想象中要美,群山中层叠起伏的灯火如同蛰伏在连绵山脉上的绚烂橙色彩带,亦如坠落凡间的星辰闪烁着光辉,更像极了一大群萤火虫。细雨不仅没有破坏夜景的美感,反而增添了一丝朦胧的意境。如果说凤凰古城的夜景是一种喧嚣的浮华,那么西江的夜景就是一种静谧的绽放,耳畔回响着溪水声和虫鸣,让人觉得格外安静。
夜渐深,细雨依旧,而我住在吊脚楼里,枕着雨声入眠......
西江的清晨格外安静,可以清晰地听到吊脚楼外苗寨里传来的鸡鸣,偶尔夹杂着声声犬吠。清晨的西江被薄雾笼罩着,如同睡美人般,分外安宁。起床洗漱,看到远处的袅袅炊烟,突然就想到了周董的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而此时此刻,在天青色烟雨朦胧的苗寨里,我在等着谁呢。
背上行囊上路,苗寨里的大多数寨民还在睡梦中,而我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离开,亦如我来的时候那样。来的时候带着一丝虔诚的期待,走的时候带走一幕飘渺的烟雨......